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火炭母 | 中藥圖典 |
火炭母 Huǒ Tàn Mǔ |
|
---|---|
別名 | 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飯草、白飯藤、信飯藤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涼血止癢,明目退翳。用於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雲翳,黴菌性陰道炎,白帶,乳腺炎,癤腫,小兒膿皰瘡,濕疹,毒蛇咬傷。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酸、澀 |
HuotanmuHERBA POLYGONI CHINENSIS
本品為蓼科植物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的乾燥全草。夏、秋季採收,除去泥沙,晒乾。
目錄 |
性狀
本品呈藤莖狀伸延,長40~150cm。莖呈扁圓柱形,直徑3~6mm,棕色至紫棕色,略具縱溝,嫩枝紫紅色,節處有不定根,節間較長,節部膨大,紫色;質脆。老莖質堅實,易折斷,嫩枝斷面髓部明顯,黃白色而疏鬆。葉互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展平後呈卵狀長橢圓形或卵形,長5~10cm,寬2.5~6cm;頂端漸尖,基部截形、矩圓形或近心形,全緣或具細圓齒。兩面近無毛,桔黃色或黃綠色,主脈兩面隱約可見,有紫黑色或灰白色「V「形斑塊紋;具柄。托葉膜質鞘狀,抱莖,淺黃棕色。氣微,味酸、微澀。
鑒別
(1)本品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略切向延長,有的含紅棕色物,外被較薄的皺縮角質層。皮層外側有的細胞角質增厚。中柱鞘纖維1-5列,斷續或連續成波狀環層。木質部導管單個排列成行。髓部寬闊,空隙處含棕色物。薄壁細胞含棕色物、澱粉粒或草酸鈣簇晶。草酸鈣簇晶直徑可達50um。
粉末黃綠色。葉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有的有角質樣紋理。莖表皮細胞類長方形,有的也顯角質樣紋理。非腺毛多細胞呈覆瓦狀排列,表面有角質樣紋理,內含棕色物;腺毛頭部單細胞或多細胞,腺柄多為單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達80um,稜角多尖銳。
(2)取本品粉末2g,加50%甲醇30ml,鹽酸1ml,加熱迴流1小時,趁熱濾過,濾液放冷,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ml,合併乙酸乙酯提取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m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含0.5%氫氧化鈉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水飽和)-甲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總灰分 不得過8.0%,(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Ⅹ A)測定,不得少於5.0%。
【炮製】除去雜質,整理潔淨,切成長段,乾燥。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於濕熱泄瀉、痢疾,黃疸,咽喉腫痛,濕熱瘡疹。
【用法與用量】15-30g,鮮用加倍。
【貯藏】置乾燥處。
別 名:火炭毛、烏炭子、烏白飯草、火炭星、烏飯藤。
本品為廣東地區常用中草藥。始載於《圖經本草》,列入外草類,云:「火炭母草,生南恩州原野中,味酸,無毒,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莖赤而柔似細蓼,葉端尖,近梗方,夏有白花,秋實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不拘時采葉,搗爛於(土自)器中,以鹽酒炒敷腫疼處,經宿一易」。《植物名實圖考》吳其浚曰:「火炭母草俗呼烏炭子,以其子青黑如炭,小兒食之,冬春尚茂,俚醫用以洗毒,消腫」。所述乃是本種川。《唐本草》稱為赤地利,謂:「味酸、平,無毒。主赤白冷熱諸痢,斷血破血,帶下赤白,生肌肉。所在山谷有之」。 《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收載。
主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雲南等地, 日本、菲律賓、印度也有分布;生於山谷、灌叢、水溝邊或濕地上。
來源
蓼科植物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P.sinense L.)為多年生草本。莖近直立或蜿蜒狀,高達1m,莖圓柱形,略具棱溝,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斜臥地面或依附而生,下部質堅實,多分枝,匍地者節處生根,嫩枝紫紅色。葉互生,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7~12cm,寬2.5~6cm;頂端漸尖,基部截形、矩圓形或近心形,全緣或具細圓齒。上表面鮮綠色或有V形黑紋;下表面主脈有毛;具柄。基部兩側常具2耳狀裂片;托葉膜質,鞘狀,頂部斜截形,無毛。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再組成圓錐或傘房花序,腋生,主軸和分枝均被腺毛;無總苞,苞片膜質,無毛,通常急尖;小花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花被5深裂;雄蕊8,子房上位,花柱3裂。瘦果初為三角形,成熟時球形,黑色,具三棱,全部包藏於多汁、透明、白色或藍色的宿存花被內,花期9月。
性狀
以葉多,色黃綠者為佳。
成分
全草含蒽醌、黃酮苷;根和根莖含多種胺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賴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碳水化合物有L-肌醇、D-半乳糖醛酸、D-半乳糖、麥芽糖以及L-鼠李糖,棕櫚酸、硬脂酸、亞油酸、非皂化部分含β-谷甾醇。葉中含β-谷甾醇、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鞣花酸、3-O-甲基鞣花酸、逆沒食子酸(ellag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山柰酚-7-葡萄糖苷(kaemp ferol-7-O-glucoside)、山柰酚-3-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glucuroside)、3-O-甲基並沒食子酸(3-O-methylellagic acid)。
鑒別
(1)為本品莖橫切面及粉末顯微特徵。
(2)為本品薄層色譜鑒別。
檢查
總灰分 測定10批次不同來源的樣品,總灰分平均為6.8%,鑒於本品含草酸鈣結晶,故本品總灰分限度,定為不得過8.0%。
浸出物
測定10批次不同來源樣品的乙醇浸出物20份數據,結果平均為7.0%。故本品醇溶性浸出物限度,定為不得少於5.0%。
藥理
抑菌作用 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及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他作用 本品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抑制作用;水-醇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和家兔迴腸有收縮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水提取物(鮮生藥10g/kg體重),呈現中樞抑制;大劑量腹腔注射煎劑(50g/kg體重),24小時內全部死亡。
品種情況
《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在火炭母項下尚收載本品的變種粗毛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var.hispidum Hook.f.的全草。
資料來源:《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
種 名: 火炭母
學 名: Polygonum chinensis
別 名: 清飯藤、火炭藤、赤地利、川七,
科: 蓼科
屬: 蓼屬
產地分布
原產我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江西等省區
形態特徵
藤淺紅色,節膨大,紅色。葉互生,橢圓形,葉脈紫紅色,葉面有人字形暗紫色斑紋,葉柄淺紅色。花小,白色或粉紅色,集成頭狀花序。果熟時淺藍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可食。
生長習性
野生於溝邊、村旁、園邊肥沃潮濕處。喜溫暖濕潤環境,切忌乾燥和大雨沖刷。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葉土最宜。
園林用途
火炭母為園林垂直綠化材料,適合庭院、花徑或建築物周圍栽植,頗有野趣。根和莖可入藥。葉味酸,可食。
【別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飯草、白飯藤、信飯藤
【來源】為蓼科蓼屬植物火炭母Polygunum chinense 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淨晒乾或鮮用。
源形態
多年生蔓性草本,長可達1.5米。莖圓柱形,略具棱溝,下部質堅實,多分枝,伏地者節處生根,嫩枝紫紅色。單葉互生,矩圓狀或卵狀三角形。秋季枝頂開白色或淡紅色小花,頭狀花序再組成圓錐狀或傘房狀。瘦果卵形,具三棱,黑色,光亮。
【性味歸經】微酸、微澀,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涼血止癢,明目退翳。用於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雲翳,黴菌性陰道炎,白帶,乳腺炎,癤腫,小兒膿皰瘡,濕疹,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0.5~1涼;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
關於「火炭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