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蕪荑
Wú Yí
蕪荑
別名 臭蕪荑、黃榆、毛榆、山榆、殿蓎、無夷、蕪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蕪荑、大果榆糊、無荑、無姑、、大果榆樹
功效作用 消積殺蟲。用於小兒疳積蛔蟲病蟯蟲病
英文名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脾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簡介

釋名: 荑、無姑、木名。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1、脾胃有蟲,食即痛。面黃無色。用蕪荑仁二兩,和面炒成黃色,研為末。每服二匙,米湯送下

2、殺體內寄生蟲。用生蕪荑、生檳榔各四兩,研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

3、久泄,氣多糞少。用鞠荑五兩,搗為還想,加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空心於飯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

4、嬰孩驚風后失聲。用蕪荑、神曲、麥櫱、黃連各一錢,分別炒過,共研為還想,加豬膽汁調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木通湯送下。

5、蟲牙作痛。作蕪荑仁放蛀齒孔中,很有效。

6、腹中鱉瘕(平時好酒,血入於酒,則為酒鱉;平時多氣,血凝於氣,則為氣鱉;虛勞痼冷,敗血雜痰,則為血鱉。搖頭掉尾,如蟲之行,上侵人咽,下蝕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胸腹,大則如鱉,小或如錢)。用蕪荑炒過煎湯服,同時服暖胃、益血、理中的藥物乃可治。若服雷丸

錫灰之類,是不會見效的。

【別名】臭蕪荑、黃榆、毛榆、山榆、殿塘 無夷 蕪荑仁 山榆子 山榆仁 白蕪荑 大果榆糊

【來源】榆科榆屬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的種子經加工後的成品。

【製法】夏季果實成熟採下,晒乾,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取種子55斤浸入溫水中,待發酵後,加入榆樹皮面10斤,紅土30斤,菊花末5斤,加適量溫開水混合均勻,如糊狀,攤平約4分厚,切約2寸方塊,晒乾,即為成品。另一用法是在5月間采果,陰乾。

【性狀】藥材呈扁平方塊狀。表面棕黃色或棕褐色,有多數孔洞和孔隙,雜有多數纖維及種子。質地鬆脆而粗糙,易起層剝離。具特異的惡騷臭氣。

性味歸經】辛、苦,平。

【功能主治】消積殺蟲。用於小兒疳積蛔蟲病蟯蟲病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藥理作用

1.驅蟲作用 蕪荑醇浸提取物在體外對豬蛔蟲蚯蚓、螞蝗皆有顯著治蟲效力;以乙醚提取的揮髮油,予兔口服1g/kg未見毒性。用於感染肺吸蟲的貓,口服10%蕪荑煎液24ml/kg/日,未見治療效果,且有一貓在療程結束後五天死亡,可能是量大中毒所致。

2.抗真菌作用 蕪荑浸液(1:2)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等12種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功效

殺蟲消積;除濕止痢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本草衍義》:蕪荑,有大小兩種,小蕪荑即榆莢也。揉取仁,醞為醬,味尤辛。入藥當用大蕪荑,別有種。然小蕪荑醞造,多假以外物相和,切須擇取也。

科屬分類

榆科

拉丁文名

Fructus Ulmi Macrocarpae Preparatus

主治

蟲積腹痛;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瘡湯;疥癬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000-1300m的向陽山坡、丘陵及固定沙丘上,在林區多生於林緣及河岸。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

2.《名醫別錄》:逐寸白。

3.《藥性論》:能主積冷氣,心腹症痛,除肌膚節中風淫淫如蟲行。

4.孟詵:治熱瘡,搗和豬脂塗,又和白蜜治濕癬,和沙牛酪療一切瘡。長食治五痔。

5.《食療本草》:散腹中氣痛。又和馬酪可治癬。又殺中惡蟲毒。

6.《海藥本草》:治冷痢心氣,殺蟲止痛。又治婦人子宮風虛,孩子疳瀉。

7.《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痔漏,惡瘡疥癬。

8.《醫林纂要》:瀉肺祛風濕,燥脾消寒食,治疸黃,殺蟲去蛔。

9.《中國藥植圖鑑》:祛痰利尿。

10.《雷公炮製藥性解》:按蕪荑辛宜於肺,溫宜於脾,故兩入之,風寒濕痹大腸冷滑者,此為要劑。夫氣食皆因寒而滯,諸蟲皆因濕而生,得蕪荑以溫之燥之,而證猶不痊者,未之有也。

11.《本草經疏》:蕪荑,《本經》味辛,氣平,無毒;甄權加苦,李珣加溫,詳其功用,應是苦辛溫平之藥。非辛溫則不能散五臟、皮膚、骨節中邪毒氣,非苦平則不能去三蟲、化食、逐寸白,療腸中WENWEN喘息。然察其所主,雖能除風淫邪氣之為害,而其功則長於走腸胃,殺諸蟲,消食積也。故小兒疳瀉冷痢為必資之藥。

12.《本草匯言》:蕪荑,殺三蟲,散五疳,治小兒百病之藥也,前古諸書,主諸積冷氣,腸胃蟲癖,食症血痞,及皮膚骨節中風毒諸疾,緣其氣臭,辛XIN難聞,性專走逐,故諸滯成疾,食積蟲血,皆可盪化。凡諸疾贏瘦,結氣發熱,疳勞疳脹,疳痢疳積,嗜食與不能食,咸宜服之。中病即止,如久服多服,不免有傷胃氣,司業者當自量之。

13.《本經逢原》:蕪荑辛散,能祛五內皮膚骨節濕熱之病。近世但知其有去疳殺蟲及治腸風痔痿、惡瘡疥癬之用,殊失《本經》之旨。《千金》治婦人經帶崩淋之病,每同澤蘭厚朴藁本白芷細辛防風、柏仁、石斛輩用之,取其去子臟中風熱垢膩也。  

採收和儲藏

夏季當果實成熟時採下,晒乾,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將種子55kg浸入水中,待發酵後,加入家榆樹皮面5kg,紅土15kg,菊花末2.5kg,加適量溫開水混全均勻,如糊狀,放板上攤平約1.3cm厚,節成徑約6.7cm的方塊,晒乾,即為成品。亦可在5-6月采實取仁,用種子60%,異葉敗醬20%,家榆樹皮10%,混合製成扁平方形,晒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選方

1.蕪荑散(《仁齋直指方論》),治腸中諸蟲。2.蕪荑丸(《聖惠方》),治久痢不瘥,有蟲,兼脫肛。3.蘆薈肥兒丸(《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治小兒疳證。  

用藥禁忌

1.脾胃虛弱者慎服。

2.《海藥本草》:得訶子豆蔻良。

3.《本草從新》:脾胃虛者,雖有積,勿概投。

4.《得配本草》:脾、肺燥熱者禁用。  

動植物形態

落葉小喬木灌木,高15-30m。枝常有具木栓質翅,當年生枝綠褐色或褐色,有粗毛;老枝褐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2-6mm,有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5-10cm,寬3-7cm,中上部最寬,先端突尖,基部狹或淺心形,兩邊不對稱,兩面粗糙,有粗毛,邊緣具鈍單鋸齒或重鋸齒。花先葉開放,數朵簇生於去年枝的葉腋或散生於當年枝的基部;花大,長達15mm,兩性;花被4-5裂,綠色;雄蕊花被片同數,花藥大,帶黃玫瑰色;雌蕊1,子房1室,綠色,柱頭2裂。翅果特大,長2.5-3.5cm,寬2.2-2.5cm,被毛,花被宿存,種子位於翅果的中部。花期4-5月,果熟期5-6月。

功效分類

驅蟲藥;消食藥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加工品呈扁平方塊狀,表面黃褐色,有多數小孔和空隙,雜有纖維和種子。體質鬆脆而粗糙,斷面黃黑色,易成鱗片狀剝離。氣特異,味微酸澀。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①澱粉粒眾多,單粒澱粉圓球形,直徑4μm左右;復粒由2-8個分粒組成。②纖維壁厚,壁孔不明顯。③花粉粒圓球形,表面有刺狀突起,萌發孔3個。④花瓣表面碎片上表皮細胞呈毛茸狀突起。  

藥物應用鑒別

蕪荑與雷丸,皆能殺蟲。然蕪荑殺蛔蟲為主,雷丸則偏殺絛蟲

參看

關於「蕪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