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小梁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iep.jpg

骨小梁骨皮質松質骨內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與骨皮質相連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規則立體網狀結構,如絲瓜絡樣或海綿狀,起支持造血組織的作用。正常情況下,骨小梁具有一定的長度,它們之間有一定距離。骨小梁形成後至20歲左右,骨小梁表面被覆一層骨原細胞(osteogenic cell)或成骨細胞(osteoblast),因為都在骨髓腔內表面,故通稱骨內膜細胞(endosteal cell)。成骨細胞,排列在骨小梁表面,胞漿突起可與周圍的成骨細胞胞漿相接,它是由緊貼骨內膜表面扁平的骨原細胞發育來的

骨小梁是骨內的一種結構,與骨的生成有關,以顱骨為例:

第一步:在將要形成骨的部位血管增生,隨之間充質細胞分裂增生,形成膜狀。

第二步:間充質細胞增殖分化為骨原細胞,進一步分化為成骨細胞

第三步:成骨細胞分泌纖維和有機基質(即類骨質),類骨質繼而鈣化骨基質。此最早出現骨組織的部位稱為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

第四步:在骨化中心的周圍,骨化過程不斷擴展,形成越來越多的骨小粱,進而形成骨松質,骨松質周圍的間充質分化為骨膜

第五步:成骨細胞的活動使某些部位的骨小梁表面不斷添加骨質,在此處形成骨密質

第六步:已形成的骨組織不斷生長和改建,以適應所在部位功能上的需要。例如顱骨在生長時,其外表面以成骨為主,內表面以溶骨為主,結果使其曲度逐漸改變,以適應腦的發育。

關於「骨小梁」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