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蕁麻
Xūn Má
蕁麻
別名 尋麻、蠍子草
功效作用 風濕疼痛,產後抽風小兒驚風蕁麻疹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圖經
毒性 大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讀音

qiánmá,亦讀xúnmá

毒性

如果中了蕁麻的毒,會有上吐下瀉症状,像得了盲腸炎一般。  

植物介紹

學名】Urtica fissa E.Pritz.

【英文名】Nettle

【別名】蜇人草、咬人草、蠍子草,防盜草、無情草、植物貓、咬人貓

【分類】蕁麻科 Urticaceae,蕁麻屬 Urtica L.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60-100厘米,有的可達150厘米,生蜇毛(長約3-5毫米)和反曲的微柔毛。

葉對生;葉片寬卵形或近五角形,長及寬均5-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近掌狀淺裂,裂片三角形,有不規則牙齒,下面生微柔毛,沿脈生蜇毛;葉柄長1—7厘米;托葉合生,卵形。

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長約達10厘米,生稀疏分枝,在雌雄同株時生雌花序之下;雄花直徑約2.5毫米,具4花被片;雌花序較短,分枝極短;雌花小,長約0.4毫米,柱頭畫筆頭狀。

莖葉上的蜇毛有毒性(過敏反應),人及豬、羊、牛、馬、禽、鼠等動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蟄般疼痛難忍,它的毒性使皮膚接觸後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癢、嚴重燒傷紅腫等。特別適合庭院、機關、企業、學校及果園、魚塘的防盜設施。

【習性】喜陰植物,生命旺盛,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溫喜濕。

【生境分布】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在我國分布在雲南中部、貴州、四川東南部、湖北和浙江。

生於山地林中或路邊。

【繁殖栽培】播種繁殖。種子細小而堅硬,一般春季播種,夏播亦可,種子適宜發芽溫度一般在23℃以上。

播種前,土壤要深耕、整細、整平並施足基肥,然後將種子拌以細土,進行撒播,可不覆土。

出苗時間,以溫度、濕度及深度的不同而異。為提早出苗,最好採取苗床育苗。當幼苗長至15厘米以上時,就開始有刺激功能,所以在移栽或定植時,應戴上帆布或膠皮手套,腳穿膠鞋,避免皮膚外露。在老株周圍長出新芽後,隨著新芽的生長,上部老莖陸續枯死,需要進行分株。

分株時間,可在冬春進行,整株挖起,剪下芽苗,隨後按20厘米的株距栽植于田園四周,當年就可起到防護作用,第2年連雞也不敢進入。為避免影響主要作物的生長及管理,可將其伸長的枝葉有計劃的剪除,也可用木棍擋開該草的莖桿。

【病蟲害防治】一般病蟲害發生較少,在植株的葉片上若發現有刺毛蟲,可剪除蟲枝燒毀;也可噴洒40%氧化樂果5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2000倍液防治。

【用途】適合作庭院、機關、企業、學校及果園、魚塘的防盜設施。

將鮮株或干品放在糧倉或苗床周圍,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故有「植物貓」之稱。

營養豐富,枯死經霜或經人工處理後為優質飼料

亦為重要纖維植物,古代歐洲人很早就採用其纖維紡織衣物,如《安徒生童話.野天鵝》(《格林童話.六隻天鵝》故事亦類似)中的艾麗莎就曾采蕁麻為她的哥哥編織衣物。

亦入藥,詳見後文。

【過敏治療】觸碰輕者,難受數分鐘後可自行消失;重者,將患處對著明火烤熱,並作伸縮動作,也可用溫開水洗患部,約經半小時可解除痛苦。  

營養價值

雜交蕁麻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而流行歐美。每100克嫩莖葉中含水分、粗蛋白4.66克、脂肪0.62克、粗纖維4.34克、碳水化合物9.64克。還含有較高的鐵、鈣等無機鹽及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它含有的葉綠素也高於其它任何蔬菜

雜交蕁麻的根的醇提取物在歐洲特別是法國一直用於治療前列腺肥大,其水溶性部位主要含有多糖類成份,能調解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阻止上皮組織癌細胞的分化與擴散。治療前列腺肥大的植物藥雜交蕁麻素以其確切的療效和毒副作用極小的安全性,正逐步佔領歐美主流市場。

雜交蕁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地上嫩莖嫩葉供食用,其營養豐富,獨具特色,素炒作湯、涼拌作餡,均可,還可速凍或脫水長期貯藏。

雜交蕁麻新鮮特種蔬菜反季節生產,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一次種植,多年受益,每年每畝可生產蔬菜500-1000公斤,市場售價4-20元/公斤;種植30年可產鮮根6000公斤,干根3000公斤,市場售價4-10元/公斤。  

中藥材

【藥材名】蕁麻

【出處】《本草圖經》

【別名】尋麻(《益部方物略記》),蠍子草(《人海記》)。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麻葉蕁麻、狹葉蕁麻等的全草。夏、秋季采,切段晒乾。

同屬植物裂葉蕁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寬葉蕁麻(分布華北及東北)亦同供藥用。

【源形態】

①麻葉蕁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莖高達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緊貼的微柔毛。葉對生,葉片輪廓五角形,長 4~12厘米,寬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狀深裂,兩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葉離生,狹三角形。雌雄同株或異株,同株者雄花序生於下方。花序長達12厘米,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徑約2毫米,花被片4,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後增大,包著果實,長達2.5毫米,有短柔毛和少數螫毛,柱頭畫筆頭狀。瘦果卵形,扁,長約2毫米,灰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於山野、路邊、草原、坡地。分布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②狹葉蕁麻

多年生草本。莖高40~150厘米,四棱形,有螫毛,分枝或不分枝。葉對生,披針形或狹卵形,長4~10厘米,寬1.2~2.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尖鋸齒,上面疏生短毛,下面沿脈上有疏生短毛;托葉分生,條形。雌雄異株,花序長達4厘米,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較雄花小,花被片 4,在果期增大,柱頭畫筆頭狀。皮果卵形,扁,長約1毫米,光滑。

生於山坡、林邊或溝邊。分布我國北方及東北地區。

化學成份】麻葉蕁麻全草含多種維生素鞣質。莖皮主要含蟻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質等。

性味】辛苦,寒,有毒。

①《綱目》:"辛苦,寒,有大毒。"

②《四川中藥志》:"甘,微寒,有小毒。"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苦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風濕疼痛,產後抽風小兒驚風蕁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記》:"善治風腫。"

②《本草圖經》:"療蛇毒。"

③《蜀語》:"紅者可治齁症。"

④《綱目》:"風疹初起,以此點。"

⑤《黔書》:"可已瘋。"

⑥《綱目拾遺》:"浴風,採取煮汁洗。"

⑦《新疆中草藥手冊》:"祛風濕,解痙,和血。"

⑧《黑龍江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製劑》:"治小兒麻痹,風濕,疝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炖肉。外用:搗汁塗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圖經》:"誤服之,吐利不止。"

【附方】

①治風濕性關節炎:麻葉蕁麻適量,煎湯擦洗。

②治產後抽風,小兒驚風:麻葉蕁麻少許,水煎服。

③治蕁麻疹:麻葉蕁麻鮮苗,搗汁塗擦。

④治毒蛇咬傷:麻葉蕁麻適量,搗爛敷患處。(選方出《內蒙古中草藥》)  

附文

陝西蕁麻

你見過蕁麻嗎?它四海為家,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英姿。以川、陝一帶山區和雲、貴高原的山野生長最為繁多。我省三秦大地,不分南北,都有分布。當你挨著植株從下往上順毛抓它,則平安無事;倘若由上而下逆毛抓或觸上毛芒,即如蜂蜇,奇痛難忍,輕則紅腫,重則潰爛。這是蕁麻莖葉上的蜇毛,用以殺傷來犯的敵人而保衛自己的武器。

蕁麻,俗稱藿(huò)麻。古稱毛藐或蕁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云:「蕁麻,蕁音尋」。又云:「蕁麻又稱毛藪。蕁字本作藪。杜子美有除藪草詩,是也」。《辭源》說:「蕁,草名。俗讀如尋,本作藪」。又「蕁麻,古謂之藪草」。《中華大字典》臼:「按古文藪字皆作尋,故藪通作蕁」。陝南山民有稱「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則叫它「咬人草」。

由於蕁麻其莖葉有刺蜇人,所以許多人對它望而生畏,沒有好感,因而對它的價值也就了解甚少了。

國內外的科研成果證實,蕁麻是很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和農作物,可供纖維、食物、藥物和優質飼料。蕁麻的莖皮纖維韌性好,拉力強,光澤好,易染色,可作紡織原料,或制麻繩、編織地毯等。

蕁麻的莖和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及各種微量的磷、鎂、鐵、鋅、錳、矽、硫、鈣、鈉、鑽、銅和鈦等元素。其營養價值不亞於苜蓿、三葉草和豆類等飼料作物,對於牲畜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是優質飼料。每年夏秋,將蕁麻收割回來,經晾曬,切碎,用開水煮過,拌些麩皮之類的精料,即可餵豬。不出十天半月,豬身上就油光發亮,開始明顯地肥胖起來。盛夏,正值蕁麻枝葉繁茂的時候,草原上的牲畜是不願意光顧它的。可是,到了秋霜以後,特別是籽實累累的冬春時節,蕁麻莖葉里的苦澀味大部分已消失以後,牛馬駝羊卻是競相採食它。

蕁麻全草可以入藥,其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具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蕁麻疹初起、蛇咬傷等。宋代《圖經本草》早有記述。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蕁麻,……其莖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藥。上有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蠆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魚。氣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嘔吐不止。蛇毒,搗塗之。風疹初起,以此點,一夜皆失」。因此,農牧民把它視為珍寶。用蕁麻搗碎外敷,治毒蛇咬傷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症,相當有效。幼株的干葉是一些藥劑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許多疾病的醫治都離不開這些藥物。

蕁麻還可食用。國外俄羅斯等國十分重視對蕁麻的研究和利用,已取得很大成績。除已用於紡織、榨油、飼料、藥物外,還用蕁麻的莖葉烹制加工成各種各樣的菜肴。有涼拌、湯菜、烤菜、蕁麻汁、飲料和調料等。蕁麻種子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亞麻等油料作物。蕁麻籽榨的油,味道獨特,有強身健體的功能。

俄羅斯西伯利亞農科所科學家維克托.博加奇科夫,經過25年久的試驗研究指出:「蕁麻是有價值的農作物,應當廣泛用作飼料,大力開闢專門的蕁麻種植場。」目前,俄羅斯及其哈薩克、吉爾吉斯等國有野生蕁麻400多萬公頃。

蕁麻屬蕁麻科(Urticaceae),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春發冬謝,秋果累累。一般株高50~150厘米,莖直立,全株淡綠色,單一或有少數分枝,有四棱,全株密生蜇毛,觸之奇痛。葉對生,托葉離生、條狀披針,生有短毛和蜇。葉片卵形或寬卵形,三出脈,邊緣有粗鋸齒,有齒牙或人裂,兩面密生短細毛,似大麻葉子。花單性,雌雄同株,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瘦果卵形,藏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8月,果期8-9月。我國約有16種,別看它相貌不揚,它卻全身是寶。

蕁麻用途如此之多,分布十分廣泛,資源甚為豐富,可惜過去人們對它不甚了解,造成蕁麻自生自滅,白白浪費。在科學逐漸普及的今天,這種情況應該改變了。應該積極開發利用這一寶貴野生資源,使其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山區人民致富貢獻力量。

關於「蕁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