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中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奇效良方》卷十六:寬中散

【處方】 白豆蔻(去皮)1兩,青皮(去白)2兩,縮砂(去皮)2兩,丁香2兩,木香1兩半,甘草(炙)2兩半,陳皮(去白)4兩,香附子(炒去毛)8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炒)8兩,沉香1兩,檳榔2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憂恚鬱結,或作寒熱,遂成膈氣,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用生薑鹽湯調服,不拘時候。

【摘錄】 《奇效良方》卷十六

活幼口議》卷二十:寬中散

【處方】 四聖湯(白朮人蔘白茯苓炙甘草)加知母貝母烏梅乾薑

【功效與作用】 胸膈煩悶,冷熱不調,痰涎咳嗽,不美飲食,日夜壯熱

【摘錄】 《活幼口議》卷二十

異授眼科》:寬中散

【別名】 寬中湯

【處方】 青皮4兩,陳皮4兩,丁香4兩,甘草4兩,朴消4兩,細辛5錢,厚朴2兩(薑汁炒),白豆蔻2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午後二目昏暗。

【用法用量】 寬中湯(《眼科撮要》)。原書治上症,並宜外點珍珠膏,灸風府穴

【摘錄】 《異授眼科》

醫林纂要》卷九:寬中散

【處方】 枳殼1錢,赤芍8分,甘草(炙)8分,當歸1錢6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痘瘡服燥藥太過,津液耗散,大便秘結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論述】 便秘似實而由虛變實,則未敢以實而破之。且痘證尤不敢輕下也。枳殼為寬其中,赤芍為清其熱,而當歸以潤之,甘草以和之。秘者可通矣。

【摘錄】 《醫林纂要》卷九

《活人方》卷五:寬中散

【處方】 宣姜2-3斤。

【製法】 每塊姜均切2片,粗線穿好,曬極干,浸於極陳無穢真金汁內7晝夜,取出,烈日晒露7晝夜,掛當風處,1浸1曬,各足49日,在地上築一土堆,於中挖1大孔,放數斤炭火,入姜煨透,去淨炭火,以磚蓋閉,勿令透風,1周時開看,候姜成炭取出,星月下露7日,然後研為極細末,收貯瓷罐內,勿使透風經濕。

【功效與作用】 豁痰利氣,溫中散結。主多憂多郁之人,中氣虛寒之體,寒濕痰飲停滯三,自嘔惡而成反胃,由噎塞而致關格,兩關脈沉滑,或濡軟無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白湯調服。

【摘錄】 《活人方》卷五

《便覽》卷二:寬中散

【處方】 枳殼、桔梗、甘草、茯苓半夏芍藥

【功效與作用】 脾胃氣滯,膈塞腹滿胸脅不利,胃脘疼痛,吞酸嘈雜。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1鍾半,加生薑3片,煎服。

膈塞腹滿,加紫蘇葉、青皮、大腹皮、厚朴、香附;氣盛少食,加麥芽砂仁山楂氣結胸脅不利,或咳嗽,加炒瓜蔞仁桑白皮鬱氣膈痛,加香附、撫芎;冷氣胃脘作痛,加青皮、陳皮、元胡、木香、草豆蔻氣鬱胸中,心下滿悶,加川連神曲、貝母;氣盛久郁,膈間上下遊走,吞酸嘈雜刺心,加細辛、梔子黃連枳實氣病感寒作喘,加蘇子麻黃杏仁荊芥穗;病後氣腫,加大腹皮五加皮、蘇子。

【摘錄】 《便覽》卷二

張氏醫通》卷十六:寬中散

【處方】 四物湯川芎熟地,加生地、枳殼、赤茯苓、甘草。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痘疹,誤用辛熱而致便秘者。

【用法用量】 每服1方寸匕,水煎,去滓服。

【摘錄】 《張氏醫通》卷十六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寬中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