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地黃丸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異名】補腎地黃丸(《幼幼新書》卷六)、六味地黃丸(《正體類要》卷下)、六味丸(《證抬準繩》類方》卷一)。

【組成】熟地黃24克 山萸肉 干山藥各12克 澤瀉 丹皮 白茯苓各9克  

目錄

用法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鹽湯迭下。小兒每服1.5~3克,空腹溫開水送下,每日三次;  

功用

滋腎,陰,補肝血。  

主治

肝腎阻虛,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喉燥痛腰膝酸軟自汗盜汗骨蒸勞熱,遺精早泄消渴引飲,小便頻數尿血便血,虛火牙痛齒齦出血,鬚髮早白;婦女月經先期,經來量少;小兒囟開不合,羸瘦骨蒸,行遲、語遲、齒遲,舌紅少苔脈細數。現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結核、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炎以及各種腫瘤晚期肝腎陰虛者。此外用於養生保健,抗衰老,治療早衰所表現的各類證候。

地黃丸

【來源】《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熟地 當歸 川芎 肉桂 菟絲子 川椒(炒) 補骨脂(炒) 白蒺藜 葫蘆巴(炒) 杜仲(炒) 白芷 石菖蒲各4.5克 磁石(燒,醋淬七次,研,水飛)3.75克

【用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時用蔥湯或溫酒送下。

【主治】勞損耳聾。

地黃丸

【來源】《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生乾地黃(切,焙) 黃耆(銼)各45克 防風(去叉) 遠志(去心) 栝樓子 茯神(去木) 黃芩(去黑心) 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 人蔘37.5克 石韋(去毛) 當歸(切,焙)各15克 赤芍甘草(炙) 蒲黃 戎鹽(研)各22.5克 車前子 滑石各60克

【用法】上十七味,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時以溫酒或淡鹽湯送下。

【主治】腎經虛損,膀胱熱結,小便淋瀝澀痛。

地黃丸

【組成】熟乾地黃(焙)半兩,山茱萸半兩,萆薢半兩,當歸(洗,焙)半兩,續斷半兩,芎窮半兩,黃耆(銼細)半兩,五味子半兩,狗脊(去毛)半兩,細辛(去苗葉)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牛膝(去苗,酒浸,焙)半兩,木瓜半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主治】腎氣虧損,不能生肝,肝乏生氣,遂多虛冷,肝腎脈俱弱者。

【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地黃丸

【組成】生地黃(研取汁,留滓)2斤,生薑(研取汁,留滓)2斤,蒲黃4兩,當歸4兩。

【來源】《醫方類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頁)傳授濟急方論》。

【主治】產後腹痛,眼見黑花,或發狂如見鬼狀,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胸脹滿,水谷不化,口乾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喉腫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產後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或崩中如豚肝,臍腹(疒丂)痛,煩躁悸惚,四肢腫滿,及受胎不穩,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上於銀器內,用慢火取地黃汁炒生薑滓,以生薑汁炒地黃滓,各令干,四味同干,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食前用當歸酒化下。

地黃丸

【組成】生乾地黃2兩,地骨皮1兩1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1分,柴胡(去苗)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赤芍藥1兩1分,黃連(去須)1兩1分,羚羊角(屑)1兩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1分,百合1兩1分,桔梗(炒)1兩1分,郁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玄參1兩,檳榔(銼)1兩,茯神(去木)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五○。

【主治】婦人血風勞氣,頭項筋急疼痛,咽喉干,臍腹痛,四肢無力,血臟經脈不調。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湯送下。  

由地黃丸衍生出的其他品種

六味地黃丸

知柏地黃丸

桂附地黃丸

杞菊地黃丸

明目地黃丸

麥味地黃丸

二十六位地黃丸

復方首烏地黃丸

三十六味地黃丸

八味地黃丸

修正復方首烏地黃丸

金匱地黃丸  

藥理研究

:1.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增強性功能;2.降血脂;3.降血糖;4.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抗衰老;5.人蔘樣抗疲勞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拮抗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6.對肝臟聽神經有保護作用;7.降血壓;8調節鈣磷代謝;9.抑制腫瘤生長作用;10.抗炎;11.調節腎功能,促進尿素排泄;12.對機體各系統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影響內分泌造血系統

關於「地黃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