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疾病防治/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
醫學電子書 >>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 |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 |
|
慢性胃炎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常見的有淺表性與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較易引起反覆性出血,無典型的臨床症状,常以胃脘脹滿為主,疼痛不甚明顯。萎縮性胃炎患者常有胃腺體部分或全部萎縮、或消失,胃腺體腸上皮化生,且給予重視。
消化性潰瘍是指發生在胃或十二指腸球部粘膜的慢性潰瘍(以下簡稱為潰瘍病)尤以胃潰瘍多見。老年人潰瘍病症狀不典型者居多,容易合併出血,並轉變為胃癌。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雖屬不同的疾病,但其臨床表現的症状以及中醫辨證論治基本相同,故一併介紹。均屬祖國醫學中的胃脘痛、胃痛、胃脹、嘈雜、吐酸等範圍。
目錄 |
主症
老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症状不甚典型,有時只表現背痛、腰痛、或胸骨後痛,常見症状有胃脘不適或疼痛,常因空腹或食後加劇,其中潰瘍病飢餓性疼痛明顯,疼痛常因飲食不節或七情所傷而誘發,兼有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症。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食慾減退,食後飽脹,缺乏胃酸,貧血,消瘦等症。
病因病機
老年人胃脘痛的病變雖在胃,而與肝脾的關係至為密切,老年人多有腎虛,腎虛而火不暖土,陰寒內生,故又常與腎虛有關。老年人脾胃多虛,常因飲食所傷,飢飽失常,或暴飲暴食,損傷脾胃,致使脾不運化,胃氣不降,氣機阻滯;或因勞倦過度,七情所傷,憂思惱怒,郁怒傷肝,肝鬱氣滯,橫逆犯胃,導致胃氣不和,脾失健運而致病。氣滯日久,常導致血瘀,老年多有氣虛,亦可致血瘀。
辨證施治
胃脘痛發病的基本病理是脾胃納運升降失常,氣血凝滯不暢,即所謂「不通則痛」。本病老年患者虛證多於實證,常見虛實挾雜,單純實證者少見。治療多採用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方法。老年潰瘍病屬脾胃虛弱及虛寒者最多,而氣陰兩虛者亦不少,治宜氣陰兼顧。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常有胃陰不足症侯,多屬胃酸不足,可兼用養陰益胃,酸甘化陰法。久病多瘀,且老年多有氣虛,所以益氣活血又是常用之法。總之治宜以扶持脾胃,保護胃氣為要。理氣攻破藥要用之有節,以免損傷正氣。
1.肝鬱氣滯
主證:胃脘脹痛連及兩脅,胸悶噯氣,善太息,每因煩惱郁怒而痛作,舌苔薄白,脈弦。
藥物:柴胡10g、枳殼9g、白芍15g、甘草6g、香附12g、川芎6g。
加減:口乾、口苦,或苔薄黃,加川連、吳茱萸、蒲公英;疼痛明顯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大便乾結加大黃。
2.脾胃虛弱
主證:胃脘隱痛,或食後脹滿,稍有噯氣,乏力,面色?白,胃納差,舌質淡、苔薄白,脈弱。
藥物:党參15g、炙甘草9g、茯苓12g、白朮12g、黃芪30g、木香9g(後下)。
3.脾胃虛寒
主證:胃脘隱隱作痛或冷痛,喜噯喜按,得食則減,時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欠溫,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藥物:黃芪30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9g、飴糖20g(另溶)、大棗6枚、生薑3片。
加減:口泛清水加陳皮、法夏、茯苓;胃寒明顯加吳茱萸、白豆蔻。
4.氣滯血瘀
主證:胃脘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或見黑便,舌質紫暗或瘀點、瘀斑,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選方: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藥物:五靈脂12g、蒲黃9g、(包煎)、丹參12g、延胡索12g、枳殼10g、砂仁9g(後下)。
加減:神疲乏力加黃芪、党參、白朮;黑便加服醇提大黃片,每次g,1日3次。
5.胃陰不足
主證:胃脘隱隱灼熱痛,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舌紅少苔,或薄黃苔,脈弦細或細數。
藥物:北沙參15g、麥冬12g、玉竹12g、生地10g、川楝子12g、生麥芽15g、甘草6g、花粉12g。
6.食滯傷胃
主證:胃脘脹痛,噯腐吞酸,厭食嘔吐不消化食物,吐酸痛減,大便不暢,舌苔厚或白或黃,脈滑。
治法:健脾益胃,消食導滯。
藥物:山楂12g、神曲30g、萊菔子12g、法夏12g、陳皮8g、茯苓15g、白朮12g、木香10g、(後下)。
加減:脘腹脹滿加枳實、檳榔;泛酸加烏賊骨、瓦楞子;苔黃加黃芩、蒲公英;大便乾結加大黃。
附:出血
出血是老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常見併發症,常無明顯誘因而突然發生,出血量大,死亡率高,應及時診治,急救處理:
1.紫地寧血散,每次瓶,1日3次。
紫地寧血散是最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定的急症必用止血藥。其主要由大葉紫珠、地稔組成。方中紫珠草味辛苦、性平,清熱涼血,散瘀止血力強;地稔味甘澀、性涼,長於收斂止血。藥性平和。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功效。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炎引起的吐血、便血,屬胃中積熱者尤佳;對咯血、月經過多和功能性子宮出血亦有一定的療效。
2.大黃醇提片或生大黃粉,每次g,1日3次。
4.重度出血,出現厥脫者,配合參麥注射液,或生脈針10~30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靜脈注射,每隔15~30分鐘一次,連續3~5次。無條件者人蔘30g,煎水沖服。
胃脘痛的治療除了按辨證施治外,針對下列情況,在適應方中加入2~3味藥物。
1.胃粘膜急性炎症:實證加連翹、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等;虛熱證加天冬、麥冬、石斛、知母、地骨皮等,也可加入生地、丹皮、赤芍、丹參等涼血化瘀藥。
2.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魚腥草、丹參、乳香、沒藥、莪術、壁虎等。
4.胃酸缺乏:麥芽、雞內金等有促進胃液分泌作用。或加用溫胃法,如高良姜、桂枝等適用於虛寒證之缺酸。或採用酸甘化陰法,如烏梅、白芍、甘草、山楂等。或採用甘寒生津法,如生地、麥冬、玉竹、石斛,均適用於胃陰不足之缺酸。
5.食滯加谷芽、山楂、神曲。
6.血瘀加田七、乳香、延胡索。
7.疼痛如遇疼痛不止,在辨證施治的方中,屬熱者加蒲公英、大黃;如屬肝鬱氣滯、胃寒、脾胃虛弱及胃陰不足者,均可加服金佛止痛丸常可獲效。祖國醫學認為痛症與脾、胃、肝及氣滯、血瘀關係密切。而金佛止痛丸以芍藥甘草湯為君,酸甘化陰、養血柔肝、益陰和胃,緩急止痛。痛症初起病多在氣分,加入鬱金、佛手除脹散滿,行氣止痛。久病入絡,氣滯血瘀,以田七活血止痛,祛瘀生新。諸藥合用,具有疏肝和胃,行氣止痛,祛瘀生新之功效,既不破氣,又不滯膩,並對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痛、頭痛、腰腹疼痛症也有較好的療效。
康復調理
1.本病的發生、發展、病情輕重、病程長短,以及是否反覆發作都與飲食有密切關係,因此飲食治療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
(1)一般以少食多餐,進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又營養豐富的食品為宜,以「細、軟、爛」為佳,如米糊、爛粥、牛奶、豆漿、蛋糕等。
(2)切忌暴飲暴食,應禁食有腐味、不鮮及不潔食物,避免粗纖維、刺激性、冰冷、生硬食物,如冰水、酸、辣、酒、濃茶、咖啡等。
(3)胃酸過多者忌食酸性及高糖食物;胃酸不足者少食鹼性食物;脾胃虛寒者在膳食中適量加入姜、蔥等具有溫通的食物,忌食生冷及產氣之品,如紅薯、芋頭、土豆、冰飲等。
(4)進餐前後避免精神上的不良影響,應專心細嚼慢咽,排除一切思想雜念。生活要有規律,保持身心愉快,樹立信心。切忌大怒、大悲、情志過度變化,怒後勿食,食後勿怒。
2.保健康復方法
(1)用餐前培養食慾,引起胃的蠕動與分泌活躍,等於在就餐前做胃的準備活動,方法為叩齒、舌攪動,喝少量飲品等,感到口腔內有唾液分泌後開始用餐。
(2)飯前或飯後半小時自己用手按摩腹部。手法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揉動,輕重以舒適為度,每次~10分鐘。同時還可結合穴位按摩。按壓中脘、足三里、胃俞等。請家人幫助做捏脊療法,按壓脊柱棘突旁2公分處,平臍部的反應點和壓痛點,要適當用力深壓。
3.氣功療法
氣功對防治胃脘痛有明顯效果。午、晚睡前練內養功,以臥式為宜、通過「入靜」、「放鬆」、「調息」、「意守」,使呼吸逐步達到緩、細、深、長,以達到入靜、抑制大腦皮質的興奮灶,促進機體的物質代謝,加強胃的消化功能。
4.體育康復療法
根據病情輕重與身體機能好壞、年齡、愛好選擇快走、慢跑、做體操、打太極拳、跳老年迪斯科舞等,均可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飲食調治
根據辨證用膳選用下列飲食。
1.姜棗飲
適用於胃寒患者。
2.良姜粥
高良姜15g為末、粳米100g。用水200ml,煎良姜至150ml,去渣,下米煮粥。
適用於胃寒患者
豬肚1具,白鬍椒9~15g先將洗淨的豬肚內放入打碎的胡椒,用線將豬肚口紮緊,文火煨炖,豬肚熟後加入調味品,飲湯食肚。
適用於胃寒患者。
胡蘿卜200~250g、淮山20~30g、雞內金10~15g。胡蘿卜洗淨切塊,與淮山、雞內金同煮,30分鐘後加入少許紅糖,飲湯。
適用於脾胃氣虛患者
白芨粉15g、大棗10枚、紅糯米20g、蜂蜜10g。將糯米、大棗加適量水煮至米花粥稠,入蜂蜜及白芨調勻,文火煮片刻,每日早晚各服1次,15日為1療程。
適用於消化性潰瘍患者。
6.牛奶飲
牛奶250g、煮沸,調入蜂蜜50g、白芨粉6g,調勻後服用。
適用於陰虛患者。
7.烏梅紅蘿卜湯
烏梅12g、紅蘿卜40g、蜂蜜10g,將前二藥煮水,後加入蜂蜜入藥。
適用於胃酸不足患者。
8.沙參玉竹炖老鴨
北沙參20g、玉竹20g、白木耳30g、老鴨肉250g,炖煮,分服。
適用於胃陰不足患者。
9.黃芪茶
徐長卿、北沙參、當歸各3g,黃芪5g,烏梅肉、生甘紅茶各1.5g。
從上各物共研末,代茶飲。
適用於萎縮性胃炎虛寒患者。
10.蓮子粥
蓮子30g(碎粉)、粳米50g、白芨粉50g。
以上共煮成爛粥,涼後小口吞服。
適用於消化道小量出血患者。
11.延胡佛手茶
延胡索9g、佛手10g。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適用於氣滯血瘀患者。
12.素馨玫瑰花茶
用開水沖泡,代茶。
適用於肝鬱氣滯患者。
13.枳殼青皮豬肚湯
豬肚1隻(洗淨)、枳殼12g、青皮6g、生薑6片、胡椒3g。
把全部料放在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炖煮,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適用於肝鬱氣滯患者。
防治要點
1.注意精神調攝,情緒要平穩,心情要開朗,避免精神緊張,有利於調整內臟氣血陰陽平衡,促進癒合。
2.合理的飲食,注意飲食衛生,禁煙酒。
3.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保健操、保健按摩、穴位按摩等。
4.針灸及氣功是治療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量病例證明,練氣功能促進潰瘍癒合,直接調節胃的分泌、運動和營養功能。
5.避免使用對胃粘膜有害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以及激素類等。
6.堅持服藥,慢慢取效。可結合服用中成藥,如:胃乃安是目前治療胃病較為理想的中成藥,其處方中參芪補氣健脾,益胃生肌為君藥;田七配合參芪,補氣通脈,祛瘀生新為方中臣藥;牛黃、珍珠等清熱消炎,收斂生肌為佐藥。綜合本方,具有補氣健脾,消炎生肌的功效,對頑固性潰瘍病,慢性胃炎有顯著的療效,如胃中有積熱,可先服清胃熱藥後再服本藥。脾胃虛寒者,可加附桂理中丸或丁蔻理中丸。
7.定期複查,如長期消瘦、或疼痛不止,或出現黑便、嘔吐者,應住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老年性痴呆 | 老年便秘 |
關於「中老年疾病防治/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