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栗葉
Lì Yè
別名  
功效作用 清肺止咳;解毒消腫。主百日咳肺結核咽喉腫病;腫毒;漆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滇南本草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栗葉

【出處】 《滇南本草

【拼音名】 Lì Yè

【來源】 為殼斗科植物

【功效與作用】 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錢)。"

②《現代實用中藥》:"為收斂劑。外用塗漆瘡。"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栗葉

【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 Lì 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板栗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集,多鮮用。

【原形態】 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暗灰色,不規則深裂,枝條灰褐色,有縱溝,皮上有許多黃灰色的圓形皮孔。冬芽短,闊卵形,被茸毛。單葉互生,葉丙長0.5-2cm,被細絨毛或近無毛;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8cm,寬5.5-7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相等,葉緣有鋸齒,齒端具芒狀尖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羽狀側脈10-17對,中脈上有毛;下面淡綠色,有白色絨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生於新枝下部的葉腋,長9-20cm,被絨毛,淡黃褐色,雄花著生於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無梗,常生於雄花序下部,外有殼斗狀總,2-3(-5)朵生於總苞內,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殼斗邊刺直徑4-6.5cm,密被緊貼星狀柔毛,刺密生,每殼斗有2-3堅果,成熟時裂為4瓣;堅果直徑1.5-3cm,深褐色,頂端被絨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等地帶。

資源分布:分布於遼寧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華北、西南和長江流域各地栽培最為集中,產量最大。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片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8-15cm,寬5.5-7cm,先端尖尾狀,基部楔形或兩側不相等,邊緣具疏鋸齒,齒端為內彎的刺毛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羽狀側脈10-17對,中脈有毛,下面淡綠色,有白色絨毛;葉柄短,有長毛和短絨毛。氣微,味微澀。

化學成份】 含3,4,5-三羥基苯甲醛-3-O-(6′-O-沒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甙)(castamollissin),異栗癭鞣質亭(isochesna-tin),異栗癭鞣質(isochestanin),栗木鞣質(castanin),間一去氫二沒食子酸(m-dehydrodigallic acid),栗癭鞣質亭(chesnatin),栗癭鞣質(chestanin),克列鞣質(cretanin),6′及6″-沒食子醯-栗癭鞣質(6′-&6″-galloyl chestanin),地榆素(sanguiin)H-5,2,3-(2,2′)-二沒食子醯-4-O-沒食子醯-4-O-沒食子醯葡萄糖(2,3-hexahdrodiphenoy-4-O-galloylglucose),4,6-(2,2′)-二沒食子醯-1-O-沒食子醯葡萄糖(strictinin),4,6-(2,2′)-二沒食子醯-2-O-沒食子醯葡萄糖(4,6-hexahydroxydiphenoyl-2-O-galloylglucose),路邊青鞣質(gemin)D,β-D-沒食子醯葡萄糖(β-D-glucogallin),4,6-(2,2′)-二沒食子醯-2,3-二-O-沒食子醯葡萄糖(4,6-hexahydroxydiphenoyl-2,3-di-O-galloylglucose),長梗馬兜鈴素(pedunculagin),木麻黃鞣質寧(ca-suarinin),木麻黃鞣質(casuariin),旌節花素(stachyurin),(3β)-表栗木脂素(vescalagin),2,3-(2,2′)-二沒食子醯-4,6-橡(木宛)醯葡萄糖(2,3-hexahydroxydiphenoyl-4,6-valoneaylglucose),地衣二醇(orcinol),丁香酸(vanillic acid),龍膽酸(gentisic acid),對羥基苯甲醇(p-hydroxybenzo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還含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還含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等多種游離胺基酸

【性味】 微甘;性平

【功效與作用】 清肺止咳;解毒消腫。主百日咳肺結核咽喉腫病;腫毒;漆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燒存性研末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錢)。

2.《現代實用中藥》:為收斂劑。外用塗漆瘡。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栗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