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太平聖惠方》卷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30克 羌活30克 郁李仁60克(湯浸,去皮、尖,微炒)木香30克 川大黃30克(銼,微炒)牽牛子120克(搗羅取末30」60克)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麻仁60克(銼,研如膏)

【製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搗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主大腸實熱,秘澀不通,心煩悶亂。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下。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六

聖濟總錄》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炮,銼)30克 大黃(銼,炒)60克 木香15克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0克 牽牛子60克(其中30克生搗為末,30克炒令熟,別搗為末)

【製法】 上五味,除牽牛子外,搗羅為宋,再入牽牛子末和勻,加煉蜜杵搗勻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主大腸受熱,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

普濟方》卷三八六:檳榔丸

【處方】 黑牽牛90克(炒)青木香 青皮 防風 檳榔各30克

【製法】 上藥研末,麵糊為丸,如芥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主小兒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桑白皮湯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六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檳榔丸

【處方】 檳榔(煨,銼)3兩,木香1兩半,郁李仁(去皮,研細)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大黃(銼)1兩半,枳殼(麩炒,去瓤)1兩,桂(去粗皮)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乾薑(炮)半兩,草豆蔻(去皮)5枚。

【製法】 上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食症氣。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聖惠》卷四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桔梗3分(去蘆頭),人蔘3分(去蘆頭),白朮半兩,桂心半兩,柴胡2兩(去苗),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草豆蔻1兩(去皮)。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痃癖氣發,即兩脅急滿,四肢煩悶,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雞峰》卷二十:檳榔丸

【處方】 桂心、乾薑、茯苓、檳榔、甘草、人蔘、細辛訶子皮、白芍藥、枳殼各等分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憂膈食膈、冷膈、氣膈熱膈。或宿酒不消,或為霍亂,或心痛醋心,腹脅氣脹不食,或飲食傷飽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心,嚼破服亦可。

【摘錄】 《雞峰》卷二十

《普濟方》卷三六一:檳榔丸

【處方】 麻逸檳榔、大腹子、紅丹(香匙煅)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3歲以下如小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盤腸氣(疒釣)。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蘿卜煎湯送下3日,燈心湯送下3日,霹靂湯送下3日(湯用姜錢10片,水1盞,燒秤錘浸水,候沸止去錘,將此下藥,號稱霹靂湯)。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一

《本事》卷三:檳榔丸

【別名】 丁香半夏丸

【處方】 檳榔3分,丁香1分(不見火),半夏1兩(湯洗7次),細辛(去葉)半兩,乾薑(炮)半兩,人蔘半兩(去蘆)。

【製法】 上為細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心下停飲冷痰,頭目暈眩,睡臥口中多涎

【用法用量】 丁香半夏丸(《醫學發明》卷一)。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檳榔氣味苦辛溫,入足太陰太陽,能消積下氣;丁香氣味辛熱,入足陽明太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人蔘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心下停飲冷痰,非辛溫不能驅逐,非甘溫補藥不能養正氣,正氣大旺,停飲自去耳。

【摘錄】 《本事》卷三

《聖惠》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白朮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前胡1兩(去蘆頭),高良姜1兩(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膈氣痰結脾冷,食飲不下,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普濟方》卷一○五引《博濟》:檳榔丸

【處方】 黑牽牛4兩(揀去雜物2兩,炒令香起方得;2兩生用,重洗,焙,杵為末;取3兩用),檳榔半兩,木香1分,陳橘皮1分(去白),乾薑1分(炮)。

【製法】 上為末,同煮粟米糊,細研,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晒乾,以瓷盒盛之。

【功效與作用】 通利三焦,疏逐風氣,寬胸膈,化痰涎,散腹脅壅滯,清頭目,化酒食毒。主

【用法用量】 並夜臥,濃煎薑湯送下30丸。飲食傷,煎棗湯送下;痰涎壅喉痛頭疼,食後生薑湯送下15丸;婦人產前後諸疾,煎生薑湯送下;止渴,棗湯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一○五引《博濟》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半,陳橘皮(去白,焙)1兩,蕪荑1兩,牽牛子(炒)1兩,木香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蟲兼氣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橘皮湯送下,空心、日午、臨臥各2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聖惠》卷六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2兩(搗末),白礬3兩(搗碎),黃丹1兩。

【製法】 將白礬、黃丹,入瓷瓶子內,以5斤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細研,入檳榔末,相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痔疾,大腸疼痛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六十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赤芍藥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蓬莪荗(焙,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脅肋(疒丂)痛,上攻心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聖惠》卷八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牽牛子半兩(微炒),乾薑1分(炮裂,銼),枳殼1分(去瓤,麩炒微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宿食不化,發熱有時。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溫水送下,晚後再服。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八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乾薑(炮,去皮)1錢半,桑根白皮(銼,炒)半兩,牽牛子(微炒)3兩。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三焦咳腹滿不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臨臥淡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檳榔丸

【處方】 檳榔(生,銼)2枚,巴豆(去皮心膜,麩炒)21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牽牛子(炒)1分,大黃(濕紙裹,煨)1分,乾漆(炒煙出)1分,硇砂(研)1錢。

【製法】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為衣。

【功效與作用】 取積聚,消宿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溫水送下;如要宣轉取食積,每服3-5丸,或7-10丸,空心煎蔥白湯送下,宣後服和氣人蔘湯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御藥院方》卷四:檳榔丸

【處方】 丁香2錢半,木香2錢半,檳榔半兩,舶上丁香皮半兩,青皮(去白)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縮砂仁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肉豆蔻1錢,烏梅(全用)2兩,巴豆(不去皮,別搗)1兩,硇砂(別研)3錢。

【製法】 上為細末,醋麵糊為丸,如綠豆大,不得見日併火,只風中陰乾。

【功效與作用】 氣不宣通,飲食遲化,胸膈痞悶噫氣吞酸,頭目重悶,脅肋刺痛,嘔逆噁心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食後生薑湯放冷送下。

【摘錄】 《御藥院方》卷四

《聖濟總錄》卷十七: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黑牽牛子6兩(搗,取粉3兩),麥糵2兩,防風(去叉)2兩,何首烏2兩,苦參2兩,大黃2兩(並生用),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木香1兩,羌活(去蘆頭)1兩,皂莢10梃(不蚛者,以水5升挼取濃汁,去滓,熬為膏)。

【製法】 上為末,以皂莢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風氣內結,大腸不通利,及四肢瘡疹瘙癢,夜臥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鹽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聖濟總錄》卷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煨)半兩,防己3分,赤芍藥3分,羚羊角(鎊)3分,人蔘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薏苡仁(炒)1兩1分,獨活(去蘆頭)3分,芎藭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防風(去叉)1兩,酸棗仁(炒)3分,當歸(切,焙)半兩,柏子仁(生用)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熟乾地黃(焙乾,冷搗)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中風。口面偏斜,言語謇澀,心煩氣濁,手臂腰腳不隨。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芍藥(赤者)1兩,桂(去粗皮)1兩,乾漆(炒煙出)1兩,京三棱(炮,銼)1兩,蓬莪術(炮,銼)1兩。

【製法】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雞頭子大,丹砂為衣。

【功效與作用】 寒氣結強,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萊菔子一塊同嚼,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聖濟總錄》卷十二:檳榔丸

【別名】 木香丸

【處方】 檳榔(銼)2兩,大黃(銼,炒)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芎藭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蔘1兩,京三棱(煨)半兩,肉豆蔻6枚(去皮)。

【製法】 上為末,每用此末2兩,別搗牽牛子取細末1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調榮衛,利胸膈,清頭目,化痰涎,明視聽,化積滯。主風氣。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臨臥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二

《聖濟總錄》卷六十三: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1兩,乾薑(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製法】 上為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支飲,胸膈痞悶。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煨)1兩,牽牛子(炒)1兩,赤小豆(炒)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肉豆蔻(去殼)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涌水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溫水送下,1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聖濟總錄》卷一二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3兩,海藻(洗去咸,焙)3兩,昆布(洗去咸,焙)3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效與作用】 癭病咽喉腫塞。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5兩,牽牛子(炒)5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柏子仁(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芎藭半兩,當歸(切,炒)半兩,青橘皮(去白,炒)半兩,人蔘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曲(炒)3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風毒腳氣,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空心、臨臥生薑湯送下。以利為度。更量虛實,加減牽牛子。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聖濟總錄》卷八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煨,銼)1兩,牽牛子(半生,半炒)1兩,葶藶(隔紙炒)1兩,惡實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半兩,郁李仁(去皮尖,炒,研)半兩,枳殼(不去瓤)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防己半兩,大黃(濕紙裹,灰火中煨令香熟)1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水氣。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煎桑根白皮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炮,銼)3個,大戟(銼,炒)半兩,牽牛子(炒)1分,滑石(碎)1分,海蛤1分,瞿麥穗1分,旋覆花1分,甘遂(炒)1分。

【製法】 上為末,用軟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煎商陸湯送下。若作散,每服1錢匕,亦煎商陸湯調下;如躁,米飲調下。如取利動,繼服葶藶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聖惠》卷五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海蛤1兩(細研),桂心半兩,訶黎勒皮1兩,漢防己1兩,木香1兩,桑根白皮1兩(銼),郁李仁1兩,旋覆花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水氣。心腹鼓脹,四肢羸瘦,喘息促急,食飲漸減,小便澀少,臍下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木通湯送下,1日服。

【摘錄】 《聖惠》卷五十四

《聖惠》卷九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2兩,訶黎勒3兩(生,用皮),桂子1兩,木香1兩,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豆蔻半兩(去皮)。

【製法】 以桃仁、郁李仁同研如膏,其諸藥為末,入桃仁等膏,研令勻,以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一切氣,心腹壅脹,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聖惠》卷四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3分,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桔梗半兩(去蘆頭),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人蔘半兩(去蘆頭),白朮3分,桂心3分,木香3分,前胡3分(去蘆頭),川烏頭3分(炮裂,去皮臍),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3分(銼,微炒)。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痃氣。發即兩脅弦急,心肋脹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衛生總微》卷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2錢,木香2錢,青皮1兩,薑黃1兩,羅卜子(炒,取末)、牽牛子(取末)7錢半。

【製法】 上為末,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氣腹脹,四肢腫滿氣急喘悶,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四

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施圓端效方》:檳榔丸

【處方】 檳榔(大者)3個,牽牛(半生,半麩炒)3兩,桂1兩,陳皮(去白)2兩,乾薑(炮)3兩,青皮(去白)2兩。

【製法】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大豆大。

【功效與作用】 消宿食酒飲,停滯痞悶。主氣滯胸膈,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任下;婦人心腹痛,醋送下;男子,茴香酒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施圓端效方》

《聖惠》卷四十二: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木通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上氣,胸中滿悶,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1日-4次。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二

《聖惠》卷十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馬藺花1分(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豬牙皂莢半兩(去皮,炙令黃焦)。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時氣結胸,煩悶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竹葉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分(炮裂,銼),牽牛子5兩(微炮,別杵羅取末2兩半)。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後虛冷,腰間有積滯,氣流注腰腳,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薑湯送下,相次以生薑粥飲投之。良久當利,未利再服。

【摘錄】 《聖惠》卷十四

蘭室秘藏》卷上:檳榔丸

【處方】 炙甘草1錢,木香2錢,人蔘2錢,檳榔2錢,陳皮5錢。

【製法】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破滯氣,消飲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白湯送下。

【摘錄】 《蘭室秘藏》卷上

《幼科金針》卷下:檳榔丸

【處方】 檳榔2兩,大黃2兩,枳實1兩,木香1兩。

【製法】 上為細末,神曲和為丸。

【功效與作用】 痢疾初起實症。

【摘錄】 《幼科金針》卷下

瘡瘍經驗全書》卷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2兩,枳殼2兩,大黃4兩,木瓜1兩半,木香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腎氣游風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任意送下。用鐵箍散敷之。

【摘錄】 《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幼幼集成》卷四:檳榔丸

【處方】 小檳榔1兩,南木香5錢,鶴蝨子5錢,光貫眾5錢,廣錫灰5錢,陳漆渣(服灰)、正輕粉2錢,白雷丸2錢,巴豆霜2錢。

【製法】 以漆渣灰5錢,同眾藥研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殺諸蟲。主小兒一切蟲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五更時苦楝根皮煎湯送下。

【摘錄】 《幼幼集成》卷四

《聖惠》卷四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2兩,牽牛子1兩(微炒),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食茱萸半兩。

【製法】 上為末,以稀餳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暨腰疼痛,不能轉動。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以利為效。

【摘錄】 《聖惠》卷四十四

《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煙霞聖效方》: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芫花1兩(醋炒),藜蘆半兩,狼牙草半兩,巴豆15個(去皮心膜油)。

【製法】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心氣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8-9丸,熱醋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煙霞聖效方》

《聖惠》卷八十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分,硃砂(細研)1分,阿魏(面裹,煨面熟為度)1分,代赭(細研)1分,乳香(研入)1分,木香1分,五靈脂1分,麝香(細研)1分,肉豆蔻(去殼)1分,蟾頭1枚(炙黃色),巴豆7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製法】 上為末,同研令勻,以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長肌膚,益顏色,化宿食,利氣調中,破積聚。主小兒食疳氣,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溫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六

《聖惠》卷四十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赤茯苓1兩,紫蘇莖葉1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大麻仁1兩,木通3分(銼),羚羊角屑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澤瀉3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腳氣發動,大小便秘澀,腹中滿悶,連膀胱里急,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溫水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嬰童百問》卷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5錢,木香(面裹,煨)3錢,青皮5錢(去瓤,巴豆30粒,去殼同炒,去巴豆),陳皮半合(炒法亦用巴豆同青皮)。

【製法】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食,得之痛刺脅肋,心胸煩悶,飲食不下,吐逆噁心,久不醫治,漸成痞癖。

【用法用量】 用米飲食前服。丸數多少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摘錄】 《嬰童百問》卷五

扁鵲心書》: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芍藥1兩,苦楝子(炒)1兩,馬蘭花1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便淋澀不通,及血淋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4錢,酒煎熱服

【摘錄】 《扁鵲心書》

《聖惠》卷四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半,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白朮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柴胡1兩(去蘆頭),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食不消,成症癖,令人四肢乾瘦,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脈因證治》卷三:檳榔丸

【處方】 檳榔2錢,陳皮8錢,牽牛(頭末)4錢。

【製法】 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傷之輕者,飲食不化,心腹鼓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薑湯送下。

【摘錄】 《脈因證治》卷三

醫學正傳》卷四:檳榔丸

【處方】 三棱(細切,醋炒)5錢,莪術(細切,醋炒)5錢,檳榔1兩,枳實(去瓤,麩炒黃色)半兩,陳皮(去白)半兩,蕪荑2錢半,雷丸5錢,鶴蝨3錢(略炒),乾漆5錢(炒無煙),木香3錢(不見火),良姜2錢(陳壁土炒),砂仁1錢(去殼),麥糵面5錢(炒),胡黃連3錢(炒),甘草(炙)3錢,神曲5錢(炒黃色)。

【製法】 上為細末,醋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疳病,積氣塊痛,腹大有蟲。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淡薑湯送下。今加使君子肉5錢尤妙。

【摘錄】 《醫學正傳》卷四

《雞峰》卷七:檳榔丸

【處方】 茯神8分,山藥8分,人蔘8分,五味子8分,附子8分,石斛8分,牛膝8分,蓯蓉8分,遠志6分,鹿茸6分,澤瀉6分,山茱萸6分,蛇床子6分,黃耆6分,訶子6分,桂6分,熟地黃10分,麻仁12分,鍾乳12分,檳榔10分。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男子五勞七傷,虛乏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 《雞峰》卷七

《普濟方》卷一九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郁李仁1兩,續隨子半兩,甘遂半兩(炒黃),(艹閭)茹8錢,樟柳根1兩,黑牽牛1兩,大黃1兩,木通半兩,海金砂半兩,滑石1兩。

【製法】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水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如瀉,白粥補之。常服只10-15丸。

【注意】 忌鹽、醋、油、醬、油膩、生冷、麵粉半年。

【摘錄】 《普濟方》卷一九四

《雞峰》卷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芎各等分。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腳氣服藥後麻痹漸退,而但微痛拘急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雞峰》卷四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丹砂(研)1兩,阿魏(面裹,煨熟)1兩,代赭(研)1兩,乳香(研)1兩,木香1兩,五靈脂1兩,肉豆蔻(去殼)1兩,巴豆(去心膜,出油盡)半兩,蟾頭1枚(炙焦)(一方有麝香)。

【製法】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長肌膚,益顏色,化宿食,破積聚和氣。主小兒食疳,腹脹。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調中檳榔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聖惠》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高良姜3分(銼),桂心1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黎勒皮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草豆蔻半兩(去皮),白朮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肺氣冷,上攻胸膈,嘔吐酸水,不思飲食,腹脅虛脹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普濟方》卷三八○:檳榔丸

【處方】 木香、檳榔、人蔘、黃連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疳病十三候,糞中食不化,水谷不曾消,皮膚如粟米。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飯湯飲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

楊氏家藏方》卷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赤芍藥1兩,白朮1兩,當歸(洗,焙)1兩,陳橘皮(去白)1兩,烏藥1兩,青橘皮(去白)1兩。

【製法】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腳氣攻沖,腿膝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溫熟水送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四

《聖惠》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桂心1兩,乾薑1兩(炮裂,銼),赤茯苓1兩,訶黎勒皮1兩,白豆蔻半兩(去皮),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人蔘半兩(去蘆頭),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細辛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五膈氣。或宿食不消,或為霍亂,或心腹疼痛,腹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普濟方》卷三九九:檳榔丸

【別名】 檳榔遣蟲丸

【處方】 雞心檳榔、鶴蝨、貫眾、蕪荑、川楝肉、使君子肉、雷丸、雄黃、乾漆(存性)、輕粉、巴豆(去殼油)、木香、黃丹(煅)、錫灰(炒不見星如灰)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

【功效與作用】 蛔厥腹痛。怒啼干痛,吐清涎,人中唇鼻皆黑,謂之蛔厥,多似慢驚,但唇紫。

【用法用量】 檳榔遣蟲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摘錄】 《普濟方》卷三九九

《聖濟總錄》卷十七:檳榔丸

【處方】 檳榔2枚(銼,為細末),黑牽牛子4兩(搗,取末2兩)。

【製法】 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風秘大便不通,發躁引飲。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更看臟腑虛實加減。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聖惠》卷十一: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1兩,桂心3分,木通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蔘半兩(去蘆頭),赤芍藥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心胸不利,上氣喘促,腹脅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外台》卷七引《廣濟方》:檳榔丸

【處方】 檳榔7個,芍藥5分,枳實7枚(炙),人蔘5分,大黃16分,青木香6分,桂心4分。

【製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一切氣,妨悶不能食。心懸急,懊痛,氣逆不順。

【用法用量】 《聖惠》本方用法:以溫酒送下。

【注意】 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粘食、生蔥。

【摘錄】 《外台》卷七引《廣濟方》

《聖惠》卷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羌活1兩,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木香1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牽牛子(搗羅取末)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麻仁2兩(銼,研如膏)。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大腸實熱,秘澀不通,心煩悶亂,冷熱相攻,寒熱如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六

《聖惠》卷五十一: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防葵1兩,白朮1兩,桂心1兩,麥糵1兩(微炒),前胡1兩(去蘆頭),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製法】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飲癖。心腹脹滿,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聖惠》卷五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甘遂半兩(煨令微黃),漢防己半兩,川朴消1兩,當歸1兩(銼,微炒),木通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滑石2兩,澤瀉半兩,豬牙皂莢半兩(去皮,炙微黃),商陸1兩,牽牛子1兩(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製法】 上為末,以醋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十種水氣。腹脹喘嗽,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以利為度,未得快利,即再服之。

【摘錄】 《聖惠》卷五十四

《聖惠》卷五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訶黎勒皮1兩,柴胡3分(去苗),桂心1兩,草豆蔻半兩(去皮),木香半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微炒)。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腸胃冷熱不和,大便難秘,食飲不消,心腹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五十八

《普濟方》卷三十七引《聖惠》: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大黃(蒸)1兩,麻子仁(炒,去殼,別研)1兩,枳殼(麩炒)1兩,羌活(去蘆)1兩,牽牛(炒)1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白芷1兩,黃芩1兩,人蔘半兩。

【製法】 上(口父)咀,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大腸實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大便秘實。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用熟水送下。以大腑流利為度。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七引《聖惠》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2兩,木香2兩,芍藥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桂(去粗皮)1兩,大黃(銼,炒)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實,腹脅堅脹,涇溲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米飲送下。利下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聖惠》卷七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皮1兩,木香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銼,微炒),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1兩(銼),赤芍藥半兩,牽牛子1兩(微炒)。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風虛,頭面浮腫,胸脅刺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九

《聖惠》卷七十五:檳榔丸

【別名】 茯苓丸

【處方】 檳榔1兩,赤茯苓1兩,白朮3分,桑根白皮1兩(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妊娠身體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喘息促。

【用法用量】 茯苓丸(《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五

《聖惠》卷八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分,丁香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桂心1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半兩,人蔘1分(去蘆頭)。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乳食不節,傷於脾胃,致往來寒熱,時復嘔吐,不欲乳食,漸至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薄荷、生薑湯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千金翼》卷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3兩,桂心3兩,栝樓3兩,麻黃(去節)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熬)3兩,茯苓3兩,椒目3兩,白朮3兩,附子(炮,去皮)、吳茱萸5合,厚朴(炙)2兩,乾薑2兩,黃耆2兩,海藻2兩,木防己2兩,葶藶(熬)2兩,甘草(炙)2兩。

【製法】 上為末,煉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老小水腫虛腫,大病客腫作喘者。

【用法用量】 飲服2丸,1日3次,加至4丸。不知,又加2丸,可至12丸。

【摘錄】 《千金翼》卷十九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一半煨,一半生),木香(微炒)半兩,安息香(研)1分,桂(去粗皮)半兩,青橘皮(去白,麩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1分。

【製法】 上為末,以豬膽20枚,水煮如餳,和前末搗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腎積賁豚。從少腹上衝心,昏亂,嘔吐,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嚼破,暖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聖惠》卷六十一: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芎藭半兩,羌活半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3分,人蔘半兩(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牽牛子2兩(一半生,一半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癰腫發背,一切惡瘡乳癰,結聚腫硬熱痛,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檳榔丸

【處方】 青橘皮(去白,巴豆肉5枚同炒,去巴豆不用)1分,檳榔1分,羅卜子1分,香附子(炒香)1分,木香1分,黑牽牛半兩(微炒)。

【製法】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疳氣腹脹,胸膈痞悶,喘息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聖濟總錄》卷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半,乾薑(炮)1兩,木香1兩,皂莢(去皮,酥炙)1兩,牽牛子3兩(搗羅為末,取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風氣攻注,腰腳疼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冷蔥茶送下。微利為效。痛減即少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

《聖惠》卷九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桂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木香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1兩,訶黎勒皮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一切氣,臟腑壅滯。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保命集》卷中:檳榔丸

【處方】 檳榔2錢半,陳皮(去白)1兩,木香2錢半,牽牛(頭末)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食傷脾胃,心腹滿,口無味。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米飲送下;生薑湯亦可。

【摘錄】 《保命集》卷中

《聖惠》卷四十三: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鶴蝨1兩,桂心1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乾,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諸蟲心痛,多吐,四肢不和,冷氣上攻,心腹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陰證略例》: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分,木香1分,枳實半兩(炒),牽牛(頭末)半兩,陳皮(去白)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飲食過多,心腹膨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生薑湯送下。

【摘錄】 《陰證略例》

《聖惠》卷九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牽牛子3兩(微炒),羚羊角屑1兩,前胡1兩(去蘆頭),大麻仁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上焦壅塞,頭目不利,大小腸秘澀,心腹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聖惠》卷九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牽牛子2兩(微炒),木通半兩(銼)。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臟腑壅滯,心膈煩滿,大小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聖濟總錄》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2兩,大黃(銼,炒)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面炒,研)1兩,火麻仁(研)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

【製法】 除桃仁、麻子仁研外,為末,再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腸胃受熱,氣不宣通,瘕聚沉虙,腹脅脹滿,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水送下,1日服,以知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

《聖惠》卷八十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木香半兩,續隨子1分,青黛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蟾頭1枚(塗酥炙令焦黃)。

【製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氣疳。腹脹煩熱,大便難。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溫水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六

《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檳榔丸

【處方】 白檳榔2枚,肉豆蔻2枚,附子2分,當歸2分,青橘皮2分,吳茱萸2分,桂心2分,青木香1分,白蕪荑仁1分,大黃(炮)1分,乾薑1分,玄豆(生用)1分,胡黃連1分,續荽子3分(去殼)。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溲,更搗一千杵,方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一切疳。

【用法用量】 每日隨歲數空腹服,熟水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檳榔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