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固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骨折病人需要進行固定,也就是把骨折的兩個斷端重新固定好,才能重新長好。其中,固定的方式有外固定內固定。外固定,是指骨折經手法複位後,固定所用的器材是露在外面的,比如小夾板(這是最為經典的,是中西醫都採用的方法)、石膏、繃帶、外展架、持續牽引和外固定器等。內固定,主要用於切開複位後,採用金屬內固定物,如接骨板、螺絲釘、髓內釘帶鎖髓內釘和加壓鋼板等,將骨折段於解剖複位的位置予以固定,固定所用的器材是直接與骨頭接觸的,是在皮膚肌肉下的。

目錄

優點

內固定的主要優點是可以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複位,比單純外固定直接而有效,特別在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轉性活動方面更為有效。另外,有些內固定物有堅強的支撐作用,術後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可以減少外固定的範圍和時間,堅強的內固定有利於傷肢的功能鍛煉和早期起床,減少因長期臥床而引起的併發症(如墜積性肺炎、靜脈血栓、膀胱結石等)

缺點

但對內固定的缺點,也應有足夠認識。不論何種金屬內固定物,對人體總是異物,臨床上常見到在內固定物的下面及周圍發生骨質疏鬆或吸收內固定鬆動。一旦發生感染,金屬異物將會嚴重地阻礙傷口和骨折癒合。同時,安置內固定,需廣泛剝離軟組織骨膜,必然影響血運,延遲骨折的癒合。

由於無菌技術的發展,手術技術不斷熟練,內固定物的金屬質量逐漸改善,恰當地選用內固定,對某些骨折的治療確可提高療效。但必須指出:片面追求骨折的解剖複位,濫用內固定是極其錯誤的,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同時,還應認識內固定不過是保持複位的暫時性措施,雖有一定的支撐作用,但不能代替骨折的癒合,術後必須採取不同的保護性措施,直至骨折癒合為止。否則,將會發生內固定疲勞、彎曲或折斷。

根據骨折端間保持一定壓力的堅強內固定可形成骨折一期癒合(即骨折端間不經過骨痂而由新生骨直接連接骨端)的概念,設計的各種加壓內固定物(如加壓鋼板、加壓螺釘等)除可促進骨折癒合,尚可不用或少用外固定,以便早期活動甚至負重。加壓內固定也有一般內固定固有的缺點,同時,堅強內固定尚可引起骨折部骨萎縮,甚至拆除內固定後發生再骨折。

適應症

絕對適應症

  1. 用手法難以複位或不能維持複位的骨折。
  2. 有移位的關節內骨折應行切開複位內固定術。目的是使骨折部位複位,避免產生創傷性關節炎,使關節功能得以恢復。
  3. 有嚴重移位的骨骺分離和骨折,為了避免骨骺發育滯緩和畸形癒合,應行內固定術。
  4. 骨折合並主要血管神經損傷,須首先固定骨折,然後行神經血管探查術和修復術。
  5. 大塊撕脫性骨折,並有肌肉或韌帶斷裂。如髕骨骨折尺骨鷹嘴骨折和脛骨髁間隆突骨折等,內固定術能使關節得到早期活動。
  6. 骨折經治療後發生骨不連者。
  7. 斷肢(指)再植術中行內固定有利於神經血管和肌腱的修復。

相對適應症

  1. 骨折延遲癒合者可行植骨術或加內固定術。
  2. 多發性骨折,如上肢骨折合並下肢骨折,手術內固定可以大大簡化外固定及護理。
  3. 病理性骨折,有利於病情的治療和骨折端的穩定,術中可以大段骨切除加植骨術。
  4. 嚴重顱腦損傷合併骨折的患者,以牽引或外固定有時不能控制骨折端的活動,而且也不利於顱腦損傷的治療,對骨折行手術內固定與治療顱腦損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5. 老年人骨折,如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行手術治療可以減少因長期臥床牽引和原有老年病所導致的死亡率。
  6. 閉合方法不能達到治療目的的骨折,例如股骨頸骨折等。

參看

骨折

參考文獻

關於「內固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