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薺苨
Qí Nǐ
別名 苨、菧苨、杏參、杏葉沙參、白面根、甜桔梗、土桔梗、空沙參、梅參、長葉沙參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化痰。治燥咳,喉痛,消渴疔瘡腫毒。
英文名 Root of Apricotleaf Ladybell, Root of Scatteredflower Ladybell
始載於 名醫別錄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薺苨

【出處】 《別錄》

【拼音名】 Qí Nǐ

【別名】 苨、菧苨(《爾雅》),杏參(《本草圖經》),杏葉沙參、白面根(《救荒本草》),甜桔梗(《綱目》),土桔梗(《本草原始》),空沙參(《本草從新》),梅參、長葉沙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薺苨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高約1米,含白色乳汁,無毛或稀有突起樣長毛。葉互生;葉片卵圓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5~20厘米,寬3~8厘米,葉端尖,邊緣有銳鋸齒,基部近截形至心形,有柄;上部葉小形,無柄。圓錐狀總狀花序;花枝頗長,花梗短;小苞細小;花下垂;萼5裂,裂片綠色,披針形,銳尖頭,長5~8毫米;花冠上方擴張成鐘形,淡青紫色,長2~3厘米;先端5裂,裂片尖,下垂;雄蕊5,花絲下半部呈披針形,上方漸次狹細;雌蕊1,花柱比花冠稍短,上部膨大,柱頭3淺裂,子房下位。蒴果圓形;含有多數種子。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我國各地山野平原都有分布。

化學成份】 含β-谷甾醇胡蘿卜甾醇等。

【性味】 甘,寒。

①《別錄》:"甘,寒。"

②《千金翼.本草》:"無毒。"

③《本草從新》:"甘淡,微寒。"

歸經】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本草求真》:"入肺、脾。"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化痰。治燥咳,喉痛,消渴疔瘡腫毒。

①《別錄》:"解百藥毒。"

②《食醫心鏡》:"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

③《日華子本草》:"治蛇蟲咬,熱狂溫疾,署毒箭。"

④《綱目》:"主咳嗽,消渴強中瘡毒疔腫。"

⑤《飲片新參》:"治虛損肺熱燥咳,生津液,養胃退蒸。"

⑥《科學的民間藥草》:"適合於咽喉炎急性氣管炎等,粘滑祛痰。"

⑦《浙江中藥手冊》:"清肺火化燥痰。治肺熱咳嗽,療心胸結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研末或作丸。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附方】 ①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薺苨鮮根(颳去外表粗皮)一兩(干者三錢),加枇杷葉(去毛)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也,消渴之後,即作癰疽:豬腎一具,大豆一升,薺苨、石膏各三兩,人蔘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綿裹)、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三兩。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渣,下藥煮取三升。分服,渴乃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千金方豬腎薺苨湯

③治丁腫:生薺苨根汁一台,去渣,塗。(《千金翼方》)

④治面皯蹭,滅瘢去黑痣:薺苨二兩,桂心三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醋漿水調下一錢,日三服。(《聖惠方》)

⑤解鉤吻毒(鉤吻與芹相似,誤食之殺人):薺苨八兩。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金匱要略》)

⑥治紅茴香(山木蟹)中毒:薺苨根五錢,六月雪全草、綠豆各一兩,甘草二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 治療癰:將鮮薺苨根洗淨切碎,加入10%菜油研糊,再調入30%凡士林,敷於局部,厚約0.5厘米,繃帶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直至症状消失。治療急慢性化膿性炎症初期9例(癤、癰各2例,膿腫5例),除1例因全身症状較重,配合青黴素注射及內服中藥治療外,其餘均單用薺苨外敷,1~5次後,皆達到消散目的,無1例化膿

【備註】 薄葉薺苨近似本種,亦供藥用。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薺苨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1.《本草圖經》:薺苨,舊不載所出州土,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莖,都似人蔘而葉小異,根似桔梗根,但無心為異。潤州尤多,人家收以為果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杏參生淄州田野,根似小菜根,五月內采苗葉,彼土人多用之。

2.《救荒本草》:杏葉沙參一名白面根,生密縣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莖色青白,葉似杏葉而小,邊有叉芽,又似山小菜葉,微尖而背白,梢間開五瓣白碗子花,根

【拼音名】 Qí Nǐ

【英文名】 Root of Apricotleaf Ladybell, Root of Scatteredflower Ladybell

【別名】 苨、菧苨、甜桔梗、土桔梗、空沙參、梅參、長葉沙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薺苨、薄葉薺苨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 [A. remotifolora auct non Miq.]2.Adenophora remotifolora (Sieb.et Zucc.)Miq [Campanula remotiflora Sieb.et Zrcc.]

採收和儲藏:春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晒乾

【原形態】 1.薺苨 多年生草本,高40-120cm。全株無毛。莖單生,常多稍之字形曲折,具白色乳汁。基生葉心臟腎形,寬超過長;莖生葉具2-6cm,長的葉柄;葉片心形或在莖上部的葉基部近於平截形,通常葉基部不向葉柄下延成翅,先端鈍至短漸尖,邊緣單鋸齒或重鋸齒,長3-13cm,寬2-8cm。花序分枝長而幾乎平展,組成大圓錐花序,或分枝短而組成狹圓錐花序;花萼筒部倒三角狀錐形,5裂,裂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花冠鍾狀,藍色、藍紫色或白色,5裂,裂片寬三角狀半圓形,先端急平,先端急尖;花盤筒狀,上下等粗或向上漸細;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蒴果卵狀圓錐形。花期7-9月。

2.薄葉薺苨 本種與薺苨的主要區別為:頸生葉基部圓鈍至寬楔形,或僅莖下部的葉有時淺心形,葉片薄,膜質。花萼筒部倒卵狀勤儉到卵狀圓錐形。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山坡草地或林緣。

2.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林緣、林下或草地。

資源分布:1.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

2.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

【性味】 味甘;性寒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與作用】 潤燥化痰清熱解毒。主肺燥咳嗽咽喉腫痛;消渴;疔癰瘡毒;藥物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爛敷。

【各家論述】 1.《綱目》:薺苨寒而利肺,甘而解毒,乃良品也,而世不知用,惜哉。按葛洪肘後方》雲,一藥而兼解眾毒者,惟薺苨汁濃飲二升,或煮嚼之,亦可作散服,此藥在諸藥中毒皆自解也。又張《朝野僉載》雲,各醫言虎中藥箭,食清泥而解,野豬中藥箭,薺苨而食,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又孫思邈《千金方》治強中為病,莖長興盛,不交精出,消渴之後,發為癰疽,有薺苨丸。豬腎薺苨湯方,此皆《本草》所未及者,然亦取其解熱解毒之功耳,無他義。

2.《別錄》:解百藥毒。

3.《食醫心鏡》: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

4.《日華子本草》:治蛇蟲咬,熱狂溫疾,?毒箭。

5.《綱目》:主咳嗽,消渴強中,瘡毒疔腫。

6.《飲片新參》:治虛損肺熱燥咳,生津液,養胃退蒸。

7.《科學的民間藥草》:適合於咽喉炎、急件氣管炎等,粘滑祛痰。

8.《浙江中藥手冊》:清肺火,化燥痰,治肺熱咳嗽,療心胸結熱。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薺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