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麻皮
Má Pí
別名  
功效作用 去瘀,利水。治跌扑損傷,熱淋脹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有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麻皮 (《綱目》)

【漢語拼音】ma p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bis sativa L.

【來源】為桑科植物大麻莖皮部的纖維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l-3m。莖直立,表面有縱溝,密被短柔毛,皮層富纖維,基部木質化。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長4-15cm,被短綿毛托葉小,離生,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絲細長,花藥大;雌花簇生於葉腋,綠黃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質,雌蕊1;於房圓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圓形,長4-5mm,質硬,灰褐色,有細網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歸經】《本草匯言》:"入手陽明、足太陰經。"

【功用主治】去瘀,利水。治跌扑損傷,熱淋脹痛。

①《唐本草》:"漚麻汁(浸泡大麻稈的水),止消渴,治瘀血。"

②《綱目》:"破血,通小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

【選方】①治跌扑折傷疼痛:黃麻(皮)燒灰,頭髮灰各一兩,乳香五錢,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王仲勉經驗方》接骨方)

②治熱淋,小腹脹滿急痛:麻皮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上藥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為三服。(《聖惠方》)

【臨床應用】治療破傷風

取大麻皮4兩燒存性,研細末,分份,加入適量的黃酒或白酒,每次開水送服1份,蓋被使出汗,每日~3次。治療10例,9例痊癒。一般服藥後1~2天內見效。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大麻或稱印度大麻(主要為雌花花穗及少量果實、小葉及細莖部分)對人的精神狀態有特殊影響,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重要吸毒品。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可因劑量、給藥途徑及用藥時的特殊環境而有不同,特別與個性有很大關係,吸食後或思潮起伏、精神激動、自覺欣快;或沉涸優郁、驚惶失措。較大劑量常多生幻覺。長期服用,則精神墮落,嚴重喪失工作能力。這些作用主要由其中所含的四氫大麻酚(簡稱Δ- THC)所引起,久用可產生耐受性,甚至可以耐受比致死量還大的劑量,停藥時並不產生戒斷現象。內服時需要較大的劑量才能產生與吸人時相同程度的作用,而且作用發生也較慢,可能是有效成分被消化液破壞,也可能通過肝臟時被破壞一部分所致。大麻吸毒在國外是嚴重的社會問。 Δ- THC對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足既有興奮又有抑制,動物的自發活動受到抑制,但給予外界刺激則其反應卻更為敏感,對於巴比妥類的睡眠時間有延長作用,但對苯丙胺引起的自發活動增加卻也有協同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有明顯抗傷害(止痛)作用(熱板法)。

2.抗菌作用 歐產大麻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為酸性,帶有酚性或羧基基團的非結晶物質,難溶於水而能溶於乙醚石油醚等溶媒中。1∶150000時能抑制結核桿菌,而對革蘭氏陰性大腸傷寒菌屬、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無效。全血、血漿血清可部分滅活此成分而降低其抗菌效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此成分在1∶100濃度時,可立即殺死之;1∶10000濃度時則需8小時。臨床上可用於口腔、耳鼻喉、皮膚消毒

關於「麻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