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球蛋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冷球蛋白血清中存在的一種蛋白,具有遇冷沉澱、遇熱又溶解的特性。分為三型。

臨床意義:主要與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症候群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巨細胞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有關

【參考值】

陰性(容積法)

分光光度法)<80mg/L

【臨床意義】

血清冷球蛋白由Winrtoobe等於1933年首次報告,1947年Lerner等證實其本質為γ球蛋白。這種γ球蛋白也屬於免疫球蛋白。這種冷球蛋白存在於許多臨床疾病中,能固定補體產生炎症反應,類似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疾病,冷球蛋白血症分型:

Ⅰ型冷球蛋白血症常出現於多發性骨髓瘤、Waldenstron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等。一般在疾病的晚期只有當冷球蛋白含量達5~30g/L時才表現症状。臨床上出現的雷諾氏現象、血栓形成潰瘍壞疽等,是由於血管內出現冷球蛋白沉澱物所造成的高度粘性和淤塞的結果。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主要見於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瘤、Sjogren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時也見於多發性骨髓和巨球蛋白血症。其臨床表現如血管炎、血管性紫癜腎小球腎炎以及免疫複合物所致的炎症作用與Ⅱ型冷球蛋白增高相關。

Ⅲ型有30%為特異性的,還可見於SLE、Sjogren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溶血性貧血、淋巴瘤及多種感染(如梅毒麻風錐蟲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鏈球菌感染腎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其臨床表現也與免疫複合物所致的炎症作用有關。

關於「冷球蛋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