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中毒
A+醫學百科 >> 河豚中毒 |
河豚中毒,病名。誤食河豚魚出現中毒症状者。河豚魚古稱鯸鮐魚,俗稱廷巴魚。見《諸病源候論.食鯸鮐魚中毒候》。證見嘔吐、腹痛、腹瀉、大便帶血,繼則口唇舌尖及肢體麻木,眼瞼下垂,肢體軟癱,嚴重者可迅速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治療應中西醫結合搶救。輕症可服大劑量鮮橄欖、鮮蘆根汁等。《本草綱目》卷四載解河豚毒藥,有荻芽、蘆花、胡麻油、白扁豆、大豆汁、橄欖、五倍子、槐花、黑豆汁、紫蘇汁、青黛汁、藍汁、蜈蚣、羊蹄葉等,可參考。
目錄 |
疾病名稱
河豚中毒
疾病概述
河豚魚是一種海洋魚類,全球共有一百種,我國約有40種,其中常引起人中毒的主要有星點東方豚、豹紋東方豚等。河豚魚的毒性是由其體內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河豚毒素的化學名叫氨基全氫間二氮雜煮,為劇毒物質。不同性別、不同魚體部分以及不同季節,河豚魚所含毒素的量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卵巢和肝臟含毒素量最多,故毒性也最大,其次是腎臟、血液、眼、腮和魚皮等處。多數品種的新鮮洗淨的魚肉可視為無毒。但魚死後再貯藏一段時間,魚肉可染有毒素。春季為雌魚的卵巢發育期,卵巢毒性最強,再加上肝臟毒性 也在春季最強,所以春季最易發生河豚中毒,夏、秋季雌魚產卵後,卵巢即退化而令其毒性減弱。 河豚毒素是一種非蛋白質、高活性的神經毒素,微溶於水,易溶於醋,在出介於3~6時穩定,pH大於7時易被破壞,對光和熱極穩定, 100℃時 6 h不能將其完全破壞。河豚肉用濃度為2%的碳酸鈉溶液浸泡 24 h,洗淨後可視為無毒。河豚毒素進入人體後可抑制神經細胞膜對Na離子的通透性,從而阻斷神經衝動的傳導,使神經麻痹。潛伏期一般為0.5~3h,主要中毒症状表現為:初期面部潮紅,頭痛,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繼而感覺神經麻痹,如嘴唇、舌體、手指麻木、刺痛,然後出現運動神經症状,如手、臂、腿等處肌肉無力,運動艱難,身體搖擺,舌頭麻木,語言不清,甚至因全身麻木而癱瘓。嚴重者可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呼吸困難,以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基於河豚魚的劇毒性,國家規定禁止出售或食用河豚魚。
疾病分類
症状體征
注意中毒表現:噁心、嘔吐、腹瀉、大便帶血。隨後全身不適,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全身麻木,四肢無力,共濟失調,眼瞼下垂,肌肉軟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心律失常,呼吸淺而不規則。嚴重者,呼吸困難、發紺、瞳孔先縮小後散大或兩側不對稱、血壓下降、語言障礙、昏迷及呼吸循環衰竭。
疾病病因
有食用河豚史,潛伏期為10min至3h。注意同食者是否有同樣症状出現。
診斷檢查
1.糞便、尿、嘔吐物及胃內容物行細菌培養及毒物分析。
治療方案
1.催吐 刺激咽部使之嘔吐或口服1%硫酸銅溶液50~100ml,必要時可用阿朴嗎啡5mg皮下注射。
2.洗胃及導瀉 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5%藥用炭懸液洗胃。高位清潔灌腸及口服硫酸鈉導瀉。
3.靜脈滴注10%葡萄糖液500~1000ml,並加維生素C、葡萄糖醛酸等,亦可用呋塞米(速尿)或甘露醇等利尿劑加速毒物排泄。
4.呼吸淺表時可用尼可剎米0.375g及山梗菜鹼3mg交替肌注及吸氧。呼吸停止時應即施行氣管插管及加壓呼吸。必要時作氣管切開。
5.儘早應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
6.抗膽鹼藥物有一定對抗毒素作用,可選用阿托品2mg或東莨菪鹼0.5mg或654-2 20mg肌注或稀釋後靜注,每15~30min 1次。
安全提示
1、預防河豚魚中毒,首先要認識到河豚魚有毒,並能識別其形狀,以防誤食中毒。
2、預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門嚴查,禁止零售河豚魚,如果發現,將河豚魚集中妥善處理。
3、為了預防意外發生,人們還是不要抱著僥倖心理,為了貪一時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魚。
4、河豚在烹飪的時候如果可以長時間的蒸煮也可以使毒性失效。
|
關於「河豚中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