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病毒感染 >> 病毒性肝炎 >> 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病毒性肝為目前尚無可靠而滿意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一般採用綜合療法,以適當休息和合理營養為主,根據不同病情給予適當的藥物輔助治療,同時避免飲灑、使用肝毒性藥物及其它對肝臟不利的因素。

(一)急性肝炎 多為自限性疾病。若能在早期得到及時休息,合理營養及一般支持療法,大多數病例能在3~6個月內臨床治癒。

1.休息 發病早期必須臥床休息,至症状明顯減輕、黃疸消退、肝功能明顯好轉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及肝功能波動為度。在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後,再經1~3個月的休息觀察,可逐步恢復工作。但仍應定期複查1~2年。

2.營養 發病早期宜給易消化,適合患者口味的清淡飲食,但應注意含有適量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並補充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等。若患者食欲不振,進食過少,可由靜脈補充葡萄糖液及維生素C。食慾好轉後,應能給含有足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適量脂肪的飲食,不強調高糖低脂飲食,不宜攝食過多。

3.中藥治療 可因地制宜,採用中草藥治療或中藥方劑辯證治療。急性肝炎的治療應清熱利濕芳香化濁調氣活血。熱偏重者可用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加減,或龍膽草板蘭根金錢草金銀花等煎服;濕偏重者可用茵陳四苓散三仁湯加減。淤膽型肝炎多與濕熱淤膽肝膽失泄有關,在清熱解毒利濕的基礎上,重用消淤利膽法,如赤芍、黛礬、硝礬散等。

(二)慢性肝炎:應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1.休息 在病情活動期應適當臥床休息;病情好轉後應注意動靜結合;至靜止期可從事輕工作;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達3個月以上者,可恢復正常工作,但應避免過勞,且須定期複查。

2.營養應進高蛋白飲食;熱量攝入不宜過高,以防發生脂肪肝;也不宜食過量的糖,以免導致糖尿病

3.抗病毒藥物治療

(1)α-干擾素(InterferonIFNα)能阻止病毒宿主肝細胞內複製,且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治療劑量每日不應低於100萬U,皮下或肌注每日1次,亦有隔日注射1次者。療程3~6個月。可使約1/3患者血清HBV DNA陰轉,HbeAg陽性轉為抗-Hbe陽性,HBV DNA聚合酶活力下降,HCV RNA轉陰,但停藥後部分病例以上血清指標又逆轉。早期,大劑量,長療程干擾素治療可提高療效。副作用發熱低血壓噁心腹瀉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療初期出現,亦可發生暫時性脫髮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等,但停藥後可迅速恢復。

(2)干擾素誘導劑 聚肌苷酸: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 I:C)在體內可通過誘生干擾素而阻斷病毒複製,但誘生干擾素的能力較低。一般用量為2~4mg肌注,每周2次,3~6個月為一療程;亦有採用大劑量(每次~40)靜泳滴注,每周2次者。對HbeAg近期轉陰率似有一定作用。無副作用。近又合成新藥Ampligen(Poly I:C.12U)是一種作用較聚肌胞強大的干擾素誘生劑。

(3)阿糖腺苷(Ara-A)及單磷阿糖腺苷(Ara-AMP)主要能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及核苷酸還原酶活力,從而阻斷HBV的複製,抗病毒作用較強但較短暫,停藥後有反跳。Ara-A不溶於水,常用劑量為每日~15mg/公斤,稀釋於葡萄液1000ml內,緩慢靜脈滴注12小時,連用2~8周,副作用為發熱、不適、納差、噁心、嘔吐腹脹、全身肌肉關節痛、血粘板減少等。

單磷酸阿糖腺苷易溶於水,常用劑量為每日~10mg/公斤,分為2次肌注,連續3~5周,或每日mg/公斤,分2次肌注,連續8周。可使血清HBv DAN轉陰,DNA聚合酶轉陰,HBsAg滴度下降,HbeAg轉為抗-Hbe。本品亦可能脈滴注。大劑量可產生髮熱、不適、下肢肌肉痙痛、血小板減少等副作用。

(4)無環鳥苷(Acyclovir)及6-脫氧無環鳥苷選擇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有較強的抗病毒活動,對人體的毒性較低。劑量為每日~45mg/公斤靜泳滴注,7~14日為1療程。有部分抑制病毒複製作用。大劑量可引起腎功能損害,靜脈炎嗜睡譫妄皮疹ALT增高等。

6-脫氧無環鳥苷口服吸收良好,可長期服用。

(5)其它抗病毒藥物 三氮唑核苷(ribavirin)膦甲酸鹽等,均在試用中。

(6)抗病毒藥物聯合治療 如α-干擾素與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使用,有協同抗病毒作用,可增療效,但毒性亦增大,α-干擾素與無環鳥苷、膠氧無環鳥苷、或與r-干擾素聯合應用,均可增強療效。

(7)α-干擾素加強地松衝擊療法 在干擾素治療前,先給予短程(6周)強的松,可提高患者對抗病毒治療的敏感性,從而增強療效。但在突然撤停強地松時,有激發嚴重肝壞死的危險。

4.中醫中藥治療

(1)中醫辨證論治 治療原則為去邪、補虛及調理陰陽氣血。濕熱未盡者可參照急性肝炎治療;肝鬱脾虛者宜舒肝健脾,用逍遙散加減;肝腎陰虛者宜滋補肝腎,用一貫煎加減脾腎陽虛者宜補脾腎,用四君子湯合金匱腎氣丸等;氣陰兩虛者宜氣陰兩補,用人蔘養榮東加減;氣滯血淤者宜調氣養血活血化瘀,用鱉甲煎丸加減。

(2)促進肝組織修復,改善肝功能,抗肝纖維化的中藥治療。

①ALT升高長期不降者:濕熱偏重者可選用垂盆草山豆根及其製劑;濕熱不顯者可選用五味子製劑。在酶值降至正常後應該逐步減量,繼續治療2~3後停藥,以防反跳。丹參毛冬青有活血化瘀作用,與上述藥物合用可提高療效。

②改善蛋白代謝:以益氣養血滋陰為主,可選用人蔘、黃芪當歸靈芝冬蟲夏草等及當歸丸烏雞白鳳丸河車大造丸等。

③抗肝纖維化:以活血化瘀軟堅為主,可選用桃紅、紅花、丹參、參三七、百合、山慈茹、柴胡鱉甲、庹蟲等。

5.免疫調節療法 可選用以下製劑。

(1)特異性免疫核糖核酸 能傳遞特異性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劑量為2~4mg每周2次,注射於上臂內側或腹股溝淋巴結遠側皮下,3~6個月為1療程。

(2)特異性轉因子 能增強特異性細胞免疫。劑量為每次~4單位,每周2~3次,注射部位同上。

(3)普通轉移因子 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及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劑量及注射部位與特異性轉移因子相同。

(4)胸腺素(肽)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及調節免疫系統。劑量每次mg,每周2~3次,注射部位同上。

(5)其它 右旋兒茶素(四羥基黃烷醇)、左旋咪唑、中藥人蔘、黃芪、靈芝、香菇等均可酌情採用。

6.免疫抑制療法 用於自身免疫指標陽性或有肝外系統表現,而HBsAg陰性,且經其它治療無效的慢性活動型肝炎。可用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硫唑嘌呤等。

7.護肝藥物

(1)維生素類:適量補充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E有抗氧化、抗肝壞死作用,肝功障礙應予補充;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者及黃疸患者應予Vit.K。

(2)促進能量代謝的藥物:如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等。

(3)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胺基酸代謝的藥物:復方支鏈胺基酸注射液靜脈滴注。

(4)促進肝細胞修復和再生的藥物:胰高糖素(1mg)及普通胰島素(10U)加於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

(5)其它:肝泰樂維丙胺肝必復等可酌情選用。

(三)重型肝炎的治療應及早採取合理的綜合措施,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糾正各種嚴重紊亂,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1.支持療法

(1)嚴格臥床休息、精心護理,密切觀察病情,防止繼發感染

(2)每日入熱量維持在67~134KJ/kg。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應嚴格限制(低於20g/d),昏迷者禁食蛋白質。給予足量的維生素(E、C、B族、K)並予高滲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其中可加能量合劑胰島素。入液量及糖量不可過多,以防發生低血鉀腦水腫。有條件可輸入新鮮血漿白蛋白或新鮮血。注意液體出入量平衡,每日尿量一般以100ml左右為宜。

(3)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根據臨床和血液化驗以確定電解質的補充量。低鉀者每日應補鉀3克以上,低鈉可酌予生理鹽水,不宜用高滲鹽水糾正,使用利尿劑時注意防止發生低鉀血症鹼中毒

2.阻止肝細胞壞死,促使肝細胞再生

(1)胰高糖素一胰島素(G-I)療法:胰高糖素1mg及普通胰島素10U,加於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每日~2次。

(2)肝細胞再生因子靜脈滴注或人胎肝細胞懸液靜脈滴注,初步報告療效較好。

3.改善微循環莨菪類藥物有改善微循環障礙的作用,可採用東莨菪鹼山莨菪鹼加於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丹參、低分子右旋糖苷亦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

4.防治併發症

(1)肝性腦病的防治

①預防和治療氨中毒:(a)減少氨由腸道吸收:限制蛋白質攝入量(〈0.5克/公斤〉;口服腸道不易吸收的廣譜抗生素(如新黴素每日2克或(及)滅滴靈0.2克每日4次;口服乳果糖15~20克一日3次,或食醋30ml+溫水100ml保留灌腸;禁用含氨藥物。(b)降低血氨谷氨酸鹽(鈉,鉀等)及乙醯谷醯胺等藥物靜脈滴注;精氨酸天門冬氨酸鉀鎂靜脈滴注。(c)給予脲酶拮抗劑(如乙醯氧肟酸等)以減少尿素分解產氨。

②糾正胺基酸比例失衡 提高血中支鏈胺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的比例,可竟爭性地減少芳香族胺基酸通過血腦屏障,從而減少神經抑制介質5-羥色胺的形成,有利於防治肝性昏迷。可予復方支鏈胺基酸製劑500ml/日靜脈滴注。

③抗假神經傳導介質:左旋多巴進入腦組織,經多巴脫羧酶的作用轉變為多巴胺後,與假性神經傳導介質C羥苯乙醇胺苯乙醇氨等)相拮抗竟爭,可促使患者蘇醒。用法:左旋多巴每次~150mg加於10%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每日~3次;或每日~4克,分4次口服。用本藥過程中,禁用Vit.B6和氯丙嗪

(2)腦水腫的防治 如出現顱內壓增高的徵象,應及時靜脈給予高滲脫水劑(如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及利尿劑。並可給東莨菪鹼或山莨菪鹼以改善微循環。使用脫水劑時應注意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以及防止心臟功能不全。

(3)防治出血 給予Vit.k1肌注或靜脈滴注、凝血酶原複合物或新鮮血漿滴注等。如有胃腸道大出血,可給予新鮮全血靜脈滴注,胃粘膜糜爛潰瘍引起滲血者可予三七粉雲南白藥口服。

(4)防治肝腎症候群注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如大量放腹水,過度利尿,消化道大出血導致引起的血容量逐降,低鉀血症,重度黃疸、繼發感染、播散性血管內凝血以及腎毒性藥物的使用等。當出現少尿時,可靜脈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或血漿等以擴充容量,並可給予小劑量多巴胺靜脈滴注以增進腎血流量。有條件者早期採用透析療法。

(5)防治腹水 靜脈滴注白蛋白、新鮮血漿等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劑時注意並用具排鉀(如氫氯噻嗪)和瀦鉀(如安體舒通氨苯蝶啶)作用者,以避免引起電解質失調。

(6)防治繼發性感染 精心護理,診療操作儘可能做到無菌;在病程中注意觀察有無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徵象;在使用皮質激素的患者,感染臨床表現常不明顯,尤應提高警惕。一旦發生感染,應及早選用敏感的抗感染藥予以控制,且注意藥物須對肝、腎無毒性或影響較小。

5.抗病毒藥物(見慢性肝炎的治療)

6.免疫增強及免疫調節療法(見慢性肝炎的治療)。

7.腎上腺皮質激素 急性重型肝炎早期應用可能有益。可予琥珀醯氫化可的松每日~500mg加於葡萄液內靜脈滴注,5~7天為一療程。宜同時給予免疫調節劑。

8.人工肝支持療法 如血液透析血漿交換、肝臟移植、交叉循環可部分除去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代償肝臟功能。但尚存在不少問題。

9.中醫藥治療對濕熱毒盛者可予茵梔黃注射液靜脈注,或黃連解毒湯口服;對氣營兩燔者可予清瘟敗毒飲加減;對濕熱傷營入血,迫血妄行者,以清營湯犀角地黃湯加減;對神識昏迷者以安宮牛黃丸加減;若見氣虛上脫,陰陽隔絕,當速予生脈散注射液或配合大劑西洋參煎湯頻服。

(四)淤膽型肝炎的治療

酌情選用氫化潑尼松每日~60mg口服或氟美松每日~15mg溶於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瘙癢明顯者可口服異丁嗪5mg每日2次,或消膽胺每日~3克。

32 病毒性肝炎的預後 | 病毒性肝炎的預防 32
關於「傳染病學/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