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膏藥,外治藥物劑型之一。古稱薄貼。唐.李綽《尚書故實》載述:「虞元公鎮南海,疽發於鬢,相國姬遂取膏藥貼於瘡上,數日平復。」具體製法:根據不同病情,選用相應藥物,浸於植物油內,浸泡一定時間,入鍋煎熬,等藥物枯黑後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時再按油之比例(視當時不同季節)加入適量的鉛丹,拌勻,將鍋離火(或先離火後放丹)。候藥凝厚如膏,切成大塊,投放於冷水中去火毒。待用時加熱熔化,攤於布片或厚紙或薄油紙片上,貼於患處體表皮膚即可。臨證有用以治里者,如關節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膚麻木,深部膿腫骨折傷筋等症。取其祛風化濕行氣活血,續筋接骨之作用,如萬應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療表者,如體表癰、、疽、疔等瘡瘍諸疾,具有消腫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護瘡口等作用,如太乙膏、獨角蓮膏陽和解凝膏沖和膏等。

膏藥,是中藥五大劑型——丸、散、膏、丹、湯之一。在戰國秦漢時期出現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著作中都有關於膏藥的記載。這時的膏藥,是豬脂膏之類的軟膏。魏晉時期煉丹術盛行,黑膏藥已經出現。唐宋時黑膏藥的製備逐漸完善,得到廣泛使用。明清時已經成為普遍的用藥之一。

目錄

膏藥正確使用方法

先在紅腫痛部位,用80%酒精消毒,或用生薑片擦拭;如有傷口,可用稀高錳酸鉀溶液洗淨膿血後試干,再將折合的膏藥攤開,放在小火上烘軟,有時因病情需要,在烘軟的膏藥上均勻撒上一些藥粉,再反覆折合,攤開膏藥,使藥粉混入其間,以便更快、更好地發揮療效。

如出現患部發癢時,需在膏藥外面按摩,如果不見效,可將膏藥揭下,用酒精棉球塗擦發癢處,再將膏藥加溫貼上。如出現患處膿液時,可在膏藥表面加些紗布,或在膏藥被紙中夾剪一小孔,使孔與傷口對應貼敷,以便排膿。對已糜爛,疼痛不止,或出現水泡者,可貼拔毒膏治療,或將膏藥揭下,用酒精消毒,再塗紅藥水,用紗布包紮。    貼橡皮膏藥,如傷濕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時,應先將患處用酒精棉球擦淨,撕去膏藥上的薄膜進行貼敷。但如皮膚發生糜爛及外傷合併感染者,不宜貼用。    膏藥中常含有芳香走竄的成分,因此孕婦要慎用,尤其忌在臍、腰、腹部貼用;皮膚過敏者也不宜貼用。在貼膏藥期間,應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藥可貯放在陰涼乾燥處,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蟲蛀。


製作膏藥的方法

一、歌訣及注意事項

一丹二油,膏藥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離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熱則軟,涼則硬,貼之即粘,拔之即起。熬膏藥應掌握的技術要領:1。炸藥勿太過或不及,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影響膏藥黏度。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劑量大小,溫度低影響丹油化合,其色不澤。大火易燃,丹量小則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 則膏老,質脆而不粘,貼敷易脫落。3。祖曰:膏藥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攪,下丹後要不停的攪,並用扇子或風扇煽動,盡量使油丹化合時產生的氣體跑掉,則膏藥光亮,粘膩。

二、詳細步驟

黑膏藥系以食用油炸取藥料,去渣後在高溫下與黃丹反應而成的鉛硬膏。

一、基質原料的選擇與藥料的處理

1. 植物油:以質地純淨的麻油為好。其優點是煉時泡沫少,有利於操作。且製成的膏藥色澤光亮,性粘,質量好。亦可以採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黃丹:又稱章丹、鉛丹、紅丹、陶丹,橘黃色,質重,粉末狀,主要成為為四氧化三鉛,純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藥店或化工店買到)

3. 藥料的處理:藥料可分為一般藥料(粗料)與細料兩類。粗料為一般性的中藥根莖葉等,細料為貴重藥與芳香藥。粗料按處方取好,並進行適當的粉碎,為熬枯去渣作準備。細料如麝香等研成細粉備用,攤塗時撒在膏藥表面;可溶性或揮發性的細料如冰片、樟腦、沒藥、乳香等可先研為細粉備用,在攤塗前投入熔化的膏藥中混勻。(細粉要過120目篩)

二、傳統黑膏藥的製作工藝

1.藥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鍋中,微熱後將藥料投入,加熱並不斷攪拌,直至藥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20度,炸好後可用鐵絲篩撈去藥渣,去渣後的油為藥油。(鍋最好用銅鍋,控制溫度可用專用高溫溫度計,醫療器械商場都有賣)

2.煉油:取上述藥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達到溫度,很關鍵),改用中火。煉油的火候:一是看溫度計,達到規定溫度;二是看油煙,開始為淺青色,漸為黑而濃,進而為白色濃煙,無風時白煙直上;三是看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周邊附近,當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許藥油滴於水中,不散開成珠狀為度。(本關最難,一定要煉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溫度太高)

3.下丹成膏:藥油煉成後,離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黃丹在下前先乾燥並過100目篩。少量加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膏體,膏藥不粘手,拉絲不斷為好,過硬則老,過粘則嫩。

4. 去火毒:膏藥製成後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七日後膏成。

5. 取膏藥團置於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細料兌入,攪勻,用竹籤取一定量的膏藥在牛皮紙或膏藥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別貴重的藥可最後撒上。

無鉛無丹膏藥的滲透主要靠膏藥的促進滲透劑如麝香、冰片、氮酮等,無鉛無丹膏製作方便,環境衛生,較易為患者接受。

膏藥的貯藏方法

我們大家多膏藥和黑膏藥都非常了解,但是膏藥到底如何貯藏,膏藥的貯藏都有些什麼呢:

1、膏滋:應放入罐、瓶內貯藏,注意滅菌,冷暗保存,一般為一~二年。

2、油膏:放入瓶或盒內保存,貯存期略長,但受熱易溶解。

3、硬膏:不易變質,冷暗保存,保存期可達數年。

4、敷藥:一般臨時製作,製劑可保存一年。

5、橡皮膏:冷暗保存,久貯易硬化。

6、松香膏:不易變質,保存期可達數年。

7、巴布膏劑:現代製劑,保存期一年。

膏藥禁忌

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韌帶拉傷時,不要立即用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貼於受傷部位。因這類膏藥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傷後即貼不能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局部有破損者,不可將膏藥直接貼在破損處,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紅花、沒藥、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孕婦均應禁用。如果貼膏藥後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水皰,自覺瘙癢劇烈,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立即停止貼敷,進行抗過敏治療。

參看

關於「膏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