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蓽撥(圖1)

  

目錄

植物形態

攀援藤本,長達數米;枝有粗縱棱和溝槽,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毛很快脫落。葉紙質,有密細腺點,下部的卵圓形或幾為腎形,向上漸次為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12厘米,頂端驟然緊縮具短尖頭或上部的短漸尖至漸尖,基部闊心形,有鈍圓、相等的兩耳,或上部的為淺心形而兩耳重疊,且稍不等,兩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背面密而顯著; 葉脈7條,均自基出,最內1對粗壯,向上幾達葉片之頂,向下常沿葉柄平行下延;葉柄長短不一,下部的長達9厘米,中部的長1-2厘米,頂端的有時近無柄而抱莖,均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鞘長為葉柄的1/3。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

蓽撥(圖2)

花序長4-5厘米,直徑約3毫米;總花梗長2-3厘米,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序軸無毛;苞片近圓形,有時基部略狹,直徑約1.5毫米,無毛,具短柄,盾狀;雄蕊2枚,花藥橢圓形,花絲極短。雌花序長1.5-2.5厘米,直徑約4毫米,於果期延長;總花梗和花序軸與雄花序的無異,惟苞片略小,直徑0.9-1毫米;子房卵形,下部與花序軸合生,柱頭3,卵形,頂端尖。漿果下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上部圓,頂端有臍狀凸起,無毛,直徑約2毫米。花期7-10月。   

生態環境

生於疏蔭雜木林中,海拔約580米。  

地理分布

產於雲南東南至西南部,廣西、廣東和福建有栽培。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藥用價值

蓽撥(圖3)

中藥名:蓽撥。

藥用部位:以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入藥。

性味功能:為鎮痛健胃要藥,味辛性熱,用於胃寒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性頭痛牙痛等。

關於「蓽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