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麻葉 | 中藥圖典 |
麻葉 Má Yè |
|
---|---|
別名 | 火麻頭、火麻葉 |
功效作用 | 平喘截瘧;解毒殺蟲。主瘧疾;氣喘;蛔蟲病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藥性論》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肺經、大腸經、膀胱經 |
藥性 | |
藥味 | 辛 |
藥名:麻葉
別名:火麻葉、火麻頭
漢語拼音:ma y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bis sativa L.
考證:出自《藥性論》
科屬分類:桑科
拉丁文名:Folium Cannabis
生態環境: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功效分類:平喘藥
炮製方法:洗淨、晒乾備用。
性味:辛;有毒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葉。
用法用量:內服:搗汁,入丸、散。外用: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目錄 |
中藥化學成分:
含大麻酚(cannabinol),大麻二酚(cannabidiol),△9-反四氫大麻酚(△9-trans-terahydrocannabi-nol),△8-反-四氫大麻酚(△8-trans-tetrahydrocannabinol)[1],二羥基大麻酚(cannabitrol)[2],大麻環醚萜酚(cannabiglendol)[3],大麻聯苯二酚(cannabiodiol)[4],四氫次大麻酚酸(tetrahydro-cannabivarinic acid),次大麻二酚酸(cannabidivarinic acid),次大麻色酚酸( cannabichromevarinic acid),次大麻萜二酚酸(cannabidigerovarinic acid)[5];黃酮類成分,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大波斯菊甙(cosmosiin),牡荊素(vitexin)[6],異牡荊素(isovitexin),葒草素(orientin)[7],2″-O-葡萄牡荊素(2″-O-glucopyranosylvitexin),2″-O-葡萄糖葒草素(2″-O-glucopyra-nosylorientin)[8];生物鹼類成分,大麻鹼(cannabisativine)[9],脫水大麻鹼(anhydrocannabisativine)[10],大麥芽鹼(hordenine)[11],螺環化合物大麻螺酮(cannabispirone),大麻螺烯酮(cannabispire-none)[12],β-大麻螺醇(β-cannabispirol),大麻螺醇乙酸酯(acetylcannabispirol)[13];芪類成分,大麻異戊烯(cannabiprene),3,4′-二羥基-5-甲氧基聯苄(3,4′-dihydroxy-5-methoxybi benayl)[14];甾醇類化合物成分,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tiosterol),5α-豆甾-7,24(28)-二烯-3β-醇[5α-stigmasta-7,24()]
各家論述:
1.《綱目》:按郭文《瘡科心要》烏金散治癰疽療腫、時毒惡瘡,方中用火麻頭同麻黃諸藥發汗,則葉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濟方》用之截瘧尤可推焉。
2.《唐本草》: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蠍母。
3.《東北藥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4.《中國藥植圖鑑》:夾入煙草中吸之,治喘息。
選方:
治瘧疾:大麻葉,不問榮枯,入鍋內,文武火慢慢炒香,連鍋取下,以紙蓋其上,令汗出盡,然後碾為細末,臨發時以前兩時辰,用茶湯或溫酒濃調下;移患人原睡處,其狀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為末,加入縮砂、丁香、木香、陳皮為末,比麻葉分兩減半,酒糊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濟方》)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l-3m。莖直立,表面有縱溝,密被短柔毛,皮層富纖維,基部木質化。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長4-15cm,被短綿毛;托葉小,離生,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絲細長,花藥大;雌花簇生於葉腋,綠黃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質,雌蕊1;於房圓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圓形,長4-5mm,質硬,灰褐色,有細網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食用麻葉
麻葉是潮汕一種特有的紅麻的葉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為潮汕人要等紅麻長老了,拿紅麻的皮來編繩子,現在已經沒有人編繩子了,這種麻葉就上了人們的餐桌。麻葉是在紅麻還很小的時候就把它頂尖上的葉子摘下來吃,所以這種紅麻永遠也長不大,也做不成繩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葉卻是難得的美味,麻葉要過水一遍後去除澀味,再拿來清炒,有點咸,送粥卻是再合適不過的,珊珊覺得它的纖維很多,吃起來有點象番薯葉,咀嚼後有點滑口,非常保健。
潮汕名小菜】麻葉.
麻繩很少人用了,但麻葉做萊發揚光大了,一年四季最貴的青菜就是麻葉,潮汕餐廳都有這道菜,做法;麻葉在80度左右水中泡一下,撩起涼干,鍋中放油煎蒜蓉微赤,加豆腐煎香,放麻葉炒入味即可.
潮陽禾皋甜麻成席上佳肴
本報訊潮陽市兩英鎮禾皋村,根據本地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該村種植甜麻500畝,甜麻葉香飄大江南北,光此一項,年收入300多萬元。
禾皋村民世代務農,有種植黃麻的傳統和經驗。以前種植黃麻主要是收穫麻皮作工業原料,嫩黃麻葉可供當蔬菜食用,是潮汕人喜愛的食品。近年來,隨著現代工業發展,種植黃麻者人漸稀少。前幾年,禾皋一台胞回鄉,帶來了良種的甜麻種籽。為了鼓勵和幫助農民種植甜麻,增加收入,鎮政府撥出專項資金,對農民種植甜麻每畝獎給鉀肥100公斤。經試驗種植,目前已形成規模。甜麻每畝產量高達1噸,每噸均價值超過7000元,是高產高值蔬菜作物。
甜麻葉不但味道香爽,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豐富,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各大城市潮味飯店、賓館紛紛前來大批採購,本地市場也很熱銷。麻葉,這一過去粗俗潮汕農家食品,如今已成了大城市的席上佳肴。(郭亨渠)
甜麻葉——鄉村散記之三
居住鄉下,家門前是一大片農田。佇立門口,或站在陽台上,青青綠綠的莊稼就撲入眼帘。因這田野,我能發現春天到來的第一抹綠色,那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在向陽的田陌上泛起的淡淡的嫩綠;我也能聽到春天走近的腳步聲,那是來自小渠邊剛剛從冬眠中蘇醒的青蛙的初鳴;盛夏君臨,則有如潮蛙鼓、如歌蟬鳴前來報信;至於南國姍姍來遲的冬天,就只有聆聽北風掠過黃肥綠瘦的田園才能捕捉到些許信息。一年四季,田野上枯榮交替,生息嬗變,我都能在第一時間領略其變化和風采。那是一種享受,一種如古人「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那種欣欣然的心情一樣的喜悅。
對於住宅前的田野,我最為關注的還是甜麻園。麻園似茶園,卵形的麻葉綠油油的似茶葉;采麻像採茶,一手挎籃一手靈巧地採摘麻心,晨曦里偶或也把星星采進籃里。從早春播種到暮春開採,從仲夏的收穫旺季到晚秋的採摘尾聲,甜麻的每個生產流程都次第走進我的視野。有時我也走進麻園裡,聞一聞略帶青澀的麻葉的芳香,心裡會感到無比的充實。
鄉人擅於種麻。從前種的是黃麻。麻皮剝下來晒乾,可以賣錢,可以打麻繩、織麻布、做麻袋。過去鄉下人的蚊帳,都是用麻布做的,結實耐用,一床麻布蚊帳,縫縫補補,兩三代人都用不爛。桑麻自古就是農家不可或缺的寵物。可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老黃曆不管用了。麻皮沒人要,麻布受冷落,麻園逐漸從田野上消失。許多農民「下海」經商或打工去了,這時沒有洗腳上田的人發現,以前作為豬飼料的莧菜、厚合菜及番薯葉都冠冕堂皇登上酒樓飯店的菜譜,於是便想起了麻葉。憑經驗,麻葉可以吃,而且有消食開胃、清熱祛暑的作用,只是味道有些苦澀,過去只有貧困農家才用麻葉做菜。現在,忍飢挨餓的日子已成過去,許多營養過剩的人們正在尋覓返樸歸真的綠色食品,麻葉一定另有用處。勤勞聰敏的鄉人經過幾年摸索試驗,終於培植出一種有別於傳統麻的食用麻。這種食用麻的葉子做菜,煮、炒及做湯都可以,味道甘醇鮮美,清香爽口。要是酒肉吃膩了佐以甜麻葉下飯,那感覺,用一句老少皆知的廣告詞來形容最恰切:味道好極了!每年,頭茬甜麻葉在暮春登場時,常常每斤賣到十多二十元,比豬肉貴一倍以上。
家鄉種植甜麻已近20年,生產規模逐年在擴大。年產值六七百萬元的禾皋村甜麻葉生產基地,可以說是粵東地區甚至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蔬菜生產基地。2003年,經有關部門檢測,兩英鎮禾皋村生產的甜麻葉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國家農業行業標準,省農業廳特發給《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多年來,甜麻葉廣受青睞,不僅暢銷粵東各地,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酒樓飯店也不乏其身影。夏天,有些人嗜吃甜麻葉,簡直到了「不可一餐無此君」的痴迷程度。此外,充滿潮汕鄉土風味的「番薯絲粥配甜麻葉」,更是吸引了許多返鄉的海內外鄉親,吃過這款風味獨特的飯菜的人都津津樂道。
甜麻葉,已成為故鄉聲譽遠播的名牌。
麻葉菜
潮汕菜的另一特色是喜歡吃粥,而且特別多送粥的小菜,鹹菜、貢菜、橄欖菜等都是人們比較熟悉的,這裡介紹的麻葉則是一種用野菜做成的小菜。
麻葉是潮汕一種特有的紅麻的葉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為潮汕人要等紅麻長老了,拿紅麻的皮來編繩子,現在已經沒有人編繩子了,這種麻葉就上了人們的餐桌。麻葉是在紅麻還很小的時候就把它頂尖上的葉子摘下來吃,所以這種紅麻永遠也長不大,也做不成繩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葉卻是難得的美味,麻葉要過水一遍後去除澀味,再拿來清炒,有點咸,送粥卻是再合適不過的。
二傻教你做麻葉
超愛吃麻葉,沒想到深圳有得吃。
以前潮汕之家那邊有人請教麻葉的做法,偶還專門跟媽媽諮詢過。介紹一下,如果買得到未加工的麻葉,樓主可以照著做,準保比外面餐廳的好吃:)
先在炒鍋內加熱豆油並爆香蒜頭,然後將大部分熱好的豆油蒜頭盛出,留下一點油鍋底,再將洗淨的麻葉下鍋加鹽爆炒,會有少量水滲出。用鍋鏟將麻葉撥到鍋邊擠干,將水瀝出,然後再將原先盛出的豆油蒜瓣倒入鍋內,
並加入普寧豆醬翻炒,苦澀但回味無窮越吃越愛吃的麻葉很快便可以出鍋啦:)
麻葉面的煮法
這種做法是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義州這個地方特別的煮法,很好吃的哦~~
據我外婆說,在解放前義州地區就有這種吃法了。
材料:麻葉,切面(有帶鹼的那種),蜆子或花蛤,瘦肉和蝦米
佐料:鹽,味精,蒜頭
煮法:一、先把蜆子或花蛤煮湯,去殼,備用。
二、把麻葉洗淨,揉滑
三、起油鍋,把蒜頭放入油鍋內,把瘦肉和蝦米放入油鍋,然後把麻葉放入油鍋翻炒,
放入用蜆子或花蛤煮的清湯,煮開後,放入帶鹼的切面,煮熟後,放入鹽和味精即可。
其它品種
黃麻葉(Corchorus capsularis Linn) 潮汕地區別名稱為苦麻葉、老麻葉、麻葉、麻仔葉、嫩葉心名麻秧。外地別名稱為麻骨頭等。本品為椴樹科黃麻屬黃麻。為一年生草本。人工栽培的農作物。
黃麻葉味苦、性寒,無毒。種子有毒。內服涼腸止血、解暑、清熱。外用拔毒消炎、退腫。入心脾經。主治中暑、傷暑發熱、喉痛、熱痢、大便下血、河豚中毒。外治皮膚瘡癤紅腫熱毒等。
|
關於「麻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