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丹溪心法》卷二:和中丸

【處方】 白朮72克 厚朴60克 陳皮48克 半夏(泡)30克 檳榔15克 枳實15克 甘草12克 木香6克

【製法】 上藥用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

【功效與作用】 治下痢泄瀉氣滯濕阻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水送下,空腹服

【摘錄】 《丹溪心法》卷二

醫學心悟》卷三:和中丸

【處方】 白朮(陳土炒)120克 扁豆(炒)90克 茯苓45克 枳實(面炒)60克 陳皮90克 神曲(炒黑)麥芽(炒)山楂(炒)香附薑汁炒)各60克 砂仁45克 半夏(薑汁炒)30克 丹參(酒蒸)60克 五穀蟲(酒拌,炒焦黃色)90克

【製法】 荷葉1葉,煎水迭為丸。

【功效與作用】 治鼓脹痞積

【用法用量】 每日上午、下午開水送服6克。

寒氣盛,加乾薑吳萸肉桂;若濕熱盛,加黃連連翹;若大便閉結,先用三黃枳術丸下之,隨用本方漸磨之;若兼瘀血,加厚朴、赤芍;若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吞服此丸,或以補中益氣湯送下。

【摘錄】 《醫學心悟》卷三

幼科直言》卷四:和中丸

【處方】 厚朴1兩(炒),白芍1兩(酒炒),蒼朮1兩(土炒),廣木香3錢,陳皮1兩,砂仁3錢(去殼),青皮5錢,真神曲1兩(炒),甘草5錢。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食傷脾胃,有似痞之症,腹痛嘔吐泄瀉,或吐蟲食,或受冷氣冷物。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淡薑湯化下。

【摘錄】 《幼科直言》卷四

普濟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和中丸

【處方】 良姜4兩,烏梅肉1兩,白茯苓1兩,甘草1兩,蒼朮1兩,乾薑半兩,神曲半兩,小麥櫱半兩,茴香1兩半。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不和,寒氣積聚,飲食減少,肢體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1粒,以米湯嚼下,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

《青囊秘傳》:和中丸

【處方】 台白朮2兩,雲茯苓2兩,生甘草5錢,奎白芍2兩,制首烏2兩,銀柴胡2兩,知母2兩,淮山藥2兩,地骨皮2兩,使君子2兩,生香附2兩,木香1兩5錢,川朴2兩,陳廣皮2兩,油青皮2兩,南楂肉2兩,花粉2兩,枳實2兩,萊菔子2兩,縮砂仁1兩5錢,淡黃芩4兩,柴胡4兩5錢,木通2兩,車前子2兩,台烏藥2兩,澤瀉2兩。

【製法】 上藥各炒,共為細末,用瓷瓶收貯,每於用時即將飴糖打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效與作用】 和中理氣消痰祛濕。主

【用法用量】 老年及小兒服1丸,多則2丸,飯後服。

夏月,加香薷2兩、六一散2兩。

【摘錄】 《青囊秘傳》

攝生眾妙方》卷五:和中丸

【處方】 雞腿白朮(去蘆)4兩,山楂2兩,白芍藥(炒)1兩,黃連(薑汁炒)5錢,陳皮(淡鹽湯煮干)1兩,山藥2兩,香附子5錢。

【製法】 上為細末,神曲打糊為丸。

【功效與作用】 脾胃病。

【用法用量】 飯後白滾水送下。

【摘錄】 《攝生眾妙方》卷五

御藥院方》卷三:和中丸

【處方】 藿香葉1兩,人蔘1兩,陳皮1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白朮2兩,白茯苓(去皮)2兩,半夏2兩(湯洗,生薑汁浸),巴豆2錢半(與陳皮同炒焦,不用巴豆)。

【製法】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和中順氣,升降陰陽,消痰止嘔,長肌退困,美進飲食。主脾胃怯弱,陰陽不和,三焦氣澀,心腹痞悶,嘔逆痰甚,頭目不清,睏倦少力,飲食減少,肌體瘦瘁,肢節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煎生薑湯送下。

【摘錄】 《御藥院方》卷三

脾胃論》卷下:和中丸

【處方】 人蔘1錢,干生薑1錢,橘紅1錢,干木瓜2錢,炙甘草3錢。

【製法】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益氣健脾,補胃進食,理氣消痰。去濕滯,厚腸胃調和脾胃,補益中氣。主脾虛胃弱,納少脘痞乾嘔吞酸,或腫滿。服寒藥脾胃虛弱。久病虛弱,厭厭不能食。鼓證腫滿初起,或因郁而成者。胃弱痞積,脾胃病納少化遲。

【用法用量】 《醫學六要》有白朮。

【各家論述】 《脾胃論注釋》:方中人蔘補氣,又用橘紅利氣,則補而不滯,利而不耗;重用炙甘草配干生薑,辛甘陽藥有溫脾助運的功用;配木瓜酸以斂陰,有養胃生津的效力。蒸餅為丸,有養脾胃消食化滯的作用。

【摘錄】 《脾胃論》卷下

東垣試效方》卷一:和中丸

【處方】 乾薑2錢,干生木瓜3錢,炙甘草2錢,陳皮4錢,人蔘2錢,白朮3錢,益智仁2錢。

【製法】 上為末,用湯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補胃進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 《東垣試效方》卷一

《痘疹一貫》卷六:和中丸

【處方】 青皮3兩,蒼朮2兩5錢(米泔水炒),山楂(淨肉)2兩,枳實2兩(麩炒),香附米2兩(炒),陳皮2兩,神曲2兩(炒),厚朴2兩(姜炒),甘草4兩(生)。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弱,飲食停滯,胸膈飽悶。

【用法用量】 大人2錢重1丸,小人1錢或5分重1丸。寒則生薑湯化下;火則燈心湯化下;常服滾白水化服。

【摘錄】 《痘疹一貫》卷六

《宣明論》卷四:和中丸

【處方】 牽牛1兩,官桂1分,大黃半兩,紅皮半兩,黃芩半兩,茴香半兩,木香1分,滑石2兩。

【製法】 上為末,滴水和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寬膈美食,消痰止逆。主一切風壅,口燥舌干,咽嗌不利,胸脅痞滿,心腹痛悶,小便赤澀,大便結滯,風氣拂郁,頭目昏眩,筋脈拘急,肢體疼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生薑湯送下,溫水亦得,1日3次。

【摘錄】 《宣明論》卷四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和中丸

【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乾薑(炮)3兩,甘草(炙)1兩,木香1兩,茴香子(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沉香半兩(炙),藿香葉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湯浸炊餅和丸,如櫻桃大。

【功效與作用】 寬中。主脾胃冷熱氣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白湯送下,食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片玉心書》卷四:和中丸

【處方】 黃連(炒)5錢半,陳皮5錢半,澤瀉2錢,車前子2錢,白茯苓2錢,山藥2錢,白朮2錢,木香2錢,石蓮肉2錢,肉豆蔻(麵包,火煨)2錢,乾薑(炒)2錢,人蔘2錢。

【製法】 共為末,醋糊丸。

【功效與作用】 小兒赤白痢

【用法用量】 陳米飲送下。

脫肛者,升麻湯送下。

【摘錄】 《片玉心書》卷四

慎齋遺書》卷五:和中丸

【處方】 廣皮4兩,白朮3兩,肉桂3錢,薏苡仁2兩,川椒3錢,澤瀉1兩,白茯苓2兩,砂仁2兩,車前子1兩,炮姜5錢。

【製法】 水泛為丸。

【功效與作用】 和中。主

【摘錄】 《慎齋遺書》卷五

《普濟方》卷一六八:和中丸

【處方】 木香1兩,沉香1兩,白豆蔻1兩,砂仁1兩,檳榔1兩,枳實(去瓤)1兩,蓬術(去皮)1兩,當歸(酒浸)1兩,木通(去皮)1兩,黃芩(去腐)1兩,黃連1兩,大黃4兩,郁李仁(去皮)1兩,豬牙皂角半兩。

【製法】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治脾氣益腎水,消腸胃中積滯,調三焦氣,開胸膈痞滿,潤大便,清小便,進美飲食。主心腹悶痛,筋脈拘急,肢體悶倦。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清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八

《杏苑》卷六:和中丸

【處方】 白朮5錢,白芍藥3錢,縮砂仁3錢,半夏3錢,桃仁2錢,黃連2錢,神曲2錢,橘皮2錢,當歸3錢,僵蠶1錢,人蔘1錢,甘草(炙)1錢。

【製法】 上為末,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心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生薑湯送下。

【摘錄】 《杏苑》卷六

《玉案》卷三:和中丸

【處方】 蒼朮(米泔浸,炒)4兩,橘紅(薑汁拌,曬)4兩,黃芩4兩(酒炒),半夏(姜礬制)3兩,香附3兩(醋炒)。

【製法】 上為末,水泛為丸。

【功效與作用】 濕痰症。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摘錄】 《玉案》卷三

《玉案》卷六:和中丸

【處方】 陳皮1兩5錢,厚朴1兩5錢,枳殼1兩5錢,麥芽1兩5錢,山楂肉1兩5錢,白茯苓1兩,白朮1兩,神曲3兩。

【製法】 上為末,神曲打糊為丸。

【功效與作用】 小兒痘後,傷食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滾白湯送下。

【摘錄】 《玉案》卷六

《少林寺傷科秘方》:和中丸

【處方】 當歸(酒洗)1兩,桃仁(去皮)1兩,香附(童便炒)1兩,莪術(醋炒)5錢,三棱(醋炒)5錢,赤芍藥5錢,沉香末5錢,檳榔5錢,降香末5錢,乳香5錢,沒藥5錢,甘草5錢,麝香(火酒浸化)5錢,木香4錢,地鱉蟲4錢,烏藥2錢,枳殼2錢,延胡索6錢,蘇木6錢,薑黃6錢,炙鱉甲8分,牡丹皮8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硃砂為衣。

【功效與作用】 損傷後瘀血壅滯不散,腫痛青紫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腹陳酒送下。

【摘錄】 《少林寺傷科秘方》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和中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