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收縮
A+醫學百科 >> 子宮收縮 |
所謂子宮收縮即是整個腹部覺得硬綁綁的,或是有緊繃感,甚至會有疼痛的現象。但是,當胎兒在活動或是胎兒長大,子宮帶拉扯時,也感到似乎是有子宮收縮。
目錄 |
症状體征
初產婦的胎動大約在20-24周,經產婦較早,約16周左右,胎動時除了母體有胎兒在子宮內滾動的感覺之外,胎兒背部或手腳也會因活動而推擠子宮壁,使部份子宮變硬或變形,這是正常的現象。
另外,在生產前幾周,子宮會有自發性的子宮收縮,稱為Broaxton。
Hick's收縮,一天可能會有數次之多,這是一種正常的假痛現象,並無大礙,只要多休息即可。
但是在尚未足月之前,子宮每小時都有規則的緊繃感,如10或15分鐘一次,經過臥床休息之後仍無法改善的話,那麼這就是子宮早期收縮了,如未達37周,很可能造成早產現象,須要臥床休息或立即來醫院做適當的處置。
產生原因
孕期為什麼常有子宮收縮?妊娠期由於胎兒生長發育和以後分娩的需要,母體各系統發生一系列的適應性生理變化,其中生殖系統的子宮變化最明顯。
子宮孕育著胎兒,隨著胎兒的發育長大和胎盤產生激素的參與,子宮明顯增大變軟,其子宮腔容量增加1000倍,子宮重量增加20倍。組織學變化主要是子宮肌細胞肥大,胞漿內充滿具有收縮活性的肌動蛋白和肌漿球蛋白,為臨產後子宮收縮提供物質條件。子宮峽部位於子宮頸管內,非孕時長約0.8-1.0厘米,妊娠後隨著子宮增大,峽部逐漸伸展拉長變薄,擴展成為子宮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宮下段,臨產時可伸展至7-10厘米。
類別
孕期的子宮經常會出現收縮,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
生理性子宮收縮自孕12-14周起即可出現,表現為不規則的無痛性收縮,孕婦可以感覺到腹部發緊,也可從腹部捫到子宮發硬,每日出現的次數稀少,以後隨著妊娠進展,宮縮的頻率和強度有所增加,但沒有規律性,強度不會使宮腔內壓力超過2KPa,所以沒有分娩宮縮的疼痛咸。在生理性宮縮的作用下,子宮下段逐漸形成,宮頸趨於軟化成熟,並且逐漸過渡到臨產後的子宮收縮。
病理性
病理性子宮收縮見於流產或早產,孕期的病理性子宮收縮強度較大,可使宮腔內壓力超過2KPa,故均為有痛性收縮。流產常伴有子宮出血,早產則表現為子宮規律性和有效性,如不及時處理,隨即宮頸縮短,宮口擴大,並伴陰道血性分泌物,由先兆早產發展為不可免早產。
安全提示
孕期出現子宮收縮時,應注意宮縮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一旦宮縮呈現規律性及疼感,就已超出了生理性收縮的範疇,進入了病理性狀態。
|
關於「子宮收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