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
A+醫學百科 >> 腫瘤 >> 肉瘤 |
肉瘤,病名。瘤腫之一種。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多因思慮傷脾,脾氣鬱結不散而成瘤。瘤體初覺如桃李,漸大則如拳,其根基明顯而能移,瘤體質堅實而柔韌,皮色不變,無熱無寒。治宜健脾益氣,開郁化痰。內服藥可選用歸脾湯化裁,以手術切除為佳。相當於肌纖維瘤。
來源於間葉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多發生於皮膚、皮下、骨膜及長骨兩端。如纖維肉瘤生長迅速,腫瘤晚期常有壞死、出血、切麵灰紅色、質均勻細如生魚肉狀。骨肉瘤以青年人為多,好發於四肢長骨之兩端,尤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肱骨上端最多見。骨肉瘤發展迅速,病程短,開始在皮質內生長,可逐漸向骨髓腔發展,有時向外突破骨膜,侵入周圍軟組織,易引起病理性骨折。常見的還有平滑肌瘤、淋巴肉瘤、滑膜肉瘤等。早期即可發生血行轉移。
凡來源於間胚層組織(位於內外胚層之間)的惡性腫瘤叫做肉瘤。這些組織包括纖維組織、血管組織、淋巴管組織、脂肪組織、軟骨組織、骨組織、平滑肌組織、橫紋肌組織以及淋巴結組織。如血管肉瘤、淋巴管肉瘤、淋巴肉瘤、脂肪肉瘤、軟骨肉瘤以及骨肉瘤等。
目錄 |
早期症状
局部症状:局部疼痛和腫脹或伴有局部皮膚紅、熱關節 積液,肢體或關節活動疼痛和受限等。
疾病診斷
常見於成年人,好發於肩、頸、背、肩胛間、臀部、前臂、小腿至膝蓋內測等處。
腫塊多為單個,少數病人為多發,大小不一,呈扁平團塊狀,或分葉狀,瘤體質地柔軟似棉,外觀腫形似饅,用力可以壓扁,推之可以移動,與皮膚無粘連,瘤體表面皮膚如常,亦無疼痛。生長緩慢,長到一定程度後可自行停止生長而固定不變。另有一種多發性肉瘤,常發生於四肢、胸或腹部皮下,呈多個圓形或卵圓形結節,質地較一般肉瘤略硬,壓之有輕度疼痛。
食療
肉瘤手術切除後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應在食療上進行康復治療。手術前後,宜以補氣養血為主,可選用白蘿卜、冬瓜子、蓮藕等。放療後,患者常常表現為陰虛內熱之象,宜食用綠豆湯、冬瓜、絲瓜、苦瓜、獼猴桃、銀耳等。化療後,患者常常有脾胃虛寒之象,宜食用大棗、桂圓肉、乾薑等溫補脾胃之品。氣血兩虧,氣陰不足的患者可多吃些豬肝、海參、白木耳、紅棗等。痰濕重的患者可多吃些薏苡仁、扁豆、橘子、絲瓜、海帶等。最重要的是多食新鮮熟菜水果,多食菌菇類、葵類、蘆筍、西紅柿、胡蘿卜等有一定抗癌作用的果蔬。
1.消瘤蛋
雞蛋2個、中藥壁虎5隻、莪術9克,加水400克共煮,待蛋熟後剝皮再煮,棄藥食蛋,每晚服1次。
2.二鮮湯
3.銀耳藕粉湯
銀耳25克、藕粉10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泡發後加適量冰糖炖爛,入藕粉沖服。
常見類型
骨肉瘤
骨肉瘤由腫瘤性成骨細胞、骨樣組織所組成,為起源於成骨組織的惡性腫瘤。骨肉瘤發病率在原發性惡性腫瘤中佔據首位。該瘤惡性程度甚高,予後極差,可於數月內出現肺部轉移,截肢後3~5年存活率僅為5~20%。發生在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的約佔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其它處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脊椎、髂骨等亦可發生。多數為溶骨性,也有少數為成骨性,發病年齡: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大多在10~25歲,男性較多。腫瘤多處於骨端,偶發生於骨幹或骨骺。骨肉瘤含有不同成份的軟骨,纖維組織及生骨組織。
骨纖維肉瘤
骨纖維肉瘤是纖維原性惡性腫瘤。原發於骨髓腔內結締組織者,稱為中央型骨的纖維肉瘤,較多見。原發於骨膜的纖維組織者,稱為周圍型骨的纖維肉瘤,較少見。繼發性骨纖維肉瘤,往往繼發於原有骨病。如畸形性骨炎、骨纖維異樣增殖症、動脈瘤樣骨囊腫、慢性骨髓炎、複發的骨巨細胞瘤等。
滑膜肉瘤
滑膜肉瘤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軟組織肉瘤,起源於具有滑膜分化的間葉細胞,但罕見於關節內。滑膜肉瘤是第四常見的軟組織肉瘤,好發於15~40歲,它很少從關節滑膜發生,而是從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內發生,有時甚至遠離關節。好發於四肢,約70%發生於下肢,特別在膝關節附近,其次為足及踝部,上肢以肘部為多。另外與關節無關的部位如頭頸部、腹壁、後腹膜也可發生。
脂肪肉瘤
惡性軟組織腫瘤稱為軟組織肉瘤,脂肪肉瘤是最常見的一種軟組織肉瘤。多見於30~70歲患者,以50歲左右發病最多,男性多於女性。常發生於大腿及腹膜後。起源於脂肪母細胞向脂肪細胞分化的間葉細胞,從起源來看,存在著脂肪組織的部位皆有可能發生脂肪肉瘤發生於肢體的病例佔60%腹膜後間隙佔15%軀幹部皮 下15%,原發於肝臟的脂肪肉瘤極為罕見。表現為不同分化程度的異型脂肪母細胞,均含有脂質根據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和類型可以分為四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樣 型、圓形細胞型及多形型但腫瘤中通常是多型細胞混合存在。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肉瘤的相關提問
|
關於「肉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