玉女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玉女煎一方出自《景岳全書》,具有清胃瀉火滋陰增液之功。方由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組成。方中石膏,知母清陽明有餘之火為君;熟地黃補少陰不足之水,為臣;麥門冬滋陰生津為佐;牛膝導熱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為使。臨床上可用於治療牙周炎口腔潰瘍糖尿病等屬於胃火盛,腎陰虛者。此外,用此方加味治療多種病症

目錄

中藥方劑

【方名】 玉女煎

【出處】 《景岳全書》

【分類】 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成】 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麥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功用】 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 胃熱陰虛證頭痛牙痛齒松牙衄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飢等。(本方常用於牙齦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屬胃熱陰虛者。)

【用法】 上藥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化裁】 火盛者,可加山梔子地骨皮清熱瀉火血分熱盛,齒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參以增強清熱涼血之功。

【附註】 該方是治療胃熱陰虛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火熾盛,腎水不足之牙痛、牙衄、消渴等皆可用本方加減治療。臨床應用以牙痛齒松,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干為辨證要點。  

配伍特點

該方的配伍特點是清熱與滋陰共進,虛實兼治,以治實為主,使胃熱得清,腎水得補,則諸症可愈。

該方與清胃散同治胃熱牙痛。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黃連為君,屬苦寒之劑,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涼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涼血,主治胃火熾盛的牙痛、牙宣等症;本方以清胃熱為主,而兼滋腎陰,故用石膏為君,配伍熟地、知母、麥冬等滋陰之品,屬清潤之劑,功能清胃火、滋腎陰,主治胃火旺而腎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諸症。  

各家論述

《寒溫條辨》

熟地、牛膝補腎水之不足;石膏、知母瀉脾土之有餘;而金則土之子,水之母也,麥冬甘以補肺,寒以清肺,所謂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也。  

《醫學舉要》

陽明、少陰二經,皆是津液所關;陽明實則火熾而津液涸,少陰虛則水虧而津液亦涸。考兩經合治之方,仲景豬苓湯養陰而兼利水;景岳玉女煎養陰而兼清火。蓋白虎湯治陽明而不及少陰,六味地黃湯治少陰而不及陽明。是方石膏清胃,佐知母以瀉肺氣,實則瀉其子也;熟地滋腎,佐麥冬以清治節,虛則補其母也;牛膝入絡通經,能交和中下,尤為八陣中最上之方。  

《成方便讀》

人之真陰充足,水火均平,決不致有火盛之病。若肺腎真陰不足,不能濡潤於胃,胃汁乾枯,一受火邪,則燎原之勢而為似白虎之證矣;方中熟地、牛膝以滋腎水,麥冬以保肺金,知母上益肺陰,下滋腎水,能治陽明獨勝之火,石膏甘寒質重,獨入陽明,清胃中有餘之熱。雖然,理雖如此,而其中熟地1味,若胃火熾盛者,尤宜斟酌用之,即虛火之證,亦宜改用生地為是,在用方者神而明之,變而通之可也。  

《景岳全書》

卷51 :「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如神。  

功效

該方主治少陰不足,陽明有餘之證。陽明之脈上行頭面,入上齒中,陽明氣火有餘,胃熱循經上攻,則見頭痛牙痛;熱傷胃經血絡,則牙齦出血;熱耗少陰陰精,故見煩熱乾渴,舌紅苔黃且干。此為火盛水虧相因為病,而以火盛為主。治宜清胃熱為主,兼滋腎陰。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陽明有餘之火而不損陰,故為君藥。熟地黃甘而微溫,以滋腎水之不足,用為臣藥。君臣相伍,清火壯水,虛實兼顧。知母苦寒質潤、滋清兼備,一助石膏清胃熱而止煩渴,一助熟地滋養腎陰;麥門冬微苦甘寒,助熟地滋腎,而潤胃燥,且可清心除煩,二者共為佐藥。牛膝導熱引血下行,且補肝腎,為佐使藥,以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  

臨床新用

白塞氏症候群

患者,男,36歲,農民,2001年7月6日初診。患者5年來,口腔、眼、外生殖器皮膚粘膜潰瘍反覆發作,西醫診為「白塞氏症候群」,經予強的松環磷醯胺秋水仙鹼等藥物處理後,療效不顯,近3月來,症情加重,隨來就診。診見:口腔粘膜內有數十個潰瘍面,包皮及陰囊潰瘍,潰瘍面外滲黃水,陰莖腫痛,牙齒紅腫時滲血,上腹部有燒灼感,口乾苦,喜冷飲,面紅目赤,全身瘙癢不已,大便乾結難解,舌質紅,苔黃膩,脈實數,患者證屬陽明胃熱,鬱熱化火,火灼少陰,少陰不足,治宜清瀉胃火,養陰生津,擬玉女煎加味,處方:生石膏250g,熟地30g,知母30g,麥冬20g,牛膝20g,黃芩15g,黃柏15g,生地30g,白芍15g,玄參20g,枸杞子15g,川軍10g(後下),5劑,水煎服,1日2次,禁食肥甘油膩辛辣刺激之品。二診:2001年7月12日,患者藥盡後口腔潰瘍及眼角皮膚潰瘍症情明顯減輕,包皮及陰囊仍潰瘍,但不滲水,牙齒腫痛已消,陰莖腫脹已消,再擬上方繼進5劑,如法服。三診:2001年7月18日,患者藥後口腔潰瘍及眼角潰瘍狀已除,包皮有1個小潰瘍,陰囊有3個小潰瘍,乾燥無水,余症悉除,再擬上方去川軍加苦參15g,繼進10劑,患者藥後諸症悉去,1年後,未見複發。

按:本患者由於陽明胃熱,熱郁化火,火灼少陰,少陰不足,胃火上攻,故見口腔及眼角粘膜皮膚潰瘍,角膜充血,牙齒腫脹疼痛出血,面紅、口乾苦,大便乾結,故重用石膏,合以黃芩、知母清瀉胃火;川軍瀉火通便;麥冬、玄參、白芍滋陰生津;腎水被灼,不能濡養陰器,故見包皮、陰囊潰瘍,陰莖腫痛,故用牛膝導熱下行,降上炎之火,合枸杞子滋陰生津,合方共用使陽明胃火得以清瀉,少陰津液得以滋養,諸症自消。  

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男,64歲,退休幹部,2002年9月10日初診。患者平素嗜食肥甘油膩煙酒之物,半年前因飲酒過量導致上腹部脹滿後吐血,量約200ml,色鮮紅,夾有胃內容物,西醫診為「上消化道出血」,經予止血抗凝及對症處理後,症情好轉,半年來,患者症情反覆發作7次,隨來診。診見:今晨起先感脘腹脹滿,隱隱作痛,後嘔吐暗紫色血塊,約20ml,口乾口臭心煩易怒,形體肥胖,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患者症屬胃熱壅盛,熱灼胃絡,治擬清胃瀉火,涼血止血,擬玉女煎加味,處方:生石膏250g(先煎),知母30g,牛膝30g,麥冬15g,生地30g,玄參20g,川軍10g(後下),黃連10g,黃芩15g,山梔10g,小薊30g,參三七粉6g(沖服),4劑,水煎服,1日2次。患者藥後吐血量減,上腹脹痛已除,口臭已除,仍感口乾,再擬上方繼進5劑。藥後患者吐血已止,余症悉除,再擬上方石膏量減半,繼進10劑。2003年5月,隨訪,未見複發。

按:本患者由於平素嗜食肥甘油膩煙酒之品,日久蘊釀成熱,熱蘊陽明,郁久化火,火灼胃絡,迫血妄行,故重用生石膏清胃瀉火;黃連、黃芩、山梔加強瀉火之功;川軍瀉火通便,使熱從下去;生地、知母、玄參滋陰清熱不傷正;小薊、玄參、三七涼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合方共用則胃火得以清瀉,養陰得以清熱,涼血且能止血,祛邪而不傷正,共奏清胃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故病機相同,治法無異,大膽投用本方,則其病自愈。  

糖尿病

患者,男,36歲,農民,2000年3月8日初診,患者1個多月來,飲食量多,消谷善飢,口渴多飲,小便頻數,形體消瘦,面紅目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空腹血糖18.2mmol/L,尿糖++++,診斷為「糖尿病」。患者證屬陽明熱盛,胃火積灼,熱耗津液,治擬清瀉胃火,養陰生津,擬玉女煎加味,處方:生石膏1000g(先煎,煎湯代水,2500g,水煎至1500g濾出浸泡以下諸藥),知母30g,麥冬30g,牛膝30g,葛根30g,天花粉20g,黃連10g,黃芩10g,梔子10g,5劑,1日2次。患者藥後飲食量減,飲水量少,小便仍頻但量少,大便通利,再擬上方繼進10劑,患者藥後仍感口渴,小便趨於正常,飲食正常,余無不適,再擬上方改石膏為250g余治不變,繼進10劑,諸症悉去,查空腹血糖6.4mmol/L,尿糖(-),再擬上方去石膏後諸藥加大劑量10倍,研末沖服,1次g,1天2次,鞏固療效,隨訪症情得以控制。

按:本患者由於胃火熾灼,消蝕水谷,陽明熱盛,耗傷津液,津液不足,腸道失潤,治宜清瀉胃火,養陰生津,方中大劑量重用石膏煎湯代水,取其性專清瀉胃火之力增強;知母苦寒質潤,清瀉而不傷津;生地、麥冬、葛根、天花粉益胃養陰,增液生津;黃連、梔子、黃芩助石膏增強清熱瀉火之功;牛膝引熱下行,諸藥合用,則陽明胃火得以清瀉,陰津不足得以濡養,症情好轉,改湯劑為粉末劑,緩圖奇功。  

乳糜尿

患者,男,38歲,工人,2001年11月2日初診,患者喜食肥肉,形體肥胖,1月前,患者因進食辛辣食品,加之飲酒過量感脘腹痞悶,小便混濁如火泔水,尿道熱澀疼痛,淋漓不盡,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西醫診為「乳糜尿」。經予氨苄青黴素頭孢氨苄膠囊呋喃坦啶等治療後,症情未見好轉。診見:小便混如奶水,尿頻尿急尿痛排尿時尿道有燒灼感,頭暈頭重,全身乏力腰膝酸軟,精神不振,舌質紅苔黃膩,脈數。查尿液:乳糜試驗(+),鏡檢可見脂肪滴,蛋白(++++)。患者證屬濕熱下注,熱灼腎陰,治宜清瀉胃熱,滋補腎陰,擬玉女煎加味,處方:生石膏50g,知母30g,熟地30g,麥冬30g,牛膝30g,山萸肉15g,杜仲15g,菟絲子15g,五味子10g,萆30g,黃柏15g,5劑,水煎服,1日2次,患者藥後小便仍混濁,尿頻、尿急、尿痛明顯減輕,排尿尿道燒灼感症状已除,再擬上方繼進5劑,藥後小便漸清,余症悉去,查尿液:蛋白(+),乳糜試驗弱(+);再擬上方繼進10劑,藥盡諸症悉除,查尿液:蛋白(-),乳糜試驗(-)。

按:本患者由於喜食肥甘、辛辣之品,傷及脾胃,濕熱交阻,蘊久化熱,熱邪內蘊,陽明腑實,氣不順行,熱隨氣下,下注膀胱,日久熱灼腎陰,水虧無以制火,水虧火盛而為病。故用石膏清胃火之餘,熟地滋腎水之不足,二藥合用,清火壯水;知母、麥冬清熱養陰;牛膝、山萸肉、杜仲、菟絲子、五味子滋陰補腎;萆、黃柏清利濕濁,利水通便,本方重在補陰偏於清熱,故輕用石膏而重用滋陰之品,滋陰以降火,水火相濟,其症自愈。

關於「玉女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