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高粱 | 中藥圖典 |
高粱 Gāo Liɑnɡ |
|
---|---|
別名 | 蜀黍、木稷、藋粱、蘆穄、蜀秫、蘆粟、獲粱、番黍 |
功效作用 | 燥濕祛痰,寧心安神。主治濕痰咳嗽,胃痞不舒,失眠多夢,食積。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肺經、脾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高粱,禾本科,高粱屬。1年生草本。稈實心,中心有髓。分櫱或分枝。葉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蠟粉,平滑,中脈呈白色。圓錐花序,穗形有帶狀和錘狀兩類。穎果呈褐、橙、白或淡黃等色。種子卵圓形,微扁,質粘或不粘。性喜溫暖,抗旱、耐澇。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我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各地為最多。穀粒供食用、釀酒(高粱酒)或制飴糖。糖用高粱的稈可製糖漿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葉陰乾青貯,或晒乾後可作飼料;穎果能入藥,能燥濕祛痰,寧心安神。
目錄 |
藥用價值
【別名】木稷、藋粱(《廣雅》),蘆穄(《食物本草》),蜀秫、蘆粟、獲粱(《綱目》),番黍(《甌治遺事》)。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rghum vulgare Pers.
【來源】禾本科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以種子入藥。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
【性味】《綱目》:"甘澀,溫,無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源形態】
蜀黍(張華《博物志》)
一年生草本,高3~4米。莖圓柱形,節上有黃棕色短毛。葉互生,狹披針形,長達50厘米,寬約4厘米;葉鞘無毛或被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生纖毛。圓錐花序長達30厘米,分枝輪生,無柄小穗卵狀橢圓形,長5~6毫米,成熟時下部硬革質而光滑無毛,上部及邊緣有短毛。穎果倒卵形,成熟後露出穎外,亦褐色。有柄小穗雄性,其發育程度變化甚大。花、果期秋季。
【化學成分】幼芽、果實含p-羥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產生p-羥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備註】
高粱根能利小便,以及膝痛,腳跟痛。
【功能主治】
①《綱目》:"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粘者與黍米功同。"
②《四川中藥志》:"益中,利氣,止泄,去客風頑痹。治霍亂,下痢及濕熱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
【附方】治小兒消化不良:紅高粱一兩,大棗十個。大棗去核炒焦,高粱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服二錢;3~5歲小孩每服三錢,每日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取碾高粱的第2遍糠,除淨硬殼等雜質,置鍋中加熱翻炒,至呈黃褐色,有香味時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1錢口服。治療104例,其中100例在服藥6次以內治癒,4例無效。
【藥用植物栽培】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旱。宜選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4-5月播種,按行距50cm開溝,點播,間距約20cm,播後蓋土。
田間管理,出苗後,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除草,將過密的苗間掉。追肥1-2次,肥料以氮肥和廄肥為主。
起源與歷史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起源問題目前尚未定論,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原產於非洲,以後傳入印度,再到遠東。高粱分布廣,形態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斯諾頓(1935)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他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里,非洲佔28種;158個變種里,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中國高粱(S.bicolor var.kaoliang)又名蜀黍、秫秫、蘆粟、茭子等。關於它的起源和進化問題,多年來一直有兩種說法:一說由非洲(或印度)傳入。二說中國原產。因為高粱在中國經過長期的栽培訓化,漸漸形成獨特的中國高粱群,許多植物學形態與農藝性狀均明顯區別於非洲起源的各種高粱。中國高粱葉脈白色,穎殼包被小,易脫粒,米質好,分櫱少,氣生根發達,莖成熟後髓部乾涸,糖分少或不含糖分等。另外,中國高粱與非洲高粱雜交,F1容易產生較強的雜種優勢。說明兩種高粱遺傳距離差異較大。高粱是我國最早栽培的禾穀類作物之一。有關高粱的出土文物及農書史藉證明,最少也有5000年歷史了。如《本草綱目》記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余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人類食用高粱的最早發現
在莫三比克的一個溶洞中,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10.5萬年前的各種石器,有刮削器和研磨器,而且石器上面粘著許多當地的一種高粱的顆粒。由於洞穴中很黑暗,不適合作物生存,這些高粱顆粒肯定不是洞穴中自然產出的。顯然,原始人從洞穴外收集大量的高粱作物,然後在洞穴中用石器處理外殼後食用它們。這是迄今為止人類食用高粱的最早發現。
高粱品種資源與育種
建國以來經歷了全國高粱地方品種的普查、徵集、整理和從地方品種選擇到雜交育種的轉變。育種目標從單一產量育種到高產前提下的品質育種,再到高產、優質與多抗的育種變化。儘管中國高粱產區遼闊,自然條件複雜,生產目的各異,比如粒用、飼用、糖用、造酒或工藝用等,但是有了良種才使畝產由20世紀50年代的73公斤,提高到近年的313公斤;在播種面積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而總產量趨於平穩的
高粱用途與生產意義
綜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蕘(花序)、穗頸、莖稈,是中國高粱栽培的傳統習慣。高粱籽粒加工後即成為高粱米,在我國、朝鮮、原蘇聯、印度及非洲等地皆為食糧。食用方法主要是為炊飯或磨製成粉後再做成其他各種食品,比如麵條、面魚、面卷、煎餅、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澱粉、製糖、釀酒和制酒精等。
關於營養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莖稈等。其中子粒中主要養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纖維2~3%、澱粉65~70%。
蛋白質在子粒中的含量一般是9~11%,其中約有0.28%的賴氨酸,0.11%的蛋氨酸,0.18%的胱氨酸,0.10%的色氨酸,0.37%的精氨酸,0.24%的組氨酸,1.42%的亮氨酸,0.56%的異亮氨酸,0.48%的苯丙氨酸,0.30%的蘇氨酸,0.58%的纈氨酸。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纈氨酸的含量略高於玉米,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於玉米。其他各種胺基酸的含量與玉米大致相等。高粱糠中粗蛋白質含量達10%左右,在鮮高粱酒糟中為9.3%,在鮮高粱醋渣中是8.5%左右。高梁稈及高粱殼的蛋白質含量較少,分別為3.2%及2.2%左右。
高粱蛋白質略高於玉米,同樣品質不佳,缺乏賴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質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質的分子間交聯較多,而且蛋白質與澱粉間存在很強的結合鍵,致使酶難以進入分解。
脂肪脂肪含量3%,略低於玉米,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點也略高些。亞油酸含量也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產品中粗脂肪含量較高。風乾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為9.5%左右,鮮高粱糠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別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較少,僅為3.6%左右,高粱稈和高粱殼中含量也較少。
無氮浸出物無氮浸出物包括澱粉和糖類,是飼用高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來源,飼用高粱中無氮浸出物的含量變化於17.4~71.2%之間。高粱稈和高粱殼中的粗纖維較多,其含量分別為23.8%和26.4%左右。澱粉含量與玉米相當,但高粱澱粉顆粒受蛋白質覆蓋程度高,故澱粉的消化率低於玉米,有效能值相當於玉米的90~95%。高粱稈和高粱殼營養價值雖不及精料,但來源較多,價格低廉、能降低飼養成本。
礦物質與維生素礦物質中鈣,磷含量與玉米相當,磷約40~70%,為植酸磷。維生素中B1、B6含量與玉米相同,泛酸、煙酸、生物素含量多於玉米,但煙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據中央衛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維生素B)1.4毫克,核黃素(維生素B)0.7毫克,尼克酸6毫克。成熟前的高粱綠葉中粗蛋白質的含量約13.5%,核黃素的含量也較豐富。高粱的子粒和莖葉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胡蘿卜素,尤其是作青飼或青貯時含量較高。
丹寧屬水溶性多酚化合物,也稱鞣酸或丹寧酸。丹寧具有強烈的苦澀味,影響適口性;丹寧能與蛋白質和消化酶結合,影響蛋白質和胺基酸的利用率
性味:性溫,味甘、澀。
功效:溫中,利氣,止泄,澀腸胃,止霍亂。適用於下痢及小便濕熱不利。
食用菜譜
高粱米粥
【需要材料】高粱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煮高粱米為粥(高粱米需煮爛),加入冰糖再煮,糖化後溫服。
高粱螵蛸粥
【需要材料】高粱米100克,桑螵蛸20克。
【製作】先將桑螵蛸用清水煎熬3次,收濾液500毫升;然後將高粱米洗淨,放入沙鍋內摻入桑螵蛸汁,置火上煮成粥,至高粱米爛時即成。
【功效】和胃健脾,益氣消積。
高粱豬肚粥
【需要材料】 高粱米 90克 蓮子 60克 豬肚 100克 稻米 50克
胡椒 3克 鹽 3克 各適量
【製作】 將高粱米炒至褐黃色有香味為止,除掉上面多餘的殼; 把豬肚,蓮子肉,胡椒洗淨,與高粱米一齊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至高粱米熟爛為度,調味即可。
高粱米糕
【需要材料】 高粱米 600克 紅豆沙 300克 白砂糖 150克
【製作】1.將高粱米洗淨,倒入適量清水,放入籠內蒸熟,備用。2.取2隻瓷盤,取一半高粱米放入盤內鋪平,用手壓成二三厘米厚的片,剩下的高粱米放入另一盤內壓好。 3.將壓好的高粱米扣在案板上,用刀抹平,再鋪上厚薄均勻的豆沙餡,然後將另一半高粱米扣在豆沙餡上,再用刀抹平,食用時用刀切成菱形塊,放入盤內,撒上糖,即可食用。
食療價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的種子。又稱木稷、蜀秫、蘆粟、荻粱。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採收成熟的果實,晒乾除去皮殼用。
[性能]味甘、澀,性溫。能益脾溫中,澀腸止瀉。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煙酸等成分。
[用法]煎湯,研末,或煮粥服食。
[附方]
1,高粱大棗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棗10個,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細末,加入適量白糖,混合均勻。每次~12g。溫開水送服。
本方用高粱米、大棗益脾胃、止瀉,炒用以增強收斂澀腸作用。主要用於小兒腸胃虛弱,消化不良,少食腹瀉或大便稀溏等。
2,高粱苡仁車前湯:高粱30g,薏苡仁、車前各15g。加水煎湯服。
本方用高粱益脾澀腸,以薏苡仁、車前草利尿除濕。用於脾虛濕盛,瀉下稀水,小便短少。
參看
|
關於「高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