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痙攣
A+醫學百科 >> 腸痙攣 |
腸痙攣是由於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腹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在小嬰兒,可從哭吵的程度和強度來了解是否存在腸痙攣。
腸痙攣又稱痙攣性腸絞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為常見的機能性腹痛。臨床表現為平時健康的小兒,如果突然發生陣發性、間歇性的腹痛,而在間歇期間,又找不到異常的體征,則是本病的主要特點。患兒的腹痛,可持續數分鐘或數十分鐘不等,時作時止。經反覆發作數十分鐘或數小時後,腹痛可不再出現。個別患兒,其反覆發作的腹痛,可遷延數日,腹痛的程度輕重也各不相同,嚴重者可以出現就地翻滾。典型病例其腹痛部位往往以臍周為主,也就是說,出現痙攣的部位是在小腸。近端的大腸出現痙攣時,其疼痛處為右下腹;當遠端的大腸出現痙攣時,左下腹發生疼痛;如果患兒在大便之前出現腹痛,那麼可能是降結腸或乙狀結腸發生痙攣。
少數年齡較大的兒童,其絞痛可能出現於肋部,並且多見於一側,這是由於結腸的肝曲或脾曲發生痙攣。年歲較小者,也可能出現劍突下的腹部區域絞痛,這是由於胃發生痙攣。嚴格說來,這不是腸痙攣,而是胃痙攣,但因其發生的機理相似,故推拿治療也有效果。
引起腸痙攣的病因可能是飲食不當(如攝入大量的生冷食品、暴飲暴食、餵乳過多,或食物中含糖量過高而引起腸內積氣等)導致;也可能是氣候變化(如感寒受涼等)使小兒出現腸痙攣;還可能是因為腸寄生蟲毒素的刺激導致。上述的幾種誘發因素都可能引起腸壁暫時性缺血,或導致副交感神經興奮,使腸胃的平滑肌痙攣,從而引起腹痛。
當腸胃的平滑肌出現痙攣時,可以阻止腸胃的內容物通過,這樣就可能引起嘔吐。腸胃的平滑肌,在持續痙攣一段時間後,會逐嵌地自然鬆弛,此時患兒的腹痛即消失,而形成所謂「發作間歇期」。如果致病因素未能被消除,患兒可以再次出現腹痛。
目錄 |
病因
一、胃腸道因素。
(一)腸道氣體產生過多。
腸道氣體有四大來源:吞下的氣體;中和胃酸產生;從血中彌散而來以及細菌發酵產生。
(二)腸道動力增高。
(三)胃腸道激素。
(四)飲食因素。一些研究顯示,母乳餵養兒發生腸痙攣與母親飲用奶有關,食物過敏可能是腸痙攣發生的一個原因。
(五)其他因素。
二、非胃腸道因素。
症状
在小嬰兒,腸痙攣發作時主要表現為持續、難以安撫的哭吵。主要表現為哭鬧不安,可伴有嘔吐、面頰潮紅、翻滾、雙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時面部潮紅,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發作可因患兒排氣或排便而終止。在小嬰兒則可反覆發作並呈自限過程。
檢查
1.血常規。
2.便常規。
3.生化全項。
4.腹透。
治療
可根據腸痙攣的評分結果決定治療。評分參照哭吵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哭吵的伴隨症状、父母對孩子哭吵的看法。如果哭吵與腸痙攣有關,但哭吵不劇用第一、第二級治療方案;如果是嚴重腸痙攣者,採用第三級治療。
一、第一級治療 給孩子以撫慰,搖動孩子,減低環境噪音,用熱水袋捂嬰兒腹部;對家長給予支持和關心;可服用中藥或二甲基矽油。一些中藥具有解痙作用,服用中藥(洋甘菊、馬鞭草、甘草、茴香、香峰草及薄荷組成的粉末)7天後,腸痙攣改善,但夜醒次數未見減少。二甲基矽油是一種非吸收性藥物,通過改變氣泡表面張力,使氣泡融合或彌散,促進氣體排出,對人體無副作用。試圖用它來減少腸道氣體。但有關它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用二甲基矽油與安慰劑做自身交叉對照研究,1/4-2/3患兒症状有改善,但與安慰劑相比,無明顯差異。其他減少腸道氣體的藥物如活性碳、α-半乳糖苷酶能吸附氣體或幫助消化高纖維素食物,減少發酵產氣,但目前對腸痙攣的療效尚不肯定。
二、第二級治療 即藥物治療。可用解痙藥(如西托溴銨)能阻斷平滑肌的毒蕈鹼型受體,還可直接作用於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痙攣。無效者可用鹽酸雙環胺,它作為一種抗膽鹼能藥物,具有阿托品樣的解痙作用,並有一定的中樞安定作用,在治療嬰兒腸痙攣方面有一定的療效。但近來有研究發現,6個月以下的嬰兒用此藥可發生呼吸暫停,使此藥的應用受到限制。至今尚無一種完全有效的藥物來治療腸痙攣。
三、第三級治療 改變飲食和/或藥物治療。母乳餵養的母親不食用牛奶、奶製品、魚和蛋;人工餵養兒給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能明顯改善嬰兒腸痙攣。對於CMPI引起的腸痙攣者,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後,71%-88%的患兒症状有改善。由於藥物治療(如鹽酸雙環胺)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時療效不理想,飲食改變可能比用藥更適宜。
小兒腸痙攣
如果孩子常發生腹痛,經過醫生的詳細檢查診斷為腸痙攣時,作為家長除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外,還
應注意些什麼呢?今日北京東大肛腸醫院就來詳細講解一下如何正確處理小兒的腸痙攣。
如果孩子的腹痛只是偶爾發生或發生次數並不頻繁,一般不用服藥治療,大約經過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甚至數秒鐘,腹痛往往會自然緩解。如孩子患的是所謂的「腸痙攣症」,也就是說,腹痛的症状可連續幾天,或一天之內要痛幾次,甚至因腹痛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這時就需要給孩子服用解痙藥及抗過敏的藥物,如顛茄及非那更等。同時還可採取一些臨時止痛措施,包括腹部的局部保暖,應用暖水袋,按摩或針灸等方法。經過以上的處理,腸痙攣一般可在3天左右逐漸緩解。
有些孩子通過藥物治療及家長的細心照料,腹痛雖然可以緩解,但仍是反覆發作。每次到醫院看病幾乎都診斷為「腸痙攣」。這時就應作進一步的詳細檢查,如胃電圖、胃腸道鋇餐造影檢查及腹部B超檢查等,以排除腹部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果各項檢查都是正常時,就可明確診斷為「原發性腸痙攣症」。臨床經驗表明,這種病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腹痛往往可以自然痊癒。
預防
作為家長可能還有一個非常關心的問題,那就是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腸痙攣的發作?家長不妨注意以下幾點,如果認真作到下述各項,孩子腸痙攣的發作一定會明顯減少:
1、由於部分孩子的腹痛可能與對牛奶過敏有關,因此,反覆發生腸痙攣的孩子可以試著暫時停止喝牛奶並改用豆漿或其他代乳品進行觀察。
2、嚴防孩子暴飲暴食,而且不得進食大量冷食。
3、注意嬰兒的餵奶量不可過多,奶中加糖量也不宜過多。
4、必須注意腹部局部的保暖,防止腹部受涼。
腸痙攣的推拿治療
1.虛寒型
手法:推法,摩按,揉法,掐法。
取穴及部位:腕陰陽穴、三關穴、六腑穴、腹陰陽穴、臍部及其周圍的腹部、脾土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分推腕陰陽穴,一百下至三百下。
②推三關穴。推三關穴的次數應為退六腑穴次數的3倍以上。如果退六腑穴為50次,那麼推三關穴至少應為200次,具體的推三關的次數應根據患兒虛寒的程度而定。
③退六腑穴,其次數應與推三關穴的次數相適應。
④分推腹陰陽穴。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左右兩手的手指,分別自胸骨下端,沿肋弓的下方,同時分推至腋中線二百下。
⑤摩揉臍腹。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在患兒腹部先用掌摩法進行治療,持續數分鐘,使之有溫熱的感覺。
在醫者摩揉患兒腹部的過程中,有的患兒會頻頻矢氣;月齡或年齡較小的患兒,在醫者摩揉其腹部時,有的可能會排出大便;在患兒矢氣或排便後,其症状會顯著減輕
關於「腸痙攣」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腸痙攣條目的留言--121.51.14.20 2017年12月22日 (五) 02:09 (CST) 留言:我家寶貝每個月都會痛一次。上個月特別嚴重,都冒冷汗了。帶到醫院,各種檢查後,沒拿藥他又好了。今天又疼了。可以根治嗎?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