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Dermatitis Eczematoides Infectiosa)是在感染性病灶的基礎上發生的一種局限性急性濕疹樣皮炎。向附近逐漸蔓延,往往成片滲濕及結痂,也可以乾燥及脫屑。  

目錄

病因學

病人先有局部葡萄球菌感染,本病由此感染病灶向附近擴張蔓延,不僅是自身接種過程,也是自體敏感的表現。感染病灶可分為中耳炎、癰,眼、耳或陰道分泌物外傷感染,以及慢性潰瘍燒傷感染等。附近皮膚可對病灶滲出物的細菌或其他產物或是受損組織產生過敏反應,於是發生濕疹樣皮炎。  

臨床表現

發疹前先有慢性化膿性感染,原發灶可為一個水皰膿皰,或是一個有鱗屑或結痂的發炎丘疹,或是一個滲濕的紅色斑點,往往對稱地發生於露出部位。有時最早的損害為潰破的膿腫、癤、癰、鼻竇炎慢性中耳炎褥瘡、瘺孔、疥瘡潰瘍,也可以是鼻部、眼部或陰道的病灶感染。常常是在局部病變加重時,感染灶周圍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膿瘡、結痂,並逐漸向外蔓延成為一片片的流出漿性膿液的濕疹樣皮炎,表面有結痂。當症状較輕或炎症消退時,患處乾燥脫屑。重時患處可以腫脹糜爛、流出滲液、外圍有明顯的紅斑、丘疹、小水泡、膿皰等急性濕疹化改變,成為濕疹性成片皮膚損害,邊界不規則。局部淋巴結往往腫大,偶爾有體溫升高。身體別處也可因自身敏感性反應而發生廣泛性皮炎。有的病人常因搔抓出現線狀或條狀濕疹性皮炎,皮疹多不對稱,有劇烈瘙癢,但一般較濕疹  

檢查

本病的病理變化,表皮棘細胞層肥厚、水腫,淺部可糜爛,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乳頭層水腫充血,有炎性細胞浸潤。化驗室檢查嗜中性白細胞增多。  

診斷

根據本病是在感染病灶的基礎上,周圍皮膚發生糜爛。水皰、膿皰等急性濕疹樣病變的特點不難診斷,但要與接觸性皮炎、濕疹、膿皰病皮脂溢性皮炎區別。  

併發症

繼發感染可出現濃皰和膿,可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和發熱等全身症状。  

預防

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無季節性,治療效果較佳。關鍵是處理原發源,當感染與滲出控制後,皮炎即可迅速好轉。  

治療措施

首先使用抗生素清除原發的感染病灶,可做抗生素敏感試驗,以便選用敏感抗生素。可使用強的松,地寒米松等皮質類固醇激素,可使嚴重的急性炎症迅速減輕,並停止不適宜的外用藥。局部在急性滲濕性狀態下,可用1∶5000~1∶8000高錳酸鉀溶液,1∶20復方硫酸鋁溶液(布羅溶液)濕敷。滲液減少時,可外用1%的龍膽紫溶液慶大黴素等抗生素溶液、洗劑乳劑。在滲液很少的慢性皮炎狀態下,可外用10%魚石脂軟膏百多邦軟膏以及紅霉素氯黴素軟膏等。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的辨證論治

風濕熱

【證見】 感染病灶或孔竅分泌物周圍的皮膚可見多形性濕疹樣改變,有明顯的滲液,或伴有發熱,疲乏不適,口乾渴。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利濕祛風

【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萆薢各15克,紫花地丁野菊花各12克,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蛻浮萍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重者,加土茯苓30克。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片,口服,每次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清解片(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處方和製法見嬰兒濕疹。口服,每次~10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的外治法

糜爛、滲液多者,可用金銀花葉、地榆黃柏馬齒莧九里明火炭母各30克,水煎待冷濕敷。 滲液停止後,可外搽5%硫黃霜青黛散油。

關於「傳染性濕疹樣皮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