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關節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創傷性關節炎又稱外傷關節炎、損傷性骨關節炎,它是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目錄

創傷性關節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

1.暴力外傷 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2.承重失衡 如關節先天、後天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和骨幹骨折成角畸形癒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面遭受過度磨損與破壞。

3.活動、負重過度 如某些職業要求肌體的某些關節活動頻繁或經常採取某種特定姿勢,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後單側肢體承重等,均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導致相應關節的關節面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二)發病機制

1.西醫發病機制 本病是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動、負重過度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本病屬骨關節疾病,可發生於多個關節,呈慢性病變過程。其病理主要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及其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引起關節間隙進行性變窄,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軟骨下骨質可有囊性變。

2.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腎氣不足、風寒濕邪侵入骨骼,或跌仆閃挫,傷損骨骼,以致氣血淤滯,運行失暢,久而形成骨痹

(1)損骨血凝:由外傷或勞損導致筋骨損傷。骨節交會之處為關節,大筋聯絡關節,小筋附於骨外。所以跌打損傷,輕者傷筋,重者則傷筋損骨,血瘀腫脹,壅閉不通,故疼痛而發病。

(2)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肝腎同源肝陰腎陰相互為用。因此,筋脈和同骨髓堅固,骨正筋柔。若肝血腎精漸虧,氣血不足或患者傷及肝腎,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

(3)外邪客犯:起居不慎,冒風受寒,坐臥冷濕之地,或涉風冒雨,或身勞汗出,衣著濕冷等皆可導致風寒濕客犯。風寒濕客犯經絡經脈痹阻,氣血不通,筋骨失養而發病。誠如《濟生方》云:「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

創傷性關節炎的症状

1.創傷關節內骨折,屬關節囊內骨折,涉及關節最多見的是肘關節,包括了肱骨內、外髁髁間骨折。其次為踝關節,包括踝和距骨骨折。再次為膝關節,包括股骨髁、脛骨髁和髕骨骨折等。造成關節軟骨的損傷,是發生創傷性關節炎最常見原因之一。

2.負重過度 由於肥胖骨折畸形癒合,發生膝內、外翻畸形,則負重線內移或外移,而使關節面有效負重面積減少,關節單位面積內的骨小梁壓力增高,可發生骨小梁微小骨折,而發生骨質塌陷,同時也出現軟骨骨硬化現象。晚期則膝內側關節間隙消失,骨硬化區擴大,外側關節間隙增寬。最後內側平台骨質吸收,導致外側副韌帶鬆弛及膝關節半脫位

3.先天性畸形繼發性骨關節炎,是指有某些病變存在,如髖關節先天性脫位髖臼先天發育不良、扁平髖等原因所致。

4.症状 本病可發於任何年齡組,但以青壯年多見,多發於創傷後、承重失衡及活動負重過度的關節。

(1)早期臨床表現:受累關節疼痛和僵硬,開始活動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状緩解,疼痛與活動有明顯關係。

(2)晚期臨床表現:關節反覆腫脹,疼痛持續並逐漸加重,可出現活動受限,關節積液、畸形和關節內游離體,關節活動時出現粗糙摩擦音

5.體征

(1)步態:不同的病情可有其特殊的病理步態。創傷性關節炎為抗痛性步態,即行走時,當患側足著地後,因負重疼痛而迅速更換健側足起步,以減少負重,故患肢邁步小,健肢邁步大。

(2)畸形:因負重力的改變可出現下肢畸形,如膝關節內、外翻。正常膝關節有一定的內翻和外翻範圍,生理外翻角度,正常男性約10°,女性10°~15°標準站立位兩膝相靠,兩膝間距不大於5cm。若膝外翻角大於15°,內翻兩膝間距大於5cm稱為膝內、外翻畸形,本病臨床以內翻畸形多見。

診斷要點有如下4點:

1.有慢性積累性關節損傷史或有明顯的外傷史,發病過程緩慢。

2.早期受累關節酸痛,運動僵硬感,活動後好轉,但過勞後症状又加重。

3.後期關節疼痛與活動有關,活動時可出現粗糙摩擦感,可出現關節交鎖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變形。

4.X射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關節面硬化,關節邊緣有程度不等骨刺形成。晚期可出現關節面不整,骨端變形,關節內有游離體。

創傷性關節炎的診斷

創傷性關節炎的檢查化驗

創傷性關節炎沒有特異性的化驗檢查。白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血清蛋白電泳均屬正常。除全身性原發骨關節炎及附加有創傷滑膜炎外,大多數病例血沉正常。

1.X射線檢查 本病是骨折關節急性損傷過後,在較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當受傷關節形成退行性變化時,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骨端硬化,關節邊緣部骨贅形成,關節內可能有游離體,還可因骨端生長發育障礙,或骨、關節損傷後而遺留肢體畸形,有時合併關節周圍軟組織內鈣化骨化。該檢查方法簡便易行。

2.CT 容易得到橫斷掃描圖像,還可重建矢狀或冠狀圖像,故可得到三維信息。CT的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X射線平片,更有利於明確關節及軟組織病變的大小、範圍和密度變化,以及骨病向毗鄰組織的侵襲。某些類型骨折以及軟骨損傷性病變都是CT檢查的適應證。

3.MRI 可作任何層面成像,密度分辨力高,可較準確地區分同一解剖部位各種組織、臟器的輪廓和它們之間的界限,以及MRI所特有的流空效應均為其優點;有利於觀察軟組織及軟骨病變的範圍及內部結構。MRI對軟組織層次的分辨力雖優於CT,但它對水腫及鈣化的識別則不及CT。

4.ECT 一次掃描可得到全身骨骼的閃爍圖,適用於做全身性篩選檢查。ECT的敏感性高,故可早期發現病變,有利於定位及定量檢查。

創傷性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1.骨關節炎 亦稱增生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本病是一種因關節軟骨退行性變所引起的,以骨質增生為主的關節病變。也是日常關節活動對關節軟骨損傷的積累作用。年齡大者關節軟骨的積累性損傷則多,再者是老年人軟骨基質中的黏多糖含量減少,纖維成分增加,軟骨的彈性減低,容易遭受力學傷害而產生退行性改變。本病的臨床特點:增生性關節炎的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而創傷性關節炎可發生任何年齡組,有明顯的外傷史和積累傷。發病機制上有根本的區別。骨關節早期主訴關節疼痛,為持續性鈍痛,或為活動時突然疼痛無力(滑落感),關節疼痛一般都有運動後加重,休息時減輕的特點。受累關節常有膠著現象,即關節在某一位置停留過久,開始活動時比較困難,疼痛較重,經過短時間活動後才緩解。因此,本病患者不宜在一個體位休息過久,有必要經常變換體位。另一特點是病變多為下肢負重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受累關節主動或被動活動時,常聽到或觸到捻發樣或破裂樣摩擦音X射線檢查:關節邊緣變尖銳,並逐漸發展為累贅。而創傷性關節炎症状同上述相似,但最大的區別則是關節內骨折或有骨折畸形癒合所致。

2.類風濕關節炎 本病為結締組織疾病關節腫痛畸形,活動障礙。類風濕關節炎常同時侵犯多個近側指間關節,單發於負重大關節者少見。本病起病緩慢,常有全身症状貧血結節等。化驗檢查: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陽性。創傷性關節炎化驗均在正常範圍。

3.大骨節病 大骨節病是在兒童發育期,以關節軟骨、骺軟骨骺板軟骨變性壞死為基本病變的地方性骨病。大骨節病疼痛的出現,隨著病情變化而有所不同。病情重,疼痛相應增多。疼痛症状的出現多數伴有手指末節彎曲,手指歪斜。疼痛常為多關節、對稱性,特別是膝、踝關節。早期患者臨床表現不明顯,影響患兒活動時,X射線所見已很嚴重。全身各關節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節退行性變及繼發性增生改變。這種改變為多發、對稱而不均衡的,特別是跟骨縮短,是大骨節病區別其他關節退行性變的重要鑒別依據。患者發生於流行病區,是大骨節病X射線診斷的有力依據。

創傷性關節炎的併發症

可並發骨質塌陷,軟骨骨硬化。晚期則膝內側關節間隙消失,骨硬化膝關節半脫位下肢畸形

創傷性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1.西醫治療

(1)非手術治療:

①矯正畸形,防止關節軟骨退變:創傷性關節炎骨折移位和關節軟骨骨折的晚期併發症,所以晚期出現畸形可由畸形癒合造成,也可以是正常癒合後發育障礙所致,應對那些易出現畸形癒合的骨折部位及其移位方式十分熟悉。如股骨粗隆骨折,遠端內移位引起髖內翻畸形;脛骨平台骨折,致膝內(外)翻畸形等。這些好發部位的共同特點是近關節,但並非所有近關節的骨折都容易出現畸形癒合和晚期創傷性關節炎等併發症的發生。

骨折的癒合過程不僅取決於局部的條件,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人為因素的干擾。為排除可能出現的干擾因素,以保證骨折癒合過程的正常進行,必須早期矯正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的各種畸形,特別是在骨折的治療中,應多考慮其未來的後果和功能影響的大小,將旋轉移位和成角移位縮小到最低限度。凡是進入關節的骨折或脫位都應盡量達到解剖複位,防止或降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病率

②藥物治療:藥物的輔助治療可以減輕症状,目前臨床常用的消炎鎮痛藥頗多,但比較安全的是阿司匹林,具有鎮痛及抗炎作用,並且有人發現阿司匹林在實驗條件下,可以防止家兔發生退行性變作用。通常應用中等劑量為宜。另外,緩解疼痛的藥物還有雙氯芬酸鈉/米索前列醇(奧濕克)、雙氯芬酸(扶他林)等,對緩解症状有特效。近年文獻報導,長期服用鎮痛劑可加劇關節炎的病變,故不宜長期服用,只在關節症状發作時服用,症状緩解時即應停止服用。應禁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關節炎,因皮質激素能抑制關節軟骨內蛋白多糖合成。

理療:在物理因素作用下,人體組織產生的組胺、類組胺、乙醯膽鹼和溫度、離子濃度等的物理改變。對人體機能起到調節的作用,並發生生物化學等變化,使組織局部產生生理效應,從而起到治療與預防作用。

A.直流電療法:直流電是方向不變的電流,應用直流電作用於機體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稱為直流電療法。當電流通過人體時,體內各種離子發生移動,因其離子移動方向不同而產生離子濃度的變化,繼而引起細胞滲透性、興奮性等一系列改變。由於毛細血管擴張和管壁滲透性增加,改善了血液供應和營養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提高了組織細胞的生活能力,有利於促進滲出炎症的消散和吸收,促進骨質生長旺盛。

B.紅外線療法:由太陽光譜中從波長760nm~400µm部分,用於治療疾病的一種不可見光線,主要是由熱光源產生。因熱力的作用,可使組織溫度升高,新陳代謝旺盛,提高組織再生能力和組織細胞活力,加速炎症產物及代謝產物的吸收、排泄,能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對肌肉有鬆弛作用,可解除肌肉痙攣或血管痙攣

C.超聲波療法:超聲波是指頻率在20000周/秒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聽覺反應的機械振動波。通過機械作用、化學作用、溫熱作用,引起細胞波動而顯示一種微循環按摩作用。這種作用可使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得到改善,對組織營養和物質代謝均有良好影響,提高組織再生能力。

D.磁療法磁療就是利用磁場作用於機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與電是密切相連的,一切生命現象,如神經衝動的傳導。肌肉的運動,大腦的活動等均與機體內電子的傳動或離子的移動有關。磁場或電場可影響離子或電子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因此磁場可以引起生物電的質和量的變化。當磁場作用於人體時,還可在人體內產生微電流,達到止痛、消腫等作用。

(2)手術治療:

①關節清理術適用於關節內有游離體,邊緣骨刺比較明顯,但關節負重面尚比較完整的病例。

截骨術適用於明顯的膝內、外翻和骨折明顯成角畸形癒合者,通過截骨可以減少骨內壓力,矯正重力線,並使比較完整的關節面承擔更多的體重負荷。

閉孔神經切除術適用於髖關節疼痛,但關節面破壞較少者,因髖關節受閉孔神經、股神經坐骨神經三重支配,而內收肌受閉孔神經和股神經的雙重支配,所以切除閉孔神經不會使髖關節完全失去神經的控制,內收肌也不致全部癱瘓,並能使關節疼痛有明顯改善。

關節融合術適用於單發的下肢負重關節,關節破壞嚴重而又比較年輕,需要從事行走或站立工作的患者。

關節成形術適用於疼痛嚴重,關節破壞嚴重的老年人,人工關節置換術效果比較可靠。如髖關節中心性脫位可致髖臼底部骨折或股骨頭軟骨骨折,破壞了髖關節的完整性,癒合後形成創傷性關節炎,或外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若不採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必將引起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

2.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

①損骨血凝型:

主症:骨骱疼痛,痛勢劇烈,似同針刺,固定不移,動則加劇,功能受限,少氣自汗舌質暗或有瘀斑脈弦緊。

主症分析《雜病源流犀燭》曰:「忽然閃挫,必氣為之震,因所壅而凝一處,氣運乎血,血本隨氣以周流,氣凝則血亦凝矣,夫至氣滯血瘀,則作腫作痛,諸變百出」。由暴力或扭捩、閃控,或慢性勞損過度,致筋損骨傷,血瘀氣滯,不通則痛,故骨骱疼痛,痛勢劇烈,刺痛有定處;損傷後傷血耗氣,故少氣、自汗,血瘀停滯,則舌有瘀斑,脈弦緊。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秦艽3g,川弓6g,桃仁9g,紅花6g,甘草6g,羌活3g,沒藥6g,當歸9g,五靈脂6g,香附6g,牛膝9g,地龍6g。

加減:若久痛不愈而下肢麻木者,可加地鱉蟲烏梢蛇蜈蚣等以搜風通絡;若筋脈拘急,僵硬不適,可加五加皮伸筋草;若肢體沉重蒼朮薏苡仁防己以祛除濕邪

肝腎虧虛型:

主症:關節酸痛,活動受限。綿綿不休,夜重晝輕,面色無華。偏於陰虛者,常伴心煩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偏於陽虛者,伴精神委靡,神疲氣短手足不溫小便清利,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主症分析: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腎虛精少髓空,脈絡失和,骨失榮養,致關節疼痛、僵硬。由於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則手足不溫,面色蒼白;陽氣虛弱,陰寒內盛,故小便清利;其舌質淡,脈沉細無力,屬於陽虛的外候。陰虛生內熱,故現咽干煩熱之證。

治法:補腎壯骨益氣活血

方藥:固腎健步湯。

熟地30g,狗脊20g,川牛膝20g,木瓜18g,制馬錢子2g,當歸30g,白芍30g,醋延胡索15g,甘草9g。

加減:寒勝痛劇加制川烏制草烏各9g;濕勝重著去熟地,加白朮、薏苡仁;風勝明顯加青風藤獨活;有熱加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病久者加蜈蚣、全蟲;氣虛黃芪;腎陽虛者加淫羊藿杜仲

外邪客犯型:

主症:多有受寒濕病史,腰膝冷痛,局部沉重,自覺發涼,得溫則減,遇陰雨加劇,關節活動受限,舌淡紅、苔白滑,脈沉緩。

主症分析:多冒雨涉水,或久居潮濕之地,致寒濕停留,經脈痹阻,氣血運行失暢而成本病。如寒邪甚於濕邪,則腰膝冷痛明顯;濕邪甚於寒邪,則重著明顯;天氣陰雨時寒濕更盛,因而痛勢增劇;寒濕內阻,邪淫肌肉筋脈,則身重睏倦;寒濕內停,陽氣被遏,則舌苔白滑,其脈沉為寒邪內盛之徵,脈濡緩為濕邪內盛之象。

治法:散寒祛濕,溫經活絡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

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9g,防風9g,細辛3g,當歸12g,芍藥9g,川弓9g,乾地黃9g,牛膝9g,人蔘9g,茯苓2g,桂心6g,甘草6g。

加減:寒邪偏重者,加制附子以祛寒;濕邪偏重者,去地黃,加蒼朮、薏苡仁以祛濕;關節變形,肢體拘急者,加白花蛇、烏梢蛇以舒筋通絡

創傷性關節炎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臨床常見的一組症候群狀。因本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骨關節炎相似,所以文獻中單獨報導本病者較少。其理論研究、臨床研究、藥物研究等方面,與骨關節炎相同,故不重複文獻綜述。

(2)綜合治療:

針灸療法針灸中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如何運用針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門科學。針刺是在人體的特定部位上給予一定的刺激,激發經絡之氣,來調整機體的功能,或刺放淤血,從而使機體恢復健康的措施。灸法則是採用艾絨等各種藥料以燒灼,熏熨體表的一定部位,以溫熱的刺激,來防治疾病的方法。《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虛證用補,實證用瀉。熱證宜淺,刺速出針寒證留針,陽氣虛不能上升用灸法,絡脈瘀血用瀉血法等,引起經絡系統的強烈反應,既可活血通絡、行氣止痛,又可益腎養血、強筋壯骨。現代研究表明,針灸的作用可引起體液、血液、淋巴液、營養物質循環加快,組織機能發生某些變化,使症状逐漸消失。本病採用此種治療方法,正是為了消腫止痛,加速受累關節的代償和修復。臨床具體應用時有循經取穴和局部取穴兩種方法。根據寒熱虛實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靈活運用。

推拿療法:下肢取臥位,暴露肢體,蘸傷油膏或舒筋藥水推拿。可用提、揉手法,由肢體近端至遠端,反覆數遍,手法由輕到重,直至患者有酸脹感為度。然後,根據肢體不同部位,用指尖點按穴位,如下肢取環跳承扶足三里承山等穴位。繼而做患肢各個方向被動活動,最後用揉揀法,在患肢來迴旋行數次而結束。

③外治療法:

A.外敷藥:膏藥是外用藥中一種特有的傳統劑型,其功用是由其藥理作用和物理作用相結合而成。常溫下較硬,加熱則變軟而黏稠,敷貼患處,能固定患部位置,也可在經絡循行部位的重要穴位上外敷,即能消腫化瘀,又可通絡止痛,應用方便,藥效持久。常用傳統藥膏很多,如鎮江膏、東方活血膏等。

B.熱敷療法:如熱敷靈,選用溫經祛寒行氣活血止痛的藥物,一方面借熱力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另一方面通過藥物達到瘀散痛消,關節活動靈便之目的。

C.熏洗療法:活血止痛散(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經驗方)。當歸尾、紅花、蘇木白芷薑黃威靈仙、羌活、五加皮、海桐皮、牛膝、川楝子、茯苓等各15g,乳香6g,花椒9g,透骨草30g。煎湯熏洗患處,2次/d,每次min。本方有疏通關節筋絡,疏導流通氣血,活血止痛的作用,尤其對關節僵硬,酸痛麻木者有特效。

(二)預後

本病晚期可出現骨質塌陷,軟骨下骨硬化。膝內側關節間隙消失,骨硬化膝關節半脫位,下肢畸形。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其病程也較長。

創傷性關節炎的護理

二級預防

1.早期診斷 創傷骨關節炎的診斷一般不難。但還應與繼發性骨性關節炎鑒別。

2.早期治療

(1)調整和改變生活方式:這是骨關節炎二級預防最重要的措施。它的目的是減輕受患關節的負荷、減輕或避免受患關節的進一步勞損。這對膝、髖骨關節炎患者尤為重要,當發現有「無症状性骨關節炎」(僅有放射學檢查所見的關節結構改變)或輕度的「症状性骨關節炎」後,即應指導和要求患者改變原來不適當的生活方式,以膝骨關節炎為例,要求患者:

減少每天運動總量:指步行、下肢運動、跑步等,使膝、髖關節有較充分的休息。同時避免關節及全身有疲勞感覺。

避免或減少屈膝:如上下樓梯活動,尤其屈膝深蹲會增加膝關節內壓力和增加膝關節負擔,刺激有病變組織引起劇烈疼痛,更應避免。

必要時調整工種:如果職業性勞動與上述兩項(運動總量較大、常作屈膝、蹲坐、上下樓梯活動)有關,應調整工種,改作對上述兩項要求不高的工作。

合理飲食:目的是減肥、減重(對肥胖患者而言)。

(2)醫療體操:目的為維持或改善關節運動範圍,增加肌力,從而間接地減輕關節負荷、改善患者運動能力。近年來的研究證明了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適當的醫療體操能改善膝關節功能,且有助於減輕疼痛,其效果比單做電療好。醫療體操內容包括:

關節體操:保持或增加關節運動度,預防關節攣縮。這種體操要按關節本身的運動軸作充分的主動運動(以不引起疼痛為度),例如膝關節要作主動的充分的屈伸運動。

等長練習:令有關肌肉等長收縮(靜止緊張用力、不引起關節運動),這是增強肌肉力量、預防失用性肌萎縮的有效辦法,如膝骨關節炎時要作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以增強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每次持續5s,放鬆後再做,可重複30~40次。

伸展運動:伸展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肌腱,預防攣縮,並可改善肌肉的協同動作,對下肢骨關節炎患者可改善步態

耐力運動:一般踏固定自行車,在膝關節不負重下進行適當的耐力運動,每次時間一般不超過8~10min,也可以作游泳、平地上步行等練習,但不宜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或斜坡上步行。

注意:在骨關節炎有急性發作表現或有劇痛時,暫停醫療體操,或僅作少量等長收縮的肌肉練習。

(3)關節保護:採取一系列簡化的、不費力的、減輕受患關節負荷的動作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使受患關節不致受到勞損。

(4)抗氧化劑的營養素攝入:有人觀察到軟骨細胞可能隨年齡變化而產生反應性的氧類化學成分(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而ROS會促進退行性損害過程,使用微營養素抗氧化劑能防禦這種損害過程。在Framingham的膝骨關節炎研究中(1996),發現維生素C、E、β胡蘿卜素有助於減少該病病變(放射學檢查所見)發展的危險性,維生素C、E還對預防疼痛有幫助。此外,又觀察到維生素C除了發揮其抗氧化劑的作用外,還有助於軟骨硫酸蛋白聚糖生物合成,從而抑制軟骨破壞的生物學過程;維生素E又有減輕滑膜炎症的作用,均有利於改變骨關節炎過程,因此,維生素C、E可作為骨關節炎二級預防使用。

(5)戒煙:臨床觀察發現肥胖、高血壓、吸煙、心理狀態不佳(抑鬱、煩悶等),會促發骨關節炎症状,應針對這些促發症状的危險因素予以處理,包括戒煙在內。

(6)藥物治療:對骨關節炎是否有可能使用標本兼治的藥物,一方面減輕症状,同時限制疾病本身病理過程的發展,起到二級預防的作用?對這一問題儘管專家們目前尚有不同看法,很多人傾向於在臨床上不僅可以使用已沿用多年的消炎止痛藥,而且還可試用改變骨關節炎疾病過程的藥物如下:

消炎止痛藥物治療:此為治標性藥物,以減輕疼痛症状為主,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但對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心、腎、肝功能不全,胃、十二指腸潰瘍),不宜使用有高危副作用的消炎止痛藥。

改變骨關節炎病變的藥物:醫藥學界已陸續開發出一類據稱能改變骨關節炎病變的藥物亦即一類據稱具有保護關節軟骨作用的藥物,如硫酸葡萄糖胺等,其他還有多硫酸氨葡聚糖、戊聚糖多硫酸鈉、氨基葡聚糖多肽複合物。以上藥物經動物實驗似有一定的軟骨保護作用,但用在人身上其效用則尚需作深入的研究。

(7)物理因子治療:主要用於消炎止痛,緩解肌肉痙攣。

(8)心理治療:針對存在的抑鬱焦慮進行心理輔導、衛生教育,心理狀態改善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疼痛。

參看

關於「創傷性關節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