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拼音:nèi fèn mì xiàn

英文:endocrine gland

定義:沒有分泌管的腺體稱為內分泌腺。它們所分泌的物質(稱為激素)直接進入周圍的血管淋巴管中,由

Bknxf.jpg

血液淋巴液將激素輸送到全身。人體內有許多內分泌腺分散到各處。有些內分泌腺單獨組成一個器官,如腦垂體甲狀腺胸腺松果體腎上腺等。另一些內分泌腺存在於其他器官內,如胰腺內的胰島卵巢內的黃體睾丸內的間質細胞等。

內分泌腺所分泌的各各激素對機體各器官的生長發育、機能活動、新陳代謝起著十分複雜而又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  

目錄

人體的內分泌腺

人體的內分泌腺有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甲狀旁腺、胸腺和性腺。此外,松果體和分布於胃腸道黏膜中的內分泌細胞,以及下丘腦的某些神經細胞,也具有內分泌的功能。下面補充介紹一些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知識。  

垂體

垂體垂體懸垂於腦的底部,所以也叫做腦垂體或腦下垂體。它呈卵圓形,大小如豌豆,由一短柄與丘腦下部(也叫下丘腦)相連。垂體可以分為腺垂體神經垂體兩部分。腺垂體是腺體組織,而神經垂體是神經組織

腺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催乳素等。生長激素直接作用於組織細胞,可以增加細胞的體積和數量,促進人體的生長。

腺垂體還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這些激素總稱為促激素。促激素一方面調節相應腺體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另一方面還維持相應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因為腺垂體具有調節、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作用,所以,過去有些人曾將它叫做內分泌腺之王。近代醫學研究結果表明,腺垂體並不是獨立指揮其他腺體的,它是在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所分泌的各種促垂體激素的控制下進行活動的。具體地說,下丘腦前部的某些神經細胞分泌的多種激素(統稱為神經激素)被運送到腺垂體後,可以分別促進或抑制某種腺垂體激素的分泌。例如,下丘腦分泌的生長激素釋放激素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激素抑制激素能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現在看來,內分泌腺之王的桂冠應該屬於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所有。

神經垂體沒有合成激素的作用,它所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加壓素)和催產素是由下丘腦的某些細胞分泌後,沿著神經纖維送到神經垂體,再在神經系統調節下釋放入血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從而使尿量減少。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經驗,當飲水少或大量出汗而丟失水分時,尿量就會減少,就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從而促進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抗利尿激素又可以使全身小動脈收縮而升高血壓,所以又叫加壓素。概括地說,抗利尿激素具有抗利尿作用和升高血壓作用。催產素也具有兩種生理作用,一是強烈刺激子宮收縮的作用,另一是促進排乳作用。

綜上所述,垂體是人體內最主要的內分泌器官,結構複雜,分泌的激素種類多,作用廣泛,並且能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甲狀腺

甲狀腺主要由許多腺泡組成。腺泡壁是一層上皮細胞,腺泡中央為腺泡腔,內含膠質,腺泡之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是一組含碘的胺基酸,其中包括甲狀腺素(簡稱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簡稱T3)。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酪氨酸和碘。酪氨酸在人體內可以自行合成,而碘主要由食物供應。甲狀腺腺泡上皮細胞對碘有很強的攝取能力,當碘被攝取而入細胞後,在酶的作用下被活化。活化碘立即與由腺泡上皮細胞合成的甲狀腺球蛋白中的某些酪氨酸殘基結合,生成碘化酪氨酸:單碘酪氨酸和雙碘酪氨酸(這一過程叫碘化)。最後,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將兩分子的雙碘酪氨酸縮合成T4;或將一分子單碘酪氨酸和一分子雙碘酪氨酸縮合成T3。這兩種甲狀腺激素生成後仍然附著在甲狀腺球蛋白上,並且貯存在腺泡腔中。甲狀腺進行分泌活動時,甲狀腺球蛋白被腺泡上皮細胞吞飲入細胞內,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游離出T3、T4。T3、T4再由上皮細胞釋放而進入血液,經血液循環運往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而發生作用。甲狀腺激素的功能特點是: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幾乎遍及全身各個組織;作用遲緩而又持久。一般認為,甲狀腺激素主要調節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基本生理過程。  

胰島

胰島是胰腺的內分泌部。人體胰腺中約有25萬~200萬個胰島,總重量約1 g,占整個胰臟重量的1%~2%。胰島中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島素的主要功能已經在課文中講述了,總的說來,它有降低血糖濃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的主要功能是加速肝糖元分解,促進糖元異生作用(糖元異生作用是非糖物質轉變為糖元的過程),使血糖升高。此外,胰高血糖素還能促進脂肪的分解。在人體內,胰島素有降低血糖濃度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有升高血糖濃度的作用。同時,血糖濃度又能夠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當血糖濃度下降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從而使血糖濃度回升;當血糖濃度升高時,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從而使血糖濃度恢復到正常水平。就是這樣,使血糖濃度能夠保持相對的恆定。

總之,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調節糖類、脂肪、蛋白質代謝,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腎上腺

腎上腺位於腎臟的上端,左右各一。腎上腺分為內外兩層,外層叫皮質,內層叫髓質。皮質分泌的激素有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性激素,統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主要是調節水鹽代謝,促進腎小管對鈉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對鉀的排泄,因此它有保鈉、保水和排鉀的作用。糖皮質激素主要是調節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促進蛋白質分解和抑制蛋白質合成,並促使蛋白質、脂肪在肝臟里轉變成糖元和葡萄糖;抑制體內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此外,糖皮質激素還可以增強人體的應激功能。內外環境中的一切有害刺激(包括麻醉感染中毒、出血創傷休克外科手術燒傷、寒冷、恐懼、疲勞和疼痛等等)都能引起人體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變,以耐受上述的種種有害刺激,像這樣的生理變化就是人體的應激反應。在這種反應過程中,有害刺激可以通過下丘腦和腺垂體引起糖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從而改變人體的代謝狀況,以耐受這些有害的刺激,幫助人體度過危險期

在正常情況下,腎上腺皮質還能分泌少量的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但所分泌的性激素生理作用較弱,對兩性的生理功能不起主要作用。當近髓質部位的那層皮質細胞(網狀帶)增生或形成腫瘤時,性激素主要是雄性激素分泌增加,男性患者會毛髮叢生,女性患者將表現男性化,身體毛髮也增加。

髓質分泌的激素有腎上腺素(量較多)和去甲腎上腺素(量較少)。這兩種激素的生理功能大致相同,但也有某些差別。具體地說,它們都能使心臟收縮力量加強,心率加快;腎上腺素可以使皮膚和腹腔的小動脈收縮,使心臟和骨骼肌等處的血管舒張,而去甲腎上腺素對全身的小動脈(冠狀動脈除外)都具有強烈的收縮血管的作用;它們都能促進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以及使貯存脂肪分解,但是,腎上腺素對升血糖的作用比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更強些,而去甲腎上腺素促進脂肪分解的作用大於腎上腺素的作用;它們都能促使支氣管平滑肌舒張,因此常用於支氣管痙攣而引起的哮喘解痙,但是,腎上腺素比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更強。  

性腺

性腺性腺在男性為睾丸,女性為卵巢。它們除產生生殖細胞外,還具有內分泌功能。

睾丸在性成熟時開始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有促進精子生成,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發育並維持其正常活動,激發和維持男性第二性徵等作用。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雌性激素能促進女性生殖器官、乳腺導管發育,激發並維持女性第二性徵。孕激素能促進子宮內膜增厚和乳腺腺泡的發育。  

甲狀旁腺

甲狀旁腺貼附於甲狀腺左右葉的後面,通常為四個,每個大小近似綠豆。甲狀旁腺分泌的甲狀旁腺素,能調節體內的鈣和磷的代謝:一方面使骨組織中的磷酸鈣分解而釋放到血內,另一方面能促進腎小管對磷的排泄,從而使血磷降低和血鈣升高。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出現血鈣升高,血磷降低,骨中的鈣和磷都減少,因此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變形或自發性骨折。此外,由於尿中鈣和磷的排出增加,容易形成泌尿道內結石。

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相繼在甲狀腺、甲狀旁腺和胸腺中,發現一種C細胞。C細胞具有分泌功能。它分泌的激素與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正好相反。能迅速降低血液中鈣的濃度,因此,人們把它叫做降鈣素。正是由於降鈣素與甲狀旁腺激素的相互對抗作用,才使人體血液中的鈣和磷的濃度維持著動態平衡。目前降鈣素已能人工合成,並開始應用於臨床。  

松果體

松果體又名腦上腺。位於胼胝體後尾的下面,形似松果,長約1 cm。幼年時,松果體發達,以後逐漸退化,一般在7~10歲便開始鈣化萎縮。它分泌的激素──黑素緊張素有抑制性腺發育的作用,特別在幼年,有制止性成熟的作用。

黑素緊張素的合成與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調節,持續光照可以抑制松果體的分泌,而黑暗則對松果體的分泌起刺激作用。因此,它的分泌量出現晝夜周期性的變化。中午12時,分泌量最低;午夜零時,分泌量最高。這種周期性與人的月經周期有明顯關係。此外,松果體可能通過黑素緊張素的分泌周期向中樞神經系統發放「時間信號」,從而影響機體的時間生物效應,如睡眠和覺醒。但松果體是否作為影響或調節動物晝夜節律性活動的「生物鐘」,則有待於進一步證明。還有資料介紹,近年來發現,黑素緊張素能加強中樞抑制過程,從而有促進睡眠的作用。因此,已有人用它來治療癲癇。  

胸腺

胸腺位於胸骨的後方,緊貼氣管大血管的前面,由兩葉組成。圖37不同年齡期的胸腺示意圖 腺體大小隨年齡而改變,幼年時期,腺體逐漸增大(圖37),在青春期以前生長到最大限度,以後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小。胸腺主要由淋巴細胞上皮網狀細胞構成。它是一個淋巴器官,但上皮網狀細胞能分泌胸腺素,所以有人將胸腺歸屬於內分泌器官。胸腺素有刺激淋巴組織生長的作用,並促使其生長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細胞。在幼年時胸腺促使這種免疫功能的發育,在成年時幫助維持這種免疫功能。進一步闡明胸腺與免疫功能的關係,這對於器官移植等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胃腸道黏膜中的內分泌細胞

胃腸道黏膜中的內分泌細胞能分泌胃泌素、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促胰酶素抑胃肽等多種胃腸激素和類物質。近幾十年來,胃腸激素的研究有很大進展,胃腸器官在人們心目中已不僅是消化器官,而且還是人體內最大、最複雜的內分泌器官。近年來,在腦組織中發現有多種胃腸激素,而原先存在於腦組織中的肽,也在胃腸道內存在。這種雙重分布的肽,被稱為腦—腸肽

胃腸激素的生理功能是:①調節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運動。②激素釋放作用。如抑制胃肽、胃泌素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③營養作用。一些胃腸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組織的代謝和生長的作用,即營養作用。如胃泌素能刺激胃的泌酸腺區和十二指腸黏膜的蛋白質、核酸的合成,從而促進生長。

參考

關於「內分泌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