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散

【處方】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薑汁浸一宿.以粟炒黃)、藿香葉,各一兩;陳皮(去白)半兩。

炮製】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嘔吐。治胸膈痞滿,腹脅脹痛短氣噎悶,咳嘔痰水,噎醋吞酸,噦逆噁心,及治山嵐瘴氣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熱服,不計時候,日二、三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藿香散

【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夏曲 甘草(炙)各15克 藿香葉30克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治脾胃虛有熱,面赤,嘔吐涎嗽,及用攻下過度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溫服

【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御藥院方》卷十:藿香散

【處方】 廣明膠(碎,炒如珠)21克 藿香葉30克 糯米500克 白丁香21克 零陵香30克 皂角(去皮、子,炙)30克 香白芷60克 檀香30克 龍腦7.5克(另研)沉香30克 丁香21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治皮膚乾燥,面部酐黯。

【用法用量】 每日用洗手面。

【摘錄】 《御藥院方》卷十

《百》卷十九:藿香散

【處方】 藿香葉1分,人蔘1分,白茯苓1分,丁香1錢。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脾胃虛弱,乳食不調,時作身熱,或吐或瀉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傷風熱,加生薑1片;作驚,加羌活防風各半寸;有痰逆,加湯洗半夏1片,生薑3片,煎如前。

【摘錄】 《百》卷十九

《聖惠》卷七十八:藿香散

【處方】 藿香3分,香薷3分,白朮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葛根(銼)3分,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3分,人蔘(去蘆頭)3分,桂心半兩,蘆根1兩(銼),白豆蔻半兩(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產後霍亂吐利,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3-7片,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八

《聖惠》卷八十二: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分,紫苑1分(洗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3分(去心,焙),桂心半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生下十日至半月,嘔逆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以綿點取滴口中,1日次取盡。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二

《聖惠》卷四十七:藿香散

【別名】 木瓜散赤茯苓湯藿香湯

【處方】 藿香1兩,白朮1兩,當歸1兩半(銼碎,微炒),木瓜3兩(干者),人蔘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五味子1兩,黃耆1兩(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霍亂。吐利不止,悶絕不住,腹痛轉筋

【用法用量】 木瓜散(《聖惠》卷七十八)、赤茯苓湯(《聖濟總錄》卷三十八)、藿香湯(《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七

普濟方》卷三九七:藿香散

【處方】 陳皮(去白)、厚朴、甘草(炙)、枳殼蒼朮(米泔浸)、烏豆(炒、去皮)、縮砂仁、白芍藥、當歸、藿香葉、川芎、木瓜、百藥煎阿膠(炒)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冷熱不調,赤白五色,諸般瀉痢

【用法用量】 用生薑芽蜜水煎調服

白痢,加白姜、木香赤痢,加黃連赤白痢,加薑黃連;血痢,加訶子肉。

【摘錄】 《普濟方》卷三九七

《衛生總微》卷十:藿香散

【處方】 藿香葉(去土)1兩,半夏曲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2兩,厚朴(去粗皮,姜制)2兩,人蔘(去蘆)半兩,白朮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脾胃氣不和,吐逆,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或1錢,水1小盞,加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

《局方》卷四:藿香散

【別名】 藿香湯、藿香正氣散、藿脾飲、藿香脾飲

【處方】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甘草(炙)1兩,半夏(切作4片,薑汁浸1宿,以粟炒黃)1兩,藿香葉1兩,陳皮(去白)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嘔吐。主胸膈痞滿,腹脅脹痛,短氣噎悶,咳嘔痰水,噫醋吞酸,噦逆噁心;及山嵐瘴氣。留飲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藿香湯(《聖濟總錄》卷六十四)。藿香正氣散(《普濟方》卷二○六引《指南方》)、藿脾飲(《證治要訣類方》卷二)、藿香脾飲(《準繩.類方》卷五)。

【摘錄】 《局方》卷四

慈幼新書》卷九:藿香散

【處方】 茯苓紫蘇、藿香、蒼朮、陳皮、厚朴、桔梗、半夏、甘草、大腹皮

【功效與作用】 感冒,兼痰嗽氣壅。

【摘錄】 《慈幼新書》卷九

《幼科指掌》卷三:藿香散

【處方】 人蔘、白朮、茯苓、陳皮、藿香、木香、厚朴、甘草、蒼朮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 加生薑、南棗,煎湯調服。

【摘錄】 《幼科指掌》卷三

《聖惠》卷十一: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桑木耳1分,葛根1兩(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人蔘半兩(去蘆頭)。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乾嘔煩亂,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雞峰》卷十四:藿香散

【處方】 厚朴1兩,藿香葉1兩,生薑1兩,陳橘皮1兩,半夏1兩,甘草1兩。

【製法】 上同杵令爛,焙乾為末。

【功效與作用】 瘧吐下之後。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 《雞峰》卷十四

《聖惠》卷十: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兩,白附子半兩(炮裂),零陵香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甘松香1兩,川烏頭半兩(炮,去皮臍),牛黃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

【製法】 上為細散,與牛黃、麝香同研令勻。

【功效與作用】 傷寒中風頭昏皮膚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熱蔥酒調下,日3服,夜1服。

【摘錄】 《聖惠》卷十

《博濟》卷二:藿香散

【別名】 藿香湯、藿香飲

【處方】 藿香1兩,厚朴1兩(去粗皮,薑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官桂半兩(去粗皮),青皮3分(湯去瓤,細切,麩炒)3分,乾薑1兩(炮),枇杷葉1分(炙去毛)。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消食,進飲食,化冷痰。主霍亂。脾胃氣虛弱,嘔吐不食脾胃虛寒,痰盛,嘔吐不止,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 藿香湯(《聖濟總錄》卷四十五)、藿香飲(《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摘錄】 《博濟》卷二

《聖濟總錄》卷十七:藿香散

【處方】 藿香葉、零陵香、莎草根(炒去毛)各等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風,頭旋目眩,痰逆噁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後臘茶清調下,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藿香散

【處方】 白附子(炮)1分,藿香1分,桑螵蛸1分,僵蠶(去足,令淨)1分,膩粉20文。

【製法】 上為末,同研勻。

【功效與作用】 急驚風,夜間驚啼,不得睡,或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1字,薄荷暖酒調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聖惠》卷八十四: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分,木香1分,葛根1兩(銼),人蔘半兩(去蘆頭),丁香1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寒,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頻頻溫服。量兒大小,臨時分減。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四十七:藿香散

【處方】 藿香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人蔘半兩(去蘆頭),木瓜1兩(干者),桂心半兩,白朮1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芎藭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霍亂吐瀉多,脾胃虛乏,心腹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七

《聖惠》卷六十九:藿香散

【處方】 藿香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白僵蠶半兩(微炒),天南星半兩(炮裂),干蠍半兩(微炒),桑螵蛸半兩(微炒),麻黃3分(去根節),半夏半兩(湯洗7遍,以生薑半兩去皮,同搗令爛,炒令干),膩粉1分(研入),麝香1分(研入)。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中風。言語謇澀,心膈痰涎不利,四肢時有抽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生薑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聖惠》卷七十五: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兩,芎藭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當歸3分(銼,微炒),茅香1握,麥門冬3分(去心)。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嘔逆,食物不住。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五

《普濟方》卷三九五: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兩,丁香1錢,木香半兩,縮砂半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水5分,煎3分,通口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九五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嬰童寶鑒》: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分,香薷(並為末)1分,白茯苓(末)2錢。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薑湯調下,如人行3-5里進1服,連進3服。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嬰童寶鑒》

《袖珍小兒》卷六:藿香散

【處方】 藿香、厚朴(制)、半夏(泡)、白朮、干葛、甘草各等分。

【製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退熱。主時氣吐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薑3片,水1盞煎服。

【摘錄】 《袖珍小兒》卷六

《雞峰》卷十四:藿香散

【處方】 高良姜半兩,藿香半兩。

【製法】 上為末,均分為4服。

【功效與作用】 瘧疾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碗,煎至1盞,溫服,未定再服。

【摘錄】 《雞峰》卷十四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藿香散

【處方】 全蠍子8個,蓽撥半兩,川烏半兩,川芎半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首風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搐入鼻中;或以茶清食後調服亦可。

【摘錄】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朱氏集驗方》卷十一:藿香散

【處方】 陳皮、藿香葉、厚朴(姜制)、枳殼(去瓤)、甘草各等分。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和胃,進乳食。主小兒臟腑不調作瀉,青黃黑白,乳食不消,糞中有凍如雞子清,兼暴瀉如水,其證肚痛,微熱,面唇黃白。

【用法用量】 陳米飲調紫蘇湯調下。糞中有黃白凍子,木瓜並白梅去鹽煎湯送下;如痢止,棗子煎調送下;慢驚或偏墜紅腫內吊,紫蘇湯調下,3-5服痛止。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聖惠》卷七十:藿香散

【處方】 藿香1兩,桂心1兩,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1兩,丁香半兩,白豆蔻1兩(去皮),人蔘1兩(去蘆頭),神曲半兩(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半兩,香附子半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風氣攻脾胃,不思飲食,若食即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

《博濟》卷三:藿香散

【處方】 藿香、人蔘、茯苓、白芷威靈仙、甘草、桔梗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和氣安胎,利胸膈。主婦人妊娠,噎塞阻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6分,溫服。

【摘錄】 《博濟》卷三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藿香散

【處方】 藿香葉(焙)1兩,訶黎勒皮(焙)10枚,人蔘半兩,丁香半兩,糯米300粒,石蓮心200枚,甘草(炙,銼)1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開胃和氣。主霍亂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煨和皮生薑1塊,大棗2個,同煎,空心,食前濃湯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聖惠》卷五:藿香散

【別名】 藿香湯

【處方】 藿香半兩,訶黎勒半兩(煨,用皮),人蔘3分(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浸,洗7遍,去滑),赤茯苓3分,肉桂3分(去皺皮),白朮3分,草豆蔻1兩(去皮),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高良姜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脾胃冷熱不和,胸膈滿悶四肢無力,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藿香湯(《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注意】 忌生冷、油膩、飴糖

【摘錄】 《聖惠》卷五

《衛生總微》卷十四:藿香散

【處方】 藿香(去土)21葉,枳殼2片(去瓤,濕紙裹,煨令熟),蚌粉(枳殼大)1塊。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不因風寒所得,肺胃氣不和咳嗽

【用法用量】 嬰小服1字,2-3歲服半錢,蜜水調下,不過2-3服安。兒大以意加之,不拘時候。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四

《聖濟總錄》卷十六:藿香散

【處方】 藿香半兩,草烏頭半兩(炮,去皮臍),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乳香3皂子許(研)。

【製法】 上為極細末。

【功效與作用】 風客陽經頭重疼痛,及偏湊一邊,繞額角痛。傷風挾痰飲,上厥頭疼,偏正夾腦諸風。

【用法用量】 每服1字至半錢,發時服,好茶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六

《嵩崖尊生》卷九:藿香散

【處方】 藿香1錢半,半夏1錢半,茯苓1錢半,陳皮1錢半,生薑1錢半,丁香5分。

【功效與作用】 化痰。主嘔吐。

【用法用量】

虛人,加人蔘;內虛寒,加吳萸草蔻、乾薑;傷食,加砂仁、神曲;有熱,加竹茹、干葛,或加薑汁炒黃連。

【摘錄】 《嵩崖尊生》卷九

《嵩崖尊生》卷九:藿香散

【處方】 藿香1錢,白朮1錢,厚朴1錢,陳皮1錢,茯苓1錢,半夏1錢,紫蘇1錢,桔梗1錢,白芷1錢,香薷1錢,黃連1錢,扁豆1錢,腹皮5分,甘草5分。

【功效與作用】 藿亂。身熱,渴,體重骨疼,是暑濕症者。

【用法用量】 加姜、蔥,水煎服。

【摘錄】 《嵩崖尊生》卷九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鄭愈方:藿香散

【處方】 藿香2錢,赤曲2錢,半夏1錢(薑汁制)。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南木香湯調下;木瓜湯亦得。3服立止。次用調中散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鄭愈方

《御藥院方》卷五:藿香散

【處方】 厚朴(去皮)1兩,半夏(洗)1兩,生薑(去皮)1兩(3味同搗爛,焙乾),藿香1兩,甘草(炙)1兩,草豆蔻仁1兩,橘皮(洗)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2個,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御藥院方》卷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藿香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