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葛根散

【處方】 葛根麻黃(去根.節)、人蔘,各半兩;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

炮製】 上件搗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治小兒傷寒,四肢煩熱,頭疼體痛,心躁口乾發渴。

【用法用量】 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子一枚,同煎至五分,濾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不計時候。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聖惠方》卷十九:葛根散

【處方】 葛根30克(銼)麻黃30克(去根、節)赤芍藥30克 防風30克(去蘆頭)黃芩30克 漢防己30克 桂心30克 白朮30克 人蔘30克(去蘆頭)獨活30克 芎藭30克 川升麻30克 牛膝30克(去苗)石膏60克 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五加皮30克 羚羊角屑30克

【製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效與作用】 治風痱,言語不清,四肢緩弱,上焦煩壅,心氣不利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加生薑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入淡竹瀝少許,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十九

儒門事親》卷十二:葛根散

【處方】 甘草 干葛花 葛根 縮砂貫眾等分

【製法】 上藥共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治飲酒過度,酒毒內蘊者。

【用法用量】 每次~15克,水煎,去滓服。

【摘錄】 《儒門事親》卷十二

《聖惠》卷十五:葛根散

【處方】 葛根(銼)1兩,赤芍藥1兩,麻黃(去根節)1兩,黃芩1兩,石膏1兩,大青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一日,壯熱,心神煩躁頭痛,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藥後衣覆取汗。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一: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黃芩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1兩,柴胡1兩(去苗),知母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潮熱,口乾頭痛,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聖惠》卷十五:葛根散

【別名】 葛根石膏湯

【處方】 葛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1兩,黃芩1兩,川升麻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石膏1兩半。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經下後未退,頭疼口乾,煩躁恍惚

【用法用量】 葛根石膏湯(《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九: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大青3分,黃芩半兩,石膏1兩,赤芍藥3分,麻黃2兩(去根節)。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4日,頭重身強,腰脊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九

《聖惠》卷九:葛根散

【處方】 葛根3分(銼),石膏1兩,柴胡1兩(去苗),川升麻3分,知母3分,梔子仁半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6日,心躁煩渴,肢節解痛,小腹急滿陰縮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九

《聖惠》卷八十四:葛根散

【處方】 葛根半兩(銼),人蔘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半夏1分(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兩(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嘔吐,煩渴。

【用法用量】 入生薑半棗大,《普濟方》作入生薑半片,大棗二枚。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十五: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炙碎,微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人蔘1兩(去蘆頭)。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四日,胸膈滿悶,或時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五: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石膏2兩,梔子仁1兩,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淡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五: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半(銼),麻黃1兩半(去根節),赤芍藥1兩,黃芩1兩,石膏2兩,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三日,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

【摘錄】 《聖惠》卷十五

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疹痘論》:葛根散

【別名】 葛根湯

【處方】 干葛1兩,麻黃1兩,石膏2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桂枝半兩,甘草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解肌發汗。主天行熱氣,欲發痘瘡,作熱疼。

【用法用量】 葛根湯(《醫統》卷九十一)。

自汗,去麻黃。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疹痘論》

《聖惠》卷十五:葛根散

【處方】 葛根(銼)1兩,麻黃(去根節)1兩,犀角屑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2日,頭痛背強心煩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七:葛根散

【處方】 葛根2兩(銼),赤芍藥2兩,麻黃2兩(去根節),白芷1兩,柴胡1兩(去苗),黃芩1兩,石膏2兩,桂心1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一日,頭痛項強身熱如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入蔥白5寸,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聖惠》卷十:葛根散

【處方】 葛根(銼)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檳榔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煩躁,干逆。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

《聖惠》卷十七: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1兩,麻黃2兩(去根節),桂心1兩,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3日,未得汗,壯熱煩悶,欲得飲水。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令有汗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七

《普濟方》卷三○六:葛根散

【處方】 葛根。

【功效與作用】 熊傷人瘡。

【用法用量】 先用燒青布熏瘡口,毒出,乃用葛根煮出濃汁洗瘡口,1日10次;並搗葛根為散,煮葛根汁方寸匕,1日5次。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

《聖惠》卷十七:葛根散

【處方】 葛根3分(銼),麻黃2兩(去根節),柴胡1兩(去苗),大青半兩,葳蕤半兩,赤芍藥3分,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去心)。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汗後,餘熱不解,往來寒熱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聖惠》卷七十八: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麻黃1兩(去根節),桂心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赤芍藥3分,柴胡1兩(去苗),細辛3分,石膏2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微香熟)。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產後傷寒3日以前,頭痛惡風,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微汗為度。

【摘錄】 《聖惠》卷七十八

《聖惠》卷八十四:葛根散

【別名】 葛根湯

【處方】 葛根半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人蔘半兩(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桂心1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寒,四肢煩熱,心躁,口乾多渴。

【用法用量】 葛根湯(《普濟方》卷三六九)。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八十四: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分(銼),麥門冬3分(去心),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1兩(細研),川升麻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時氣頭痛,體熱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八十四:葛根散

【處方】 葛根半兩(銼),黃芩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柴胡半兩(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時氣煩渴,腹中痞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稍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普濟方》卷二○二引《指南方》:葛根散

【處方】 乾薑丁香藿香、甘草、赤茯苓枇杷葉各等分。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霍亂,有熱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盞,煎至7分,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二○二引《指南方》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葛根散

【處方】 葛根(銼)5兩,黃耆(銼)5兩,甘草(炙,銼)5兩,山梔子仁8兩,石膏(碎研)3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退熱。主傷寒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新汲水入蜜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聖惠》卷十七: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石膏2兩,赤芍藥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甘菊花1兩,黃芩1兩,防風半兩(去蘆頭)。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頭痛,骨節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用水1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葛根散

【處方】 葛根(銼)3分,黃芩(去黑心)3分,甘草(炙)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黃連(去須)半兩,牛黃(研)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勞。心神不寧,肌瘦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新汲水半盞調下,1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聖惠》卷十八: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川升麻1兩,犀角肩1兩,知母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鬱金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累經發汗,毒氣不盡,攻於頭面及身體,發瘡如豆,頭白根紫,為毒氣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用雞子1枚取清,以新汲水半盞,同調藥,不拘時候服。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聖惠》卷十六:葛根散

【處方】 葛根(銼)1兩,豬苓(去黑皮)1兩,赤茯苓1兩,桂心1兩,白朮1兩,澤瀉1兩,栝樓根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煩渴,飲水即嘔吐,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水調下,不拘時候。令極飲水,小便利者,汗出便愈。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聖惠》卷十: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黃芩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熱毒在里,譫言妄語,體熱心躁。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以通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葛根散

【別名】 葛根湯

【處方】 葛根(銼)3分,山梔子仁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醋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朴消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陽毒傷寒,身熱如火,頭痛燥渴,咽喉干痛。

【用法用量】 葛根湯(《東醫寶鑒.雜病篇》卷二)。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聖惠》卷十七:葛根散

【處方】 葛根2兩(銼),龍膽半兩(去蘆頭),大青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1兩(去根節),葳蕤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石膏2兩,川升麻1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4日,發汗不愈,身體壯熱,心膈煩悶,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聖惠》卷十一: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白朮1兩,黃耆3分(銼),人蔘1兩半(去蘆頭),赤茯苓3分,麥門冬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乾嘔煩熱,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頻服。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聖惠》卷七十四:葛根散

【處方】 葛根半兩,黃芩半兩,人蔘(去蘆頭)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葳蕤半兩,黃耆(銼)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煩躁口乾,四肢熱,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四

《聖惠》卷十六: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赤芍藥1兩,黃芩2兩,豉2合,梔子仁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餘熱不解,頭重。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聖惠》卷六十一: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犀角屑半兩,葳蕤3分,薺苨2分,赤芍藥3分,石膏2兩,黃芩1兩,甘草半兩(生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癰腫發背癰疽氣癰臟腑壅滯,口乾煩渴,頭痛,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1-2沸,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六十一: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甘草半兩(生銼),黃耆1兩(銼),川升麻1兩,栝樓根1兩,麥門冬1兩(去心),赤芍藥1兩,黃芩3分,梔子仁1兩,生乾地黃1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癰腫。熱盛口乾,煩渴,或時乾嘔。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六十一:葛根散

【處方】 葛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1兩,紅雪1兩,犀角屑半兩,葳蕤2分,薺苨3分,赤芍藥3分,甘草(生銼)3分,石膏3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癰腫乳癰,臟腑壅滯,口乾,寒熱頭痛,嘔噦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入竹瀝1合,更煎1沸,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二十二: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羌活3兩,乾薑1兩(炮裂,銼),桂心1兩半,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防風3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天麻2兩,麻黃2兩(去根節),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牛膝2兩(去苗),萆薢2兩(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柔風。筋骨緩慢,腳弱不能行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以常有汗為度。

【摘錄】 《聖惠》卷二十二

《聖惠》卷十九:葛根散

【處方】 葛根1兩(銼),麻黃1兩(去根節),赤芍藥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芩1兩,漢防己1兩,桂心1兩,白朮1兩,人蔘1兩(去蘆頭),獨活1兩,芎藭1兩,川升麻1兩,牛膝1兩(去苗),石膏2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加皮1兩,羚羊角屑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風痱。言語不轉,四肢緩弱,上焦煩壅,心氣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入淡竹瀝1合,更煎1-2沸,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十九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葛根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