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疾病防治/震顫麻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 >> 震顫麻痹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目錄

震顫麻痹又稱帕金森氏病,是50歲以後比較多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椎體外系慢性退行性病變性疾病。主要是由於腦內黑質及其上行的黑質紋狀體通路受損,患者紋狀體中多巴胺含量顯著減少所致。有原發性繼發性之分:前者病因未明,稱震顫麻痹;後者由多種病因引起,稱震顫麻痹症候群或巴金森氏症候群,如腦炎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一氧化碳中毒腦腫瘤結核、酚噻嗪類利血平等藥物引起。本病三大主征為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震顫常以肢體遠端最明顯,手及手指常呈搓丸樣動作,在靜止時發生,活動時減輕,情緒激動時加重,睡眠時消失。

本病歸屬在「內風」範圍。《證治準繩》上說:「振,顫搖也……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又云:

「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後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陰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極為難治。」

目錄

主症

此病常為隱匿發生,初起以肢體遠端的震顫為明顯,出現寫字困難,手及手指呈伸屈節律動作,表現為「搓丸樣震顫」。靜止時明顯,隨意動作時減少;此後,由上肢逐漸發展至下肢,繼而緩慢發展,又可轉移至對側手足,下頜、舌肌頭部也可震顫。四肢肌肉強直,肌張力增高。由於全身肌肉均強直,面部缺乏表情,如戴假面具,稱面具臉。病人常呆坐,言語及行動緩慢,開始動作困難,屈肌強直更明顯,故站立時患者頭部常前傾,軀幹也前屈,行走時雙上肢缺乏擺動,下肢呈碎步,稱「前沖」或「慌張」步態吞咽肌可強直,則有吞咽困難唾液多常由口角外流。由於肌肉強直,故常有不定位的肌肉疼痛。

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生,病因病機比較複雜,主要是由於患者平素氣血虧損,病機的核心是肝風;老年有氣衰血虛真氣耗散,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故老年人多患本病。

1.肝腎陰虛:年老之人,腎陰虧損,肝之陰血不足,上不能榮腦,外不能灌溉四肢;肌肉筋脈失養,心神不寧,頭腦失靈。肝腎同源腎陰不足,則肝陽偏亢,引動心火風火相煽肝風內動,均導致手足震顫不已,四肢僵硬。

2.氣血虧虛:老年人氣血漸虧。氣不足,則成瘀血而閉阻經絡,使肌肉失濡,筋脈失養;血不足,則經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經絡,氣血凝澀,邪氣獨留,發為本病。

3.肝鬱脾虛:年老之人,情感脆弱,若情志不暢,則肝氣鬱結肝氣橫逆,則傷及脾胃,使脾失健運,內生痰濁肝鬱即為氣滯血瘀,脈絡痰阻,脾虛則濕重,橫竄經絡,臟腑經脈失養,亦發為本病。

總之,本病的發生,以肝腎陰虛為根本,與患者的體質、飲食、精神刺激、用藥不當、環境不好、煩勞過度等因素均有密切關係。

辨證施治

本病多屬由虛所致的內風證,但常兼濕、兼痰、兼瘀,必須在臨症上辨別清楚,療效才能顯著。

1.肝腎陰虛

主證:手足重滯震顫不定,肌肉僵硬,可有下頜抖動,四肢疼痛或麻木,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質紅,苔薄白或膩,脈弦細。

治法:滋陰潛陽平肝熄風

選方: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藥物:白芍30g、阿膠10g(烊化)、生龜板10g、乾地黃10g、麻仁30g、五味子10g、生牡蠣30g、麥冬10g、炙甘草5g、生雞子黃1個沖服鱉甲10g。

加減:若心中煩熱失眠便秘者加菊花黃芩梔子鉤藤頭痛較重,震顫頻繁者加羚羊角石決明夏枯草等以清熄風陽。

2.氣血虧虛

主證:手足麻木,動作遲緩,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自汗畏寒舌體胖大,舌質淡,或有瘀點,苔薄白,脈沉細弱。

治法:益氣補血活血通絡。

選方:歸脾湯(《濟生方》)。

藥物:党參15g、黃芪20g、白朮10g、茯神10g、酸棗仁10g、桂元肉8g、木香6g、炙甘草5g、當歸10g、遠志10g、生薑5片、大棗3個。

加減:痛無定處,唇紺甲紫丹參川芎地龍三七等;脾虛納呆腹脹加厚朴、蒼朮陳皮

3.氣滯血瘀

主證:手足震顫,屈伸不利,軀幹肢體可疼痛,舌質紫暗或多瘀斑,或舌下青筋暴露,脈細澀。

治法:理氣舒郁,活血化瘀

選方:通竊活血湯(《醫林改錯》)。

藥物:赤芍3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麝香0.02g(沖服)、老蔥10g、鮮姜10g、大棗10g、酒適量。

加減:四肢關節酸痛明顯可選加威靈仙秦艽頭痛頭暈可加葛根、菊花;煩躁易怒,夜臥不安可加遠志,酸棗仁等。

4.脾虛濕聚痰飲內停

主證:手足震顫、下頜、舌肌、頭部也可震顫,口角流涎身重,伴有不定位的肌肉疼痛。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滑

治法:健脾祛濕化痰熄風

選方:半夏白朮天麻湯(《醫學心悟》)。

藥物:半夏10g、天麻10g、茯苓10g、橘紅8g、白朮10g、炙甘草5g、生薑3片、大棗3個。

加減:若見氣短乏力較甚者,可酌加黃芪、党參以增強補氣之功;若眩暈較甚者,可加僵蠶膽南星等。

康復調理

1.避免精神刺激:做到「形神合一」。因年老之人氣血已虧,若再遇精神刺激,情緒波動會影響氣血運行,並影響臟腑功能,而使病情加重,故宜清心養性,樂觀開朗。

2.如屬繼發性者:病後宜注意再次誘發,必須去除病因(如藥物,一氧化碳中毒等)。

3.注意飲食調養:在服藥的同時,不應忽視飲食對人體的作用。平時宜進食營養豐富的食品,避免辛辣刺激、肥膩魚腥等食物。

4.適當活動:適當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搓健身球、打太極拳、散步等,對本病的恢復具有積極的輔助作用。

飲食調治

主要選擇滋陰潛陽或補益氣血之食品,使患者肝風之證得以控制,但如兼痰、兼濕、兼瘀者又當辨證選膳,不可簡單對號入座也。

1.天麻豬腦

豬腦1個,天麻10g。將豬腦、天麻放入鍋內,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炖1小時成稠羹湯,喝湯吃豬腦,日2次。

適用于震顫麻痹症屬肝腎陰虛,具有震顫不定,四肢麻木,頭暈耳鳴患者。

2.天麻魚頭

天麻25g、川芎10g、茯苓10g、鮮鯉魚1條(約1000g左右)。將川芎、茯苓切片,與天麻一同放入二次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片;再將天麻片放入去鱗、鰓、內臟魚腹中,置盆內,加入少量姜、蔥、清水,蒸約30分鐘;再按常規方法製作調味羹湯,澆於魚上即成。佐餐服用。

適用於肝腎陰虛或氣血虧虛所致震顫麻痹症之手足麻木、振顫、頭痛、頭暈、失眠等症。

3.菊楂決明

菊花3g、生山楂片15g、決明子15g(搗破)。放入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蓋緊浸泡半小時,頻頻飲用,每日數次。

適用于震顫麻痹症之肝腎陰虛型患者。

4.歸參鱔血羹

當歸15g、党參15g、鱔魚500g;料酒、蔥、姜、蒜、食鹽、醬油、味精各適量。將鱔魚部背脊,去除內臟、頭、尾、骨,切絲備用。當歸、党參裝入紗布袋,扎口。將鱔絲、藥袋置鍋中,放入料酒、蔥、姜等調料,加適量水,將鍋置灶上,先用武火燒開,收棄浮沫,再改用文火煎煮1小時,棄藥袋,余供食用。

適用於氣血虧虛型的震顫麻痹症之患者。

5.天麻茶

天麻3~5g、綠茶1g。將天麻切成薄片,乾燥儲存,備用。每次取天麻片與茶葉放入杯中,用剛沸的水沖泡大半杯,立即加蓋,5分鐘後可以飲服。頭汁飲完,略留余汁,再泡再飲,直至沖淡,棄渣。

久服本茶能平肝熄風,可治震顫麻痹症的四肢麻木、手足不遂、震顫等症。

6.龜板牡蠣

龜板、牡蠣各200g、鱉甲100g、知母100g。將龜板、牡蠣、鱉甲用清水洗乾淨,打碎,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加入知母,再煮30~40分鐘即可。頻飲,再煮再飲,直至味淡。

本品有滋陰潛陽,平肝熄風的作用,適用于震顫麻痹症的肝腎陰虛型患者。

7.歸芪蒸雞

當歸20g、炙黃芪100g、嫩母雞1隻(約1500g)、紹酒30g、味精3g、胡椒粉3g、食鹽3g、蔥、姜各適量。將淨雞剁去爪,然後用開水焯去血水,撈在涼水內沖洗乾淨,瀝淨水分。將姜、蔥洗淨後,姜切成大片,蔥剖開切成長段,待用。將黃芪、當歸用清水洗淨,由雞的襠部裝入腹內,然後放入砂鍋內,腹部向上,擺上蔥、姜,注入清湯,加入食鹽、紹酒、胡椒粉,用濕棉紙將砂鍋口封嚴,沸水旺火上蒸籠蒸約2小時,取出。揭去棉紙,挑出姜、蔥,加味精,調好味即成。

本品有調補氣血功能,適用于震顫麻痹症的氣血虧虛患者。

8.參芪鴨條

党參15g、黃芪15g、陳皮10g、鴨子1隻、豬夾心肉100g、味精3g、食鹽6g、紹酒10g、醬油6g、生薑6g、蔥白15g、菜油1000g(實耗75g)、上湯500g。

將党參、黃芪洗潤後切成斜片,陳皮切成絲,待用。將淨鴨斬去腳,沖洗乾淨,瀝干水;姜、蔥洗淨切成薑片、蔥段待用。將鴨皮上用醬油抹勻,下入八成熟油鍋中炸至皮呈金黃色撈出,用溫水洗去油膩,盛入砂鍋內。再將豬夾心肉切成塊,下沸水煮一下撈出,再洗淨血污放在砂鍋內,加入紹酒、薑片、蔥段、党參、黃芪、陳皮、食鹽、味精、醬油,上湯用中火燒沸,改用文火燜到鴨爛熟取出,倒出原湯,用紗布濾淨待用。將鴨子拆去大骨斬成約1.5cm寬的條塊,放入大湯碗內擺好,注入原湯即成。

本品有益氣健脾,生血補虛的功能;適用于震顫麻痹症的氣血虧虛型的患者。

9.桂圓蓮子

桂圓肉15~30g、蓮子15~30g(去皮、心)、紅棗5~10枚(去核)、糯米30~60g、白糖適量。加水共煮粥如常法,食時加白糖。

本品有益氣養血,補益心脾的功用;適用于震顫麻痹症的氣血虧虛型及脾虛濕聚型的患者。

10.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15g、赤芍12g、瘦羊肉200g、生薑15g、蔥白10g。

先將羊肉切成薄片,用素油炒過,加水500ml,再加入藥物及調料,在旺火上煮開,改為文火炖煮30~60分鐘,飲湯食肉,體虛者可多次服用。

本品有養血活血,化瘀止疼的功用。適用于震顫麻痹症的氣血虧虛及氣滯血瘀型患者。

11.桃仁粥

老年性痴呆症的「飲食調治」章節。適用于震顫麻痹症的氣滯血瘀型患者。

12.鯉魚赤豆湯

鯉魚1條、赤小豆30g。將魚去鱗及內臟洗淨,與赤小豆同入鍋內,加水煮熟。忌用油鹽、醋等調料。早飯食用。

本品功能消腫除濕,對於震顫麻痹症的脾虛所致痰飲內停表現者適用。

13.薑桂炖豬肚

豬肚150g、生薑30g、桂枝3g。豬肚、姜、桂枝放於碗內,加水,隔水炖熟爛後,加胡椒粉、鹽、味精適量。

本品有發散表邪及健脾祛濕作用。對於震顫麻痹症患者屬脾虛濕聚型者或本病症患者患外感風寒時可用。

14.玉米須紅糖

鮮玉米須1000g、生薑片15g、紅糖500g。水煎玉米須、生薑片1小時後,去渣,文火濃縮,加入紅糖混勻,裝瓶備用。

本品有溫化痰飲作用。適用於本病的脾虛濕聚型的患者。

15.茯苓包子

茯苓50g、麵粉1000g、鮮豬肉500g、生薑15g、胡椒粉5g、麻油10g、紹酒10g、食鹽15g、醬油100g、大蔥25g、骨頭湯250g。做法:①茯苓搗碎,用水煎煮取汁,每次加水約500ml,加熱煮提3次,每次煮提1小時,3次藥汁合併濾淨,再濃縮成500ml藥汁待用。②麵粉倒入盆內,加入發麵300g,倒入溫茯苓水500ml,合成麵糰發酵。③將豬肉剁成茸,倒入盆內加醬油拌勻,再將薑末、食鹽、麻油、紹酒、蔥花、胡椒、骨頭湯等放入盆內,攪拌成餡。④待麵糰發酵後,加鹼水適量,以面味無酸澀為度,然後搓成長條,分成20個劑兒子,以常法包餡成坯,按常法蒸煮。

本品有健脾利濕,溫化痰飲作用,適應症同上。

16.參棗米飯

党參10g、大棗20g、糯米250g、白糖50g。將党參、大棗放入鋁鍋內,加水泡發,然後煎煮30分鐘左右,撈出党參、大棗,藥液備用。將糯米淘洗乾淨,放在大碗中,加水適量,經蒸熟後,扣在盤中,然後把党參、大棗擺在糯米飯面上。將藥液加白糖,煎成濃汁倒在棗飯上即成。

適用於脾虛濕聚的震顫麻痹症患者;久服能健脾驅濕,使症状減輕,精神好轉。

17.期頤餅

芡實180g、雞內金90g、麵粉250g、白糖適量。將雞內金粉碎過篩,並用開水浸泡半日;再加入粉碎過篩的芡實粉及麵粉、白糖,混勻,製成極薄小餅,烙成焦黃色,隨意食之。

本品功能健脾消食,除濕化痰;適用脾虛濕聚,痰飲內停的老年人震顫麻痹。

18.公雞三七

三七10g、嫩公雞1隻(約500g重)、紹酒15g、花椒水15g、精鹽3g、味精3g、香油3g、白糖2g、蔥3g、姜2g。將活雞宰殺,褪毛,從雞背開刀,除去內臟,洗淨放入開水鍋燙透撈出,再放入鍋內,加入三七、紹酒、花椒水、精鹽、白糖、蔥段、薑片、再放適量開水,上火燒開、轉入慢火炖熟爛,揀去蔥段、薑片,加入味精、香油即可盛碗食用。

本品功效治氣血虧虛,氣虛血瘀之心煩、失眠、胸痛、肢痛等症,故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的震顫麻痹。

防治要點

老年震顫麻痹主要病本在風,病位在肝,故以祛風柔肝為主要治療大法;同時注意補腎陰,健脾陽,祛痰燥濕,活血化瘀,在具體用藥上應注意祛風疏肝並舉,補脾腎、通血脈並用,使補而不滯,疏而不瀉。

人體年過50,氣血漸虧,筋脈易失榮養,對於未患本病的中老年人,平時服用一些營養神經維生素類藥物,或每日飲少量低度果酒,可以起到軟化血管,疏通經絡的作用,是預防本病發生的一個有效措施。同時,再配合適當的健身運動,以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此外,患者如發作頻繁用頭針治療,也有一定的作用。可選運動區及其前方1.5cm的平行線即舞蹈震顫控制區,單側病變針對側,雙側病變針兩側。每天針1次,15次為一療程。

可間隔3~5天再行第2療程。

參看

32 慢性腎炎 | 糖尿病 32
關於「中老年疾病防治/震顫麻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