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學/白血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內科學》 >> 癌症 >> 白血病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目錄

白血病又稱血癌,是由於正氣內虛溫熱毒邪乘虛而入引起的,以熱毒血瘀痰濁互結,人體傷血為基本病機,以發熱出血貧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其特徵為造血系統白細胞系列在質和量方面有異常增生

白血病約佔癌腫總發病率的5%左右,是兒童和青年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我國1986-1988年調查資料表明男性發病率(2.98/10萬)略高於女性(2.52/10萬)。我國急性白血病明顯多於慢性,約1.6-4.41:1。近年來根據世界各國的資料統計,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白血病的自然發展過程極為不良,抗腫瘤化學治療仍為最有效療法,但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在提高緩解率,延長生存期,改善病人體質,防治化療副作用等各方面都顯示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採用我國特有藥物三尖杉酯鹼為主的方案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療效。中醫藥已經成為治療白血病不可缺少的途徑。

中醫學中沒有「白血病」這一病名,根據白血病證候特徵,有關白血病的證候、治法、調護等內容散見於中醫學的「虛勞」。。「血證」、「溫病」、「症積」、「惡核」等病證之中。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內經》就有關於白血病證候的記載,如《素問.通評虛實論》:「精氣奪則虛。」《諸病源候論,溫病候》說:「由五臟熱結所為,心主血肺主氣,而開竅於鼻,邪熱傷於心,故衄,衄者,血從鼻出也。」又在「惡核候」中說:「惡核者,是風熱毒氣,與血氣相搏結成核生頸邊,又遇風寒所折,遂不消不潰,名為惡核也。」《普濟方,虛勞門》:「夫急勞之病,其證與熱相似而得之差暴也,蓋血氣俱盛,積熱內干心肺,臟腑壅滯,熱毒不除而致之。緣稟受不足,憂思氣細,營衛俱虛,心肺壅熱,金火相刑,臟氣傳克,或應外邪,故煩躁體熱、頰赤、心忪頭痛盜汗咳嗽咽干骨節酸痛、萎黃羸瘦,久則肌膚消爍,咯涎唾血者,皆是其候也。」上述記載的證候與白血病的臨床特點很相似。《醫林改錯膈下逐瘀湯所治症目》:「腸胃之外,無論何處,皆有氣血。」.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強調活血化瘀治療腹部積塊(本病之肝脾大)的重要性。

西醫學對白血病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病程緩急以及細胞分化程度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

性白血病;又按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和生化特徵分類為多個類型及多個亞型等。西醫學的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可參考本節進行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白血病的發病多在內在虛損陰陽失和、臟腑虛弱的基礎上溫熱毒邪等乘虛而人所致。

1.精氣內虛是本病發生的內因,與肝脾腎關系密切。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長期偏食而致脾虛,氣血生化無源,在兒童患者中較為明顯。勞倦、早婚、多次妊娠、房室不節等致腎精虧虛,則骨髓化源不足。在以上肝脾腎功能失調與精血虛損的基礎上,若復加外邪則發病。

2.溫熱毒邪本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具有起病急,發展迅速,病情險惡,易於複發及預後不良等特點,故溫熱毒邪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外因。溫熱毒邪包括病毒電離輻射、某些化學物質(如苯、烷化劑、某些細胞毒藥物等)等。因溫熱毒邪乘虛而入,傷及氣分,則出現大熱、大汗、脈洪大之症,若正不勝邪,進而傷及營陰,人體傷血則有多種臨床表現。溫熱毒邪,迫血妄行,則出現多種出血證候,如鼻衄紫斑等;溫熱毒邪,灼血為瘀,而出現皮膚紫斑,舌質紅絳甚或紫暗等。瘀血一旦形成,①可使血不循經而加重出血;②可使氣血運行滯澀,不通則痛則出現骨關節脹痛、壓痛氣滯血瘀還可表現為腹中積塊(肝脾腫大而堅硬);③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加之出血則血去氣傷,日久則出現血虛,表現為心悸氣短乏力、貧血等症。溫熱毒邪,煉液為痰,痰瘀互結,而出現兩脅症積、頸部痰核等症。

素有氣虛加之反覆出血,氣血虧虛,可使氣不攝血、出血症状突出,血去氣傷反過來又加重氣虛症状,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總之,白血病是由於精氣內虛,溫熱毒邪入侵而人體傷血而成的病證。其病位在血及骨髓,因肝主藏血,脾主生血,腎主骨生髓,故與肝脾腎關係密切。常常是因虛而得病,因虛而致實。其虛因溫熱毒邪易傷津耗氣而以氣陰兩虛肝腎陰虛多見,久病則以氣血虧虛為主;其實不外熱毒、血瘀、痰濁為患。急性期有虛有實,但以標實為主,緩解期雖有毒邪內伏,但以虛為主。臨床上多虛實互見,病機演變複雜多樣,如急性期熱毒不解,可內傳心包而出現神昏譫語的症状;熱毒熾盛,引動肝風而出現頸強、抽搐之症;晚期則由於邪傷正氣,正氣日衰,而出現脾腎陽虛、氣血兩虛之證。

【臨床表現】

發熱、出血、氣血虧虛症、痰核、症積、骨關節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1.發熱急性白血病約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發熱起病,且發病可出現在本病的任何階段,患者多為低熱或中度發熱,少有寒戰,出汗較多;若合併其他病邪侵襲,則可出現高熱,伴畏寒多汗慢性白血病則多表現為低熱。

2.出血急性白血病常見出血症状,在整個病程中均可出現,以皮膚瘀點瘀斑齒衄最常見,也可見鼻衄、吐血便血尿血月經過多等。視網膜出血可引起失明蛛網膜下腔出血常可引起死亡。慢性白血病明顯的出血多在疾病急變期才出現。

3.氣血虧虛幾乎所有患者都伴有氣血虧損症,並隨病情的惡化而加重。如面色眥白,神疲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唇甲無華,消瘦等。

4.痰核多發生在頸部及腋下,大小不等,皮色如常,推之不移,質地較硬,皮下及頭皮可見硬節

5.癍積急性白血病的症積(肝脾腫大)以肝輕度腫大多見;慢性白血病則以脾腫大多見,腫大程度常顯著,可在左肋緣下數厘米至平臍,質堅無壓痛。

6.骨關節疼痛以胸骨下端的局部壓痛為本病的特徵,常有遊走性四肢骨痛,特別是靠近關節處有壓痛,局部可見紅腫

【診斷】

一、起病及臨床症状

1.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以發熱、出血、進行性貧血、骨關節疼痛、痰核為主要臨床表現。

2.慢性白血病起病較緩,早期常無顯著症状。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肝脾腫大(尤其是脾腫大)、氣血虧損症、出血、骨關節疼痛、痰核。

二、實驗室檢查

周圍血象和骨髓象對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白血病的細胞學分型診斷雖屬西醫學內容,但由於細胞學分型診斷與選擇西醫治療方案和預後估計有密切關係,所以也應儘可能了解分型診斷的情況,以選擇最佳的綜合治療方案,提高療效。

【鑒別診斷】

1.痹病兒童急性白血病因發熱、關節腫痛、心悸而易與痹病混淆,應注意鑒別。要詳細詢問病史、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痹病以肌肉、關節、筋骨發生疼痛、酸楚、麻木、灼熱、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白血病時可有骨關節疼痛,但多伴有胸骨下端壓痛、發熱、出血、痰核等臨床表現,起病多急。實驗室的周圍血象及骨髓象對鑒別診斷有決定性意義。

2.溫病溫病是由感受四時不同的溫熱毒邪引起的多種急性外感熱病的總稱,起病急,傳變迅速,發熱,容易動風痙厥及傷陰耗血,具有傳染性、流行性、季節性等特點。白血病的發熱、出血等表現與溫病相似,但無衛氣營血的傳變規律,也無傳染性、流行性和季節性。實驗室的周圍血象及骨髓象對鑒別診斷有決定性意義。

3.血證急慢性白血病都可以出現多種多樣的出血見症,以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白血症應屬於血證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出血的同時伴有發熱¨肝脾腫大、骨關節疼痛等臨床表現,周圍血象和骨髓象具有符合白血病的明顯改變,治療上白血病在一般血證治療原則的基礎上,還須配合中西醫的抗腫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4.虛勞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出現以氣血虧虛證為主要臨床表現時,應屬於虛勞的一種特殊類型。氣血虧虛證的同時伴發熱、出血、痰核、肝脾腫大、骨關節疼痛等臨床表現,周圍血象和骨髓象符合白血病的明顯改變,治療上白血病在一般虛勞治療原則的基礎上,還須配合中西醫的抗腫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發熱白血病本身可以發熱,多為低熱或中度發熱,有時找不到病灶。但大部分患者都是由繼發感染而發熱,可呈壯熱,伴咽痛、咳嗽、痰多小便淋漓澀痛等。陰虛發熱則多為低熱,潮熱盜汗、口燥咽干

2.辨出血辨明出血是由血熱亢盛、氣虛不攝或由瘀血所致的不同。急性白血病的出血多由血熱所致,起病急暴,出血量多,血色鮮紅,。實熱者多有高熱,虛熱者多見低熱或僅見手足心熱。慢性白血病以氣虛所致者居多,出血症漸起,血色淡紅,伴明顯氣虛見症。瘀血引起者,出血漸起或暴起,出血量多,範圍廣,血色紫黯,舌質紫黯,或見瘀點、瘀斑。

3.辨痰瘰癧、癌積痰核瘰癧及症積的出現表明痰瘀膠結較甚。

4.辯正邪盛衰常根據病程、併發症、舌脈等作出判斷。起病急驟者,發熱出血明顯,舌紅苔黃,脈洪大或弦滑數,雖有氣血兩虛見症而以邪實為主。放化療的患者,熱毒雖去,但正氣已傷,表現邪衰正氣亦虛。而晚期患者則以氣血虛衰為主要矛盾。緩解期,氣陰兩傷,精氣未充,餘毒未盡,而表現為正虛餘毒內伏證。

治療原則

清熱解毒養陰補氣,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清熱解毒針對病因為溫熱毒邪以治本,溫熱毒邪易耗氣傷陰,故在治本的同時配合養陰補氣;溫熱毒邪又常灼血為瘀,故輔以活血化瘀治法。此外,因本病多在內虛基礎上感邪而成,病變過程中正氣受損,更見衰敗之勢,故針對患者氣血陰陽虛衰的不同,適當加以補益,扶正培本,以增強體質,增加抗癌能力,增強對化療藥物的耐受力和敏感性是大有裨益的。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具有一定抗白血病作用的中藥進行治療也屬必要。

分型論治

『急性白血病』

.熱邪熾盛

症状:急性發作,高熱驟起而持續,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汗出熱不解,口渴喜冷飲,煩躁不安,鼻衄,齒衄,紫斑,骨關節疼痛,或頸、腋下觸及痰核,或脅下癥結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洪大。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救陰。.

方藥:清瘟敗毒飲

本方由白虎湯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三方加減而成。石膏知母甘草竹葉清肺、胃氣分的邪熱;犀角地黃丹皮赤芍玄參涼血救陰,清血分熱;黃連黃芩梔子連翹清熱解毒。骨節疼痛明顯者可加羌活獨活祛風除濕止痛;便秘加大黃、枳實通腑瀉熱。.,毒盛傷血、症状:壯熱譫語,胸中煩悶,.口乾而渴,皮膚粘膜瘀點、瘀斑,色鮮紅或紫紅,全身各部均可出血,如鼻衄、齒衄、尿血、便血等,舌紅絳,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神犀丹。;

犀角、生地、玄參、板藍根紫草清營涼血,合銀花、連翹、黃芩、天花粉清熱解毒,佐淡豆豉宣達鬱熱,石菖蒲芳香開竅。出血嚴重者,可加大薊、小薊仙鶴草涼血止血;神.昏譫語者,可加服安宮牛黃丸至寶丹,以清心開竅。、,氣陰兩虛 ?症状:體倦乏力,語音低微,自汗盜汗,口渴,手足心熱,反覆低熱,頭暈目眩,皮膚紫斑或衄血,眠差,納差,舌紅或淡,少苔或花剝苔,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生脈散

人蔘麥冬五味子益氣生津。氣虛症状突出者,可合四君子湯健脾益氣陰虛症状突出者,可合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出血症状突出者,可加仙鶴草、蒲黃三七止血;眠差者,加酸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納差者,加神曲麥芽谷芽開胃健脾。

.脾腎陽虛

症状:面色觥白,唇甲不榮,氣短乏力,畏寒肢冷,四肢浮腫腰酸膝軟,皮膚紫斑,衄血,尿血,便血,消瘦納呆,自汗便溏,小便清長,陽痿遺精,舌質淡邊有齒痕,苔白潤,脈弱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右歸丸

本方溫補之力頗強,方中肉桂附子鹿角膠溫補腎陽,填精補髓;熟地山茱萸、山藥、菟絲子枸杞杜仲滋陰益腎,養肝補脾;當歸補血養肝。

『慢性白血病』

.瘀血內阻

症状:形體消瘦,胸脅脹痛痞悶,腹中堅硬症積,肝脾腫大明顯,神疲乏力面色黧黑,午後發熱,手足心熱,大便色黑,月經不調,舌紅或紫,苔薄,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膈下逐瘀湯。

紅花、桃仁五靈脂、玄胡、丹皮、赤芍、當歸¨川芎活血化瘀,消症止痛;香附烏藥枳殼調氣疏肝;甘草調和諸藥。肝脾腫大者,可吞服鱉甲煎丸以加強消症化積之力。

貧血明顯者,可合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以補氣養血

.血熱毒盛

症状:低熱不退,夜熱早涼,咽喉腫痛口腔糜爛頸腋痰核腫大,頭暈耳鳴,口渴咽干,盜汗,腰酸,全身骨節疼痛,鼻衄齒衄,或見吐血、便血、尿血,皮膚紫斑,舌質紅,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涼血解毒

方藥:青蒿鱉甲湯

青蒿透邪熱,引邪出表,鱉甲養血滋陰,兩藥合用共呈滋陰透熱之效;知母、丹皮助青蒿涼血清熱解表;生地助鱉甲滋陰。咽喉腫痛,口腔糜爛,加銀花藤、魚腥草射干清熱解毒利咽;頸腋痰核腫大質硬者,加三棱莪術膽南星破血逐瘀化痰散結。

.肝腎陰虛

症状:頭暈眼花,目澀,視物不清,口乾舌燥心煩失眠耳鳴耳聾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遺精,月經不調,皮膚紫斑,舌紅少苔,脈弦細。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麥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麥冬、五味子養陰斂陰。出血者,加血餘炭側柏葉炭止血。

.脾腎陽虛

症状、治法、方藥與急性白血病之脾腎陽虛型相似,請參見上述內容。

.氣血兩虧

主症:面色觥白,神疲倦怠,心悸氣短,皮膚紫斑,或見其他部位出血,舌體胖邊齒痕,舌質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八珍湯

四君子湯補氣健脾四物湯補血調肝。出血較重者,加阿膠何首烏、仙鶴草補血止血。常選用具有一定抗白血病的藥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拳參、紫草、牛耳大黃青黛重樓野菊花鬼箭羽虎杖丹參海藻兩面針(人地金牛)等。靛玉紅系從青黛中提取的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有效成分,口服,150—300m曠日。

【轉歸預後】

急性白血病初期為邪實,正氣不甚虧損。若熱毒未被控制,則病情發展很快,正氣日衰,熱毒更甚,病情由輕轉重。若能早期診斷,及時正確治療,熱毒漸去,正氣漸復,病情可由重轉輕直至完全緩解。在緩解期,熱毒雖去,但餘毒未淨,內伏骨髓,此期又多有氣陰兩傷、精氣未充之症,若外感六淫、勞傷心脾等誘發,正不勝邪,見發熱、出血、進行性的氣血虧損,痰核症積等症又可複發,經清熱解毒抗癌或滋陰等治療,可能再次緩解。一些病人因多次反覆發作,正氣大傷,邪毒亢盛,預後不良。慢性白血病起病緩慢,初期為邪實,若正氣不衰,則病情較輕。若邪毒不解,病程日久,則轉為本虛標實,病情由輕轉重;如能正確治療,亦可邪氣漸衰,正氣漸復,直到緩解。若正不勝邪,邪毒又可復燃,脅下症積、氣血虧損、臟氣損害等症又重新出現,稱為複發。部分慢性白血病患者可轉為急性白血病,稱為急變。

急性白血病預後較差,未經治療者平均生存期僅3個月左右,隨著化療藥物的應用,特別是經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完全緩解率明顯提高、生存期顯著延長。慢性白血病自然病程平均為3年左右,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尤其是初發患者其病情可明顯緩解,生存期延長。

【預防與調攝】

本病的病因雖不十分清楚,但精血不足、臟氣虧虛、氣血陰陽失調加之邪毒入侵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故保養精氣、避免接觸致癌物質和加強必要的防護措施對預防本病具有重要意義。

白血病患者的調攝護理要重視保持病室和患者身體的清潔衛生,預防感染病菌;病情危;重者?要密切觀察神志、瞳孔血壓的變化以及有無項強、抽搐、嘔吐等情況。緩解期的患者仍要堅持藥物、飲食等療法的綜合調治,慎起居,適寒溫,暢情志,飲食宜富於營養而易於消化,魚蝦、牛、羊、狗肉等屬燥熱動火之晶,不宜食用。

【結語】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癒率很低。白血病多由毒熱之邪入侵及肝脾腎虛損所致,以發熱、出血、貧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病位在血及骨;髓,與肝脾腎關係密切。病機以毒熱內盛,氣陰虧虛為多見,因此治療以清熱解毒,養陰補氣,輔以活血化瘀及選加抗白血病的中藥為治療原則。急性白血病以熱邪熾盛、毒盛傷血、氣陰兩虛及脾腎陽虛為主要證型;慢性白血病以瘀血丙阻、血熱毒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及氣血虧虛為主要證型。本病初起多以邪毒亢盛的實證為主,日久則傷津耗氣,虛實夾雜,晚期則正氣衰敗,預後不良。若出現持續高熱、大量、多部位的出血、顱內出血危候,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激素輸血等療法,以中西醫結合救治。

【文獻摘要】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夫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

千金要方.卷十二.吐血》:「犀角地黃湯,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方。」

景岳全書.雜證謨.虛損》:「凡虛損之由,具道如前,無非酒色、勞倦、七情、飲食所致。」「病之虛損,變態不同,因有五勞七傷,證有營衛藏府,然總之則人賴以生者,惟此精氣,而病為虛損者,亦惟此精氣。氣虛者,即陽虛也;精虛者,即陰虛也。」

《景岳全書,雜證謨,積聚》:「凡積聚之治,如經之雲者,亦既盡矣。然欲總其要,不過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補,四者而已。」

醫宗必讀.虛勞》:「夫人之虛,不屬於氣,即屬於血,五藏六府,莫能外焉。而獨舉脾腎者,水為萬物之元,土為萬物之母,二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現代研究】

目前治療白血病主要採用化學藥物療法(化療)。大量臨床證明,在白血病化療過程中正確配合中醫中藥治療,可以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增強其治療效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提高白血病的緩解率。

.主要治法

1.清熱解毒法:多用於白血病早期。近代研究證明,許多清熱解毒藥都具有抗癌細胞作用,可與化療藥物協同發揮治療效應,同時能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防治化療中常易出現的感染傾向。如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用「癌靈Ⅰ號」注射液肌肉注射靜脈滴注,配合清熱解毒、清利濕熱中藥(金銀花、連翹、黃柏、牛角、生石膏等),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81例,完全緩解X例,其中以M3型效果最為顯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1984;(1):19L 2.扶正補虛法:在白血病的化療中應用最為廣泛。扶正中藥不僅能扶助正氣,調整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減輕化療藥物對機體的損害,而且能夠提高機體對化療的敏感性,增強和鞏固治療效果。如麻氏以「扶正抗白沖劑」(人蔘、黃芪、首烏仙靈脾天門冬補骨脂女貞子、炒白朮等)治療完全緩解期的急性白血病90例,觀察其; 5年持續緩解率(Eli)和長期生存率(艷)的影響;檢測了用該沖劑治療前後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結果:90例患者5年EFI為64.2%,5年OS為77.2%;患者免疫功能明顯改善沖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8; (5):276)箱3.活血化瘀法:近年來此法在白血病的治療中受到普遍重視。其作用主要在於改善微循環,促進骨髓造血功能,調節免疫機能,有些活血化瘀藥對白血病細胞有直接抑制作用,對化療藥物也有增效作用。如王氏對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症見肝、脾及淋巴結腫大者,在常規化療的基礎上,並用「小金丹」、「化瘀丸」及桃仁、紅花、五香草水蛭、莪術等活血化瘀藥,.收到較好的療效[河南中醫1991; (3): 21]。主要中成藥劉氏綜述臨床用於治療白血病的中成藥主要有大黃廑蟲丸、當歸蘆薈丸梅花點舌丹、牛黃解毒片雲南白藥復方丹參液、六神丸等[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99;(2):42)。

.作用機理研究

黃氏報導人蔘、黃芪、冬蟲夏草枸杞子党參、參三七、刺五加等補益中藥的煎劑或其有效提取成分,均有良好的促進白介素-2產生,提高自然殺傷細胞(NKC)、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C)活性的作用,尤其是中藥補益類復方,可明顯增強NKC、LAKC活性,發揮過繼性抗腫瘤(白血病)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3;(4):235L李氏等對中藥誘生干擾素(1FN)作用進行了探索,党參、靈芝香菇、黃芪、黃芩、黃連等可以誘生不同類型的DN[上海中醫藥雜誌1994;(1):34]。徐氏等通過對302種中藥對HD60細胞誘導分化及細胞毒實驗,選擇其中作用較強的巴豆進行深入研究,實驗結果初步證實巴豆具有較顯著地誘導白血病細胞向正常方向分化的作用[中華血液雜誌1990;(10):538]。戴氏報導As2O3(註:中藥雄黃的主要成分)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有誘導分化、促進細胞凋亡的作用,經臨床觀察完全緩解率高,且不引起出血和骨髓抑制,能下調bcl-2基因 (一種凋亡抑制基因)表達[中華血液雜誌1996;(12):617]。

參看

32 大腸癌
關於「中醫內科學/白血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你好,有人在麼?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