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藜蘆
Lí Lú
藜蘆
別名 黑藜蘆、山蔥、大葉藜蘆、棕包頭、人頭髮、七厘丹、蔥苒、蔥葵、豐蘆、蕙葵、公苒、梨盧、蔥菼、蔥白藜蘆、鹿蔥、憨蔥、旱蔥、山棕櫚、山白菜、蘆蓮、藥蠅子草、山苞米、毒藥草、蔥炎、藜盧、鹿白藜蘆、蔥蘆、蔥管藜蘆
功效作用 涌葉風痰;殺蟲。主中風痰壅;癲癇;虐疾;疥癬;惡瘡
英文名 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有毒
歸經 胃經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藜蘆(學名:Veratrum nigrum L.)百合科藜蘆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厚;莖具葉,基部常有殘存葉鞘裂成纖維狀;葉通常闊,抱莖。有強脈而具折;花綠白色或暗紫色,兩性或雜性,具短柄,排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花被片6,宿存;雄蕊6,與花被片對生,花絲絲狀,花藥心形,藥室貫連;子房上位,3室;花柱3,宿存;果為一膜裂的蒴果,3裂,每室有種子數顆。祛痰,催吐,殺蟲。用於治療中風痰壅、癲癇淋巴管炎、虐疾、乳腺炎骨折跌打損傷頭癬疥瘡等症,還可用於滅蛆、蠅等。

目錄

形態特徵

藜蘆(圖2)

植株高可達1米,通常粗壯,基部的鞘枯死後殘留為有網眼的黑色纖維網。葉橢圓形、寬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大小常有較大變化,通常長22-25厘米,寬約10厘米,薄革質,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無柄或生於莖上部的具短柄,兩面無毛。圓錐花序密生黑紫色花;側生總狀花序近直立伸展,長4-12(-22)厘米,通常具雄花;頂生總狀花序常較側生花序長2倍以上,幾乎全部著生兩性花;總軸和枝軸密生白色綿狀毛;小苞片披針形,邊緣和背面有毛;生於側生花序上的花梗長約5毫米,約等長於小苞片,密生綿狀毛;花被片開展或在兩性花中略反折,矩圓形,長5-8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鈍或渾圓,基部略收狹,全緣;雄蕊長為花被片的一半;子房無毛。蒴果長1.5-2厘米,寬1-1.3厘米。花果期7-9月。  

地理分布

藜蘆(圖3)

產自中國東北、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湖北(房縣)、四川和貴州。也分布於亞洲北部和歐洲中部。  

生長習性

藜蘆(圖4)

生於海拔1200-33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叢中。  

藥療價值

主要用途

藜蘆(圖5)

根及根莖入藥,能催吐、祛痰、殺蟲,主治中風痰壅、癲癇、喉痹等;外用治疥癬、惡瘡、殺蟲蛆。

【藥 用】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及根莖(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功 效】涌吐風痰、清熱解毒、殺蟲。

【主 治】治中風痰涌,風癇癲疾,黃疸,久瘧,泄痢,頭痛,喉痹,鼻息,疥癬,惡瘡。

性味】苦辛,寒,有毒。①《本經》: 「味辛,寒。」②《別錄》: 「苦,微寒,有毒」

【歸經】①《本草經疏》: 「入手太陰、足陽明經。」②《本草再新》 「入肝經。」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2分;或入丸劑。外用:研末,XIU鼻或調敷。

【用藥忌宜】體虛氣弱及孕婦忌服。①《本草經集注》:「黃連為之使;反細李、芍藥、五參,惡大黃。」②《綱目》:「畏蔥白。服之吐不止,飲蔥湯即止。」③《本草從新》:「服之令人煩悶吐逆,大損津液,虛者慎用。

【拼音名】 Lí Lú

【別 名】蔥苒(《本經》)、蔥葵、山蔥、豐蘆、蕙葵、公苒(《吳普本草》)、蔥苒(《廣雅》)、梨盧(《本草經集注》)、蔥炎(《別錄》)、蔥白藜蘆、鹿蔥(《本草圖經》)、憨蔥(《儒門事親》)、旱蔥(《山東中藥》)、山棕櫚(《農藥植物手冊》)、山白菜、蘆蓮、藥蠅子草山苞米(《遼寧經濟植物志》)、人頭髮、毒藥草(《四川中藥志》)、七厘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處方名】藜蘆,力蘆,梨蘆,山蔥,憨蔥等。

【商品名】藜蘆,黑藜蘆。以根莖肥壯、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5~6月未捆花莖時採挖,除去苗葉,晒乾或用開水浸燙後晒乾。

【拉丁名】Radix Rhizoma Veratri Veratrum nigrum L.① Veratrum maackii Reg.V.puberulum Loes. F.V.Dahuricum Loes. F.V.schindleri Loes .fV.Gran-diflorum (Maxim.)Loes. F.V.Meng-tzeanum Loes. F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藜蘆(圖6)

【考 證】出自《本草綱目》 ①陶弘景:「藜蘆近道處處有。根下極似蔥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②《蜀本草》:「《圖經》雲,葬蘆,葉似鬱金、秦充、蔑荷等,根著龍膽,莖下多毛,夏生,冬雕估。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陰乾。」③《本草圖經》:「黎蘆,今陝西、山南東西州郡皆有之。三月生苗,葉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車前,莖似蔥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褒莖,似棕皮,其花肉紅色,根似馬腸根,長四、五寸許,黃白色,二月、三月陰乾。此高』二種,一種水蘸蘆,莖葉大同,只是生在近水溪澗石上,根須百餘莖,不中入藥用。今用者名蔥白蓉蘆,根須甚少,只是三二十—莖,生高山者為佳,均州土俗亦呼為鹿蔥。今萱草亦謂之鹿蔥,其類全別,主療亦不同耳。」④《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藜蘆,有毒部位:全株,以根部毒性較大。中毒症状:口胃發熱疼痛,流口水,噁心嘔吐,疝痛,下痢無力,出汗,意識喪失;嚴重時便血,脈率不整,震顫,痙攣,謂語,昏迷不醒,最後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民間內服蔥煎水或用雄黃、蔥頭、豬油同液茶冷服,也可解毒。」  

藥材鑒定

生藥材鑒定

藜蘆(圖7)

方法一、藜蘆根莖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4cm,直徑0.5-1.5cm;表面棕黃色或土黃色,頂端殘留葉基及黑色纖維,形如蓑衣,有的可見斜方形的網眼,下部著生10-30條細根。根細長略彎曲,長10-20cm,直徑0.1-0.4cm;黃白色或黃褐色,具細密的橫皺紋;體輕,質堅脆,斷面類白色,中心有淡黃色細木心,與皮部分離。氣微,味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強烈的催嚏性。

方法二、乾燥根莖,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殘留葉基及棕色毛狀的維管柬。鬚根多數,簇生於根莖四周,長12~20厘米,粗約3毫米。表面黃白色或灰褐色,有細密的磺皺,下端多縱皺。質輕易折斷,斷面白色、粉質,中心有一淡黃色纖細的木質部,易與皮部分離。味苦辛。以根粗堅買,斷麵粉性看為佳。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顯微鑒定

方法一、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皮層寬,占根的大部;下皮細胞1列,切向延長;含草酸鈣針晶束的粘液細胞以皮層外側較多;內皮細胞壁呈U字形增厚。中柱鞘為1列薄壁細胞;初生木質部及初生韌皮部束各9-12個,有的導管深入到髓部。

方法二:藜蘆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略徑向延長,外壁稍厚,下皮為2-3列類圓形細胞,無細胞間隙。皮層占根絕大部分,外側有大型切向裂隙,薄壁細胞含針晶束及澱粉粒。內皮層明顯,內壁及側壁增厚,胞腔成「V」字或「U」字形,通過細胞位於木質部束外方。中柱鞘為1列薄壁細胞,排列緊密。木質部發達,由木薄壁細胞和導管組成。導管類圓形,壁較厚,黃色微木化,原生導管較小,後生導管較大。韌皮部束位於木質部束弧角間,7-14原型,細胞較小。 根莖橫切面:最外為黑褐色的後生皮層,約3-4列細胞;皮層約佔半徑的1/3,有周木型葉跡維管束散在;內皮層細胞內壁及側壁增厚;中柱有多數維管束散在,近皮層處密,多為外韌型,內部者多為周木型,尚可見自中柱鞘發生的根跡組織。  

化學成份

黑藜蘆根、根莖含介芬胺、假介芬胺、玉紅介芬胺、秋水仙鹼、計明胺及藜蘆醯棋盤花鹼等生物鹼

根莖含去乙醯基原藜蘆鹼(deace-tylprotoveratrine)A,計默任鹼(germerine),原藜蘆鹼(protoveratrine)A,藜蘆馬林鹼(veramarine),計米定鹼(germidine),雙去乙醯基原藜蘆鹼(didesacetyl protoveratrine)A,藜蘆嗪(verazine),新計布定鹼(neogermbudine),芥芬胺(iervine),藜蘆醯棋盤花鹼(veratroylzygadenine),玉紅芥芬胺(rubijervine),異玉紅芥芬胺(isorubijervine),藜蘆胺(veramine),藜蘆鹼胺(veratrum-alkamine)A、B、C、D,藜蘆甾二烯胺(veratramine),藜蘆米寧(veramiline),3,15-二當歸醯基計明胺(3,15-diangeloylgermine),茄咪啶(solamid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硬脂酸酯(β-sitosterylstearate),胡蘿卜甙(daucosterol),蠟酸(cero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 2.毛葉藜蘆 根、根莖含棋盤花辛鹼(zygacine),芥芬胺,藜蘆甾二烯胺,藜蘆嗪(verzine),茄啶(solanidine)。毛葉藜蘆定鹼(hakurirodine)及玉紅芥芬鹼(rubijervine)等。 3.興安藜蘆 地下部分含:偽芥芬胺(pseudojervng)藜蘆鹼甙(veratrosine),藜蘆甾二烯胺,芥芬胺,藜蘆定(verdine),玉紅芥芬胺,藜蘆馬林鹼(veramarine),藜蘆醯棋盤花胺,異玉紅芥芬胺,藜蘆嗪,藜蘆胺。4.毛穗藜蘆 根莖含藜蘆嗪,當歸醯棋盤花胺(angeloylaygadenine),毛穗藜蘆鹼(maackinine),計馬尼春鹼(germanitrine),棋盤花鹼(zygadenine),藜蘆嗪寧(verazinine)。 5.天目藜蘆 根及根莖含天目藜蘆鹼(tiemulilumine),天目藜蘆寧鹼(tiemuliluminine)。 6.光脈藜蘆 根含藜蘆鹼甙,23-O-β-D-吡喃葡萄糖基-20-異藜蘆甾二烯胺(23-O-β-Dglucopyranosyl-20-isoveratramine),(22S,23R,25S)-23-O-β-D-吡員葡萄糖基-5,11,13-藜蘆甾三烯胺-3β,23-二醇[(22S,23R,25S)-23-O-β-D-glucopyranosyl-5,11,13-veratratrienine-3β,23-diol]。  

藥理作用

①降壓作用

產黑藜蘆根的初提液,藜蘆根浸膏的水溶液及精製品的醇溶液,經過多種麻醉動物實驗均證明具有明顯而持久的降壓作用,無急速耐受現象,在降壓的同時伴有心率減慢、呼吸抑制或暫停(即Bezold-Jarisch效應)。

②其他作用

黑藜蘆對家蠅有強大的毒殺效力。

【毒性】

國外產綠藜蘆(美國及加拿大),白蘆(歐洲)根莖中的原藜蘆鹼A和B等均有降壓作用,並應用於高血壓的治療。藜蘆定鹼(作用與原藜蘆鹼不完全相同)靜脈注射於狗,可引起血壓突然下降,在迷走神經切除後,更大劑量可釋放腎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在原藜蘆鹼降壓的基礎上,藜蘆定鹼可引起明顯的升壓作用。藜蘆一類生物鹼的降壓原理系通過左心室、肺迷走神經纖維反射性引起血管運動中樞抑制,小劑量反射性抑制呼吸,大劑量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口服量為肌肉注射量的5~20倍,藜蘆鹼的治療量與中毒量距離很小,最常見者為噁心、嘔吐,有時引起心律不齊低血壓,用阿托品麻黃鹼可糾正之,小量藜蘆和其他降壓藥物合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降低毒性。

參看

關於「藜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