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烏梅
Wū Méi
烏梅
別名 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梅實、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功效作用 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於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症
英文名 Dark Plum Fruit, Smoked Plum, Dark Plum
始載於 本草經集注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脾經肝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英文名:FRUCTUS MUME

書頁號:2005年版一部-54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 Sieb .et Zucc. 的乾燥近成熟果實。夏季果實近成熟時採收,低溫烘乾後悶至色變黑。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 5~3 cm。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皺縮不平,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凹點;種子扁卵形,淡黃色。氣微,味極酸。

【鑒別】 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加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ml,合併乙醚液,蒸干,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兩次,每次ml(浸泡約2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梅對照藥材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收上述三種溶液1~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二法)測定,不得過16.0%。

總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0.5%(附錄Ⅸ 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X A) 測定,不得少於24.0%。

【含量測定】 取本品最粗粉約4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 精密加水

100ml,加熱迴流 4小時,放冷,濾過,收集續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20ml,加水至80ml,照電位滴定法(附錄Ⅷ A),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 的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6.404mg 的枸櫞酸(C6H8O7)。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有機酸以枸櫞酸(C6H8O7)計,不得少於15.0%。

【泡製】 烏梅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烏梅肉 取淨烏梅,水潤使軟或蒸軟,去核

烏梅炭 取淨烏梅,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皮肉鼓起。

性味與歸經】 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 斂肺, 澀腸,生津,安蛔。用於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症。

【用法與用量】 6~12g 。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目錄

來源

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晒夜浸,10日後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類似,宜忌相同。據現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梅子中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推遲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烏梅

  

植物形態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葉互生;托葉1對,早落;葉片闊卵形或卵形,長6~8cm,寬3~4.5cm,先端尾狀漸尖。花單生或2朵簇生也枝上,先葉開放,白色或紅色,花梗極短;花萼5;子房密被柔毛。核果球形,成熟時黃色。  

混偽品

個別地區以山杏、杏、苦李子等未成熟果實及桃肉等經烘焙熏制後偽充者,應注意區別。

1、薔薇科杏及山杏的果實

性狀:杏:核果近球形,有細柔毛,核扁球形,表面平滑,沿腹縫線有深溝;種子扁球形。

山杏:類圓形或扁圓形,灰棕色、黑棕色或棕褐色,果肉質硬而薄,與核易剝離或不易剝離。味酸、澀。果核扁圓形,表面較光滑或為細網狀。腹縫線較寬,邊緣鋒利而有深溝。

2、薔薇科苦李的果實

性狀:類圓形或橢圓形,灰黑色至紅黑色。果肉薄面皺縮,質硬緊貼果核,味酸澀。果核橢圃形,表面可見網狀紋理及細圓點狀窩孔。基部略偏斜,不對稱。

3、薔薇科桃的果實

性狀:果肉呈不規則團塊狀,略呈長方塊狀,厚約1cm,灰黑色,表面皺縮,有毛茸。  

藥材性狀

呈扁圓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3cm。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肉質柔軟,可剝離。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凹點,有網狀紋理,內含淡黃色種仁一粒。味極酸

[性味歸經]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

止瀉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斂肺,澀腸,用於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症。

[宜食]適宜虛熱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縮性胃炎胃酸過少者),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腸炎之人食用;適宜孕婦妊娠惡阻者食用;適宜膽道蛔蟲者食用。適宜夏季與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湯飲料以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隨息居飲食譜》:「梅,酸溫,溫膽生津,孕婦多嗜之。」《本草新編》:「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忌食]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忌食;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婦人產前產後忌食之。 宜忌 有實邪者忌服。

《日華子本草》:「多啖傷骨,蝕脾胃,令人發熱。」《本草經疏》:「不宜多食,齒痛及病當發散者咸忌之。」《得配本草》:「瘧痢初起者禁用。」《隨息居飲食譜》:「多食損齒,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積,脹滿,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婦女經期,產前產後,痧痘後並忌之。」《藥品化義》:「咳嗽初起,氣實喘促,胸脯痞悶,恐酸以束邪氣,戒之。」

 [烏梅的益處]

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長壽,就不應該受老化病的折磨。吃烏梅會刺激腮腺荷爾蒙的分泌,而這種荷爾蒙能預防老化。所以從今天開始就每天吃一個烏梅吧。

清血

現代人喜歡吃的食物不外是精製食品如精白穀類、精白麵包、精白麵條、精白糖、化學調味料及動物性食物。吃了這些食物會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劇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環惡化而產生酸素。每天吃一個烏梅可幫助清掃血液,使血液流動量正常化,排除過量的酸素。

增加能量

當血液淨化時,新陳代謝就增強,身體自然會恢復能量。烏梅里的檸檬酸酸幫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還有能預防疾病及消除疲勞

保護消化系統

烏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腸胃里腐化。

消除疲勞

當你覺得疲倦時,在身理上只是因為身體里過多的酸素致使。所以當你下班被困在車陣里,好不容易回到家裡時,覺得累斃了,建議你吃一個烏梅,倦意很快就會消除。

消除便秘

烏梅里的蘋果酸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增進食慾

長期性的無食慾是身體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食慾因為壓力,吃過量,也因為肝臟,胃及大腸的功能不好,生病後食慾也差了。若要康復得快,需要吃東西,能幫助恢復食慾的就是每天吃一個烏梅。

解酒功能

烏梅對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興高采烈歡慶佳節時,難免會喝多幾杯,睡醒時頭痛欲裂時,可嘗試喝一杯烏梅番茶。做法是這樣的:用一個烏梅,泡在一杯溫水裡約5分鐘,然後加入一茶匙番茶葉,慢慢地喝完。

孕婦止吐

很多孕婦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膩食物及甜食,這是一個自然的反應。婦女懷孕時,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臟功能及能量也減少了。當身體偏酸時,鈣質會流失,所以有些孕婦的牙齒會變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婦的情緒會上下波動不已,建議孕婦每日吃一個烏梅來調和。  

藥理作用

1.對蛔蟲的作用 烏梅對蛔蟲具有興奮和刺激蛔蟲後退的作用。如將烏梅煎劑加入置有蛔蟲的1%鹽水和0.1%碳酸氫鈉溶液內可見蛔蟲活動增強。給狗通過胃管給予烏梅煎劑50g並收集其的膽汁,在厭氧條件下,將蛔蟲放入一直徑0.3-0.5cm的膠管內,將膠管放入38℃的水盆內,從蛔蟲頭端入管內滴入收集的膽汁,結果可見大部分蛔蟲從管內後退,有的蛔蟲頭從管內退出。也有報導從223種中藥熱水提取液體外試驗,篩選具有殺腸蟲作用的藥物,發現烏梅有效。

2.抗病原生物作用 體外篩選發現,烏梅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百日咳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對結核桿菌也有抑制性作用,這一作用可能與所含枸櫞酸和蘋果酸有關。對某些致病性真菌須瘡癬、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 烏梅具有鈣離子拮抗作用,有較強的拮抗由鉀離子引起的豚鼠結腸帶收縮的活性,已分離出其活性成分是5-羥甲基-2-糠醛。對膽囊烏梅煎劑口服有輕微收縮作用。體外試驗,烏梅對人子宮頸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小鼠玫瑰花環試驗表明,烏梅對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果實含枸緣酸(cit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總酸量約4%-5.5%,以前兩種有機酸的含量較多。還含5-羥甲基-2-糠醛(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為無色油狀物。所含揮發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benzaldehyde)62.40%,4-松油烯醇(terpinen-4-ol)3.97%,苯甲醇(benzyl alcohol)3.97%和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4.55%。烏梅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約0.5%,而梅仁含約4.3%。另有報導烏梅中還含苦味酸(picric aci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選方】

1)治傷寒蛔厥及久痢: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蔘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傷寒論烏梅丸

2)治蛔蟲上行口鼻:烏梅肉噙之,或煎湯飲自下。(《日用本草》)  

各家論述

1.《本經》: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肉。

2.《別錄》:止下痢,好唾口乾。利筋脈,去痹。

3.陶弘景:傷寒煩熱,水漬飲汁。

4.盂詵:大便不通,氣奔欲死,以烏梅十顆,置湯中,須臾挼去核,杵為丸如棗大,納下部,少時即通。擘破水漬,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亂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瘧方多用之。

5.《本草拾遺》:去痰,主瘧瘴,止渴調中,除冷熱痢,止吐逆。

6.《日華子本草》:除勞,治骨蒸,去煩悶,澀腸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膚麻痹,去黑點,令人得睡。又入建茶、乾薑為丸,止休息痢。

7.《本草圖經》:主傷寒煩熱及霍亂躁('躁'一作'燥')渴,虛勞瘦贏,產婦氣痢等方中多用之。

8.《用藥心法》:收肺氣

9.《綱目》: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10.《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諸血證自汗口燥咽干

11.王好古:烏梅,能收肺氣,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12.《綱目》:烏梅、白梅所主諸病,皆取其酸收之義。惟張仲景治蛔厥烏梅丸,及蟲NI方中用者,取蟲得酸即止之義,稍有不同耳。《醫說》載曾魯公痢血百餘日,國醫不能療,陳應之用鹽水梅肉一枚,研爛,合臘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肅公亦痢血,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亦效。蓋血得酸即斂,得寒則止,得苦則澀故也。

13.《本草經疏》:梅實,即今之烏梅也,最酸。《經》曰:熱傷氣,邪客於胸中,則氣上逆而煩滿,心為之不安。烏梅味酸,能斂浮熱,能吸氣歸元,故主下氣,除熱煩滿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腸虛脫也;好唾口乾者,虛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斂虛火,化津液,固腸脫,所以主之也。其主肢體痛,偏枯不仁者,蓋因濕氣浸於經絡,則筋脈弛縱,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養筋,肝得所養,則骨正筋柔,機關通利而前證除矣。

14.《本草新編》:鳥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15.《本草求真》:烏梅,酸澀而溫,似有類於木瓜,但此入肺則收,入腸則澀,入筋與骨則軟,入蟲則伏,入於死肌、惡肉、惡則除,刺入肉中則拔,故於久瀉久痢,氣逆煩滿,反胃骨蒸,無不因其收澀之性,而使下脫上逆皆治。且於癰毒可敷,中風牙關緊閉可開,蛔蟲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寧不為酸澀收斂之一驗乎。不似木瓜功專疏泄脾胃筋骨濕熱,收斂脾肺耗散之元,而於他症則不及也。但肝喜散惡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氣,且於諸症初起切忌。  

製法

烏梅肉:取淨烏梅,水潤使軟或蒸軟,去核。烏梅炭:取淨烏梅,照炒炭法炒至皮肉鼓起。

    烏梅主要加工工藝為干制,就是製作烏梅的果脯,採集新鮮烏梅,晒乾,先製成烏梅干,然後把烏梅干糖澤,做出烏梅干肉在市場上廣受好評!

烏梅除作藥用外,把烏梅加工成烏梅汁,湯色近赤黑,其功效與烏梅相同。北京產的桂花烏梅湯是很有名的夏季健康飲料,用軟包裝或易拉罐包裝的產品在國內外十分暢銷。  

烏梅濃縮汁

烏梅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化合物,谷留醇,蠟樣物質,齊墩果酸樣物質等成分。烏梅味酸性溫,具收斂生津,安蛔驅蟲功能,可治久咳,久瀉,便血,反胃,虛熱煩渴,蛔厥腹痛等。此酸梅湯酸甜可口,養陰生津,並能開胃助消化。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台灣等地。

Bk48h.jpg
Bk48i.jpg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參看

關於「烏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烏梅汁作排便

--124.244.198.116 2014年1月26日 (日) 18:55 (CST)

留言:前天喝了三次濃縮烏梅汁,這兩天排便順利。謝謝!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