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疾病防治/口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 >> 口瘡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目錄

口瘡口腔粘膜病發病率最高的疾病,好發於年青人,但老年人患本病者也非少見。本病是一種以在口腔粘膜上多次反覆發作的疼痛性潰瘍為特徵的慢性炎症,因具有周期複發的規律,故常冠以「複發性」來表示其特異的表現。口瘡腹面及舌緣的粘膜為多發區。潰瘍面凹陷,表面有黃白色或灰白色偽膜,拭之不脫落,邊緣紅腫,呈燒灼樣疼痛。但癒合後不留疤痕為特點。

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病程常有自限性,一般7~10天自愈。祖國醫學稱本病為口疳口舌生瘡,早在《諸病源候論》中已有描述,如說:「臟腑熱盛,熱盛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

目錄

主症

口腔之潰瘍此起彼愈,有自發劇烈燒灼痛,遇刺激則疼痛加劇,影響病人進食與說話。根據臨床口瘡可分為輕型口瘡、口瘡性口炎腺周口瘡

病因病機

口瘡多由全身臟腑氣血調節功能障礙所致,故口腔局部潰瘍是標,臟腑氣血的病變是本。本病以病程長,反覆發作為其特點,故久病多虛。老年人各臟腑功能多衰退,所犯本病常以虛證為多見。

1.心脾兩虛:年老心脾臟氣日衰,生化無力,使升清運化功能減弱;或由情志不暢,脾胃影響而致脾胃失運;或由思慮過度,既暗耗心血,又內傷脾氣。脾不健運,血液生化無源,而致心脾氣血兩虛,虛熱內生,循經上灼口舌發為口瘡。

2.心腎陰虛:年老之人,或因久病失養,或因勞心過度,致耗損心腎陰精:或過服溫燥壯陽之品,則使腎陰灼損,陰精不足。水不濟火則心陰虧損,心火獨亢,導致心腎兩虛,陰虛不能制陽,則虛火上炎於口腔粘膜,故生口瘡。

3.肝腎陰虛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肝血不足,腎失滋養則腎陰不足,或腎精虛虧,出現水不涵木,虛陽浮動於上,上結口腔化熱,熏灼粘膜成瘡。

4.脾腎陽虛:腎為先天之本,賴於脾運化生水谷精微之氣來滋養:脾為後天之本,需腎中元陽之氣來溫煦。若脾陽久虛,運化失司,腎失充養,腎陽受損:或腎陽不足而累及脾陽,導致脾腎陽虛。脾運失職,阻液內停,濕邪內生,腎不能溫化,乃濕濁郁生,濕濁邪氣上逆口腔,浸腐粘膜而形成本病。

5.脾胃虛寒:平素脾氣虛,復因飲食不節,內傷脾胃之陽氣,致使脾胃陽虛陽虛陰盛寒從內生,脾運失司,液不化津,乃生濕邪,逆犯口腔,腐蝕粘膜潰爛成瘡。但本證之因在於中焦脾胃,與腎無關。

6.心脾積熱:外邪化熱,傳於心脾,熱氣沖於口與舌,而形成口舌生瘡,即《太平聖惠方》上說:「腑有熱,乘於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

7.脾胃積熱:過食辛辣炙煿之品,致胃生熱邪,或過食肥甘厚味,嗜酒貪杯,吸煙嗜毒,均可損傷脾氣,致食宿停滯生胃火,或濕邪鬱結,中焦化熱,而致脾胃濕熱郁蘊,熏蒸於口腔粘膜,腐爛成瘡。

8.肝鬱化火:可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條達,氣機鬱結化火,燒灼口腔之粘膜發為口瘡。

辨證施治

1.心脾兩虛

主證:潰瘍數目少,時重時輕,勞倦加重。潰瘍面呈灰白色,滲出物較多,周圍不紅腫或微紅腫,疼痛輕。面色萎黃少氣懶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納食不香,大便不實,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心脾、益氣血。

選方:歸脾湯(《濟生方》)。

藥物:黃芪20g、人蔘5g(另煎沖服)、白朮10g、茯神10g、龍眼肉8g、炒棗仁9g、木香6g、炙甘草5g、當歸10g、炙遠志10g、生薑3片、大棗5枚。

加減:潰瘍周圍紅者,加麥冬玄參胡黃連;潰瘍滲出物多而粘稠加銀花藤、蒲公英梔子;睡眠甚差加合歡皮夜交藤

2.心腎陰虛虛火上炎

主證:發病緩慢,病程較長,時發時止,或此愈彼起,反覆發作。潰瘍大小不等,數量少而分散。潰瘍面色白或黃白,周圍有明顯紅暈,微腫,有灼熱樣疼痛,但較輕。患者常有虛煩失眠心悸健忘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口乾而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補心腎,養陰降火

選方: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劑》)。

藥物:人蔘5g(另煎沖服)、生地10g、丹參10g、玄參12g、茯苓10g、五味子8g、遠志9g、桔梗8g、當歸9g、天冬9g、麥冬9g、柏子仁15g、酸棗仁10g。

加減:大便秘結者加芒硝;潰瘍疼痛較重者加知母黃柏地骨皮失眠較重加合歡皮、夜交藤。

3.肝腎陰虛虛火上亢

主證:潰瘍數目少,表面假膜呈黃白色或黃色,周圍粘膜紅腫明顯,灼熱痛。並見頭暈目眩,耳鳴,腰酸膝軟,口苦咽干,五心煩熱盜汗。舌質紅,無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清熱降火。

選方: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

藥物:熟地10g、山茱萸10g、山藥12g、澤瀉9g、茯苓10g、丹皮9g、知母10g、黃柏8g。

加減:兩目乾澀,視物昏花者加枸杞子女貞子白蒺藜,充蔚子養肝補血;口苦、灼熱痛甚者加黃芩、梔子、地骨皮清肝火熱

4.脾腎陽虛濕濁上蘊

主證:潰瘍麵灰白色而量少,周圍不紅不腫,此起彼伏,疼痛輕,久治不愈。並可見面色?白,形寒肢冷,喜溫,全身乏力,腰酸冷痛,納少便溏,或五更瀉泄。舌淡苔白潤,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化濁利濕

選方:四神丸(《證治準繩》)加減。

藥物:肉豆蔻6g、補骨脂10g、五味子8g、吳茱萸3g、茯苓10g、白扁豆12g、石菖蒲9g、生薑3片、大棗5枚。

加減:潰瘍麵灰白,形寒肢冷甚者加制附子肉桂大便稀溏五更泄瀉加黃芪、党參赤石脂

5.脾胃虛寒水氣犯逆

主證:潰瘍面色白而量少,周圍不紅腫,疼痛不甚,時發時愈,或久治不愈。口淡食少,腹冷痛,得溫則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而潤,脈沉遲。

治法:溫中健脾,散寒除濕

選方:理中湯(《傷寒論》)。

藥物:人蔘5g、乾薑10g、炙甘草5g、白朮10g。

加減:潰瘍面蒼白而久治不癒合加丹參、赤芍胃脘痞滿者,加桂枝溫散寒氣上逆;四肢寒冷,大便清稀加附子寒溫腎。

6.心脾積熱熱毒上攻

主證:發病急,病程短,潰瘍數較多,甚者融合成片。潰瘍表面呈黃色,周圍粘膜鮮紅腫脹,灼熱劇痛,飲食、說話不便。可有口臭或口苦,口渴飲冷,發熱。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清泄心火,通腑解毒

選方: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藥物:連翹10g、黃芩10g、山梔子8g、淡竹葉10g、大黃10g、芒硝5g另包沖服、薄荷3g、甘草3g。

7.脾胃熱盛伏火熏蒸

主證:口、唇、舌及牙齦等多處生瘡,數目多,瘡面腐物較多,周圍紅腫,灼熱劇痛。可有多食善飢,煩渴飲冷,口臭而粘干,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或厚膩,脈數。

治法:清胃瀉火,去腐止痛。

選方:清胃散(《蘭室秘藏》)合瀉脾散(《小兒藥證直訣》)。

藥物:生地10g、當歸8g、丹皮10g、黃連3g、升麻8g、藿香10g、山梔子10g、生石膏15g、防風10g、甘草3g。

加減:大便乾結不解者加大黃通腑泄熱;苔厚膩者加石菖蒲醒脾利濕。

8.肝鬱化火

主證:潰瘍大小不等。數量較多,散在分布或聚集簇擁,表面黃白色,周圍粘膜充血水腫。可有胸脅脹痛,胃脘痞悶,納差,口苦咽干,尿赤便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舒肝理血

選方:丹梔逍遙散(《醫統》)。

藥物:丹皮10g、梔子8g、柴胡10g、當歸9g、白芍10g、白朮10g、茯苓10g、炙甘草3g、煨姜3片、薄荷2g。

加減:潰瘍面深而紅,疼痛明顯者加夏枯草、黃芩、龍膽草;胸脅脹滿,胃脘痞悶劇烈者加合瓜萎、枳實厚朴

9.外用藥物

(1)潰瘍面塗藥:將藥面直接塗敷在潰瘍面上,以達祛腐生肌、解毒生新、清熱止痛之功。實火口瘡可以選用錫類散珠黃散等,虛火口瘡可選用赴筵散、養陰生肌散等。其方法是將藥末塗撒在潰瘍上,每日~4次。

錫類散市面上有售。

珠黃散(《絳囊提要》):犀牛黃、冰片、珍珠、煅石膏

赴筵散(《證治準繩》):薄荷、黃柏、青黛

養陰生肌散(驗方):煅石膏、雄黃蒲黃、青黛、薄荷、甘草、黃柏、膽草、冰片。

(2)足心敷藥:吳茱萸粉適量,用醋調成糊,敷兩足心,一夜為度。

(3)肚臍敷藥:細辛研成粉末,用醋調成糊劑,敷臍,一夜為度。

(4)藥物含漱:口中潰瘍數目多,敷藥困難者,可採用黃芩煎湯含漱;或用黃芩、銀花、白蘚皮等量煎湯含漱。

康復調理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由於本病的病因未明,其誘發因素又常與情緒不定,飲食不節有關,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潰瘍的發作是很重要的。患者應生活有節,保證睡眠時間,避免情緒過分激動,精神過於緊張。在飲食上應多吃蔬菜及新鮮水果之物,少食辛辣炙煿肥甘之品。

2.注意保護口腔粘膜:由於老年人口腔粘膜的上皮角化和厚度隨年齡而增加,易於損傷,故口瘡常在進食時被牙咬傷後複發,因此進食時注意保護口腔粘膜,防止粘膜咬傷及銳利物扎傷,以減少複發機會。

3.潰瘍期間避免進食具有刺激性的食品,以防止引起激慝性疼痛及拖延潰瘍癒合的時日。

4.養成良好的定時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飲食調治

1.糖漬西瓜

曝晒至干,加白糖少許即可。

本品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作用,經常食用可以預防和治療口腔潰瘍

2.黃芪粥

每次取生黃芪30~60g,濃煎取汁,選用粳米100g,紅糖少量同煮,待粥將成時,調入陳皮末少許(約1g),稍煮沸即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適用於潰瘍面大,基底凹陷,久不收口的病人。

3.歸參炖母雞

當歸15g、党參60g、母雞1隻,佐料適量,母雞去毛及內臟,洗淨,與當歸、党參加水適量,再加姜、蔥、鹽等佐料炖熟。

適用於心脾兩虛證口瘡病患者。

4.仙人粥

米、棗共煮粥。

適用於肝腎陰虛或心腎陰虛的口瘡患者食用。如欲加強滋陰肝腎的作用,可於食用時,加入黑芝麻、鹽佐食。

5.羊骨湯麵

脊骨(含尾骨)1具,麵條適量。將羊骨加生薑、椒、大小茴香桂皮等同煮,先用武火,後改文火,熬至湯成濃白。每次取適量做湯麵,亦可以此東加糯米、小棗煮粥。

本品適用於脾腎陽虛及脾胃虛寒的口瘡患者食用,有益腎陽、溫脾陽之功用,可選其配成多種膳食,可變換花樣,常食、久食。

6.參歸黃鱔

黃鱔200g、人蔘3g、當歸15g。人蔘隔水炖,當歸煎汁,二汁合,用其燴鱔魚段。

本品有補脾健腎,益氣養血作用,故適用於心脾兩虛,脾腎陽虛等口瘡患者。

7.墨菜荷柏湯

墨旱蓮30g、荷葉15g、側柏葉15g。上三味,水煎服。

適用於心脾積熱或脾胃熱盛所致的口腔潰瘍患者服用。

8.綠豆蓮藕

綠豆60g、鮮藕30g。上二味,淘洗,淨水煮熟,飲服。

適用於脾胃熱盛,肝鬱化火所致的口瘡患者飲用,有清熱解毒涼血止渴等作用。

9.竹葉

鮮竹葉30g或干品15g、石膏45g、粳米50g、砂糖適量。

生石膏先煎20分鐘,再放入竹葉同煎7~8分鐘,取汁加米煮至粥熟,加糖攪勻,放溫涼後食用。

本品有清瀉胃實火的作用,適用於老年人口瘡之屬心脾積熱、熱毒上攻及脾胃熱盛、伏火熏蒸的患者。

10.大青番瀉葉

大青葉10g、番瀉葉3g、白糖適量。大青葉、番瀉葉洗淨切碎,沸水沖泡後加糖,代茶飲。

本品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作用;適用於心胃熱毒型的老年人口瘡,尤其具有脘腹脹滿,大便秘結者效果佳。

11.二冬

麥冬10g、天冬10g、玄參10g、粳米50g、白糖適量。將三藥水煎沸10分鐘,去渣取汁,加米煮粥,加糖攪勻,溫涼後食用。

本品有滋陰降火清熱生津作用;對陰虛火旺,口舌糜爛生瘡者適用。虛火口瘡連年不愈,經常複發,津枯便秘者,二冬粥做為日常膳食,可防治兼得。

12.牛膝石斛

懷牛膝15g、石斛15g、白糖適量。二藥水煎10分鐘,取汁,加糖頻頻飲用。

本品有養陰清熱,滋補肝腎作用;對心肝腎之陰虛火旺或對肝鬱化火所致口瘡患者均有療效。

13.川椒拌面

川椒5g、挂面100g、植物油、醬油適量。將川椒用溫火烘乾,研成細末,將油燒熱,加入川椒末和醬油,拌麵食用。

注意醬油只放少量調味即可,過多則會刺激口瘡疼痛。

本品有溫中健脾作用,適用於虛寒性口瘡患者食用。

14.佛手

佛手250g。將佛手軋碎成粗末,每次g,泡水代茶飲。

本茶可舒肝和胃,適用肝鬱氣滯之口瘡。

防治要點

1.本病從臟腑來看主要與心、脾、胃、肝、腎等臟有關,但有虛實寒熱之分,辨證必須審慎。由於老年人多虛,或虛中夾實,故治療上應著重在調整上述臟腑的功能失調為主,而攻邪只在急則治其標時採用。

2.預防口瘡的複發,應著重在飲食調理,以及保持口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故對於有複發性口瘡的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而患者做到清心寡欲,情緒穩定,勞逸適度等也是防止本病不發的諸種因素之重要方面。

3.防止口瘡複發的措施,因人因證而異,應從患者的素質、證型、所忌等多方面去探索,避其所忌,補其不足,預防為主為本病的防治要點。

參看

32 牙周病 | 老年性白內障 32
關於「中老年疾病防治/口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