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丁香丸

【處方】 豬牙皂角(去皮,炙焦黑,為細末)好墨(燒、醋淬)肉桂(去粗皮)乾薑(炮)丁香 木香各30克 乾漆(碎,炒令煙盡,為細末)黑牽牛(炒,為細末)川大黃(別為細末)蓬莪術(炮,搗碎 )京三棱(炮,搗碎)硇砂(別研)附子(炮,去皮、臍)各60克 青皮(去白)90克 巴豆霜4.5克(先用醋煎硇砂令熱。下巴豆霜,煎三兩沸,下大黃末,熬膏)

【製法】 上以大黃、硇砂、巴豆霜和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消食行滯。主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噦,噫醋吞酸,脅肋刺痛,胸膈痞悶;或反胃噁心,食飲不下,氣上沖胸,痞噎不通;及食症酒癖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酒任下。如要取其化症瘕癖塊,每服7丸,食後、臨臥用生薑湯送下。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五味子半兩,半夏(湯洗去滑七遍)半兩,人蔘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琥珀(研)1分,乾薑(炮裂)1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昆布(洗去鹹水)3分,訶黎勒皮3分,桂(去粗皮)3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食飲不化,噫氣吞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母丁香1分,丹砂(研)1分,麝香(研)1分,硫黃(研)1分,乾薑(炮裂)1分,礬石(飛過)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吳茱萸(湯洗,焙乾)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分。

【製法】 上為末,拌勻,別用肥好巴豆30枚,去皮心膜淨,別研為膏,出八分油了,與前末同研拌勻,用蒸棗肉和劑為丸,如豌豆大,放干。

【功效與作用】 胃寒痰飲,噫醋吞酸,胸膈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不拘時候,溫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乾薑(炮)半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五味子半兩,訶黎勒(去核)半兩,檳榔(銼)半兩,木香1分。

【製法】 上為細末,煮棗肉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胃氣虛冷,腹脹食減,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丁香丸

【處方】 丁香、茴香子(炒)、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銼)、胡椒等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

【功效與作用】 脾臟冷氣,心腹痛脹悶,胸膈不利嘔逆,腹內虛鳴。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薑、鹽湯嚼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丁香丸

【處方】 丁香2兩,硇砂2兩,木香2兩,桂(去粗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乾漆(炒煙出)2兩,蓬莪術(煨,銼)2兩,乳香(研)2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京三棱(煨,銼)2兩,墨大黃(銼,炒,搗末)2兩,巴豆霜2兩,芫花(醋炒焦)2兩,豬牙皂角(去皮子,炙)2兩,沒藥(研)2兩,乾薑(炮)2兩。

【製法】 上藥除硇砂、大黃、巴豆霜、乳香、沒藥外,搗羅為末,以釅醋1升,化硇砂去滓,入銀石器中,慢火煎之;次下巴豆霜攪勻,兩食久;次下大黃末,熬成膏,拌諸藥,更入醋煮麵糊,和搗1000杵,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寒,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溫酒或熱水送下。得微利佳。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丁香丸

【處方】 丁香3分,白朮3分,縮砂仁3分,木香3分,肉豆蔻(去皮)3分,乾薑(炮)3分,桂(去粗皮)3分,陳橘皮(去白,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紅豆蔻(去皮)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食飲過傷,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生薑、木瓜湯嚼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白豆蔻半兩,龍腦(研)1分。

【製法】 上為末,再同研勻,米醋煮蒸餅和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心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炒生薑、鹽湯送下;甚者每服15丸,炒姜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木香1分,白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乾薑(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蓽茇半兩,大黃(焙)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效與作用】 久腹脹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前細嚼,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局方》卷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兩,木香1兩,豬牙皂角(去皮,炙焦黑,為細末)1兩,肉桂(去粗皮)1兩,乾薑(炮)1兩,好墨(燒,醋淬)1兩,青皮(去白)3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京三棱(炮,搗碎)2兩,蓬莪術(炮,搗碎)2兩,黑牽牛(炮)2兩,川大黃(別為細末)2兩,乾漆(碎,炒令煙盡,為細末)2兩,巴豆霜1錢半(先用醋煎硇砂令熱,下巴豆霜,煎3兩沸,下大黃末熬膏),硇砂別研2兩。

【製法】 上以大黃、硇砂、巴豆膏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消飲食,行滯氣。主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噦,噫酸吞酸,脅肋刺痛,胸膈痞悶;反胃噁心,食飲不下,氣上沖胸,痞噎不通;食症酒癖,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茶、酒任下。如要化症瘕癖塊,用生薑湯送下7丸,並食後臨臥服之。

【摘錄】 《局方》卷三

醫方類聚》卷九十三引《神巧方全方》: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兩,蘿卜子(微炒)1兩,檳榔1兩,木香半兩,橘皮(去白)半兩,白朮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臟腑虛冷,氣滯腹脹,腸鳴切痛,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薑湯嚼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九十三引《神巧方全方》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吳茱萸(醋炒)半兩,白豆蔻(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陳橘皮(去白,焙)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木香1分。

【製法】 上為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嘔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桃仁、醋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方出《傳信適用方》卷一,名見《普濟方》卷二○六:丁香丸

【處方】 丁香、木香、白朮、乾薑、半夏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方出《傳信適用方》卷一,名見《普濟方》卷二○六

《傳信適用方》卷一引何仲顏方:丁香丸

【處方】 大丁香半兩,木香3錢,胡椒3錢,藿香3錢,乾薑3錢,甘草3錢。

【製法】 上為末,蒸餅糊為丸,如綠豆大,焙乾。

【功效與作用】 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 《普濟方》有肉桂三錢。

如覺痿弱,加附子。

【注意】 忌飲湯水,水下則愈吐。

【摘錄】 《傳信適用方》卷一引何仲顏方

扁鵲心書》:丁香丸

【處方】 丁香3兩,烏梅肉3兩,青皮3兩,肉桂3兩,三棱(炮)3兩,巴豆(去油)1兩。

【製法】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宿食不消,時發頭痛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7丸,小兒3丸,白湯送下。

【摘錄】 《扁鵲心書》

《雞峰》卷十四:丁香丸

【處方】 烏頭,丁香4個,巴豆1個。

【製法】 上為細末,泡蒸餅為丸,硃砂為衣,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水瀉及瀉血不止,疼痛甚者。

【用法用量】 方中烏頭用量原缺。

【摘錄】 《雞峰》卷十四

幼幼新書》(古籍本)卷二十九引《張氏家傳》: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兩,肉豆蔻1兩,五靈脂1兩,黑豆(連皮)10兩,巴豆(燈上燒存性,罐內煨,煙盡,去油)1兩。

【製法】 上為細末,沸湯調1半豆末,和藥為丸,如黃米大。

【功效與作用】 一切酒食傷,心腹痛,嘔逆噁心,不食,暑月傷生冷果,遠年積塊赤白痢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人衛社本作「小丁香丸」。

【注意】 忌熱物。

【摘錄】 《幼幼新書》(古籍本)卷二十九引《張氏家傳》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庄氏家傳》: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藿香半兩,牛黃半兩,腦1錢,麝1錢,膩粉少許。

【製法】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胃虛寒,腹脹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熱湯化下。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庄氏家傳》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庄氏家傳》: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木香1分,肉豆蔻1分,人蔘1分,茯苓1分,藿香1分半。

【製法】 上為末,用硃砂2錢,香纏1錢,與前藥相和;用棗瓤1個同研,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和胃氣,進飲食。主小兒胃氣不和

【用法用量】 米飲送下,隨兒大小加減。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庄氏家傳》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3枚,麝香(研)少許,青黛(研)1分,蝦蟆1枚(去肚足,炙令黃色)。

【製法】 上為末,煮漿水飯為丸,如粟米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疳痢,日夜無數、脫肛,身體瘦羸。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溫水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聖濟總錄》卷一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為末),半夏3枚(湯洗10遍,焙乾,為末),水銀1分,鉛1分(二味結砂子),蠍梢49枚(炒,為末)。

【製法】 上為細末,用熟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慢驚風,吐逆不定,胃虛生涎,多驚饒睡;大人虛風痰涎。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至7丸,用荊芥薄荷湯送下;大人虛風痰涎,丸如梧桐子大,1服7丸至10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

《聖惠》卷二十八: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兩,硫黃3分(細研),神曲1兩(炒微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檳榔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虛勞脾氣虛弱,腹脹,食飲不消,面無顏色,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粥飲下亦得。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八

《聖惠》卷四十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胡椒半兩,白朮1兩,桂心1兩,人蔘1兩(去蘆頭),木香半兩,白茯苓1兩,當歸3分(銼,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心腹冷氣,往來疼痛,脾胃氣弱,不能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養老奉親》:丁香丸

【處方】 大烏梅1個(有裙襴者),巴豆1個(新肥者,和皮用),香墨末(炒)半錢,揀丁香5個(新者),胡椒5粒(黑者),乾漆末半錢(先炒,為末),桂花末(炒)半錢。

【製法】 香墨、乾漆、桂花三味研入。上為末,用馬尾羅子羅過,用醋麵糊為劑,臼中杵令勻,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利胸膈,逐積滯,消食。主一切氣悶,醋心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至7丸,溫酒或茶送下。或入炒蠟茶末3錢更妙。

【摘錄】 《養老奉親》

《普濟方》卷一六九引《博濟》:丁香丸

【別名】 丁紅丸

【處方】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五靈脂(去沙)半兩,荊三棱(煨)半兩,蓬莪術(炮)半兩,茴香半兩,乾漆3錢(炒煙出),胡椒4錢,檳榔2枚,青橘皮(去白)1兩,陳橘皮(去白)1兩,巴豆(春夏40粒,秋冬100粒,去殼,將2橘皮同巴豆炒令巴豆黑色,不用巴豆)。

【製法】 上為細末,用硼砂2錢,酒浸去沙石,入醋1盞,面1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麝香為衣。

【功效與作用】 磨積破塊,消酒食毒。主積聚,停滯不消,胸膈痞滿,心腹疼痛,嘔逆。

【用法用量】 丁紅丸(《楊氏家藏方》卷五)。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九引《博濟》

《普濟方》卷二十引《博濟》: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木香1分,白豆蔻(去殼)1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胡椒1分,蓽茇1分,檳榔1分,麝香(別研)1分,乳香(別研)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微炮,細研,紙裹,壓油盡,研成霜)。

【製法】 上將檳榔以上藥先為末,次入餘3味,和勻,用醋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再用硃砂為衣。

【功效與作用】 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及婦人血飛。

【用法用量】 方中白豆蔻,《聖濟總錄》作「肉豆蔻」。

心痛,煎鹽、醋湯下7丸;婦人血氣,當歸酒下5丸。

【摘錄】 《普濟方》卷二十引《博濟》

《醫方類聚》卷七十七引《濟生續方》:丁香丸

【處方】 丁香3錢,甘草1錢(炙),芎藭2錢,白芷半錢(以上不見火)。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效與作用】 口臭穢。

【用法用量】 綿裹1丸,含咽津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七十七引《濟生續方》

《朱氏集驗方》卷十一:丁香丸

【處方】 烏梅1個(切片,用土瓦焙乾),丁香3個,縮砂仁4個(去殼),巴豆2個(去殼,用簳子葉包,打碎去巴油,入缽內研爛)。

【製法】 上除巴豆外,為細末,入巴豆研勻,卻用研細百草霜和勻,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積熱傷寒

【用法用量】 一歲丸,米飲送下。積塊不妨常服。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丁香丸

【處方】 丁香母(生)半兩,蒼耳苗(炒)1兩,青葙子(生)半兩,皂子仁半兩,甜葶藶(半炒,半生)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丹砂半兩(研,1分為衣,1分入藥)。

【製法】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綠豆大,丹砂為衣。

【功效與作用】 瘰癧久不愈,或已破,膿血甚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至15丸,粟米飲送下,1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婦人良方》卷七:丁香丸

【處方】 雄雀糞(炒黃)1兩,鱉甲1兩,硇砂半兩,當歸(炒)半兩,芫花(醋炒干)半兩,巴豆1分(去皮心油)。

【製法】 上為末,同研令勻,醋煮麵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症痞,結塊不散,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當歸酒送下。

【摘錄】 《婦人良方》卷七

《傳家秘寶》卷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木香1分,舶上茴香(微炒)1分,乳香(別研取末)1分,沉香1分,青橘皮(湯浸,去瓤,焙乾)1兩,肉豆蔻2兩,檳榔2兩(捶碎,用黑牽牛3兩,同醋浸軟,卻用慢火炒令牽牛子熟,只使檳榔),蓬莪術2兩(用生薑4兩,細切,以醋浸令術軟,切作片子,用慢火炒軟),茱萸3分(水淘7遍,淨去浮者,都用醋浸1兩,取出慢火炒干,只用1分),阿魏1錢(面裹,燒面熟用)。

【製法】 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氣滯,心腹脹滿疼痛,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嚼爛,空腹時用溫酒或生薑湯送下,每日2次。

【摘錄】 《傳家秘寶》卷三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炒、末)1兩,蓽茇(末)1兩,硇砂半兩(用百沸湯化破,研細,紙濾過,入瓷碗內,慢火熬干)。

【製法】 上為末,將好新黃蠟2兩,瓷器內熔化,入上三味,攪勻候溫,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難丸,復近火溫之,以丹砂1分研為衣。

【功效與作用】 噫醋息臭,胸中有痰。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夜臥用煨生薑湯送下。逐日加1丸至5丸。後3日加1丸至7丸止。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50枚,芫花(醋拌,炒令紫色)1分,甘遂(炒)1分,大戟(去苗)1分,紫菀(去苗土)1分,白牽牛子(微炒,取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巴豆50枚(去皮心膜,醋煮黃色,研),硇砂1錢(研),膩粉1錢(研)。

【製法】 上為細末,拌和勻,煮棗肉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效與作用】 止痛,消積氣,止吐逆,定咳嗽,進飲食。主上氣,胸膈噎塞,兩脅痞滿。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棗1枚,同藥乾咽。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沉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硇砂(研)半兩,陳曲末3兩。

【製法】 上藥除硇砂、陳曲外,搗羅為末,用木瓜1枚大者,破開去瓤,入硇砂於木瓜內,甑上蒸爛;次入諸藥末,即看軟硬;次入陳曲末,看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寒癖積塊。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茶湯或溫酒嚼下;如要疏轉,可服10丸。小兒1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炒)半兩,檳榔(銼)3分,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人蔘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

【製法】 上為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胃氣虛冷,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薑、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丁香丸

【處方】 丁香1錢,硫黃1錢,胡椒1錢,桂(去粗皮)1錢,陳橘皮(去白,焙)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肉豆蔻(去殼)1枚。

【製法】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冷痢,心腹痛悶,不美乳食,嘔逆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奶食前以生薑、艾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兩,木香1兩,狼毒1兩,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芍藥半兩,桔梗(炒)半兩,乾薑(炮)半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腸受寒,控睾上而不下,痛引少腹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炒茴香子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聖濟總錄》卷一一八: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甘草3兩,細辛1兩半,桂心1兩半。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效與作用】 口氣臭穢。

【用法用量】 每服2丸,臨臥含化。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八

《聖惠》卷四十九: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兩,硼砂2兩(研),木香2兩,桂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乾薑2兩(炮裂,銼),川大黃2兩(生,搗羅為末),青橘皮3兩(湯浸,去白瓤,焙),蓬莪術2兩,巴豆霜3兩,牽牛子4兩(生,搗羅取末2兩),京三棱2兩(醋浸7日,去白,煨,銼),乾漆2兩(搗碎,炒令煙出),豬牙皂莢2兩(炙令煙盡),香墨2兩。

【製法】 上藥除硼砂、大黃、巴豆霜外,余者為末,入牽牛子令勻,先取好釅醋一大碗,化硼砂,去滓,入於鍋中,以慢火煎之;次下巴豆攪令散,經兩食久;次下大黃末,熬攪成稠膏,拌和諸藥末,更入醋煮麵糊,和令硬軟得所,搗三五百杵,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化氣消食。主宿食積滯,心腹脹滿,面色萎黃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 方中硼砂,《聖濟總錄》作「硇砂」。蓬莪術、巴豆霜用量原缺,據《醫方類聚》補。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縮砂仁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檳榔3枚(銼),硇砂(別研)1分。

【製法】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冷氣積聚,腹內結強,日久攻築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聖惠》卷八十六:丁香丸

【處方】 母丁香2-7枚,胡黃連半兩,黃連半兩(去須),硃砂1分(細研),蕪荑1分,豬膽5枚(取汁),牛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蝦蟆1枚(用酒二升煮爛去骨,入豬膽汁,更熬成膏)。

【製法】 上為末。入諸藥於蝦膜膏內,為丸如粟米大。

【功效與作用】 長肌肉。主小兒一切疳證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粥飲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六

《聖惠》卷八十五:丁香丸

【處方】 母丁香半錢,胡黃連半分,蘆薈半分(細研),雄黃半分(細研),硃砂1分(細研),牛黃半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蠍梢1分(微炒),青黛1分(細研),膩粉半分,白附子1分(炮裂),天竺黃1分(細研),鉛霜半分(細研)。

【製法】 上為末,取五月五日粽子尖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慢驚風,兼有氣,壯熱乳哺減少。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五

《聖惠》卷八十四: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地黃花1分,桑葉1分,硃砂1分(細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末,入硃砂令勻,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霍亂吐瀉,心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生薑溫湯送下。3歲以上,以意加之。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九十三: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巴豆7枚(以醋漿水一碗半煮盡為度,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黃連1分(去須),橡子1分,白礬灰1分。

【製法】 上為末。以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疳痢不止,漸至困弱。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冷粥飲送下,1日3次。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三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半,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半,檳榔(銼)1分半,膩粉(研)1分半,大戟(炒)1分,甘遂(炒)1分,芫花(醋炒)1分,紫菀(去土)1分,硇砂(醋飛過,焙乾,研)1兩。

【製法】 上10味藥,先將8味為細末,入研藥和勻,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五毒五積五勞;一切氣疾,症癖塊及遠年積。

【用法用量】 每服7丸至10丸,醋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木香1分,桂(去粗皮)1分,阿魏(面裹煨,去面,研)1分,麝香(研)1分,硫黃(研)1分,水銀(二味於盞內結成砂子)1分,硇砂(研,飛過)1分,粉霜(研)1分,胡粉(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研,取霜)4錢。

【製法】 上藥前3味為末,與後8味合研勻細,用安息香半兩,酒化濾過,入蜜少許,重湯同熬,和劑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散惡氣,逐滯結。主久積食癖,心腹時發疼痛,胸膈不快,痰逆噁心,臟腑不調,不思飲食,或下利膿血,里急後重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臨臥煎生薑、棗湯送下。更看虛實加減,取下積聚惡物為效。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博濟》卷三:丁香丸

【別名】 丁香半夏丸

【處方】 半夏2兩(以水浸7日,每日早晨換水足,取出令自干),白礬半兩,丁香1分。

【製法】 上為末,用薑汁合和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胃冷有痰。

【用法用量】 丁香半夏丸(《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摘錄】 《博濟》卷三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丁香丸

【處方】 丁香1錢,木香1錢,檳榔(銼)1分,青橘皮(去白,醋浸半日,烘乾,炒令黃色)1分,京三棱(炮,銼)半兩,芫花(醋浸一宿,控干,炒令黃色)半兩,五靈脂1兩,香墨(燒令煙盡,候通赤,放冷)1錢。

【製法】 上為末,再羅過,肥巴豆7粒,去皮心膜,細研如膏、塗於新瓦上,出油令盡,細研,與前藥末同研,拌令極勻。用水煮白麵糊和劑,硬軟得所,為丸如大麻子大,令干。

【功效與作用】 膈氣咽喉噎塞,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至7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聖惠》卷八十二: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藿香半兩,人蔘3分(去蘆頭)。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飲乳後,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粥飲研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二

《聖惠》卷五十八:丁香丸

【處方】 母丁香末3分,巴豆49個(去皮心油,煎令黃赤色,研如面,紙裹,壓去油),麝香1分,砒霜1分。

【製法】 上為末,以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以冷水送下。

【注意】 忌食熱物。

【摘錄】 《聖惠》卷五十八

《聖惠》卷四十八: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巴豆1分(去皮心油,研入),乳香半兩,硫黃半兩(細研,水飛),硃砂半兩(細研,水飛),膩粉1錢,麝香1兩(細研),神曲1兩半(別搗末)。

【製法】 上為末,都研令勻,以酒煮神曲末為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積聚氣,宿食留滯,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前以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聖惠》卷四十:丁香丸

【處方】 麝香1分(細研),沉香1分,白檀香1分,龍腦1分(細研),煎香半兩,雞舌香半兩,丁香半兩,黃熟香半兩,雞骨香半兩,甘松香半兩,川升麻3分,鬱金香3分。

【製法】 上為末,入麝香、龍腦,和拌令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效與作用】 令人遍身俱香。主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以鹽湯嚼下3丸。留1半散不和,每日揩齒了,以散子重揩咽津。

【摘錄】 《聖惠》卷四十

《聖惠》卷四十:丁香丸

【別名】 十香丸

【處方】 沉香1兩,龍腦1分(細研),麝香1兩(細研),白檀香1兩,木香1兩,零陵香1兩,甘松香1兩,藿香1兩,丁香半兩,雞舌香半兩,白芷1兩,細辛1兩,芎藭1兩,檳榔1兩,肉豆蔻1兩(去殼)。

【製法】 上為末,入龍腦、麝香研令勻,煉蜜為丸。

【功效與作用】 令人遍身俱香。主

【用法用量】 十香丸(《聖濟總錄》卷一○一)。

【摘錄】 《聖惠》卷四十

《聖惠》卷五:丁香丸

【處方】 丁香半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藿香半兩,草豆蔻1兩(去皮),蓽茇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桂心3分,白朮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高良姜1兩(銼)。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氣虛弱,食即嘔吐,四肢不和,心腹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丁香丸

【處方】 丁香2-7粒,木瓜(切)1分,木香(炮)1分,檳榔(銼)1枚,肉豆蔻(去殼,炮)1枚,半夏1分(姜制),青橘皮(去白,炒)7片。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膈氣,嘔逆不下食,壅悶噁心。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丁香丸

【別名】 夾食丸

【處方】 丁香半兩,乳香(研)半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當歸(切,焙)半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京三棱(煨,銼)半兩,紫菀(去苗土)1兩,乾薑(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研)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2兩,丹砂(研)1分。

【製法】 上藥十味為末,與丹砂、巴豆、乳香拌勻,又入養麥面1匙,旋滴新汲水,和搗五千杵,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食症氣堅,腹中疼痛;五膈痰逆。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先煎漿水令沸,入藥煮少頃,漉出晒乾,茶、酒任下;要轉利,以冷茶送下,熱茶投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丁香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