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豬肚 | 中藥圖典 |
豬肚 Zhū Dǔ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補虛損,健脾胃。治虛勞羸弱,泄瀉,下痢,消渴,小便頻數,小兒疳積。 |
英文名 | Pork tripe |
始載於 | 《本草經集注》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脾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甘 |
讀:zhūdǔ
【豬肚的功效介紹】:
豬肚《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胃
動物形態詳豬肉條
【性味】甘,溫
①《別錄》:微溫
②《綱目》:甘,微溫,無毒
目錄 |
食用價值
功用主治-豬肚的功效
補虛損,健脾胃。
①《別錄》:補中益氣,止渴、利。
②《千金.食治》:斷暴痢虛弱。
③《日華子本草》:補虛損,殺勞蟲,止痢。
釀黃糯米蒸搗為丸,甚治勞氣,並小兒疳蛔黃瘦病。
④《本草圖經》: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
⑤《隨息居飲食譜》:止帶、濁、遺精。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煮食或入丸劑。
選方】①—④
①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白朮、牡蠣(燒)各四兩,苦參三兩。
為細末,以豬肚一個,煮熟研成膏,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日三、四服。
(《御藥院方》豬肚丸) ②治水瀉:獖豬肚一枚,淨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內,肚滿為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爛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鹽湯或米飲空腹服。
(《世醫得效方》肚蒜丸) ③治消渴,日夜飲水數斗,小便數,瘦弱:豬肚一枚,淨洗,以水五升,煮令爛熟,諏二升已來,去肚,著少豉,渴即飲之,肉亦可吃。
又和米,著五味,煮粥食之佳。
(《食醫心鏡》) ④治小便數:豬肚一枚(洗去脂膜),黃連末三斤。
納豬肚中蒸之,暴乾,搗丸如梧子。
服三十丸,日再服,漸漸加之,以瘥為度。
忌豬肉。
選方】⑤—⑦
(《肘後方》豬肚黃連丸) ⑤治鼓脹水腫:健豬肚一個(不落水,翻出屎淨,在磚牆上磨去穢氣),將大蝦蟆裝入肚內,麻紮緊,煮熱,去蝦蟆,連湯淡食,勿入鹽醋。
(《經驗廣集》) ⑥治疳勞:木香一錢,黃連三錢,銀柴胡五錢,生地五錢,鱉甲(童便浸,醋炙)一兩。
上為末,入豬肚內,扎口,入瓶,童便、酒煮爛搗尤,米飲下五十丸。
(《幼科指掌》豬肚丸) ⑦治腎臟風毒氣攻注腰腳,或瘡或腫,臍腹冷痛:獖豬肚一個(洗淨),蒔蘿(炒)、硫黃(研)、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硇砂半兩。
上五味,除豬肚外,搗研為末,入盡藥末於豬肚內,用線密縫,酒煮令爛,候灑盡,將豬肚切開,入木臼中熟搗一、二千下,侯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聖濟總錄》豬肚丸)
名家論述
《本草經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
《日華子》主補虛損,蘇頌主骨蒸勞熱。
血脈不行,皆取其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根本固而後五臟皆安也。
製作方法
即豬胃。洗淨滑膩污物後用。
味甘,微溫。《本草經疏》說:「豬肚,為補脾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故補中益氣的食療方多用之。用於虛勞消瘦,脾胃虛腹瀉,尿頻或遺尿,小兒疳積。常配其它的食療藥物,裝入豬胃,紮緊,煮熟或蒸熟食。如治小兒消瘦,脾虛少食,便溏腹瀉,可配伍党參、白朮、薏苡仁、蓮子、陳皮煮熟食。
香辣肚絲
口味:鮮香可口,麻辣誘人
主要材料:豬肚500克、紅辣椒1個、青辣椒1個、大蔥1根、生薑1塊、花椒適量、大料適量、干辣椒適量
調味料:香油1小匙、料酒1/2大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味精1/2小匙
1、大蔥洗淨切段;生薑洗淨,部分去皮拍松,部分切末備用;將豬肚反覆用清水洗淨;青、紅辣椒洗淨切絲;
2、燒開水,把豬肚氽一下,呈白色時撈出刮洗乾淨,除去油脂;
3、洗淨鍋,再加水燒開,放入豬肚、蔥段、姜塊、辣椒、大料、花椒、料酒,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
4、約1小時後取出豬肚晾涼,切成絲裝盤,然後放入辣椒絲;
5、將精鹽、味精、香醋、香油調勻,淋在肚絲和辣椒絲上,撒上薑末即可。
|
關於「豬肚」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