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濟寶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衛濟寶書》外科著作。原書一卷,二十二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東軒居士增注,約撰於12世紀初。原方已佚清代編寫的《四庫全書》時予以輯佚,析為二卷,但已不全。卷上為癰疽論治,「五發」(癌、、痼、疽)圖說,試瘡潰法,長肉、潰膿法、打針法、騎竹馬灸、灸惡瘡法等;卷下為正藥指授散等40首外科方劑乳癰、軟的證治等。雖卷帙不多,卻有獨到之處。1949年後有影印本。

提要

衛濟寶書二卷(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東軒居士撰,不著名氏。陳振孫《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皆列其目為一卷。世間久無傳本,惟《永樂大典》內尚有其文,並原序一篇。稱予家藏《癰疽方論》二十二篇,圖證悉具,可傳無窮,故記之曰《家傳衛濟寶書》。序中具述方論之所自來,而復言憑文註解,片言隻字,皆不妄發云云。然則是書所載,本以經驗舊方裒輯成帙,惟中間注語乃東軒居士所增入耳。又別有董璉序一篇,紀其得此書於妻家汪氏始末。中有乾道紀年,知東軒居士尚當為孝宗以前人,特其姓名終不可考。至徐文禮不過校正刊行,而所作後序,亦有舉諸家治法集成一書之語,乃當時坊本售名欺世之陋,習不足信也。其書首列論治諸條,皆設為問答之詞。原序以為傳之不老山高先生,其說頗荒誕不可稽。而剖析精微,深中奧妙,非實有所師授者不能。其後臚列諸方,附以圖說,於藥物之修制,針灸之利害,抉摘無遺,多後來醫流所未見。謹因其舊文,掇拾排比,析為上、下二卷,著之於錄,以備醫家之一種。其乳癰、軟癤二門,則別系之卷末,俾各從其類焉。  

附錄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癌」的病名,約公元前十二世紀的《周禮.天官》中,記著「瘍醫下士八人,掌管腫瘍......等病」。「腫瘍」這個詞,宋代王安石注為「腫瘍聚而不散」。可見包括腫瘤在內的瘍病已歸專科瘍醫治療了。兩千多年前的《內經》里就有瘤的分類記載。所提到的「腸覃」。「石瘕」、「積聚」都是指腫瘤。並記述了腫瘤的病因、症状和治療,而且包括手術切除和藥物治療。《晉書.景帝紀》載有割除目瘤、即司馬師「目有瘤疾,使醫割之。」說明在公元三世紀我國醫學家已能割治腫瘤。這在世界文獻中也是最早的記載。其後在《諸病源候論》以及諸多醫書中都有有關防治腫瘤、惡性腫瘤方藥的記載。到宋代時出現的《衛濟寶書》(1170年)論述了各種癌、癰、痼、瘭等外科疾病的不同治法,這是我國古代醫籍中最早使用「癌」(古寫作品)的病名。稍後醫家楊士瀛著《仁齋直指附遺方論》(1264年)則最早對「癌」的特徵作了簡明敘述,指出癌是「上高下深、岩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參看

關於「衛濟寶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