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營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清營湯  

目錄

出處

溫病條辨》  

分類

清熱劑-清營涼血  

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黃(15克) 元參(9克) 竹葉心(3克) 麥冬(9克) 丹參(6克) 黃連(5克) 銀花(9克) 連翹(6克)  

方訣

清營湯治熱傳營,身熱夜甚眠不寧,犀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護陰  

功用

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主治

熱入營分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目常喜開或喜閉,口渴或不渴,斑疹隱隱,脈細數,舌絳而干。(本方常用於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腸傷寒或其他熱性病證屬熱人營分者。)  

用法

上藥,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牛角鎊片先煎,後下余藥)。  

禁忌

使用本方應注意舌診,原著說:「舌白滑者,不可與也」,並在該條自注中說:「舌白滑,不惟熱重,濕亦重矣,濕重忌柔潤藥」,以防滋膩而助濕留邪。  

方論

方中犀角、生地清營涼血;銀花、連翹、黃連、竹葉心清熱解毒,並透熱於外,使入營之邪透出氣分而解;熱壅血瘀,故少配丹參活血消瘀以散熱;邪熱傷陰,故用麥冬、玄參養陰生津。  

方解

本方證乃邪熱內傳營分,耗傷營陰所致。邪熱傳營,伏於陰分,入夜陽氣內歸營陰,與熱相合,故身熱夜甚;營氣通於心,熱擾心營,故神煩少寐、時有譫語;邪熱深入營分,則蒸騰營陰,使血中津液上潮於口,故本應口渴而反不渴;若邪熱初人營分,氣分熱邪未盡,灼傷肺胃陰津,則必見身熱口渴、苔黃燥;目喜開、閉不一,是為火熱欲從外泄,陰陽不相既濟所致;斑疹隱隱,乃熱傷血絡,血不循經,溢出脈外之徵;舌絳而干,脈數,亦為熱傷營陰之象。遵《素問.至真要大論》「熱淫於內,治以威寒,佐以甘苦」之旨,治宜咸寒清營解毒為主,輔以透熱養陰。故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清解營分熱毒,為君藥。熱傷營陰,又以生地黃涼血滋陰、麥冬清熱養陰生津、玄參滋陰降火解毒,三藥共用,既可甘寒養陰保津,又可助君藥清營涼血解毒,共為臣藥。君臣相配,咸寒與甘寒並用,清營熱而滋營陰,祛邪扶正兼顧。溫邪初入營分,故用銀花、連翹、竹葉清熱解毒,輕清透泄,使營分熱邪有外達之機,促其透出氣分而解,此即「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具體應用;黃連苦寒,清心解毒;丹參清熱涼血,並能活血散瘀,可防熱與血結。上述五味均為佐藥。本方的配伍特點是以清營解毒為主,配以養陰生津和「透熱轉氣」,使入營之邪透出氣分而解,諸症自愈。  

化裁

若寸脈大,舌干較甚者,可去黃連,以免苦燥傷陰;若熱陷心包而竅閉神昏者,可與安宮牛黃丸至寶丹合用以清心開竅;若營熱動風而見痙厥抽搐者,可配用紫雪,或酌加羚羊角鉤藤地龍熄風止痙;若兼熱痰,可加竹瀝天竺黃川貝母之屬,清熱滌痰;營熱多系由氣分傳入,如氣分熱邪猶盛,可重用銀花、連翹、黃連,或更加石膏知母,及大青葉板藍根貫眾之屬,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附方

清宮湯(《溫病條辨》)  

文獻

方論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3:「……方中犀角、黃連,皆人心而清火。犀角有清靈之性,能解夫疫毒;黃連具苦降之質,可燥乎濕邪,二味為治溫之正藥。熱犯心包,營陰受灼,故以生地、玄參滋腎水,麥冬養肺金,而以丹參領之入心,皆得遂其增液救焚之助。連翹、銀花、竹葉心三味,皆能內徹於心,外通於表,辛涼清解,自可神安熱退,邪自不留耳。」

《溫病條辨》卷1:「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譫語,目常開不閉,或喜閉不開,暑入手厥陰也。手厥陰暑溫,清營湯主之。」

關於「清營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