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蠅
A+醫學百科 >> 家蠅 |
雙翅目(Diptera)蠅科(Muscidae)的常見昆蟲,學名為Musca domestica Linnaeus,1758 ,在人住所中家蠅約佔全部蠅類的90%。家蠅曾是城市內主要的擾人昆蟲和影響公共衛生的問題,目前在有垃圾和腐敗的有機廢物堆積的地方仍是如此。深灰色,腹部有污黃色的區域,胸部有縱形條紋。體長約5∼7公釐(0.2∼0.3吋)。複眼顯著,約有4,000個小眼面。口器不能叮咬,只能舐吸(近緣的螫蠅會叮人)。由於足上每個爪下的爪墊的分泌物的表面張力,家蠅能在垂直的玻璃窗上或背朝下在天花板上行走。雌蠅一次產100多個細長卵(長0.8∼1公釐),一生產600∼1,000粒卵。經12∼24小時孵化。幼蟲稱為蛆,污白色,長約12公釐(0.5吋),經數次蛻皮,轉化成蛹。羽化時頭上擴展成一額胞,突破蛹殼的端部而出。
目錄 |
家蠅-分類
家蠅科/雙翅目
家蠅-外觀特徵
體長約7mm。體色為單純灰黑色,沒有其他明顯的斑紋或色彩;複眼紅褐色。
家蠅-生態習性
本種是分布最普遍的家蠅類。幼蟲的孿生地以垃圾場和雞糞堆為主,因此在養雞場或使用雞糞當堆肥的農場、果園附近,常會有非常龐大的族群,算是極嚴重的環境衛生害蟲。
家蠅-生活史
家蠅是完全變態的昆蟲,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蟲、蛹及成蟲 4 個時期。卵孵為幼蟲,幼蟲通常稱為蛆。幼蟲蛻皮 2 次共有 3 齡,第三齡幼蟲不蛻皮即前後
收縮而變為蛹,由蛹前端開一環裂而羽化出成蟲。成蟲初出時,兩翅尚未展開只能爬行,過數十分鐘翅即展開,開始飛行生活。由卵到成蟲所需時間依溫度、食物及種類的不同而異。溫度對家蠅各蟲期發育的影響。據測定,卵發育的最低溫度為10-12℃,最高生存溫度為 42 ℃ ;幼蟲發育的最低溫度為12-14℃,最高生存溫度為 46 ℃ ;蛹發育的最低溫度為日 l1-13℃,最高生存溫度為 39 ℃ 。人工養殖時,幼蟲飼養溫度以25 一 35 ℃ 為宜,低於 22 ℃ 生長周期延長,高於 40 ℃ 則幼蟲會從培養基中爬出,尋找陰涼適溫處。在恆溫室( 28 士 1 ℃ )和營養豐富的條件下,家蠅的生活史周期約需兩周。在自然界,家蠅生活周期視季節和地區的不同差別很大,據廣東白水東鎮觀察,在當地的自然條件下,家蠅生活史周期春季( 20 . 5 ℃ )為 14 一 18 天,夏季( 28 . 1 ℃ )為 7 一 9 天,秋季( 23 . 1 ℃ )為 9 一 15 天,冬季( 16 . 4 ℃ )為 23 一 29 天。一般情況下每完成一個世代,需要 12 一 15 . 5 天。
( l )卵 家蠅卵為乳白色,呈香蕉形,長約 1 毫米。卵殼的背面有兩條嵴,嵴間的膜最薄,卵孵化時殼在此處裂開,幼蟲鑽出。家蠅卵的發育最低有效溫度為 8 一 10 ℃ (烏霍娃, 1952 )。自卵產出後至幼蟲孵化出所需的時間為卵期,卵期的長短和溫度有關。蠅卵的孵化溫度範圍為15一 40 ℃ 之間, 35 ℃ 時最短,僅需 6 一 8 小時;當溫度為 25 ℃ ,濕度為65%時, 8 一 12 小時即可孵出幼蟲;當溫度低於 13 ℃ 時,蠅卵停止發育;低於 8 ℃ 或高於 42 ℃ 時,卵則死亡。霍新北報導在自然變溫條件下,家蠅卵發育的起點溫度為 13 . 46 士 2 . 5 ℃。 在腐爛物質堆中,卵發育時期的長短,因溫度不同而有差異,夏天一般經過 8 一 12 小時即可孵化。濕度對蠅卵的孵化率也有很大的影響。家蠅卵的發育需要高濕,相對濕度低於90% 的時候率高。家蠅的卵殼對於各種化合物的抵抗力比幼蟲的表皮強。
家蠅的足上帶有千百萬病菌。凡家蠅接觸的垃圾、糞便及廢物要用殺蛆藥噴洒。長效殺蟲藥在數周內對家蠅有效,但有的家蠅對一些殺蟲藥(如滴滴涕)已產生抗藥性。
蠅科家蠅亞科昆蟲的1種。又稱歐家蠅。分布於新疆、甘肅、亞洲北部、歐洲、北美。體長5~7毫米,色深灰。雄性兩複眼間距離約為一眼寬的2/5。間額黑色。頭頂單眼三角至眼緣間的距離約等於單眼三角橫徑的寬度,後頭上部凸出部分約為眼長的1/2。頭部除額黑色外,均復銀白色粉被。雌性眼遠離,側額向頭頂部變狹。胸部背面黑色縱條4。翅M1+2脈端部呈角形彎曲;腋瓣淡棕色,平衡棒棕黃色。腹部灰黃色棋盤狀斑較明顯,正中具深褐色縱條,第4、5背板有2~3暗縱條,不明顯。
關於「家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