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髕骨骨折

髕骨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也是膝關節的一個組成部分。切除髕骨後,在伸膝活動中可使股四頭肌力減少,因此,髕骨能起到保護膝關節、增強肌四頭肌肌力、伸直膝關節滑車作用。在治療中應盡量使髕骨後面是完整的關節面,其內外側分別與股骨內外髁前面形成關節面恢復平整,減少髕股關節炎的發生。

目錄

診斷

明顯外傷史,患肢疼痛,活動受限。Х線片可確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況。  

治療措施

對新鮮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關節炎的發生。

(一)石膏托或管型固定

此法適用於無移位髕骨骨折,不需手法複位,抽出關節積血包紮,用長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於伸直位 3~4 周。在石膏固定期間練習股四頭肌收縮,去除石膏托後練習膝關節伸屈活動。

(二)切開複位固定

髕骨骨折的內固定方法多種,可分為兩類,一類行內固定後仍需一定時間的外固定;另一類內固定比較堅強,不需外固定。

1.改良張力帶鋼絲內固定術

(1)適應證 a. 髕骨橫行骨折; b. 能複位的髕骨粉碎性骨折。

(2)手術方法 髕前橫弧行切口,顯露骨折線,自遠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出用兩根直徑 1.5mm 的克氏針固定骨折端,手伸入關節腔內,觸髕骨關節面平整後,用鋼絲環繞克氏針固定。另一針用同樣方法固定。

(3)術後處理 不用外固定,術後第二天練習股四頭肌收縮,多數骨折病例在術後 2 周能屈膝 90 °並下地行走。

2.髕骨上極或下級切除,股四頭肌腱重新附麗術

(1)切除較小骨塊或骨折粉碎部分,將髕韌帶附麗於髕骨上段,或將股四頭肌附麗於髕骨下段骨折。

(2)術後處理 用多量敷料包紮,長腿石膏伸直位固定 3 周,去石膏後不負重練習關節活動。 6 周后扶拐逐漸負重行走,並加強關節活動度及股四頭肌肌力鍛煉。此法可保全髕骨作用,癒合快,股四頭功能得以恢復,無骨折癒合及關節面不平滑問題。

3.髕骨全切除

適用於不能複位,不能部分切除的嚴重粉碎性骨折。切除粉碎骨折塊時,應盡量保護其骨膜及股四頭肌腱膜。切除後縫合撕裂的擴張部及關節囊,使其恢復到正常鬆緊度。然後,將股四頭肌腱下拉與髕腱縫合。不能直接縫合者,可用股四頭肌腱翻轉修補縫合。在股四頭肌腱上做「 V 」形切口,把切下的腱瓣下翻,修補切除髕骨後新形成的缺損。也可用股外側肌及股四頭肌腱的外側部的肌腱瓣向下翻轉修補切除髕骨處的缺損。術後石膏托固定 4 周,練習膝伸屈活動。

髕骨骨折的辨證論治

無移位骨折可僅用夾板固定;有移位骨折必須有良好的複位,並保持關節面的完整光滑,恢復伸膝裝置的功能,防止發生創傷性關節炎。

髕骨骨折的整復方法

先在無菌操作下,將關節內積血抽吸乾淨,使骨折易於對位。患者仰臥位,膝伸直。術者用兩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別捏住骨折的近、遠端對推,使之相互接近;然後用一手的拇指、食指按住上下兩斷端,以另一手觸摸髕骨,以確定關節面是否平整。如仍有前後殘餘移位,另一手拇、食指固定下陷的一端,另一手拇、食指推按向前突起的另一端,使之複位。

髕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無移位骨折可在患肢後側用單夾板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夾板長度由臀皺紋至足跟部。

有移位骨折複位滿意後,可用比髕骨稍大的抱膝環(內墊棉花、外纏繃帶製作而成)或彈性抱膝兜固定髕骨,後側長夾板將膝關節固定在伸直位4周。若兩折端分離2厘米以上的骨折用抱膝環固定困難者,複位滿意後可用抓髕器外固定。如複位不滿意,亦可採用切開複位、張力帶鋼絲內固定。難於整復及固定的粉碎骨折,可作髕骨部分切除或髕骨全切除術,術後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4-5周。  

病因學

骨折為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擊在髕骨上,如撞傷、踢傷等,骨折多為粉碎性,其髕前腱膜及髕兩側腱膜和關節囊多保持完好,亦可為橫斷型骨折。間接暴力,多由於股四頭肌猛力收縮,所形成的牽拉性損傷,如突然滑倒時,膝關節半屈曲位,股四頭肌驟然收縮,牽髕骨向上,髕韌帶固定髕骨下部,而造成髕骨骨折。間接暴力為橫行骨折,移位大,髕前筋膜及兩側擴張部撕裂嚴重。

影像學表現]

髕骨內可見橫斷或星形的X線透亮的骨折線,由於股四頭肌腱和髕腱的牽扯,骨折塊分離多較明顯,骨折上段向上移位,而下段無移位。如股四頭肌腱沒有完全斷裂,骨折移位較少見。  

臨床表現

骨折後關節內大量積血,髕前皮下瘀血腫脹,嚴重者皮膚可發生水皰。有移位的骨折,可觸及骨折線間隙。髕骨正側位 X 線可確診。對可疑髕骨縱行或邊緣骨折,須拍軸位片證實。

預防常識:

髕骨骨折,乃屬關節內骨折,應行解剖或近解剖複位,否則會因關節面不平,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經常疼痛影響生活及工作。這類骨折不能輕視,應及時到醫院請骨科大夫診治。

髕骨骨折應該如何預防?

髕骨骨折乃屬關節內骨折應行解剖或近解剖複位否則會因關節面不平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經常疼痛影響生活及工作這類骨折不能輕視應及時到醫院請骨科大夫診治  

髕骨骨折術後的鍛煉

進行功能鍛煉時,應根據病人的年齡,體質,病情等逐漸增加練習的幅度及強度,並密切觀察,注意安全,防止摔傷及其它部位骨折.

1、傷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即應開始練習肢四頭肌等長收縮,每小時不少於100次,以防肢四頭肌粘連,萎縮,伸膝無力,為下地行走打好基礎。如無禁忌,應隨時左右推動髕骨,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練習踝關節和足部關節活動。

2、膝部軟組織修復癒合後開始練習抬腿。傷口拆線後,如局部不腫脹無積液,可帶著石膏托扶雙拐下地,患肢不負重。

3、4-6周後去除外固定,開始練習膝關節屈伸活動。經過長時間固定,膝關節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鍛煉礙,因此應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的鍛煉,如主動鍛煉和被動鍛煉結合,床上鍛煉和床下鍛煉結合,用器械鍛煉和不用器械鍛煉結合等。剛去除外固定時,主動屈膝較困難,可多採用被動啟動形式,如別人幫助屈膝;待有一定活動度後改為主動活動。病人可在臥床時主動伸屈膝關節,也可下地扶床邊或門框下蹲以練習膝關節伸屈功能。壓砂袋法也很簡單,即讓病人坐在床邊,將患肢伸出床沿,在踝部上壓3kg左右砂袋,每次15分鐘,每日—3次,但應注意被動活動力量要緩和,以免造成新的損傷,同時鍛煉的強度應因人而異,以不引起疲勞為宜。

參看

關於「髕骨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