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預測/癌先兆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疾病預測》 >> 癌先兆學
中醫疾病預測

中醫疾病預測目錄

癌既是人體最兇惡的疾病,也是最善於偽裝的疾患。儘管如此,卻不難識破,因為癌雖然長在某一局部,卻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應,因此必然會在身體的某一部位露出馬腳。傳統觀點皆認為癌為氣滯血瘀所致,事實上,真正致癌的罪魁禍首為——癌毒,因此解毒逐痰的地位應重於化瘀行氣。由於癌進展神速,故癌的先兆應從超早期先兆著手……

目錄

第一節 概述

癌是人類最兇惡的疾病,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被控制,癌已躍居於人類死亡疾病的前三名(中風冠心病和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十萬人中大約有150人患癌,對40歲以上的人威脅極大,但兒童、青年亦並非沒有癌症胚胎性惡性腫瘤肉瘤急性白血病腦瘤神經母細胞瘤惡性淋巴瘤腎母細胞瘤惡性腫瘤,則主要侵害青少年。

我國死亡率最高的九大癌症為:胃癌食管癌肝癌宮頸癌肺癌腸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其中最兇險的癌要算肝癌,發展迅速,死亡率極高,不超過6月~3年。

癌屬於惡性腫瘤,惡性腫瘤主要包括癌及肉瘤,其中癌占惡性腫瘤的80%以上,主要來源於人體的上皮組織,而肉瘤則來源於間葉組織,如肌肉、脂肪、骨骼纖維組織,以及造血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等,佔10%,或者說,發生於內、外胚層組織的叫癌,形成於中胚層組織的稱為肉瘤。其中男性常發生的癌為肺癌、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白血病,女性為宮頸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腸癌。

祖國醫學對腫瘤的認識,遠在殷周時代就已開始注意,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上已有「瘤」的記載。我國最早的醫學書籍——《黃帝內經》對腫瘤有著較多的記載。如《靈樞經》有筋溜、昔溜、腸溜、骨疽肉疽腸覃石瘕、膈食,又如《靈樞.刺節真邪》篇曰:「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此外,《難經》有「積聚」、《中藏經》有「癰疽瘡腫」,《諸病源候論》有「癥、積聚、癭瘤緩疽食噎反胃」之分。另外,還提出石癰,如曰:「子癰者……其腫結確實,至牢有根,核皮相親,不甚熱,微痛,熱時自歇,此寒多熱少,如石,故謂之石癰也」。《千金方》、《外台秘要》,除對腫瘤的病因病機有論述外,尤其對許多腫瘤提出了治療方藥,至今仍十分有效。如《千金要方.二十四卷.七節》提出治癭瘤方:海藻乾薑昆布桂心、羊靨。又如《外台秘要》曰:「又療石癰,堅如石,不作膿方,以生商陸根爛搗敷之,燥則易,又治腦漏及諸癰」。其他,《外科正宗》、《醫宗金鑒》、《外科啟玄》對腫瘤都有著進一步的論述,如《外科啟玄.論癌發》對腫瘤的病因病機有所闡發,《外科正宗》對繭唇唇癌)的描述,以及《醫宗金鑒.外科心法》對「翻花瘤症」的提及,尤其是《婦人大全良方》對婦科腫瘤的論述等,都說明腫瘤在中醫已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本章將具體引用於腫瘤各節。

祖國醫學癌與巖通,《中國醫學大辭典》記載:「此證由熱毒積於膀胱所致,生於神道、靈台二六間,色紫黑不破,裡面先自黑爛,初起不作寒熱,亦不疼痛,治宜內托外散,若二十歲以外之人,由房勞積熱而成者,不治。」宋.東軒居.士《衛濟寶書》首將「嵒」作為惡性腫瘤病名,並進行了論述,如曰:「癌疾初發,卻無頭緒,……紫赤微腫,漸不疼痛……只是不破」。然宋、元時期癌仍多用岩,如乳岩而不用乳癌。迄明代,癌始被正式納入惡性腫瘤的記述,如《外科啟玄.論癌發》曰:「初起時不寒熱疼痛,紫黑色不破,裡面先自黑爛,二十歲以後不慎房事積熱所生,四十歲以上,血虧氣衰,厚味過多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難治必死」。以上說明,祖國醫學無論對癌的病因、病機、症状和治療、方藥方面,都有著精湛的論述,對探索癌先兆提供了一定基礎。

由於癌不是一個單純的局部病變,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應,因此癌的早期先兆是有反應基礎的。然而所不幸的是癌症状難以早期發現,早期臨床症状多數已為中、晚期病理演變了,因此必須儘力探索超早期先兆,這樣才能阻截癌症於早期病理階段,而且任何一種癌腫都有沿淋巴、血循轉移的毒性,其中尤以惡性黑色素瘤播散最速、最多和最遠。因此為了防止癌毒的危害和轉移,力爭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有必要探索癌的早期和超早期先兆,其意義比任何一個疾病皆更為重要。

第二節 癌的發生機制

腫瘤屬於積聚、症瘕類疾病,乃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致,其產生機制,傳統的中醫觀點認為是氣滯血瘀,也即認為是瘀、是積。其實,癌的機制應列為痰毒,主要矛盾應是痰毒而不是血瘀,但後期可形成痰瘀合邪,痰毒是本,瘀滯是標,因此治惡性腫瘤應以攻痰毒為主,活血化瘀為輔。

癌的形成因素以內虛為關鍵,正不勝邪、臟腑氣血虧虛是癌變的根本(與現代醫學認為的免疫監視系統障礙一致),精神因素是重要誘因,七情不節,尤以悲、憂、郁為主要因素,此外,還和體內的內分泌狀況、免疫狀況密切相關。

氣血不足、營養障礙是癌前變的重要因素,如皮膚營養不良,常易發生癌前變,這是因為長期處於負性代謝水平,因此不得不另覓新的代謝途徑,從而使細胞生長代謝誤入岐途而導致癌性突變。故癌的生長,一般來說皆發生於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組織器官營養障礙,包括神經、代謝和內分泌的失調,而營養正常的組織器官一般不易突然癌變,雖然並非所有癌都發生於營養障礙,但至少是一部分癌前的早期階段。

正不勝邪是腫瘤產生的重要機制,祖國醫學非常重視正氣削弱與癌的關係,尤其是與脾腎先後二天的關係。如《景岳全書》說:「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有積聚之病,蓋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則邪滯得以居之。」(二十三卷.積聚)。《內經》一再強調「內虛」是疾病的前提,「內虛」包括臟腑虧虛和陰陽失調,尤其腎虛致具有衛御功能的衛氣削弱,因衛氣根於腎,「衛出下焦」之故。腎虛可致衛氣虛、真氣不足,標誌著正氣不足,正氣虛則邪氣內乘,提示免疫監視系統功能低下,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醫宗必讀》亦曰:「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居也」。實踐中,許多腫瘤多發生於年老體弱或某一功能低下的人,或久病之後。現代醫學亦證實了腫瘤病人其「免疫監視」失職,無非是先天性免疫缺陷,或是後天獲得性免疫缺乏(包括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使人體對異樣細胞、異常代謝的排斥、抑制和消滅削弱,這樣癌就發生了,證實了正氣不足與癌發生的關係。

另外,失調,失控,也是導致癌症的重要基礎。調控系統在中醫主要為肝腎,因肝主疏泄,腎主蟄藏,共同調控著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衰退,肝腎不足或肝腎失調患者,易誘發癌。

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生來都有無限分裂增生的本性,只是由於受到人體調控系統的制約而已,假如一旦人體對某部的調控系統失職,那麼某部細胞就會發生突變而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從而迅速地、無遏止地分裂增殖下去(所謂「自律性生長」),於是就形成了癌。因此,按照中醫整體觀理論,癌的形成應是整體失調在局部的反應,也即腫瘤不能視為只是局部的病變,而應看做是全身性病變的局部反應。如內分泌失調,尤其是激素的失調對惡性腫瘤的形成有很大意義,諸如雌激素水平過高易導致子宮肌瘤、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睾丸癌陰莖癌雄激素水平過高相關,甲狀腺激素過低與甲狀腺癌有密切關係等,都說明體內激素平衡的紊亂,常是癌的重要內源性因素。反過來激素之間的制約作用又可應用於制癌。同樣局部應用致癌物不一定在局部出現癌腫,卻可以在身體遠端部位或其它部位出現,道理即在於癌是整體病變的產物。

尤其,腎、命門陰陽的偏盛偏衰與癌的產生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其中與生殖系統的癌更為相關,如腎陽偏亢、相火偏勝,致性慾旺盛者,與卵巢癌、子宮肌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發生極為密切。此外,命火偏旺的容易誘發垂體腫瘤而出現巨人症尿崩症腎上腺腫瘤、腎上腺皮質腫瘤、嗜酪細胞瘤,肝的相火偏亢易導致甲狀腺腫瘤等,皆說明激素對癌的發生有著重要的誘發作用。

目前,遺傳因素與惡性腫瘤之間的密切關係正被日愈關注,並已發現癌和遺傳基因有密切關係,如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腎母細胞瘤,即與遺傳密切相關。癌雖然不會直接遺傳,但仍受遺傳因素影響,尤其免疫缺陷與癌的關係更大。無論先天遺傳性或是後天獲得性免疫缺陷體質,由於免疫監控作用的削弱,必然會成為致癌的前提,因此,加強免疫機能是抗癌的積極措施之一。

除虛性因素可以致癌外,許多實性因素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如除血虛外,血郁也是導致惡性腫瘤的因素之一,由於種種原因包括激素水平的變化,或代謝的改變,而引起血郁也是容易形成惡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導致血郁最重要的是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有著重要的致癌作用,七情不節、肝鬱、長期的憂抑或悲痛,尤其是精神壓抑、長期的精神超負荷狀況,對癌的發生有一定的意義,而突然的、巨大的精神打擊,易使癌前變激發和突變為癌。祖國醫學對精神致癌作用十分強調,認為七情與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如《內經》強調噎膈(食管癌、賁門癌)與情緒的關係,其曰:「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易暴憂之病也」。(《素問.通評虛實論》)又如《素問.疏五過論》所論脫營(癌後期惡病質),也說明了精神因素與癌有密切關係。

此外,腫瘤的發生機制還與痰、瘀、熱毒密切相關。首先,腫瘤的實質與痰關係甚大,這是內外合邪所致的痰,實為痰毒,既可與熱毒蘊結,又可與寒濕之毒凝結,後期又往往構成痰瘀互結。因此,惡性腫瘤尤具有痰的特性,即常為隱敝無形(癌前變),或為「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轉移播散),癌的轉移、播散特性便是痰的特性的體現。前人有怪病皆屬於痰之說,癌腫也可屬於怪病之列,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其次,腫瘤與瘀也極為相關,腫瘤大多成塊有形,和氣滯血凝密切相關,蓋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瘀於內,結而成塊,故瘀為腫瘤成形的重要病理基礎。其他,腫瘤與熱毒也頗相關連,熱盛則腐,毒積則敗,熱毒壅積的地方是腫瘤滋生的最好土壤。在許多情況下,熱毒是腫瘤的主要成因,如病久成陰毒,毒邪內情則正氣不支,腫瘤更加發展,導致病情惡化。

腫瘤與六淫外邪也不無關係,祖國醫學既強調內因的根本作用,也重視外邪的條件,包括六淫和飲食。六淫中,風、寒、暑、濕、燥、火都能誘發腫瘤,尤其寒、火二邪最為密切。如《靈樞.百病始生》篇說:「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靈樞.癰疽》篇說:「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近代已注意到病毒與腫瘤的關係,並且動物實驗已經得到了證實。在人身上也發現了癌症病毒,如淋巴瘤(發現了EB病毒),白血病病EBV病毒),鼻咽癌也發現了病毒(毒(「C」型),宮頸癌病毒RNA單純皰疹病毒)等。

飲食不當與癌的發生也有很大關係,如過食肥甘、高粱厚味,與乳腺癌、直腸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密切相關。此外,含有亞硝酸鹽、黃曲霉菌的食物有很強的致癌性,化肥污染的果、谷、蔬菜、水,以及霉爛、熏炙食物亦有致癌作用。其中,霉變的花生、包穀、穀類,含黃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重要誘因;酸菜含亞硝酸鹽最易導致消化系統癌,尤其是食管癌;鹽腌食品可加強亞硝胺類化合物的致癌性,與胃癌的發生很有關係。熏制食品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類致癌化合物,亦是誘發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服高蛋白食物,尤其是偏食肉類食物,食物中纖維素少,致癌物質在腸中滯留而易於吸收,更易促成癌的發生。

其他,煙、酒與食管癌、肝癌、肺癌有一定關係;放射藥物可導致醫源性腫瘤,如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電離輻射,易導致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骨肉瘤、甲狀腺癌等。慢性刺激、慢性炎症潰瘍、漏管、燒傷瘢痕……也都易成為產生腫瘤的背景。服用氯黴素保泰松等藥物也與癌的發生有關。總之,導致癌的原因是比較廣泛而複雜的。

環境因素對癌的形成也起著很大的作用,無論煙囪排出的煙霧,汽車及工廠排出的廢氣都是對環境的污染;排入河流中的化學廢液,被污染的空氣、水、莊稼、食物,以及廣泛使用化肥等,都是癌的潛在隱患。職業對癌也有一定影響,實質上是化學和物理致癌,如接觸石棉、煤焦油的人易致肺癌;從事石油瀝青、蒽類、放射、煤焦油、石臘的工作,易患皮膚癌、骨肉瘤;搞石棉、煤焦油、芥子氣等放射性物質工作的人易患肺癌、白血病;從事苯胺類的易引起膀胱癌。

上述因素皆可通過導致細胞基因突變,損傷「免疫監視」系統,激活潛在致癌因素而對癌的發生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癌的發生機制是十分複雜的,並且以正虛為致癌的根本原因,癌毒是癌形成的主要機制,風火痰瘀是癌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外,七情不節,飲食不當和不利的環境因素常常成為癌的誘因,而遺傳、家族史對癌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影響,如肝癌、腸癌、肺癌、血癌及兒童期出現的癌,與遺傳及家族史有著某種關係,但癌形成的實質還有待於人類進一步揭示。

第三節 癌的早期先兆基礎

一、癌早期診斷的可能性

(1)人體惡性腫瘤75%長在體表,易於發現。

(2)癌形態學為發生腫塊,故易於暴露。

(3)生長速度雖比良性腫瘤快,但亦有一定過程(足以被人們所發現的過程)。

(4)早期淋巴結轉移,為早期發現癌創造了有利條件。人體的六大淋巴結就是癌腫的早期預報儀,尤其是頸部淋巴結,可以是全身淋巴結的早期熒光屏。據統計,頸部淋巴腫塊僅20%為原發,80%均為全身轉移而來,80%來源於鎖骨上,20%來源於鎖骨下,其次腋窩淋巴結為上肢、胸膜乳房癌腫的熒光屏,下頜下淋巴結可預測面部組織的癌腫。腹股溝淋巴結下肢盆腔生殖器癌腫的預報器。

(5)隱敝再深的癌腫亦必然有一定的徵象暴露,如可通過腫塊出現、疼痛的產生,以及分泌物的異常,或因癌腫分泌的毒素或類激素而產生全身性的異常現象。諸如出現內分泌失調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症性慾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性早熟乳腺增生等病。或見癌毒刺激的瘙癢症,神經營養功能障礙所致的皮肌炎,精神異常,代謝異常等,都足以作為訊號。

二、癌早期發現的困難性

1.早期腫塊無痛 在癌腫未侵及神經、骨膜時,無痛無癢為癌腫的匿性進展創造了條件。如乳腺癌2/3以上呈現「不痛不癢」的腫塊,原發性肝癌3厘米以下無疼痛等皆是。除非神經系統、骨、肝等神經纖維分布豐富的癌才有早期疼痛,因此難以引起患者的警惕,腫塊小的有時反而侵蝕力極強,淋巴轉移較早,或尚未出現臨床症状時已有遠期轉移,腫塊長的很大的有時反而侵蝕力相對不大。

2.癌善於偽裝 癌的早期難以發現還在於它的偽裝性和隱敝性,有不少癌偽裝成急性炎症,如「類炎症性乳腺癌」,出現皮膚潮紅水腫、灼熱及疼痛,酷似急性乳腺炎。再如一些乳腺癌常以乳腺增生症的形式作為掩護,某些癌可以喬裝成潰瘍的形式而暗地發展,如胃癌即可以以潰瘍的形式長期不知不覺地匿進著。

3.善於隱蔽 癌經常長在易於隱敝的地方,如鼻咽癌常選擇鼻咽隱窩,陰道癌則藏於陰道後穹窿。又如有些癌症(如甲狀腺癌)可長期隱匿性存在著,甚至在屍體解剖時才發現,有的則偷藏於器官腺管內而難以發現。如早期乳腺癌由於癌腫極小,匿藏於乳腺管內,無法發現,因此經常延誤了病情,而胃癌則常以萎縮性胃炎的形式匿性進展。總之,許多癌腫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隱敝地、悄悄地進展著,給早期診斷帶來了困難。

4.長期潛伏性 有些癌以癌前潛病的形式長期潛伏著,到一定的時候則突然癌變,並迅速地發展起來,就象定時炸彈埋伏在體內一樣。如交界痣、皮內痔可以長期不活動,如體內只要有一個黑色素細胞瘤出現,則身體其它部分埋伏著的交界病、皮內痔均會突然發生響應,全都幾乎同時發生癌變。有的癌甚至在胚胎時期就開始潛伏。有學者說,在妊娠期婦女因治療給予雌激素,通過胎盤血循到達胎兒生殖道,可致其上皮細胞發生突變,這些突變的細胞可潛伏14~22年,至到女孩發育至青春時期才暴露生殖道的惡性腫瘤。有的從事染料工作的潛伏期可達三十年以上,從事瀝青工作的潛伏期可達二十年久,皆足以表明有的癌其隱伏性相當長。

5.早期無特異性 癌腫大多早期先兆缺少特異性,故致診斷髮生困難。如胰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等消化系統癌症早期皆有厭食腹脹噁心消化不良症状,所謂胃納呆症。必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找出其間的特異性,才能發現早期癌症。

6.類似症難以區分 由惡性腫瘤分泌出來的毒素或類激素,可刺激內分泌系統、神經營養功能、組織代謝、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發生改變而出現類內分泌病症候群類風濕病症候群、類代謝異常等症状,因造成與類似病相混,故為癌的早期診斷帶來了困難。

7.體質因素 由於個體素質的差異,疼痛閾不一致,因此對疼痛的敏感也不一樣,從而客觀上對癌腫造成了掩蓋。

三、癌早期類似症

1.類激素樣改變 類激素樣改變屬於超早期先兆,出現在腫塊未長出之前。現代醫學認為癌毒分泌物可產生類激素樣改變,甚至引起類內分泌紊亂而成的症候群,如局部並無腎上腺皮質實質病變的柯興氏症候群,包括性慾偏亢、性徵變化等改變。又如肺癌、肝癌引起男性乳腺發育(異位雌激素水平增高),而且多發生在局部癌臨床症状出現前一年左右,可見癌症超早期類激素樣改變的先兆意義是很大的。

40歲以上,相火(肝腎相火)本應逐漸衰減,如反而亢進,表現在性慾亢進,或性徵改變等,均應注意到癌的警號,尤其是生殖系統癌的價值更大。

2.類風濕樣改變 如肺癌病人可出現肥大性骨關節病,多發生股長骨疼痛及杵狀指趾,而這些病人過去並沒有風濕病歷史。

3.類代謝異常改變 有的癌早期先兆可出現瘙癢風疹塊皰疹等風毒改變,現代醫學屬於類代謝異常改變,可在癌局部臨床症状出現之前披露。如四十歲以上的人突然出現全身進行性瘙癢,應引起警惕,腦瘤早期可出現鼻搔癢,何杰金氏病亦可出現搔癢,帶狀皰疹常為生殖系統癌及淋巴系統癌的先軀症。

皮肌炎發生於四十歲以上者約1/3~1/2,為許多惡性腫瘤的早期徵兆,尤多為肺癌及生殖系統癌的警號。最早者可有二年的預報價值,發生部位常在面、頸部出現蝶形紅斑,眼圈發晦,而皮膚出現黑棘皮病又常是胃癌的早期信號。

4.類電解質紊亂症候群 癌毒可致血鈣、磷、鈉、鉀等電解質發生異常改變,如肺癌、結腸癌可引起高鈣血症及低納血症,這些異常可作為輔助診斷。

5.類血管神經症候群 癌毒導致神經營養功能障礙,可致無原因的浮腫神經末梢炎,出現肢末麻木,肌無力等症,應加以注意。

總之,癌的超早期先兆是比較複雜的,無論在內分泌改變方面,或是免疫反應方面,神經系統方面,以及心血管血液等方面,早期皆有不同程度的兆象,對癌的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輔助價值。歸納上述,可概括為:

在類內分泌改變方面 據現代研究認為:異位激素(非內分泌腺源類內分泌病),所謂腫瘤——內分泌症候群,以肺癌為多見,最早可出現於肺癌局部臨床表現的前三年,由於異位激素干擾了正常激素的平衡而使內分泌呈紊亂狀態。因此,四十歲以後出現無原因的內分泌紊亂時就應列為癌警號。一般來說腫瘤產生的所謂異位激素,為瘤對腦垂體的促激素,而不是激素本身增加,如腫瘤產生的異位促甲狀腺素,而非甲狀腺素。再如某些肺癌(未分化癌)及肝癌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使患者乳房發育,其中,尤以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及生殖系統癌容易產生異位激素,從而導致相應的改變。

神經系統方面 神經系常為腫瘤的較前沿信號,可出現於腫瘤發生前數年,主要表現為感覺異常感覺障礙

心血管系統方面 心血管變化,尤其是遷徙性血栓性靜脈炎的出現,多為肺癌及生殖系統癌,及胰腺癌等腹、盆腔惡性腫瘤的最早信號。

血液系統方面 貧血常為造血系統腫瘤及淋巴系統腫瘤,如白血病的晚期惡兆,有的惡性腫瘤則可出現類白血病反映或白細胞減少,常為癌壞死、轉移之惡兆。

免疫系統方面 有些癌的過敏反應和自體免疫常增高,出現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改變。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皆較早出現自體免疫性的溶血性貧血,雖為非特異性徵候,但亦可為早期信號之一。

皮膚組織方面 皮膚病變常是內臟惡性腫瘤的報標器,如皮膚惡性黑棘皮病,在內臟惡性腫瘤中,尤其腺性癌的預報率幾乎百分之百。皮肌炎有1/6有癌症可能,消化道惡性腫瘤及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白血病等,常先出現皮膚搔癢。靜脈管炎很多情況下與惡性腫瘤有關,尤其是胰腺癌。此外,慢性蕁麻疹與淋巴腫瘤有聯繫。有些惡性腫瘤,如肺癌、生殖系統癌、消化道癌及淋巴系統癌,常易出現皮肌炎,其早期預報價值可比癌瘤局部臨床症状提早達二年的預報價值,最遲也可提早2月,其特徵是在面、頸部出現蝶形潮紅斑樣疹。

腺體分泌及排泄物方面 腺體分泌物及排泄物雖不是超早期先兆,但其改變也較早,二者的變化對癌系統來說,皆足以為戒!如由惡性腫瘤分泌出來的毒素刺激所在臟器組織的腺體,因此早期由於分泌物或排泄物的增加,雖無其它伴有症,亦足以引起警戒。如直腸癌最早可出現便後帶少量粘液,前列腺癌最早期可出現尿後及大便後少量粘液,子宮頸癌白帶增多,子宮體癌輸卵管癌的水樣白帶均足以引起警惕。

四、癌前潛病

(一)可能癌前病

1.胃癌 胃潰瘍(2~8%癌變率)、萎縮性胃炎。

2.腸癌 腸道息肉(40~50%癌變率)。

3.陰莖癌 隱睾包皮過長(85~100%癌變率)。

4.宮頸癌 宮頸糜爛(20~35%癌變率)。

5.卵巢癌 卵巢囊腫(50~75%癌變率)。

6.甲狀腺癌 甲狀腺腺瘤(20%癌變可能)。

7.乳腺癌 乳腺囊性增生(20~50%癌變率)、乳腺纖維腺瘤2.6%癌變率)。

8.皮膚癌 色痣慢性潰瘍白斑、瘢痕、放射性皮炎、日光病、表皮樣囊腫

9.粘膜癌 粘膜白斑。

10.絨毛膜上皮癌 葡萄胎

(二)癌前病

1.皮膚 長期頑固的色素性痣、疣,或其他結節白斑病、慢性皮炎、經久不愈的潰瘍,或易受摩擦部位的瘢痕、白化病、角化過度……或著色性干皮病,在日光照射下,可癌變為皮膚惡性腫瘤

2.粘膜 白斑病、慢性炎症、潰瘍、或乳頭狀突起等。

3.胃 胃酸不足性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胼胝性潰瘍、息肉。

4.直腸 多發性息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5.肝 遷延性肝炎肝硬化、有家族史者。

6.肺 長期慢性支氣管炎腺瘤

7.乳腺 乳腺纖維瘤。

8.宮頸 白斑、慢性糜爛、炎症。

9.卵巢、宮體 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10.前列腺 慢性前列腺炎

以上,可能癌前病、癌前病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癌變。

五、惡性腫瘤十大警號

(1)發現不痛不癢的腫塊。

(2)經久不愈的潰瘍。

(3)疣或色素痣,突然增大,脫毛,刺癢或疼痛,色素加深。

(4)持續性乾咳胸痛

(5)持續性食慾減退上腹不適,或疼痛,或食道吞咽不適,或原疼痛規律突然改變。

(6)腹脹不適,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7)不明原因的出血

(8)排泄物帶血。

(9)分泌物增多,如白帶增多。

(10)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體重減輕、貧血。

附:交界腫瘤(臨界瘤)的診斷意義

所謂交界腫瘤,是指界乎於良、惡性之間的腫瘤,交界腫瘤的標準在於形態結構的可疑,介於分化良好與明顯異型之間。或分化不成熟,或分化完全成熟,但臨床症状為惡性。良、惡性腫瘤之間並非一刀截,很多情況下是互相滲透的,或存在著階梯變化的標準。交界性腫瘤是良、惡腫瘤的中間過度,有的為「半惡性」,有的為「微惡性」,甚至成為「臨界腫瘤」,如形似良性實則為惡性的唾液混合瘤,交界性腫瘤一般是可逆性的。

交界性腫瘤

(1)尿路上皮移行細胞乳頭狀瘤

(2)甲狀腺乳頭狀腺瘤胚胎性腺瘤

(3)卵巢囊腺瘤上皮增生活躍者。

(4)外耳道陰莖鱗狀細胞乳頭狀瘤

(5)唾液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細胞豐富者。

(6)鼻腔等處的內翻性乳頭狀瘤

(7)大腸乳頭狀瘤(即絨毛狀腺瘤)。

(8)細胞豐富的纖維瘤

(9)乳房腺纖維瘤分化良好者。

(10)血管外皮瘤。

(11)骨巨細胞瘤Ⅰ級。

(12)葡萄胎滋養葉細胞活躍增生者。

(13)頜骨造釉細胞瘤

(14)腎腺瘤肝細胞腺瘤

(選自俞孝庭,論交界腫瘤,《腫瘤防治研究》,1976,2期,75頁)。

交界腫瘤實際上也就是境界腫瘤,其特點根據李吉友氏所提供的特點如下:

(1)腫瘤細胞形態介於良性、惡性之間,既不是典型的良性,又缺乏肯定惡性的證據,或者,從某些方面看似屬良性,另一方面又象惡性。或者,從某些方面看似屬惡性,另一方面又象良性,或者,惡性的證據不太確鑿,但又有可疑之處,遇到這種情況,診斷意見就可能出現分岐,有的醫生說是良性,有的醫生說是惡性,甚至會診討論時也不能求得統一的看法。

(2)生長方式上有局部擴散的傾向,切除後往往容易複發,但卻不發生轉移或極少有轉移,或者即使出現局部轉移,仍然進展緩慢,對病人威脅不大。

(3)細胞形態和它的實際情況對不上號,細胞形態屬良性,但實際表現有局部擴散或偶有轉移,或者細胞形態符合惡性,但沒有明顯的擴散轉移等惡性表現。

第四節 女性經絕期腫瘤先兆

經絕期是女性一生中的一個重大關卡,各種疾病都容易在此時期出現,尤其是生殖系統腫瘤更易發生。由於卵巢、乳腺、輸卵管、子宮等是一個系統,疾病都互為關聯,因此它們之間的腫瘤信號也可以互報……

女性更年期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時期,由於內分泌的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諸如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內分泌紊亂,尤其經絕期腫瘤的發病率為最高峰。因此,加強警惕性具有重要意義,如發現得早可以徹底治癒,發現得晚則禍害立至。故在經絕期階段,女性生殖系統發生的一切異常信號(尤其不規則流血及月經異常)皆不能掉以輕心。

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乳腺,皆受轄於卵巢。因此可以說,卵巢的異常,是這一系統疾病的罪魁禍首。卵巢本來就是一個很活躍的組織,尤其在經絕期更易被激惹。經絕期如果用藥不當,攝生不慎(包括房事不節)等,很易導致卵巢內分泌失調、下丘腦—垂體促性腺功能亢進,致雌激素血水平偏高,從而誘發卵巢腫瘤,卵巢腫瘤一旦發生,惡變率很高,因此有主張更年期切除卵巢以絕後患之說。

由於卵巢、乳腺、子宮、陰部是一個受卵巢支配的系統,它們之間在生理上互相關聯,在病理上也互為因果關係,因而在腫瘤的先兆方面具備了互報的條件。如乳腺增生、子宮內膜增生都是卵巢功能失調的信號,都有可能轉變為腫瘤。

卵巢雖然深居腹內,但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其內者,必形於外」,卵巢一旦出現異常,都能通過乳腺及子宮等發出信號,故乳腺、子宮、外陰的異常,往往都是卵巢腫瘤的外兆。如卵巢囊腫(尤其是漿液性囊腫),在經絕期的發病率相當高,而且惡變率並不低(10~20%,甚至可以高達50%),故應引起高度警惕。如40歲以上婦女,一側少腹發脹,或持續性壓迫痛伴月經異常(月經稀發、色黑、淋漓不盡或過多),都應警惕卵巢腫瘤。經絕期或經絕後出現子宮不規則出血、色黑,都應想到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尤其原有月經過多(子宮內膜增生)脫落內膜污黑者,更應加以高度重視。

35歲以上婦女高發的宮頸癌,在女性生殖器惡性腫瘤中竟高達58.5~93.1%。因此,中年婦女,尤其是早婚婦女、房事不節者,發現帶有異味的清稀水樣白帶增多及接觸性出血(尤其是性交後出血)就應立即作進一步檢查以免錯過早期治療的時機。

子宮肌瘤是婦女的高發腫瘤,30歲以上婦女,出現月經過多,行經期延長,經一般治療無效,平時白帶增多,性慾偏亢,就應想到子宮肌瘤的可能。一側少腹酸脹,帶有異樣味的水樣白帶大量增多,則應進一步作輸卵管的有關檢查。如出現劇痛和不規則子宮少量出血,則應考慮輸卵管癌的可能。

一側少腹痛排卵期及經期尤其明顯),並有逐漸增劇趨勢,伴有月經紊亂者,首先應考慮卵巢癌或卵巢腫瘤的可能。乳部摸到不痛不癢硬塊,並逐漸增大者,又應懷疑乳腺癌發生的可能。

總之,經絕期及經絕後期是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高發期,如在這個階段出現的任何異常,都不應有任何僥倖心理,而應立即進行進一步檢查。另外,開展40歲以上婦女定期進行生殖系統腫瘤普查,是婦女保健的一項必要措施。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第五節 男性更年期腫瘤先兆

男性全身惡性腫瘤的發生率遠遠大於女性,而性腺系統的惡性腫瘤又遠遠小於女性,儘管如此,男性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仍然不能忽視……

在男性全身各部惡性腫瘤中,除甲狀腺癌及性腺癌之外,其發病率幾乎都是男性大於女性,有的甚至遠遠超過女性,這也是男性壽命短於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男性癌發率高的原因是千百年來男性的工作、生活節奏、思想都比較緊張,加之攝生不慎(煙、酒、房勞)之故,如果工作性質及操作環境與癌發因素有關就更易導致癌症。因此,男性保健必須加強,尤其中老年以上的男性作腫瘤的普查是十分必要的。

男性易發腫瘤中,全身部位的已在中老年腫瘤一節論述,下面就男性生殖系統腫瘤論述之:

男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主要包括陰莖癌,其次為前列腺癌及睾丸癌,由於陰莖及前列腺皆受睾丸支配,它們之間同樣為一個互相聯繫的整體,在生理上互相關連,在病理上互為因果關係。因此,和女性一樣,在腫瘤的先兆方面同樣可以互報。

男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同樣多發生於更年期,男性更年期和女性一樣,內分泌失調易導致各種疾病發生。睾丸是男性腺惡性腫瘤的病源,故陰莖癌、睾丸癌、前列腺癌往往都是內分泌紊亂、睾丸激素分泌失調之故。睾丸同樣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器官,凡更年期用藥不當、精神情緒失調或攝生不慎(尤其房勞不節)都易導致睾丸分泌失調,雄激素血水平偏高,從而誘發癌腫。

由於男性性腺及生殖器官都位於腹腔之外,因此早期先兆易於發現。中老年男性應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密切觀察,以利於早期發現疾病。

陰莖癌 是一種以中老年人為高發的男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在男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居於首位。早期先兆為陰莖局部出現紅斑或濕疹樣斑,有分泌物及瘙癢。包皮過長、陰莖濕疣、白斑是主要癌前誘因。

前列腺癌 是一種對男性老年人威脅較大的男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本病與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有密切關係。早期先兆為逐漸出現與感染無關的尿意稍促感及尿意不盡感,此時如做肛門指診便可及早提示異常。肛門指診對老年人初感尿意不爽具有重要的早期發現價值,此法簡便易行、無任何痛苦,應作為老年人普檢的必要措施。

睾丸癌 比較少見。在惡性腫瘤中僅佔0.6~2%,發病年齡多為男性中、青年時期,隱睾可以看得上超早期信號,睾丸腫大是最早的徵兆,伴左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應立即作進一步檢查。

總之,男性無論是全身各部腫瘤,或是生殖器官腫瘤,其發生率皆較女性為高,尤其中老年人為甚,故提示男性從40歲開始,就應對各種惡性腫瘤嚴加防範。

第六節 中老年人腫瘤先兆

中老年人由於免疫力低下,加之任何腫瘤無論怎樣隱蔽,到了老年階段終將暴露,故老年階段腫瘤發病率較高。又由於老年人反應性較差不易察覺,因此更應引起充分警惕……

老年人體質都普遍較差,故警惕腫瘤發出的信號,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老年人將具有重要意義。

胃癌 是中老年期的高發腫瘤(40~60歲),平均發病年齡為50歲左右。凡40歲以上,不明原因的厭食、上腹飽悶、胃酸減少、皆應引起注意,尤其原有胃潰瘍的人更應考慮癌變的可能。

肝癌 多發生於中老年人(31~50歲),男女之比為8∶1.本病惡性度大、發展快、預後不良,故應嚴加註意,如出現右上腹脹痛逐漸加重,食慾不佳,乏力,尤其原有慢性肝炎者,皆應作進一步檢查。

直腸癌 是中老年人較好發的惡性腫瘤,早期由於直腸彈性大,故無明顯症状,但40歲以上出現不明原因的便意感,大便粘液增加及大便規律改變,都應引起重視。

膀胱癌 是中老年人的好發惡性腫瘤,好發年齡為40~60歲,男多於女。無痛性、間歇性血尿是膀胱癌的重要信號,尤其原患慢性膀胱炎的人更應引起注意。

食管癌 同樣是中年以上常見的惡性腫瘤,(40歲以上)男多於女,凡漸覺進食後,食物通過有停滯感、胸部不適、有異物感,年在40歲以上,或居住在高發區的人都應懷疑本病潛在的可能。

鼻咽癌 多發生在30~50歲間的中老年人,為南方沿海一帶的高發惡性腫瘤。梵谷發區域30歲以上的人,出現不明原因的鼻塞、涕中帶血都應想到本病。

腎癌 亦為老年人多發病,常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主要為嗜鉻細胞瘤,是一種腎上腺髓質功能亢進性腫瘤,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水平升高。主要信號為高血壓,特點為收縮壓顯著升高,本病常發生於右腎,如觸到包塊更應懷疑本病。

此外,皮膚癌也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男女之比為2∶1,由於皮膚與內臟息息相關,故皮膚癌的危害性在於內髒的轉移,尤其惡性度極高的黑色素細胞瘤,具有閃電般的轉移性,故最為兇險。現代皮膚癌逐漸增多,主要與放射線及理化因素、日光等有關,由於本病非常善於偽裝,因此要注意各種慢性皮膚疾患的改變。無論痔、疣、白斑、潰瘍……一旦突然出現顏色改變、浸潤、有滲出,瘙癢等都為不祥信號,應作進一步檢查。

總之,中老年人是腫瘤的高發階段,而且年齡愈大,手術的條件也愈差。因此,一定要注意早期信號,以爭取早期手術。

第七節 青少年時期腫瘤先兆

青少年時期的惡性腫瘤,由於起病多急,因此易於發現。但由於本病惡性度高、進展迅速,一旦發現已非早期,故青少年時期的惡性腫瘤,尤應注意超早期先兆……

骨肉瘤 是惡性腫瘤中最兇惡的一種,占人體肉瘤的1/3,好發於10~25歲的青少年(佔1/3),男女比例為2∶1。多見於股骨下端脛骨上段,本病最為兇險,發展快、轉移迅速,危害極大。青少年如出現不明原因的上述骨部不適,就應引起注意,如出現疼痛或腫塊更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急性白血病 多發生於20歲以前的青少年階段,男女之比為5∶4,急性白血病又稱血癌,最為兇險,凡青少年時期出現發熱怕冷而伴有鼻衄紫斑等出血症状者,都不能忽視血液檢查。

惡性淋巴瘤 分為何杰金氏病(淋巴網狀組織惡性腫瘤)及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兩類,包括淋巴肉瘤及網織細胞肉瘤。多發生於青、少年,男多於女。青少年如出現全身(或局部)瘙癢、不規則發熱及淺表淋巴結腫大(尤為頸部淋巴結腫大),都應儘早做淋巴組織活體檢查。

甲狀腺癌 為一種多發生於青年女性的惡性甲狀腺腫瘤。凡青年女性在甲狀腺部位觸到生長迅速的結節、不痛不癢,都應立即作進一步檢查。

總之,青少年時期易發生的惡性腫瘤雖然種類不多,但極為兇險,加之青少年體質較強,一般狀況好,容易掩蓋病情。因此,凡出現上述可疑信號者,都不能掉以輕心。尤其發生年齡愈輕的惡性腫瘤,遺傳性愈強,故應注意家族史。

兒童期腫瘤詳見本書第一○五章兒童期腫瘤先兆。

32 急腹症先兆 | 胃癌先兆 32
關於「中醫疾病預測/癌先兆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