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硬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骨硬化是指骨骼密度增加伴有輕微的形狀改變.

延遲型骨硬化發生在兒童期,青春期或成人早期.Albers-Schonberg病嚴格的是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延遲型,遲髮型,良性型的骨硬化類型,該病的地理和人種分布相對比較廣泛.受累患者可能是無症状的,或可能是由於其他原因進行X線檢查時偶然發現而診斷.面容,體格,智能以及壽命正常,健康一般不受影響.偶爾,由於顱神經被過度生長的骨骼壓迫而產生面癱耳聾.輕度貧血是少見的併發症.

出生時,骨骼X線檢查通常正常,隨著兒童期的進程,骨骼硬化逐漸變得明顯.骨骼受累廣泛但呈斑點狀,肢體末端有骨質疏鬆.顱頂骨緻密,副鼻竇閉塞.脊柱椎骨終板硬化隆起出現"橄欖球運動衫"樣形狀.某些患者需要輸血脾切除術治療貧血.

早熟型骨硬化(出現在嬰兒中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早熟型,惡性型,先天型骨硬化)是一種不常見的,潛在致命性的疾病.骨骼的過度生長產生骨髓功能異常,並表現出各種症状,包括生長不良,自發性的瘀斑,異常的出血,貧血.在疾病的後期出現進行性的肝脾腫大,眼神經,動眼神經面神經癱瘓.在生後第一年裡常發生貧血,難以控制的感染,或出血而死亡.

全身骨密度增加是顯著的放射學特徵.長骨的穿透性攝片揭示在骨骺區有生長障礙線,骨幹有縱向條紋.隨著疾病的進展,長骨的兩端,尤其是肱骨近端和股骨遠端形成"燒瓶"狀.在椎骨,骨盆以及管狀骨有骨內成骨,顱骨增厚,脊柱表現為"橄欖球衫"樣.

骨髓移植對少數嬰兒已產生極好的初步結果,但是長期的結果還不知道.

伴有腎小管酸中毒的骨硬化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產生虛弱,矮身材以及生長不良.骨骼放射學密度緻密,表現腎小管性酸中毒,以及紅細胞碳酸酐酶活性缺失.

緻密性骨發育不良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在兒童早期就有明顯的身材矮小;成人身高不超過150cm.其他的表現有大頭顱,短而寬的手和腳,營養不良指甲,藍鞏膜,通常在嬰兒期就能認出.受累患者之間非常相像,都有小臉,後縮的下頜以及齲齒和錯頜.顱骨膨出,前囟未閉.指(趾)骨末節短,手指甲發育不良.病理性的骨折是緻密性骨發育不良的併發症.  

目錄

骨硬化症臨床表現

石骨症可分兩型,即幼兒型(也為惡性型)和成人型(良性型)。易發生骨折,多位於骨幹部,其癒合不延遲。因骨髓腔變窄,引起進行性貧血,髓外造血器官可代償性增大。氟中毒時重者顯不同程度軀幹關節酸痛,活動受限。氟斑牙為易見體征。  

良性型:

多見於成年人,通常無症状或症状輕微,常因自發性骨折或體格檢查時被發現。偶有肝脾腫大和視聽障礙。當骨硬化增生引起莖乳孔縮窄時,可出現面癱。貧血見於半數良性型患者。  

惡性型:

主要見於嬰幼兒,特點為進行性貧血,血小板減少,肝脾腫大,淋巴腺病,腦積水和自發性骨折。由於顱底畸形可出現顱神經壓迫症状,常有失明。患者對感染的抵抗力減低。病程進展快,常因嚴重貧血、腦積水和反覆感染等原因早期死亡。少數可生存至兒童期。患兒生長遲緩,智力和性發育不良,常伴發佝僂病、齲齒和骨髓炎。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石骨症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惡性石骨症(malignant osteopetˉrosis,MOP)在嬰幼兒時期發病,進展快,病死率高,較少存活。又稱惡性嬰兒型石骨症(infantile malignant osteopetroˉsis)。患兒由於骨皮質增生,骨髓腔鈣化,造血組織減少,髓外造血增加,肝、脾代償性增大及髓性無功能性貧血。長期貧血造成嬰兒發育遲緩,體內鈣質無法正常代謝,容易出現佝僂病。貧血引起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導致大部分患兒在出生後幾個月~1歲因感染和(或)出血死亡。生化檢測: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正常,酸性磷酸酶升高,1,25-(OH) 2 Vit D 3 顯著升高,佝僂病患兒可有血鈣偏低。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中間型石骨症

(autosomal resesˉsive osteopetrosis,IROP)通常在10歲左右因意外骨折確診,身材矮小,常有反覆骨折史,可伴有下頜骨髓炎 碳脫水酶Ⅱ缺陷症候群(carbonic anhydrase deficiency syndrome)該病是一類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症候群,特徵為骨硬化合併近中型、遠中型或複合型腎小管性酸中毒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石骨症(autosomal dominant osˉteopetrosis,ADOP)多見於成人,發病較晚,病情穩定,愈後較好,又名良性石骨症。這類石骨症病人近一半無自覺症状,1/4病人可出現腰痛。也可有腦神經受壓的表現。貧血及肝脾腫大罕見,常有髖內翻、股骨偏外側弓形等畸形。

健康問答網關於骨硬化的相關提問

關於「骨硬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