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氣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指胃的受納和消化水谷功能虛弱。主要症状有胸脘痞悶,不思飲食,或食不消化,甚則食入反吐,大便稀爛,唇舌淡白等。

胃氣虛證

指胃氣虛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隱痛或痞脹、喜按,食少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  

病因

本證多因飲食不節,思慮、勞倦過度,或吐瀉日久等,導致胃氣虛弱,胃氣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減弱,胃絡失養,胃失和降而致。  

臨床表現

胃脘隱痛或痞脹、按之覺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緩,食後脹甚,噯氣,口淡不渴,面色萎黃氣短懶言,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白脈弱。  

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飲食不節,飢飽失常,勞倦過度,久病失養,其他臟腑病證的影響等,損傷胃氣所致。

胃主受納、腐熟,胃氣以降為順。胃氣虧虛,受納、腐熟功能減退,胃氣失和,氣滯中焦,則胃脘隱痛或痞脹,不思飲食;胃氣本已虛弱,食後不負其消化之任,故食後胃脘脹滿更甚;病性屬虛,故按之覺舒;胃氣失和,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則時作噯氣。胃虛影響及脾,脾失健運,化源不足,氣血虛少而不能上榮於面,則面色萎黃;全身臟腑機能衰減,則氣短懶言,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白,脈弱,為氣虛之象。

本證以胃脘痞滿、隱痛喜按,食少與氣虛症状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關於「胃氣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