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蛋白是屬於球蛋白的一種蛋白質。在人體內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維持膠體滲透壓。在奶和蛋里也有白蛋白。

Bkamn.jpg
白蛋白結構(雙體),右圖紅色的是單體

  

目錄

定義

白蛋白(又稱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實質細胞合成,在血漿中的半壽期約為15-19天,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占血漿總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雖然受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影響,但主要受血漿中白蛋白水平調節,在肝細胞中沒有儲存,在所有細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關於白蛋白在腎小球中的濾過情況,一般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其量甚微,約為血漿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計算每天從腎小球濾過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達3.6g,為終尿中蛋白質排出量的30-40倍,可見濾過液中多數白蛋白是可被腎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實驗證實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細胞中被溶酶體中的水解酶降解為小分子片段而進入血循環。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組織中被細胞內吞而攝取,其胺基酸可被用為組織修補。

又稱清蛋白。溶於水且遇熱凝固的一種球形單純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廣,幾乎存在於所有動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麥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屬於此類。常用作培養基成分。也可用有人造香腸、湯品和炖品中作粘接劑。

白蛋白的分子結構已於1975年闡明,為含585個胺基酸殘基單鏈多肽,分子量為66458,分子中含17個硫鍵,不含有糖的組分。在體液pH7.4的環境中,白蛋白為負離子,每分子可以帶有200個以上負電荷。它是血漿中很主要的載體,許多水溶性差的物質可以通過與白蛋白的結合而被運輸。這些物質包括膽紅素、長鏈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結合4-6個分子)、膽汁酸鹽、前列腺素類固醇激素金屬離子(如Cu2+、Ni2+、Ca2+)藥物(如阿司匹林青黴素等)。  

作用

白蛋白的生理作用

(1)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的恆定

白蛋白是血漿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較多的一種蛋白質。血漿膠體滲透壓的維持主要依靠血漿中的白蛋白,膠體滲透壓是使靜脈端組織間液重返回血管內的主要動力。當血漿白蛋白因病理條件引起下降時,血漿的膠體滲透壓也隨之下降,可導致血液中的水份過多進入組織液而出現水腫

(2)血漿白蛋白的運輸功能

血漿白蛋白能與體內許多難溶性的小分子有機物和無機離子可逆地結合形成易溶性的複合物,成為這些物質在血液循環中的運輸形式。由此可見白蛋白屬於非專一性的運輸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與人體的健康密切相關。

(3)漿白蛋白的其它生理作用

血漿中白蛋白的含量遠比球蛋白多,親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這使血漿中的白蛋白對球蛋白起到一種膠體保護的穩定作用。當肝臟功能障礙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時,可使血漿球蛋白失去膠體保護作用,穩定性下降。血漿球蛋白的穩定性下降,將嚴重影響這些物質在體內的代謝、利用,引起相應的症状。此外,白蛋白還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白蛋白在血漿中也不斷地進行著代謝更新,血漿白蛋白分解產生的胺基酸,可用於合成組織蛋白,氧化分解以供應能量或轉變成其它含氮物質。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藥物當與白蛋白結合時,可以不表現其活性,而視為其儲存形式,由於這種結合的可逆性和處於動態平衡,因此在調節這些激素和藥物的代謝上,具有重要意義。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膠質性的物質,在人體內遇到重金屬離子時,會自動與重金屬離子結合,由排泄系統排出體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豐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對胃壁還有保護作用。

人血白蛋白血液製品的一種,俗稱「生命製品」、「救命藥」。它是從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煉加工而成,直接靜脈注射到病人體內,其主要功能是增強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市場價300到400元瓶。臨床上主要用於失血創傷燒傷等引起的休克腦水腫,以及肝硬化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療,以及低蛋白血症病人。

參考:1、白蛋白純化;2、白蛋白的純化方法;3、白蛋白和抗體的親和生產工藝;4、包括加熱處理步驟的人血清白蛋白的製造方法;5、沉澱法從動物血製取蛋白的方法。  

肝功能檢查白蛋白的作用

在肝功能檢查中,檢查白蛋白的作用是根據白蛋白的檢查結果來判斷某些疾病。不同年齡段白蛋白的正常值也不相同,新生兒白蛋白正常值範圍為28~44g/L,14歲後白蛋白正常值範圍為38~54g/L,成人白蛋白正常值範圍為35~50g/L,60歲後白蛋白正常值範圍為34~48g/L。一般情況下,白蛋白增高主要見於血液濃縮而致相對性增高,如嚴重脫水和休克、嚴重燒傷、急性出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低症。白蛋白降低常見於肝硬化合併腹水及其他肝功能嚴重損害(如急性肝壞死中毒性肝炎等)營養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嚴重出血腎病症候群等。當白蛋白降低至25g/L以下易產生腹水。  

正常值

新生兒28~44g/L;

14歲後38~54g/L;

成人 35~50g/L;

60歲後 34~48g/L  

臨床意義

增高:主要由於血液濃縮而致相對性增高,如嚴重脫水和休克、嚴重燒傷、急性出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低症。

減低:見於肝硬變合併腹水及其他肝功能嚴重損害(如急性肝壞死、中毒性肝炎等)營養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嚴重出血腎病症候群等。當降低至25g/L以下易產生腹水。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

原因一:白蛋白偏高主要見於血液濃縮而導致相對性的增高,比如:嚴重的脫水和休克,大量出血、嚴重的燒傷、腎臟疾病等。 原因二: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飲食中蛋白質攝入量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個體營養狀態的評價指標。有時血液濃縮時可導致蛋白濃度相對增高,腹瀉嘔吐高熱時急劇失水也可導致血清中白蛋白濃度增高,從而引起白蛋白偏高。

白蛋白偏高對於肝炎患者來說,是應當引起重視的,如果確診為肝炎引起的就要及時的接受治療了。因為血清中白蛋白的濃度可反映肝臟是否受損以及受損的嚴重程度,同時白蛋白水平的改變還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繼發症

參看

關於「白蛋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