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酒糟
Jiǔ Zāo
別名 甜糟、糟、紅糟、酒醅糟、粕
功效作用 溫中,消食,散瘀,止痛。治傷折瘀滯疼痛,凍瘡風寒濕痹
英文名 distiller's grains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distillers』 grains]∶自穀物中蒸出酒精或酒精飲料後的殘渣,用作家畜飼料

[distillers』 solubles]∶釀酒的余渣經過粗濾除去固體穀物後剩下的被溶解的殘留物和細顆粒  

目錄

中藥材

【藥名】酒糟

【別名】甜糟、糟、紅糟、酒醅糟、粕

【漢語拼音】jiu zao

【英文名】distiller's grain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ine

【歸經】胃;肝;腎經

【功效】活血止痛溫中散寒

【科屬分類】其他

【主治】傷折瘀滯疼痛;凍瘡風寒濕痹蛇傷;蜂螫

【採收和儲藏】在酒精廠或酒廠中收集。

性味】甘;辛;溫;無毒

【出處】《中華本草》  

酒糟-正文

(《本草拾遺》)  

酒糟-異名

甜糟(《本草拾遺》),糟(《日華子本草》),紅糟(《養生必用方》),酒醅糟、粕(《綱目》)。  

酒糟-來源

為米、麥、高粱等釀酒後剩餘的殘渣。  

酒糟-化學成分

酒糟因制酒原料及方法之不同,所含成分亦異,其僅分離酒液的酒糟中尚含相當量的乙醇,若經蒸吊燒酒後,則乙醇的含量極少。  

酒糟-性味

甘辛,溫。

①《綱目》:"甘辛,無毒。"

②《本草求原》:"辛,熱。"  

酒糟-功用主治

溫中,消食,散瘀,止痛。治傷折瘀滯疼痛,凍瘡,風寒濕痹。

①《本草拾遺》:"主溫中冷氣,消食殺腥,去草菜毒,潤皮膚,調臟腑。"

②《日華子本草》:"罯撲瘀血,浸洗凍瘡,敷蛇、蜂叮毒。"

③《綱目》:"能活血行經止痛,故治傷折有功。"  

酒糟-用法與用量

內服:炖溫。外用:罨敷。  

酒糟-選方

①治傷折,惡血不散疼痛:酒糟二斤,糯米半斤。上二味相和,酒煮稀稠得所,取出乘溫塗患處,外封裹之,日再易。(《聖濟總錄》糟米塗方)

②治鶴膝風:酒醅糟四兩,肥皂一個(去子),芒硝一兩,五味子一兩,砂糖一兩,薑汁半甌。研勻,日日塗之。加入燒酒尤妙。(《綱目》)

③治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生薑汁、紅糟、白鹽、豬膏(臘月者佳)。上研爛炒熱,擦入皴內,一時雖遙僨甌閆と眈搴希儆眉窗病?《養生必用方》)  

酒糟美白功用

酒糟+溫水敷面

用適量溫水將冰凍的酒糟調開(注意不要調太稀哦),然後敷在臉上8分鐘就OK了,不過要先在手上試用哦,過敏就不好了。

關於「酒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