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學/蕁麻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皮膚性病學》 >> 風團及紅斑性皮膚病 >> 蕁麻疹
皮膚性病學

皮膚性病學目錄

蕁麻疹這種病的皮疹表現與人接觸植物蕁麻所發生的皮損雷同,故稱此皮膚病為蕁麻疹。祖國醫學將本病叫做「癮疹」或「風疹」;民間百姓稱呼「風疹塊」。該病特徵是全身泛發風團,皮疹來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覺癢甚。

【病因與發病機理】

蕁麻疹病因十分複雜,而且大多數患者原因難覓,特別是慢性型病人。引起本病發病的最常見原因有:

食物:從主食到副食的許多食物,甚至包括食品添加劑、飲料等可能成為蕁麻疹的因。其中以蛋白質、如魚類、蝦、甲殼類、蛋類、牛奶、肉等尤為常見。

藥物:藥物蕁麻疹在臨床上頗為常見, 以青黴素痢特靈阿斯匹林等引起者居多;使用磺胺製劑、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後有時也可發生本病。此外,象可待因、嗎咖、維生素B1等引發蕁麻疹也屢見報告。

感染細菌病毒原蟲蠕蟲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與蕁麻疹發病,對某些患者至關重要,甚至連蟲咬或蜂螫刺都可導致蕁麻疹發生。

花粉及其它吸入物:如各種花粉、屋塵、動物皮屑等吸入物招引本病亦不乏其例。

此外,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遺傳素質等也可成為蕁麻診發病的原因。

蕁麻疹如何發生?人所共知,機體內有很多刺激物能引起蕁麻疹,我們可將這些刺激物質統稱為介質,其中組織胺便是引起本病發生的最主要介質。該介質常常在第一型變態反應過程中所產生,即當機體處于敏感狀態時,抗體lge 吸附於肥大細胞表面,這時若機體再受致敏物質刺激,則在該細胞表面上可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其結果組織胺這種介質可從肥大細胞中釋出,並作用於皮膚血管而發生風團。介質除組織胺以外,還有5-羥色胺乙醯膽鹼激肽、緩慢過敏物質(SRS-A)、前列腺素纖維蛋白溶解素、補體等等。這些刺激物質作用於機體皆可導致風團形成。

現今認為蕁麻疹的絕大多數患者是屬於Ⅰ型變態反應,但也還有部分病人歸屬於非變態反應。

臨床表現

蕁麻疹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有時口腔、咽喉及胃腸粘膜也可受累。本病在皮疹出現之前,往往局部先有劇癢、隨後則發生風團。此種皮疹特點;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澤為紅色、淡紅色或常色;驟起驟沒,此起彼伏,皮疹通常不起過24小時則可消退;愈後不遺留任何痕迹,相鄰損害可融合成較大風團。偶爾可見水皰血皰的損害。自覺奇癢難耐,常因劇烈搔抓,在病變外留下血痂和抓痕。有些患者可伴發熱、食慾不好,疲乏全身症状。有部分病人做皮膚劃痕試驗可呈陽性反應。本病經適當治療可獲痊癒,但不少患者易複發。

蕁麻疹病程不逾一個月稱為急性蕁麻疹;病期持續30天以上可謂之慢性蕁麻疹。本病臨床上尚有以下幾種較常見的特殊型;

一、人工蕁麻疹:又叫皮膚劃痕症。本型皮膚劃痕試驗可呈典型三聯征,即用手指甲劃試或用鈍器劃其皮膚後,開始出現條狀紅斑,隨後在其周圍發生紅暈,最終發生著明的條狀風團。有些人工蕁麻疹患者與應用青黴素有關,當停用該藥,經一段時間後即可痊癒。

二、血管性水腫:亦稱巨大性蕁麻疹。此型原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其主要侵犯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的血管。慣發於眼瞼口唇、陰部及咽喉等組織較為疏鬆部位,但手足、前臂或踝部有時也可被累及。多在夜晚突然發生,皮損多呈1~2個巨大局限性水腫塊,但無指壓凹陷性體征,且常不對稱。損害持續時間較長,有的須2~3天方能消退。若發於咽喉部,病情嚴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值得引起注意。

三、蛋白性腖蕁麻疹:這一型患者往往因暴飲暴食,如過食豬肉、海鮮貨等和大量飲酒後,食物中未被消化蛋白腖經胃腸粘膜吸收入血液中而引起的。病情較急,多見於節假日。皮疹表現為全身泛發風團、常伴頭痛乏力症状、病程較短、多在2~3天內損害即可消退。

四、寒冷性蕁麻疹: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二型。前者臨床少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自嬰幼兒開始發病,可持續終生;後者又有原發和繼發性之區別,其中以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最為常見。原發性這一型好發於暴露部位,癢較別的型輕。在氣溫突然變冷或接觸冰冷物質時,則可誘發風團產生。故冰塊試驗呈陽性反應,即把冰塊置於前臂處,經2分鐘左右,在接觸處的皮膚可出現風團。患者血青中無冷凝集素,又無冷溶血素冷球蛋白。繼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常與某些基礎疾病,例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纖維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素症、梅毒、惡性骨髓腫瘤結締組織病有關。被動轉移試驗家族性者為陰性,而獲得性者呈陽性。

五、膽鹼能性蕁麻疹:該型以青年女性占多數,精神緊、機體受熱或運動時常常可誘發皮損發生。症之臨床最大特點是風團損害頗小,約1~3mm,周邊繞以紅暈,奇癢無比,且常伴頭痛、頭暈流涎、出汗、等症状。有時還可見到衛星狀風團分布。對患者使用1:5000乙醯膽鹼進行皮內試驗可呈陽性反應,即出現強烈紅斑。這一型掌跖通常不受累,病性可反覆發作數月或數年。

六、腹型蕁麻疹:本型有胃粘膜損害高達86.84%,而其中僅23%出現胃腸症状。由此可見,過去認為只有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状才被視為胃腸粘膜受累是客觀的。

七、光線性蕁麻疹:表現為皮膚受日光、紫外線紅外線射數分鐘後,局部迅速出現瘙癢性風團。與此同時,可伴發畏寒、疲乏、腸痙攣及至暈厥等全身症状。

八、心臟性蕁麻疹:在風團發生的同時,心臟亦被波及。此刻可伴有胸悶心悸心律不齊,如果進行心電圖檢查也可出現異常。皮疹消退後,以上臨床症状也隨之消失。

九、血清病型蕁麻疹:此型病因多為藥物,患者皮損以風團最常見,且往往呈多環形。此外,尚有發熱、關節痛及全身淺淋巴結腫大。倘若腎臟受損害,則尿常規可出現異常,其它化驗總補體可呈低值,但血沉一般為正常。

十、壓迫性蕁麻疹:易發生於受壓較重、且時間較久的部位,以臀部和足部為多見,損害呈局部深在疼痛性水腫,可持續8~12小時。發病期間常伴發熱、寒顫、關節痛和白細胞總數稍增多。此型被動轉移試驗為陰性,故與變態反應無關。

【診斷與鑒別】

根據臨床表現特點,蕁麻疹斷不困難,有些患者就診時皮疹已消退完畢,此時仍可通過病史詢問而作出診斷。

蕁麻疹當伴有腹痛時需與急腹症,特別是闌尾炎相鑒別。後者腹痛以右下腹顯著,且血中白細胞總數和嗜中性粒細胞增高。另外,本病還需要同丘疹性蕁麻疹鑒別。丘疹性蕁麻疹損害常呈混合性皮疹,即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以兒童患者居多。

【治療】

一、盡量除去可疑病因。

二、內用療法

(一)急性蕁麻疹;常以抗組胺類藥品為首選藥物。另外,還可配用鈣劑、氨茶鹼腎上腺素麻黃素等其中任何一種,每可迅速奏效。遇有發熱者,尤其第一次發病的兒童,可增用抗生素。如果病性急劇時,還可考慮投與皮質類固酶激素口服或靜滴,等症状控制後再改用其它治療方法。

(二)慢性蕁麻疹;除用抗組胺藥外,可使用利血平、氨茶鹼、安絡血、6-氨基已酸、維生素K維生素E維生素B12組胺球蛋白轉移因子普魯卡因大靜封、抗生素等1~2天種藥品,有望獲效。有時還可採取抗組胺H1拮抗劑,如賽庚啶撲爾敏與H拮抗劑,象甲氰咪胍聯合應用往往可提高療效。

(三)蛋白腖性蕁麻疹:多需禁食1~2餐,代以飲糖茶水,以後在1-2天內宜給予清淡飲食為好。

(四)血清病型蕁麻疹:本型投用抗組胺類藥品效果甚微,常需應用較大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激素方能收效。

(五)人工蕁麻疹:往往以賽庚啶、安他樂多慮平腦益嗪特非那丁息斯敏為常用藥物,如果發病與使用青黴素有關,應停止應用該藥品。

(六)寒冷性型麻疹:可選擇抗組胺類藥物單用或聯用;還可與中醫藥配合治療,如內服金匱腎氣丸,可望提高總有效率或治癒率。

(七)腹型蕁麻疹:該型常常以急診就醫,處理可採取腎上腺素0.3~0.5mg皮下注射異丙腎上腺素10mg舌下含化,每天四次。另外,尚可添用氫考100mg加於50%葡萄糖液40ml靜推或加入5%葡萄糖液250ml 靜滴。與此同時,肌注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或撲爾敏等,對迅速制止腹痛有良好效果。

(八)膽鹼能性蕁麻疹:除常規服用抗組胺類藥以外,時常加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利血平等而收到較滿意療效。

(九)心臟性蕁麻疹:提倡儘早給予抗組胺類藥與皮質類固醇激素合同,可使病情較快改善或獲痊癒。

(十)皮損發於咽喉部出現窒息時:應及時使用腎上腺素0.5mg肌注,必要時可加於5%葡萄糖液40ml靜注,同時並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靜滴搶救。有時還需考慮氣管切開術

(十一)光線性蕁麻疹:可酌選氯化喹啉或菸草酸與抗用胺類藥結合應用,有一定療效。

(十二)中醫中藥治療:風寒型多用荊防敗毒散桂枝湯加減;風熱型常用消風散加減;氣血兩虛型選用當歸飲子八珍湯加減;腸胃實熱型可擇防風通聖散加減;血瘀型取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血熱型酌用犀角地黃湯合消風散加減;沖任不調型需用二仙湯四物湯加減。

參看

32 風團及紅斑性皮膚病 | 丘疹性蕁麻疹 32
關於「皮膚性病學/蕁麻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