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溫疫論》溫病著作。二卷。明.吳有性撰於1642年。1641年山東、浙江等省疫病流行,醫者以傷寒治法無效,枉死頗多。吳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溫疫,系感染「異氣」(又名雜氣或戾氣)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對瘟疫病因和傳染途徑的認識,較之前人有較大突破。吳氏參考古今醫案,創造了一些較有實用價值的治法。書中詳論溫疫病因、初起、傳變諸症及治法等內容。這是在《傷寒論》成書1400年後醫學史上又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有關外感病的論著。它第一次認識到溫疫感染於戾氣、具有傳染性,開溫病學說之先河。後世許多溫病論著皆受此書的影響和啟發。乾隆年間,復有洪天錫補註本,書名《補註溫疫論》。嗣後又有鄭重光補註本,名為《溫疫論補註》,195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出版。此外又有《醫門普度溫疫論》,系清.孔毓禮、龔紹林等據吳氏原著加評,其原文和編排次序與《溫疫論補註》略異;下卷並集喻嘉言、林起龍、劉宏璧等有關疫病的論述,並附名方及前人疫症治案等。現有數十種清刻本及《中國醫學大成》本。

溫疫論》,溫病著作。二卷。明.吳有性撰於1642年。1641年山東、浙江等省疫病流行,醫者以傷寒治法無效,枉死頗多。吳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溫疫,系感染「異氣」(又名雜氣或戾氣)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對瘟疫病因和傳染途徑的認識,較之前人有較大突破。吳氏參考古今醫案,創造了一些較有實用價值的治法。書中詳論溫疫病因、初起、傳變諸症及治法等內容。是在《傷寒論》成書1400年後醫學史上又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有關外感病的論著。它第一次認識到溫疫感染於戾氣、具有傳染性,開溫病學說之先河。後世許多溫病論著皆受此書的影響和啟發。乾隆年間,復有洪天錫補註本,書名《補註溫疫論》。嗣後又有鄭重光補註本,名為《溫疫論補註》,195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出版。此外又有《醫門普度溫疫論》,系清.孔毓禮、龔紹林等據吳氏原著加評,其原文和編排次序與《溫疫論補註》略異;下卷並集喻嘉言、林起龍、劉宏璧等有關疫病的論述,並附名方及前人疫症治案等。現有數十種清刻本及《中國醫學大成》本。

參看

關於「溫疫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