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鈷基合金人工關節

人工關節

多年來人們就採用各種關節成形術治療關節強直關節畸形和各種破壞性骨關節疾病,力圖將這些有病的關節矯正和恢復功能,使之成為穩定的、不疼的並有一定的功能的,為此許多學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迄今已研製出膝、髖、肘、肩、指、趾關節假體用於臨床。

1890年,Gluck首先應用象牙製造下頜關節;1938年,Wiles用不鏽鋼作髖臼股骨頭;而後Moor開展了人工股骨節置換術; 1940年 Wder兄弟用合成樹脂製造人工關節;1951年開始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1952年Habowsh用固定牙的丙烯酸脂固定人工髖關節,由此合成樹脂開始用於人工關節的結合。1958年Charnhey根據重體環境滑潤TDRTEFDHFYUHH理論,用聚四氟乙烯髖臼和金屬股骨頭製成低摩擦的人工關節,接著在1962年,Charnley把高密度聚乙烯髖臼和直徑為22毫米的股骨頭組成全髖人工關節,並用骨水泥甲基丙烯酸脂)固定,獲得較滿意的效果。自此,人工關節置換術進入實際應用的新階段。

目前,英美各國每年可施行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數萬例,並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什麼是人工關節 ?

人工關節是人們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關節而設計的一種人工器官,它在人工器官中屬於療效最好的一種。一般來說,其使用年限可達20年以上。隨著科技進步,人工關節手術已經是一種十分成功和有把握的手術:它可以即刻消除關節疼痛、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功能,使長期受關節病痛折磨的人們再次獲得新生,手術後可以象正常人那樣,行走、爬樓、外出旅行、外出工作、購物和體育鍛煉等。

到了一定年齡,許多人都感嘆道:人老腿先老。人工關節手術後,許多病人有一種返老還童的感覺,說:早知道效果這麼好,我早就來做手術了。人工關節手術使不少人恢復了生活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質量,保持了人的尊嚴。因此,目前全世界每年有大約80萬人做了人工關節手術,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趨勢。人工關節手術是二十世紀醫學上取得的一個最成功的手術之一,也是治療關節疾患的最好方法之一。

人工關節的材料構成 ?

人工關節的金屬部件曾採用不鏽鋼來製做,後來又發展了鈷合金材料,鈷合金的耐腐蝕性、耐磨性和機械性能都較好。近來又發展了鈦及鈦合金材料,含鈦材料不但耐腐蝕,而且比重小,更易與人自體的骨長在一起,是理想的材料。人工關節金屬部件之間一般都墊有高密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

為什麼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

當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關節發生了結構上的改變後,單純使用藥物治療是不可取的,藥物只能部分緩解疼痛症状,難以改善關節功能。而人工關節置換可以達到緩解疼痛、穩定關節、矯正畸形、改善關節功能等目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陳舊性關節脫位等,通過人工關節手術,可以明顯矯正關節畸形,使原來僵硬的關節恢復正常功能。

哪些疾病需要作人工關節 ?

1、 骨性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首選適應證;

2、 其他疾病還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創傷性關節炎、某些髖關節骨折、良惡性腫瘤先天性疾病、Peget病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3、 選擇手術治療的病人必須符合如下三條標準:

A、關節破壞的X線改變

B、有中度到重度持續性疼痛

C、長期保守治療得不到實質性改善。

4、保守治療包括:止痛劑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理療助行器拐杖)以及有意識地減少可能引起不適的體力活動。

5、 手術的最佳年齡 以往認為,患者年齡在60-75歲間為人工關節置換術最佳年齡組。 在過去12年中,隨著人工關節會承受更多的機械磨損和手術技術的提高,手術適應證的年齡範圍已經放寬。許多高齡人,同時也有許多更年輕的病人也都被認為可以行人工關節手術。我院近年開展的人工關節手術病人中,年齡最輕20歲,最高90歲。

哪些患者適合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我們認為,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活動性結核血液系統疾病外,許多疾病所致的關節疼痛和嚴重功能障礙,都適合採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要考慮到患者的年齡。主要包括:骨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畸形或關節破壞;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功能喪失;關節局部的嚴重粉碎性骨折或是創傷骨關節炎;關節因感染包括特殊感染造成功能喪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晚期股骨頸骨折不癒合或老年股骨頸骨折延遲癒合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所致關節疼痛;關節部位及周圍的骨腫瘤等。

什麼人不能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 ?

患者體內存在感染灶時如、癰、扁桃腺炎等絕對不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因感染的細菌會隨血流到達置換的關節部位,造成手術感染。感染後需取出人工關節,待感染控制後再重新裝入一個關節,這樣,費用不但會成倍增加,而且會影響患者整體健康狀況。因人工關節畢竟是機械的東西,磨損後不會再自行修復,即使是無任何手術併發症,幾十年後也會產行嚴重磨損而需再次更換。因而,年輕人應盡量避免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而60歲左右的人換上一個人工關節即可能使用終生。年齡太大更換關節也需慎重,因老年人各重要器官功能已減退,耐受大手術的能力差,但目前80多歲更換關節的人也不少。作者已經完成過很多90多歲老人的關節置換術,其中最高年齡的一例為100歲老人,結果均很好。在德國,一位103歲的老人因外傷致股骨頸骨折更換了左髖關節,105歲時又因跌傷右側股骨頸而做了右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這說明高齡患者也可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只要全身情況良好就可耐受手術。值得注意的是,關節本身不會運動,只有在肌肉的帶動下才會活動,因而肌肉癱瘓較重的病人不能靠人工關節來恢復行走能力。

怎樣選擇一個好的人工關節 ?

不同病人應選擇不同的人工關節。就目前情況而言,人工髖關節和人工膝關節不論從假體本身而言還是從手術操作技術方面都已經非常成熟;同時,人工肘關節、人工踝關節、人工指間關節腰椎椎間關節(或稱人工椎間盤假體)的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應用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旦人工關節假體被置入人體內就不便於隨意「更換」,即使「更換」其代價也很大,所以,如何選擇一個好的人工關節應在專家的指導下做出慎重的選擇。

人工關節的使用療效如何 ?

人工關節手術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消除關節疼痛,大大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目前,越來越多的患者都樂意接受人工關節手術治療。目前用於臨床的人工關節置入20年後,可繼續使用的超過95%。尤其對於已經發生破壞的膝關節來說,其它療法均不能達到同等療效。當然,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還和許多因素相關,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體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等。

一般治療經過及康復過程 ?

患者入院後行常規檢查,如:抽血、拍X線片等,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所用人工關節。如無重大問題即可接受手術治療。手術一般在腰麻或全麻下進行,自切開皮膚裝好全髖人工關節到傷口縫合完畢一般50-60分種可完成,一個全膝關節置換術約需不到一個半小時。術後第一天患者可平躺在床上活動肢體,術後第二天可坐起活動,第三天可拄雙拐下地緩慢行走,自行上廁所。到術後六個星期時一般可以練習棄拐行走,逐漸恢復正常生活。是不是老年人身體虛弱應該晚幾天下地活動呢?正相反,老年人身體較差,臥床時間長了易出現心肺併發症及血管栓塞,術後一定得堅持早期下床活動。多數患者一般術後會有短期疼痛,但持續數周到數月後疼痛會消失。 

一個人工關節可以用多少年 ?

如果所選人工關節質量可靠,手術技術過關,而患者的重體力勞動不多,80%的患者可以使用三十來年而不出現問題,數十年後可能因磨損而需更換部分部件。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的人工關節會出其他問題,粗略地講,每年近1%換上人工關節的患者需再行手術探查關節情況,其原因主要是感染和關節磨損產生的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和吸收,致使人工關節鬆動,不得不重新更換。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能的併發症有哪些 ?

手術本身會有一些併發症,尤其是術後早期感染及深靜脈栓塞,是醫護人員難以控制的。早期感染的發生率在1%左右,而深靜脈栓塞則報導不一,少則百分幾,多則百分幾十。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肥胖高血脂的病人越來越多,這是引起深靜脈栓塞的一個重要原因。深靜脈栓塞可引起肢體腫脹栓子一旦脫落可隨血流到達肺部,引起致命的肺梗塞。除藥物預防外,術後早期的活動可減少深靜脈栓塞的發生。其它併發症如神經血管損傷,術後關節脫位等,多可通過手術醫生改進技術而避免。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注意哪些 ?

患者出院三個月後一般要到醫院進行複查,拍攝X光片,了解關節假體的位置及穩定性是否良好。術後半年再複查一次,以後每半年都要進行拍片檢查。如果出現不適,或因意外情況造成關節受傷,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手術後患者也要注意,有感染如扁桃體炎皮膚感染手足癬的要積極治療。術後可以進行騎車、行走、跳舞、游泳等運動,但不鼓勵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爬山等。

參看

關於「人工關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