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防己湯

【處方】 漢防己(半兩) 防風(半兩) 桂心(半兩) 附子(半兩) 麻黃(半兩) 威靈仙(三分)

【功效與作用】 治久風邪入肝脾二經,言語不轉。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竹瀝地黃汁各一盞,生薑自然汁半盞,和勻溫服之,日三四。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千金翼》卷十七:防己湯

【處方】 木防己3兩,茯苓1兩,桑白皮(切)2升,桂心3兩,芎藭3兩,甘草1兩半(炙),大棗12枚(擘),芍藥2兩,麻黃2兩(去節)。

【功效與作用】 風濕,四肢疼痹,攣急浮腫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麻黃,減1升,納藥煮取3升,分服。漸汗出,令遍身,以粉粉之。

【注意】 慎風冷。

【摘錄】 《千金翼》卷十七

傷寒全生集》卷四:防己湯

【處方】 黃耆白朮防己、防風、甘草、大青

【功效與作用】 風溫身重汗出。

【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

【摘錄】 《傷寒全生集》卷四

楊氏家藏方》卷三: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香白芷2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伏暑吐瀉,陰陽不分。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三

元和紀用經》:防己湯

【處方】 雙防己1兩半,赤茯苓1兩,百合1兩,郁李仁(別研)1兩,桑白皮(切)3兩。

【功效與作用】 水氣。

【用法用量】 分服。每服以水1升半,煮取強半升,分2次溫服,明日准此。1劑盡,更作1劑,揆度多少。

【注意】 不得聞燈油煙氣及食鹽

【摘錄】 《元和紀用經》

活幼心書》卷下:防己湯

【處方】 防己(去黑皮)半兩,麻黃(去節存根,銼碎,湯泡濾過,焙乾)半兩,薄桂(去粗皮)半兩,赤芍藥1兩,赤茯苓(去皮)1兩,蒼朮(米泔水浸1宿,去粗皮,濾干,銼片,用火炒至微黃色)1兩,甘草(炙)7錢半。

【功效與作用】 小兒感冒風濕之氣,失於解表,流注兩足疼痛,至兩膝浮腫,不能屈伸,轉成癱瘓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2片,蔥1根,煎7分,空心熱服。或入薤白同煎。

【摘錄】 《活幼心書》卷下

普濟方》卷一九三引《鮑氏肘後方》:防己湯

【處方】 防己4兩,白朮3兩,甘草2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濕氣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一九三引《鮑氏肘後方》

醫學綱目》卷三十三:防己湯

【處方】 防己4錢,甘草1兩,黃耆1兩,生薑2兩,白朮3兩,人蔘1兩。

【功效與作用】 風溫,脈浮,身重,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煮取1中盞,去滓,飲訖,仍坐被中,汗出如蟲行,或被臥取汗出。

【摘錄】 《醫學綱目》卷三十三

《衛生總微》卷六:防己湯

【處方】 漢防己1兩,川升麻1兩,天麻1兩,川芎1兩,桂心半兩,羚羊角屑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用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炒黃),研細拌勻。

【功效與作用】 小兒中風,口眼喎斜,視不能平,語不能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加生薑3片,薄荷3片,同煎至5分,去滓稍熱,時時與服。

【摘錄】 《衛生總微》卷六

《本事》卷一:防己湯

【處方】 漢防己半兩,防風(去叉股)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附子(炮裂,去皮)半兩,威靈仙(去苗,洗)3分,麻黃半兩(去節)。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久風,邪入肝脾二經,言語不傳。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以竹瀝、荊瀝、地黃汁各1盞,薑汁半盞為引,和勻用,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4次。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漢防己氣味辛平,能行下焦祛風利濕,入足太陽;防風氣味辛甘溫,入足太陽;桂心氣味辛甘大熱,入足少陰厥陰;附子氣味咸辛大熱,入手足少陰;威靈仙氣味苦微辛咸平,通利諸經絡;麻黃氣味辛溫,入手太陰、足太陽,表散藥中之峻者也。肝脾二經之風邪久不能去,得群藥之疏利,猶慮留邪,佐以竹瀝、荊瀝之甘寒而滑,生地黃汁之苦寒而潤,生薑汁之辛溫而通,邪豈能留耶?

【摘錄】 《本事》卷一

聖濟總錄》卷九: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1兩,附子(地裂,去皮臍)1兩,芎藭1兩,桂(去粗皮)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芍藥1兩,人蔘1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40枚。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偏風半身不隨,口眼喎斜,不能言語,筋脈拘急,不得轉側。

【用法用量】 每用10錢匕,以水3盞,加生薑10片,煮取2盞,去滓,分溫3服,日2夜1。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

《普濟方》卷三六九: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訶子(炮,用肉)1兩,麻黃(不去節)1兩,杏仁(去皮尖,麩炒)1兩。

【功效與作用】 嬰孩傷寒喘促,及久年喘急

【用法用量】 水煎,臨熱入臘少許,再沸去滓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九

《聖濟總錄》卷二十:防己湯

【處方】 防己2兩,白朮1兩半,桂(去粗皮)1兩,茵芋1兩,丹參1兩,五加皮(銼)1兩,牛膝(回浸,切,焙)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草(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濕痹肌膚不仁,體重。汗出惡風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茵芋散」。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防己湯

【處方】 防己2兩,防風(去叉)1兩,芎藭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甘草(炙,銼)1兩,當歸(切,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赤小豆(揀)2合。

【製法】 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腫滿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芎藭1兩,萎蕤1兩,當歸(切,焙)1兩,葶藶(隔紙炒)1分,木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產後通身腫滿,氣喘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棗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以疏利腫消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聖濟總錄》卷九:防己湯

【處方】 防己(銼)1兩,竹瀝(旋入)、防風(去叉,銼)1兩,升麻1兩,桂(去粗皮)1兩,麻黃(去根節,先前,掠去沫,焙乾)1兩半,芎藭1兩,羚羊角(鎊)1兩。

【製法】 上先將7味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中風,半身不隨,口面喎斜,語不得轉。

【用法用量】 每用藥12錢匕,以水4盞,煎至2盞,去滓,入竹瀝2合,更煎3沸,分3次溫服,空心、午時、夜深各1服。

常服,加獨活1兩半;若手足逆冷,加乾薑1兩(炮裂)。若不即除,更服麻黃防風湯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

《千金》卷八:防己湯

【處方】 防己4兩,茯苓4兩,白朮4兩,桂心4兩,生薑4兩,烏頭7枚,人蔘2兩,甘草3兩。

【功效與作用】 風歷節,四肢疼痛如錘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以苦酒1升,水1斗,煮取3升半,每服8合,日3夜1。當覺焦熱,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覺,復令服,以覺乃止。

【注意】 凡用烏頭,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不然至毒人,宜慎之。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金匱防己黃耆湯本治風濕關節疼痛,腰下疼重,自汗惡風,取2味合用,以司開合祛濕著。《千金》又恐黃耆之助衛,乃摒去不用;易入烏頭,專開痹著;桂心、茯苓2味,又於防己茯苓湯中采入;加人蔘者,助防己逐痹之力也。煎用苦酒,取辟惡毒之氣耳。

【摘錄】 《千金》卷八

《聖濟總錄》卷八十引《膜外氣方》:防己湯

【別名】 防己飲

【處方】 防己1兩,大戟1兩,木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海蛤1兩,犀角屑1兩,胡椒1兩,白朮1兩,葶藶1兩,防風(去叉)1兩,木通1兩,桑根白皮1兩,紫蘇1兩,陳橘皮(炙)1兩,牽牛子1兩,訶黎勒去核)1兩,郁李仁1兩,白檳榔1兩,大黃2兩,麝香少許(湯成下,不用研)。

【功效與作用】 膜外氣水病,不限年月深淺,洪腫大端。亦治腳氣,時時衝心。

【用法用量】 防己飲(《聖濟總錄》卷七十九)。同書防已飲中胡椒,作「胡黃連」。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引《膜外氣方》

《聖濟總錄》卷八十一:防己湯

【處方】 防己2兩,秦艽(去苗土)2兩,葛根2兩,桂(去粗皮)1兩半,陳橘皮(湯浸擊白,焙)3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3兩,甘草(炙,銼)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80枚。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腳氣痹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衣覆出汗。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防己湯

【處方】 桑白皮5兩,大豆5升(以水2斗、並桑白皮煮取1斗,去滓),防己3兩,橘皮3兩,赤茯苓3兩,麻黃(去節)3兩,生薑5兩,旋覆花1兩,杏仁80枚,紫蘇莖葉2兩(切)。

【功效與作用】 腳氣,通身體滿,小便澀,上氣,不能食,食則脹者。

【用法用量】 上切。以前件藥汁煮取3升,去滓,分為3服,力弱者分為5服,相去6-7里久。微覆當大汗,小便利,腫氣消下。

冷多,加茱萸4兩;熱多,加玄參4兩。

【注意】 忌酢物。

【摘錄】 《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白藥子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妊娠咳嗽喘滿短氣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未效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醫門補要》卷中:防己湯

【處方】 蒼朮、川柏(炒)、防己、苡仁、獨活、赤苓、防風、萆薢豨薟草車前子

【功效與作用】 腎氣游風

【摘錄】 《醫門補要》卷中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防己湯

【處方】 防己3分,豬苓(去黑皮)3分,郁李仁(去皮,炒)3分,檳榔(銼)3分,木通(銼)半兩,紫蘇葉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濕腳氣小便不利,氣壅煩悶,脅腹連膀胱氣虛脹,上氣喘促,坐臥不得,腳膝腫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方出《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名見《普濟方》卷四十三:防己湯

【處方】 防己2兩,芍藥2兩,枳實(炙)3兩,獨活3兩,防風3兩,桂心3兩,生薑8分,葛根3兩,半夏1升(洗)。

【功效與作用】 腳氣下焦冷,腫滿胸塞,吐不下食者。兼去溫毒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9升,煮取3升,分服,相去8-9里久,中間食少粥。

【注意】 忌羊肉、餳、生蔥。

【摘錄】 方出《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名見《普濟方》卷四十三

婦人良方》卷十五:防己湯

【別名】 防己飲、防己散

【處方】 防己3分,桑白皮1兩,紫蘇莖葉1兩,赤茯苓1兩,木香1分。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妊娠脾虛,通身浮腫,心腹脹滿,喘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防己飲(《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五)、防己散(《醫學入門》卷八)。

【摘錄】 《婦人良方》卷十五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半,白朮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獨活(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芍藥1兩半,葛根(銼)2兩半,半夏(湯洗去滑,炒)2兩半。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腳氣風毒,冷痹腫滿,胸膈噎塞,嘔逆不下食,兼去濕毒。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服訖良久吃粥,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百合(干者)1兩,郁李仁(去皮,別研如膏)1兩,木通(銼)1兩半,吳茱萸(陳者,海7遍,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當歸(切,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結瘕氣結腹滿如石,氣急少臥,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半,大腹皮(和子用)1兩半,郁李仁(湯浸去皮)1兩,大麻仁(炒)1兩,檳榔(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甘草(炙,銼)1兩,訶黎勒(微煨,去核)1兩。

【製法】 上除郁李仁、大麻仁外,為粗末,再同搗勻。

【功效與作用】 下氣。主肺積息賁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加生薑半分(拍碎),以水1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空心、午時各1服。以利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聖濟總錄》卷二十:防己湯

【處方】 防己2兩,甘草(炙)1兩,黃耆(薄切)1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1兩,白朮1兩半。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風濕痹,脈浮身重,汗出惡風。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破),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1服,夜臥並2服。服訖用椒蔥湯小浴,繼以生薑酒粥投之。藥後汗出,慎外風皮膚中當如蟲行。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

全生指迷方》卷三:防己湯

【處方】 防己3兩,人蔘4兩,桂心2兩,茯苓4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皮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三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防己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