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

(重定向自僵直性脊椎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強直性脊柱炎屬於風濕病範疇,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中的一種。研究表明,該病原因尚不很明確,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纖維化,造成彎腰、行走活動受限,並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變,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亂,所以又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實際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幾千年前從古埃及人的骨骼就發現有強直性脊柱炎的證據。距今2000年以前,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種疾病,患病者有骶骨、脊椎、頸椎部的疼痛。

目錄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是不是遺傳病還沒有定論,但是90%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遺傳因素的。所以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與遺傳有密切關係的疾病。研究表明強直性脊柱炎與HLA-B27 的關係及為密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與HLA-B27有直接關係,即強直性脊柱炎與人類白細胞抗原相關

Bk9lv.jpg

性最強,HLA-B27陽性者中80%並不發生強直性脊柱炎,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為HLA-B27陰性。故HLA-B27陽性不一定發生強直性脊柱炎,HLA-B27陰性也不一定不發生強直性脊柱炎,更不能認為HLA-B27陽性就是強直性脊柱炎。

可以肯定地說強直性脊柱炎家族人群只有個別人會成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大部分人終身不發病。強直性脊柱炎地家族遺傳性早已受到醫學界的重視,1964年Kell-gren在對強直性脊柱炎家族的普查時發現,該病患者家屬中的平均患病率為4%,而全國人口平均患病率僅為0.1%,兩者之間發病率竟相差40倍,說明家族遺傳性確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關。Brewerton 等1973年在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組織分型中獲得明顯基因因素的證據,他們在75例典型病人中,發現72例HLA-B27陽性,佔96%,在其60名級親屬中31名(佔51%)中HLA-B27為陽性,而在75名對照組中,HLA-B27僅3例陽性,佔4%,說明HLA-B27陽性者與強直性脊柱炎發病關係密切。由於HLA系統與血型抗原一樣,是由遺傳決定的,因此遺傳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HLA-B27陽性人群中,該病的發病率大約佔20%,其餘80%不患此病,說明除遺傳因素外尚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臨床研究發現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與人體自身的免疫失調有密切關係,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免疫學檢查中發現,免疫球蛋白、Cf反應蛋白、C 、C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這說明強直性脊柱炎與自身免疫功能有關,同時強直性脊柱炎還與全身炎症有關,強直性脊柱炎與全身各個臟腑關係密切,強直性脊柱炎與內科有關係。強直性脊柱炎最後累及全身骨骼關節,強直性脊柱炎與骨科有關係。所以強直性脊柱炎,為多學科疾病,是一種具有遺傳性的免疫性的骨內科疾病,在治療上要從自身免疫調節入手,結合消炎止痛,吸收死骨,早期控制病情,降低強直性脊柱炎的致殘率。   

病理

AS病理的特徵性改變是韌帶附著端病(enthesopathy),病變原發部位是韌帶和關節囊的附著部,即肌腱端的炎症,導致韌帶骨贅(syndesmophyte)形成、椎體方形變、椎骨終板破壞、跟腱炎和其他改變。因為肌腱端至少在生長期代謝活躍部位,是幼年發生AS的一個理要區域,至於為何好發於肌腱端,仍不明了。

病變最初從骶髂關節逐漸發展到骨突關節炎及肋椎關節炎,脊柱的其它關節由上而下相繼受累。AS周圍關節的滑膜改變為以肉芽腫為特徵的滑膜火。滑膜小血管周圍有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滑膜增厚,經數月或數年後,受累滑膜有肉芽組織形成。關節周圍軟組織有明顯的鈣化和骨化,韌帶附著處均可形成韌帶骨贅,不斷向縱向延伸,成為兩個直接直鄰椎體的骨橋,椎旁韌帶同椎前韌帶鈣化,使脊椎呈「竹節狀」。

隨著病變的進展,關節和關節附近有較顯著的骨化傾向。早期韌帶、纖維環、椎間盤、骨膜骨小梁血管性和纖維性組織侵犯,被肉芽組織取代,導致整個關節破壞和附近骨質硬化;經過修復後,最終發生關節纖維性強直和骨性強直,椎骨骨質疏鬆,肌萎縮和胸椎後凸畸形。椎骨軟骨終板和椎間盤邊緣的炎症,最終引起局部骨化。

心臟病變特徵是侵犯主動脈瓣,使主動脈前膜增厚,因纖維化而縮短,但不融合,主動瓣環擴大,有時纖維化可達主動脈基底部下方。偶見心包心肌纖維化組織學可見心外膜血管有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和動脈內膜炎;主動脈壁中層彈力組織破壞,代之纖維組織,纖維化組織如侵犯房室束,則引起房室傳導阻滯

肺部病變特徵是肺組織事斑片狀炎症伴圓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浸潤,進而發展至肺泡間纖維化伴玻璃樣變。   

臨床表現

AS常見於16~30歲青年人,男性多見,40歲以後首次發病者少見,約佔3.3%。本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全身症状較輕。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動後減輕,並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状。開始時疼痛為間歇性,數月數年後發展為持續性,以後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強直,出現駝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圍關節受侵犯較常見,進展較緩慢,脊柱畸形較輕。

Bk9lt.jpg

  

關節病變表現

AS病人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首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後上行發展至頸椎。少數病人先由頸椎或幾個脊柱段同時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圍關節,早期病變處關節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有僵硬感,晨起明顯;也可表現為夜間疼,經活動或服止痛劑緩解。隨著病情發展,關節疼痛減輕,而各脊柱段及關節活動受限和畸形,晚期整個脊柱和下肢變成強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骶髂關節炎:約90%AS病人最先表現為骶髂關節炎。以後上行發展至頸椎,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間歇性或兩側交替出現腰痛和兩側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無陽性體征,伸直抬腿試驗陰性。但直接按壓或伸展骶髂關節可引起疼痛,所以不象坐骨神經痛。有些病人無骶髂關節炎症状,僅X線檢查發現有異常改變。約3%AS頸椎最早受累,以後下行發展至腰骶部,7%AS為幾具脊柱段同時受累。

腰椎病腰椎脊柱受累時,多數表現為下背前和腰部活動受限。腰部前屈、扣挻、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脊突壓痛,腰椎旁肌肉痙攣;後期可有腰肌萎縮

胸椎病變:胸椎受累時,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最常見為駝背畸形。如肋椎關節胸骨柄體關節、胸鎖關節[19、20]及肋軟骨間關節受累時,則呈束帶狀胸痛,胸廓擴張受限,吸氣咳嗽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所狀態,胸廓擴張度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輔助。由於胸腹腔容量縮小,造成心肺功能消化功能障礙

頸椎病:少數病人首先表現為頸椎炎,先有頸椎部疼痛,沿頸部頭部臂部放射。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後萎縮,病變進展可發展至頸胸椎後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於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

⑸周圍關節病變:約半數AS病人有短暫的急性周圍關節炎,約25%有永久性周圍關節損害。一般多發生於大關節,下肢多於上肢。有人統計,周圍關節受累率,髖和肩為40%,膝15、5,踝10%,足和腕各5%,極少累及手。報導80例AS,髖關節受累率為徵候(100%);活動受限(64%)、屈曲攣縮(38%)、肌肉萎縮(25%)、發生關節強直(37%),是AS病人的主要致殘原因;髖部症状出現在發病後5年內者佔94%,提示AS發病頭5年如未累及髖關節,則以後受累的可能性不大。

肩關節受累時,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更為明顯,梳頭、抬手等活動均受限。侵犯膝關節時則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極少侵犯肘、腕和足部關節,侵犯於部分節者更為罕見。

此外,恥骨聯合亦可受累,骨盆上緣、坐骨結節股骨大粗隆及足跟 部可有骨炎症状,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痛,晚期有骨性粗大。一般周圍關節炎可發生在脊柱炎之前或以後,局部症状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易區別,但遺留畸形者較少。

Bk9lu.jpg

  

關節外表現

AS的關節外病變,大多出現在脊柱炎後,偶有骨骼肌肉症状之前數月或數年發生關節外症状。AS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並伴發多種疾病。

心臟病:以主動脈瓣病變較為常見,據屍檢發同約25%AS病例有主動脈根部病變,心臟受累在臨床上可無症状,亦可有明顯表現。臨床有不同程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約1%;約8%發生心臟傳導阻滯,可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同時存在單獨發生,嚴重者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而發生阿一斯症候群。當病變累及冠狀動脈口時可發生心絞前。少數發生主動脈肌瘤心包炎心肌炎。合併心臟病的AS病人,一般年齡較大,病史較長,脊柱炎及外周關節病變較多,全身症状較明顯。Gould[24]等檢查21例AS病人心功能,發現AS病人的心功能明顯低於對照組。

⑵眼部病變:長期隨房,25%AS病人有結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層炎或葡萄膜炎,後者偶可並發自發性眼前房出血。虹膜炎易複發,病情越長發生率愈高,但與脊柱炎的嚴重程度無關,有周圍關節病者常見,少數可先於脊柱炎發生。眼部疾病常為自限性,有時需用皮質激素治療,有的未經恰當治療可致青光眼失明

⑶耳部病變:Gamilleri等報導42例AS病人中1/2例(29%)發生慢性中耳炎,為正常對照的4倍,而且,在發生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中,其關節外明顯多於無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

⑷肺部病變:少數AS病人後期可並發上肺葉斑點狀不規則的纖維化病變,表現為咳痰氣喘、甚至咯血,並可能伴有反覆發作的肺炎胸膜炎。X線檢查顯示雙側肺上葉瀰漫性纖維化,可有囊腫形成與實質破壞,類似結核,需加以鑒別。

神經系統病變:由於脊柱強直及骨質疏鬆,易使頸椎脫位和發生脊柱骨折,而引起脊髓壓迫症;如發生椎間盤炎則引起劇烈疼痛;AS後期可侵犯馬尾,發生馬尾症候群,而導致下肢或臀部神經根性疼痛;骶神經分布區感染喪失,跟腱反射減弱膀胱直腸等運動功能障礙。

澱粉樣變:為AS少見的併發症。有報導35例AS中,常規直腸粘膜活檢發現3例有澱粉樣蛋白的沉積,大多沒有特殊臨床表現。

⑺腎及前列腺病:與RA相比,AS極少發生腎功能損害,但有發生IgAD腎病的報告。AS並發慢性前列腺炎較對照組增高,其意義不明。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並無特異性指標,類風濕因子陰性,活動期可有血沉、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升高,90%左右患者HLA-B27陽性。

影像學檢查

放射學骶髂關節炎是診斷的關鍵,因此提高其敏感度和可靠性均很重要。

(1)常規X線片:經濟簡便,應用最廣。臨床常規照骨盆正位,除了觀察骶髂關節外,還可以了解髖關節、坐骨、恥骨聯合等部位病變。腰椎是脊柱最早受累部位。

(2)骶髂關節CT檢查:CT分辨力高,層面無干擾,能發現骶髂關節輕微的變化,有利於早期診斷。

(3)骶髂關節MRI檢查:MRI能顯示軟骨變化,因此能比CT更早期發現骶髂關節炎。

骶髂關節活檢

在CT引導下進行骶髂關節穿刺,獲得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診斷

紐約標準(1966年)標準:有X片證實的雙側或單側骶髂關節炎(按前述0-Ⅳ級分級),並分別附加以下臨床表現的1條或2條,即,①腰椎在前屈、側屈和後伸的3個方向運動均受限;②腰背痛史或現有症状;③胸廓擴展範圍小於2.5cm。根據以上幾點,診斷肯定的 AS要求有:X線片證實的Ⅲ-Ⅳ級雙側骶髂關節炎,並附加上述臨床表現中的至少1條;或者X線證實的Ⅲ-Ⅳ級單側骶髂關節炎或Ⅱ級雙側骶髂關節炎,並分別附加上述臨床表現的1條或2條。

(1984年)標準: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續3個月,疼痛隨活動改善,但休息不減輕;②腰椎在前後和側屈方向活動受限;③胸廓擴展範圍小於同年齡和性別的正常值;④雙側骶髂關節炎Ⅱ-Ⅳ級,或單側骶髂關節炎Ⅲ-Ⅳ級。如果患者具備④並分別附加①-③條中的任何1條可確診為AS。從上述2種標準可見,它們均缺乏對早期患者診斷的敏感性。為此,對一些暫時不符合AS診斷標準的患者,如其表現符合歐洲脊柱關節病研究組制訂的脊柱關節病初步診斷標準,也可列入此類進行診斷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該診斷標準為:炎性脊柱痛或非對稱性以下肢關節為主的滑膜炎,並附加以下項目中的任何一項,即:①陽性家族史;②銀屑病;③炎性腸病;④關節炎前1個月內的尿道炎、宮頸炎急性腹瀉;⑤雙側臀部交替疼痛;⑥肌腱末端病;⑦骶髂關節炎

治療措施

控制

AS的治療由於病因不明了,尚缺乏要治的方法,亦無阻止本病進展的有效療法。所幸許多病人骶髂關節炎發展至Ⅱ或Ⅲ級後並不再繼續發展,僅少數人可進展至完全性關節強直。

AS治療的目的的在於控制炎症,減輕或緩解症状,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屬、體療、理療、藥物和外科治療等。

⑴該病治療從教育病人和家屬著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質、大致病程、可能採用的措施以及將來的預後,以增強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們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⑵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維持正常姿勢和活動能力,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時應挻胸收腹睡覺時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臥位或俯臥位,每天早晚各俯臥半小時;參與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活動;工作時注意姿勢,防止脊柱彎曲畸形等。

⑶保持樂觀情緒,消除緊張、焦慮抑鬱和恐懼的心理;戒煙酒;按時作息,參加醫療體育鍛煉。

⑷了解藥物作用副作用,學會自行調整藥物劑量及處理藥物副作用,以利配合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   

體療

體育療法對各種慢性疾病均有好處,對AS更為重要。可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防止畸形;保持胸廓活動度,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和肢體廢用性肌肉萎縮等,具體可作以下運動。

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時間及睡前均應常規作深呼吸運動。深呼吸可以維持胸廓最大的活動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⑵頸椎運動:頭頸部可作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轉動,以及頭部旋轉運動,以保持頸椎的正常活動度。

⑶腰椎運動:每天作腰部運動、前屈、後仰、側彎和左右旋轉軀體,使腰部脊柱保持正常的活動度。

⑷肢體運動:可作俯臥撐、斜撐,下肢前屈後伸,擴胸運動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於四肢運動,又有助於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AS最適合的全身運動。

病人可根據個人情況採取適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開始運動時可能出現肌肉關節酸痛或不適,但運動後經短時間休息即可恢復。如新的疼痛持續2h以上不能恢復,則表明運動過度,應適當減少運動量或調整運動方式。   

物理治療

理療一般可用熱療,如熱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礦泉溫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減輕疼痛,有利於關節活動,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藥物治療

據Gram和Husby 1992年報導[28]治療AS的藥物可分為三類:①控制病情活動,影響病程進展的藥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現在最新的還有療效顯著的「生物製劑」(如2007年11月上市的益賽譜——腫瘤壞死因子抗體融合蛋白)。適用於病情活動的AS,伴外周關節炎的AS和新近發現的AS。②非甾體抗炎藥 適用於夜間嚴重疼痛及僵硬病人,可在睡前服用。③鎮痛藥與肌松藥鎮痛新、強痛啶肌舒平,常用於長期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無效者。

臨床常用藥物如下:

(1)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有消化止痛、減輕僵硬和肌肉痙攣作用。①保泰松0.1g每日3次口服,過去常用此藥,後發現該藥浮腫、血尿等副作用,故目前一般不主張使用。②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mg每日~4次口服,為目前常用的首選藥物。③其它尚有萘普生0.25g,一日2次口服;布洛芬0.1g,每日3次口服;炎痛喜康20mg每日一次口服等均可選用。④Oxaprozin[29]成人600~1200mg,每日一次,口服,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口服。副作用為胃腸反應、腎臟損害、處長出血時間等。妊娠哺乳期婦女,一般首選布洛芬[22]。

(2)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zine,SSZ) SSZ是5-氨基水楊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複合物,80年代開始用於治療AS,劑量由0.25g每日3次開始,每周增加0.25g,至1.0g每日3次維持。藥效隨服藥時間的處長而增加,服藥有效率半年為71%,1年為85%,2年為90%。病人症状改善、實驗室指標及放射線徵象進步或穩定。副作用主要為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變等,但均少見。用藥期間宜定期檢查血象。

(3)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據報導療效與SSZ相似,小劑量衝擊療法與每周1次,第一周0.5~5mg,以後每周增加2.5mg,至每周10~15mg維持。口服和靜脈用藥療效相似。副作用有胃腸反應、骨髓抑制口腔炎脫髮等,用藥期間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飲酒。

(4)腎上腺皮質激素(CS) 一般情況下不用腎上腺激素治療AS,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關節炎用NSAIDs治療無效時,可用CS局部注射或口服。Peters[30]等分別應用甲基潑尼松龍一日mg/次和375mg/次靜滴治療其它藥物治療無效的急性期活性動性AS各17和59例,連用3天,獲得較長時間的緩解,高劑量組療效略好,對控制疼痛改善脊柱活動有明顯效果,但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

(5)雷公藤多甙(Trirptrygium wilfordii hook,代號T2) 國內最初用雷公藤酊治療AS,有消炎止痛作用,每日用12%雷公藤酊15~30ml,分3次飯後服用。病情控制後(約3~6月),改用維持量,每日或隔日服5~10ml。以後用雷公藤的半提純品多甙片(T2)20mg,每日3次口服,療效較酊劑好,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腸反應、白細胞減少月經紊亂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藥後可恢復。

(6)風濕膠囊 風濕康由洋金花制馬錢子西洋參、淫洋藿等中藥組成,每粒膠囊含藥0.25g,一般每日粒,服用3~6月。近期控制病情10.8%,顯效40%,好轉44.2%,無效5%,總有效率為95%。減痛效果最明顯,有效率96.7%;其次改善脊柱前屈、後伸、側彎運動,經指地試驗、擴胸試驗和20m步行時間測定,功能障礙改善率為84.2%;在臨床症状好轉的同時,血沉、C反應蛋白、貧血均有好轉,體重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脊柱畸形及X線表現治療前後改變不明顯。副作用有口乾、眼花、頭暈等。副作用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和對藥物的適應可逐漸消失,不需處理。

(7)青藤鹼商品名正清風痛寧。是毛青藤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具有鎮痛、抗炎和免疫作用。正清風痛寧化學結構類似嗎啡,但無成癮性。可抑制肉芽增生,以利關節功能恢復,且有明顯的細胞免疫興奮和減弱體液免疫反應的作用,這種免疫調節作用與皮質類固醇的作用相同。本品可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炎,也可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對有周圍關節腫痛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效果較佳。具有緩解症状,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

用法與用量:劑量為20mg/次,一日三次,三天後無不良反應,則可增至40mg/次,一日三次,最大劑量不宜超過60mg/次,一日三次。

副作用:該藥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過敏反應,如皮膚搔癢、皮疹等,並可出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用藥期間宜定期檢查血常規血小板。本品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既往有藥物過敏史者、過敏性哮喘低血壓患者慎用;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慎用。

(8) 帕夫林白芍總苷膠囊。有效成份為芍藥苷芍藥內酯苷、羥基芍藥苷、苯甲醯芍藥苷。白芍是我國傳統中藥,具有扶正袪邪作用。帕夫林能通過抗炎、調節免疫功能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每粒膠囊含白芍總苷300mg。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mg(2粒),一日~3次,或尊醫囑。

不良反應:帕夫林口服給藥非常安全,對心、肝、腎、腦等重要臟器均無明顯毒性作用,可長期服用,亦無致畸、致突變和致癌作用。偶有軟便,不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失。

(9)火把花根片有效成分為生物鹼、萜類、內酯、酚酸類等。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具有明顯抑制病理性免疫反應和有抗炎鎮痛作用,且承受劑量加大,作用增強。毒性試驗表明火把花根片屬於低毒藥物,對血象、肝腎功能及肝、心、脾、腎、胸腺等臟器無明顯影響,長期應用不會導致免疫系統損傷。可適用於類風濕性及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脈管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

用法與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片(每片0.18g),每日3次。飯後服用。1~2月為了療程。可連續服用2~3療程。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服藥後有胃脘不適,噁心感,飯後服藥可減輕。伴中、重度腎功能不全或擬生育的青年男女慎用,兒童慎用。

風濕康膠囊治療AS的機制,尚不明確,從治療後病人血清IgA明顯下降看,推測此藥對體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手術治療

嚴重脊柱駝背畸形待病情穩定後可作矯正手術,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術矯正駝背;對頸7胸1截骨術可矯正頸椎嚴重畸形。Rowed[31]報導21例AS病人因墮落使頸椎損傷,半數經保守治療預後良好;另一半因頸椎複發性移位或脊椎壓迫神經使症状惡化而行減壓術和內固定術,亦獲得良好效果。髖關節嚴重屈曲畸形,可行全髖關節轉換術或髖關節成形術,但效果不夠理想,術後易再強直。

另外,深度X線和224鐳放射治療對早期AS病人減輕症状,改善功能有一定效果,近期緩解率可達80%~96%,但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且有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橫斷脊髓炎的危險,現已不用。抗瘧藥、金製劑、青黴胺硫唑嘌呤等對AS無效,現已不用。

對肺部病變主要是對症治療,積極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心臟病變加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嚴重,可行主動脈瓣手術,對嚴重傳導阻滯者可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調理保健

飲食調理

強直性脊柱炎的內因是腎脈督脈兩虛,外因為風寒,可用食療。

(1) 辛熱食品:能抗風濕寒邪,如辣椒、蔥、花椒、大料、茴香大蒜有殺菌、抗病毒等作用,可預防腸道感染病毒感染。冬季適當服薑湯以濕胃散寒。須視病情而定。

(2) 豆類:大豆黑豆、黃豆等,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有促進肌肉、骨骼、關節、肌腱的代謝,幫助修復病損的作用。可以治療以濕重為主的風濕骨痛,對身體沉重、關節不利、筋脈拘攣或麻木不仁、關節腫痛而重著不適的風濕病,效果較好。黑豆可治療風濕疼痛,用黑豆炒至半焦加入黃酒,治療關節酸痛有效,有胃炎者慎用。

(3) 果實食品:栗子有補腎強筋健骨的作用,對筋骨、經絡、風濕痹痛、腰膝無力極為有益。強直性脊柱炎是由於腎虛引起的筋骨、肌肉關節的病損。可生食、熟食,久服必強筋、健骨、補腎。將板栗搗爛敷患處可治筋骨腫痛;新鮮栗葉搗爛外敷,也能減輕肌肉、關節、皮膚的炎症。

(4)鮮河蝦500克,黃酒500克。

做法:將河蝦洗淨後浸於黃酒15分鐘,撈起,隔水炖服,分次食用,黃酒與河蝦可同食。

功效:具有濕腎壯陽舒筋止痛的功效。

青梅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痢的作用,對腹瀉患者有益,凡風濕骨痛、腰痛、關節痛均可用青梅擦患處,可止痛活血

烏梅是梅的乾燥或未成熟的果實,對風濕痛有卓效,烏梅酸干可劍陰,酸歸肝經,肝得滋養,對關節、筋骨疼痛、拘攣有緩解作用。

桑椹滋陰補血櫻桃也可治風濕病。

以上均無足夠臨床驗證資料,僅供參考。  

康復鍛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原因未明,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柱間關節、肋椎關節,以骶骼磁節病變最為常見,另有約1/3患者可見周圍關節症状。

其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物理療法、手術療法等,病情有所好轉後應注意康復期的鍛煉:

1.日常姿勢訓練

1)站立:頭保持中位,下凳微收,肓下聳不垂自然放鬆;腹略內收、雙腳與肓等寬,踝、膝、髖等關節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

2)坐位:晝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勞累時可將臀部後靠,腰背緊巾在椅背上休息;

3)臥位:晝睡硬板床,宜仰臥,側臥輪流交替,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不秀枕,另外每月晨起或睡前可俯臥5分鐘。

2.功法鍛煉

1)功法1:仰臥雙腳並擾,腳尖向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調抱著呼吸約3分鐘,然後先吸氣,用意念將氣送入下丹田,同時腰部、臀部向上拱起,將勁力集中在腰和肩背部呼氣時腰、臀部落下,如此反覆數息10次;

2)功法2:雙腿並步站立(腳尖腳跟內側並齊),雙手叉腰,以腰為運動點向左、向後、向右,向前轉動50次,再反向轉動50次;

3)功法3:雙手叉腰,向後退走10分鐘

以上功法,動作比較和緩,活動度不大。加大活動量的功法可選擇易盤經、五禽戲、鶴翔樁或太極拳等。

  

姿態護理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姿態護理直接決定著病人的關節功能是否能得到良好的恢復。除了急性期和嚴重期出現劇烈疼痛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堅持進行姿態的矯正和關節功能的鍛煉。患者在行走和站立時,均應儘力保持正常的姿態,病人應做到坐姿要正,站立要直,切不可為了避免腰背疼痛或疲勞而隨彎就彎,怎樣舒服怎樣做,這樣長期下去就可加速脊柱的畸形。

為了保持脊柱及關節的活動功能,病人應經常進行頸部、胸、腰椎各個方向的前屈、後仰、左右轉動等活動,為了保持胸廓的活動度,患者應經常進行深呼吸和擴胸運動,為了保持髖關節、膝關節的活動度,防止髖、膝關節的攣縮畸形,應經常進行下蹲等活動。對強直性脊柱炎進行的姿態護理可以有效地預防脊柱的僵直,筋腱攣縮,肌肉萎縮,關節功能喪失等症状的發生。  

其他相關

運動療法

注意做矯形體操 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矯形體操是預防和矯正脊柱畸形的主要措施。簡單易行的是深呼吸運動和擴胸運動。兩者都有擴展胸廓,預防肋椎關節強直,增加肺活量的作用,由於胸廓的擴張,還間接起到預防駝背畸形的作用。

(1)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時間及睡前均應常規作深呼吸運動。深呼吸可以維持胸廓最大的活動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2)頸椎運動:頭頸部可作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轉動,以及頭部旋轉運動,以保持頸椎的正常活動度。

(3)腰椎運動:每天作腰部運動、前屈、後仰、側彎和左右旋轉軀體,使腰部脊柱保持正常的活動度。

(4)肢體運動:可作俯臥撐、斜撐,下肢前屈後伸,擴胸運動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於四肢運動,又有助於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最適合的全身運動。但本病患者嚴禁跳水,以免造成頸椎和頸脊髓損傷

(5)髖膝關節:運動同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樣。

(6)兩腳分開與肩寬,兩手叉腰,抬頭挺胸,目視前方,做胸式呼吸

(7)體位同前,吸氣時兩手變拳。經體側上舉與肩平,同時挺胸,肩部向脊柱收攏,頭後仰,足尖踮起,呼氣時還原。

(8)體位向前,吸氣時兩上肢伸直經體側上舉;呼氣時雙腿伸直,上體前屈,手觸地面。

(9)距牆角一米處,兩手分別撐在兩側牆上,與肩平齊,吸氣時身體前傾,腰部前挺,腳跟不要抬起,呼氣時還原。

(10)距牆一臂之遠站立,雙臂伸直,撐牆,略比肩寬,吸氣時屈肘,前臂觸牆,胸部前挺;呼氣時還原。

(11)雙手高舉抓單杠懸吊,用自身重量進行牽引,也可以行引體向上,吸氣時上,呼氣時還原。

(12)其他鍛煉方法可以參考骨質疏鬆的運動方法三。

除此以外,太極拳的大雲手有助於增加脊柱的旋轉活動;背伸肌鍛煉有助於預防駝背畸形。

以上的鍛煉方法,病人可以從中選擇幾節,一般一天鍛煉1-2次,每個動作重複8-10次。

(13)生物反饋療法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應用:強直性脊柱炎容易造成頸椎、腰椎和髖關節的強直,所以要加強這些部位的鍛煉。以下三個部位可以一個月測量一次,病人可以親自看到自己身體功能在綜合治療後正在逐步改善,從而增加他們與疾病鬥爭的信心。

1)頸椎 測量頸椎的活動度,包括前屈、後伸、側屈、旋轉。

2) 腰椎較為方便的是測量指地距,較為精確的是改良Schober實驗。①指地距,指的是立位,雙膝關節伸直位,雙足併攏,身體盡量做屈曲(彎腰)的動作,測量指尖到地面的距離;②改良Schober實驗,在雙髂後上棘連線的中點與其上10cm處一點相連作一垂直線(即在皮帶與脊柱的交點作一點,從此點沿脊柱向上 10cm處作一點),測量前屈時兩點的延伸距離,正常人可達16-22cm,而重型強直性脊柱炎僅增加1-2cm。

3)髖關節 雖然髖關節有多種運動方式,但對於病人來說屈曲功能最為重要。保持了髖關節的屈曲功能,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來說就是保持了生活自理能力。簡單的方法是測量臀地距,指的是病人作下蹲動作,肛門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4) 勞逸適度過度勞累,促使骨關節破壞,易形成殘廢;過度強調休息,易使骨關節喪失活動能力,也將造成殘廢。根據臨床經驗,在疼痛能夠忍受的情況下,注意關節的功能活動,這樣既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又有利於保持關節功能,防止或減少殘廢的發生。患者一般不要全休,應堅持做一些一般性的工作。同時,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避免感冒外傷,避免長期從事彎腰的工作,適當理療、休養。  

中醫解說

強直性脊柱炎屬於中醫的"腎痹"、「痿痹」「骨痹」、「督脈病」。病因以「腎虛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滯經絡之----督脈」為主。 骨痹一名始見於《黃帝內經》,屬於「五體痹」之一。《素問-氣穴論》曰:「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縮筋,肋肘不得伸,內為骨痹,外為不仁,命曰不足------」。簡單說來是由於寒濕外襲,濕熱浸淫,跌打損傷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或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骨脈失養所致。

導致病因歸結如下:

(1)風濕寒邪外襲:由於久居濕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勞汗當風,衣著濕冷,或氣候劇變,冷熱交錯而致風濕寒之邪侵襲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氣血痹阻而致本病。

(2)濕熱浸淫:歲氣濕熱行令,或長夏之際,濕熱交蒸或寒濕蘊積日久,郁而化熱,濕熱之邪浸淫經脈,痹阻氣血,筋骨失養而致本病。

(3)瘀血阻絡:跌仆挫傷,損及腰背,瘀血內停,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養而致。

(4)腎精虧虛: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以致腎精虧損,筋骨失養而發本病。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發於中樞關節者以男性青年較多,發於周圍關節者以女性青年較多。 根據古書對骨痹的記載和現代臨床綜合分析,骨痹的病變位置在足少陰、足太陽、督脈等經絡循行。分上至項背,下達髖膝。病症特點為隱秘發病,病程長,時有急性發作。腰、尻、臀、髖僵硬,仰臥不便,酸疼、鈍痛、刺痛。急性發作時疼痛劇烈。可謂「腰痛如折」;腰尻疼痛上連頸項、肩背,下引臀、股、膝、跟腱等。急性活動有發熱外寒內熱,舌乾咽燥,膝關節紅舯熱痛。甚至積液。肩背、腰尻、雙足畏風怕涼,疼痛熱敷或者運動後緩解等症状。  

婚育注意事項

多種病因所致的疾病,遺傳只是其中的一個病因,並不是影響本病的惟一因素。也就是說如果您是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您的孩子患本病的可能性只有20%~30%。一些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即使HLA—B2,抗原陽性者,其子女也並不都是陽性,即使其子女是陽性也不一定患病,因為正常人中約有5%HLA—B2,抗原可為陽性。

有報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藥物中的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對性腺有一定影響,但均是可逆的。還有報導,甲氨蝶呤有致胎兒畸形的副作用,但多是用量較大後出現,而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時,全療程的總量最多也不超過1000毫克。但從優生優育出發,在準備生育時應提前半年或更長時間停藥,一般不影響生育質量。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如服用量過大、時間過久,因其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故對性功能有時有些不良影響,但是可逆的,調整或停藥後可恢復正常。

患病後不能每天只是思考疾病會不會發展,會不會致畸形,以後怎麼辦,這種情緒十分不利於疾病的康復,應該正確地安排生活、學習、治療、鍛煉的時間,並以良好的情緒對待疾病。

再者,抑鬱的心情也可導致全身各器官循環減慢,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其他疾病。通過排解心理障礙,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評價,病人的態度由消極變為積極,病人的情緒由悲觀變為樂觀,配合治療上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配合外部治療使病理上的軀體也走向健康。  

強直性脊柱炎的護理

心理護理:本病是隱襲性慢性進行性的關節病。教育病人認識本病,了解防治方法,按要求進行治療與鍛煉,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這對於減少關節功能障礙、延緩病程直至參加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尤為重要。

活動基本原則:早期進行適當活動,可減少脊柱及關節畸形的程度。每日進行脊柱及髖關節的屈曲與伸展鍛煉2次,每次活動量以不引起第二天關節症状加重為限。活動前應先按摩松解椎旁肌肉,可減輕疼痛,防止肌肉損傷。同時,水療、超短波等物理治療方法,可起到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及消炎止痛的作用。

延緩思想感畸形的護理:維持直立姿勢和正常身高。睡低枕以減少頸椎前彎。睡硬板床。平時注意減少脊椎的負重,避免長期彎腰活動。過於肥胖的病人,應減輕體重,從而減輕關節的負擔。

預防感染:由於胸廓受累,易發生肺部感染,應鼓勵病人每日進行擴胸運動及深呼吸。對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給予翻身拍背,鼓勵咳嗽。同時,注意補充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並發眼色素膜炎時,定時沖洗眼滯留的分泌物,保持結膜囊清潔,眼部不宜遮蓋,以免發生感染。  

參看

關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